律師李廣健
『壹』 機動車與行人發生無法查證事故成因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怎樣起訴請律師費用需多少。又怎樣請
眾所周知,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確定責任和進行後續處理的重要證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一般由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並對責任主體應對事故承擔的責任具體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無責任這幾種。除之外,還出現了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種類。交通事故發生後,交警部門出具了「無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無法認定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書或者「無法確定雙方誰有過錯,無法作出事故認定」的事故認定書。何為交通事故無法認定?顧名思義,就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現有的證據來看,沒有證據證明事故的任何一方對於事故的發生存在過錯,無法判斷事故責任。那麼,當事人一方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由於交通事故的突發性、環境的變化性、個案的特殊性等情況,會造成一部分交通事故發生後,連第一時間趕赴交通事故現場的交通警察都無法取得事故相關證據,進而無法認定事故責任,這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是否交警作出事故無法認定的認定書就意味著任何一方都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無法認定責任的交通事故《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由此可見,該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於機動車一方規定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因此,在該類交通事故發生後,首先推定機動車方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但如機動車一方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一方存在過錯的,可以適當減輕機動車方的責任。如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一方故意造成事故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事故責任。
因此,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是過錯原則,於是在責任無法認定的前提下,任何一方都可舉證對方存在過錯,並要求對方根據該過錯承擔責任,如經舉證並證實發現雙方都有過錯的,按過錯比例分擔責任。換言之,如果有證據證明一方有過錯,那麼也可以憑合法、有效、充分的證據去推翻交警已經作出的無法認定事故責任的責任認定書。但如果雙方都沒有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沒有進一步進行規定,湖州律師李廣健提醒,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條的規定,由雙方承擔公平責任。雖說,從事故的實際發生情況來說,確實可能發生一方責任小於另一方的情況,但由於事故現場沒有留下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這一點,導致交警以及當事人雙方都無法對事故舉證,並還原出事故現場,從而證明一方存在過錯,因此,從法律程序角度出發,以公平責任分配雙方當事人的責任,是較為合理的模式。
三、至於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首先,在實踐操作中常有一個誤區,即交通事故都是在機動車和機動車之間發生、或者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發生的,但是不少人通常忽視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因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項對於「車輛」的定義,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而交通事故的發生只要滿足道路、車輛、當事人一方存在過錯並造成了損害後果的構成要件,即可以構成交通事故。基於以上這一點,如發生在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並且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同樣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能夠舉證另一方存在過錯的,就可以減輕己方的責任,如果能進一步舉證對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擔責任。至於雙方都無法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那麼同樣的,也應當按照公平責任,分擔賠償責任。
在新道路交通法實施後,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已經從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轉化為一份證據,而只要有相關的證據證明對方存在過錯行為的,就可減輕己方的責任。因此,在交通事故賠償過程中,並非僅憑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就可以作為最終賠償責任認定的標准。
那麼在上述幾種情況下,當事人對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無法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書不服,是否可以進行救濟?如果可以救濟,則如何進行救濟?對於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是可以進行救濟的,根據《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第六十二條,「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處理高級資格的交通警察組成的交通事故處理專家小組,負責交通事故認定的審核、復核工作。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承辦單位的交通事故認定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檢查中或者接群眾投訴經審查發現「交通事故認定書」存在錯誤的,應當作出撤銷該「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決定,由承辦單位在規定期限內另行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由此可見,在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後,當事人對此不服的,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復核,如經查實,確實存在錯誤的,可以重新作出事故認定書。
事實上,在實踐操作中,很少會發生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撤銷交通事故認定書。因此,當事人另外一種救濟手段即是通過向法院訴訟,在訴訟過程中,通過取證、舉證,推翻同處於證據地位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如果公安交警部門在交通事故上無法認定,就會導致在事故處理的民事賠償方面比較復雜。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浙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五十九條本省依法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相應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先行賠償;機動車未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當於相應的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超過第三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部分,屬於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屬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一方已經採取了必要處置措施應當相應減輕責任的,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賠償責任,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五萬元;(二)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賠償責任;(三)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六十的賠償責任;(四)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賠償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於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失,機動車一方無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對於事故無法作出事故認定的交通事故,在起訴到法院後,由雙方當事人對事故責任進一步進行舉證。如果不能證明相對方有過錯的,負事故的全部賠償責任;如果能證明另一方有過錯,則應減輕己方的賠償責任,即己方承擔80%左右賠償責任;如果一方能證明另一方違反了交通法規,且己方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處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貳』 知識產權申請
申請知識產權
『叄』 調閱案卷需什麼手續求解
你的案件已經宣判生效,想做申訴再審,作為原告你可以在法院調閱案卷,需要你本人身份證。可以復印相關資料。法庭筆錄一般不能能復印。湖州律師李廣健
『肆』 談無法認定責任的交通事故如何救濟及賠償
眾所周知,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確定責任和進行後續處理的重要證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一般由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並對責任主體應對事故承擔的責任具體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無責任這幾種。除之外,還出現了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種類。交通事故發生後,交警部門出具了「無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無法認定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書或者「無法確定雙方誰有過錯,無法作出事故認定」的事故認定書 。何為交通事故無法認定?顧名思義,就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現有的證據來看,沒有證據證明事故的任何一方對於事故的發生存在過錯,無法判斷事故責任。那麼,當事人一方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由於交通事故的突發性、環境的變化性、個案的特殊性等情況,會造成一部分交通事故發生後,連第一時間趕赴交通事故現場的交通警察都無法取得事故相關證據,進而無法認定事故責任,這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是否交警作出事故無法認定的認定書就意味著任何一方都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無法認定責任的交通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由此可見,該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於機動車一方規定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因此,在該類交通事故發生後,首先推定機動車方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但如機動車一方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一方存在過錯的,可以適當減輕機動車方的責任。如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一方故意造成事故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事故責任。 二、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認定事故賠償?在道路交通法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因此,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是過錯原則,於是在責任無法認定的前提下,任何一方都可舉證對方存在過錯,並要求對方根據該過錯承擔責任,如經舉證並證實發現雙方都有過錯的,按過錯比例分擔責任。換言之,如果有證據證明一方有過錯,那麼也可以憑合法、有效、充分的證據去推翻交警已經作出的無法認定事故責任的責任認定書。但如果雙方都沒有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沒有進一步進行規定,湖州律師李廣健提醒,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條的規定,由雙方承擔公平責任。雖說,從事故的實際發生情況來說,確實可能發生一方責任小於另一方的情況,但由於事故現場沒有留下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這一點,導致交警以及當事人雙方都無法對事故舉證,並還原出事故現場,從而證明一方存在過錯,因此,從法律程序角度出發,以公平責任分配雙方當事人的責任,是較為合理的模式。 三、至於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 首先,在實踐操作中常有一個誤區,即交通事故都是在機動車和機動車之間發生、或者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發生的,但是不少人通常忽視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因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項對於「車輛」的定義,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而交通事故的發生只要滿足道路、車輛、當事人一方存在過錯並造成了損害後果的構成要件,即可以構成交通事故。基於以上這一點,如發生在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並且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同樣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能夠舉證另一方存在過錯的,就可以減輕己方的責任,如果能進一步舉證對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擔責任。至於雙方都無法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那麼同樣的,也應當按照公平責任,分擔賠償責任。 在新道路交通法實施後,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已經從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轉化為一份證據,而只要有相關的證據證明對方存在過錯行為的,就可減輕己方的責任。因此,在交通事故賠償過程中,並非僅憑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就可以作為最終賠償責任認定的標准。 那麼在上述幾種情況下,當事人對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無法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書不服,是否可以進行救濟?如果可以救濟,則如何進行救濟? 對於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是可以進行救濟的,根據《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第六十二條,「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處理高級資格的交通警察組成的交通事故處理專家小組,負責交通事故認定的審核、復核工作。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承辦單位的交通事故認定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檢查中或者接群眾投訴經審查發現「交通事故認定書」存在錯誤的,應當作出撤銷該「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決定,由承辦單位在規定期限內另行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由此可見,在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後,當事人對此不服的,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復核,如經查實,確實存在錯誤的,可以重新作出事故認定書。 事實上,在實踐操作中,很少會發生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撤銷交通事故認定書。因此,當事人另外一種救濟手段即是通過向法院訴訟,在訴訟過程中,通過取證、舉證,推翻同處於證據地位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如果公安交警部門在交通事故上無法認定,就會導致在事故處理的民事賠償方面比較復雜。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浙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五十九條本省依法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相應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先行賠償;機動車未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當於相應的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超過第三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部分,屬於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屬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一方已經採取了必要處置措施應當相應減輕責任的,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賠償責任,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五萬元; (二)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賠償責任; (三)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六十的賠償責任; (四)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賠償責任。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於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失,機動車一方無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對於事故無法作出事故認定的交通事故,在起訴到法院後,由雙方當事人對事故責任進一步進行舉證。如果不能證明相對方有過錯的,負事故的全部賠償責任;如果能證明另一方有過錯,則應減輕己方的賠償責任,即己方承擔80%左右賠償責任;如果一方能證明另一方違反了交通法規,且己方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處理。
『伍』 有關交通事故處理的一些問題
先到交警隊落實事故責任認定書的事情,有了認定書後和對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到事故發生地法院起訴,起訴需要(起訴狀3份、原告身份證復印件、事故責任認定書、醫院相關費用票據復印件),一般法院審理交通事故案件需要6個月時間,剩餘問題發我 QQ
『陸』 李廣健名字五行屬性
【李】7畫,字意:一生清雅多才,貴人明現,重情失敗,中年勞,晚年隆昌。(木)
【廣】15畫,字意:刑克父母,一生清雅伶俐,身弱多才,中年勞,晚年吉祥,教育界大吉。(木)
【健】11畫,字意:智勇雙全,操守廉正,中年成功隆昌,清雅榮貴,出外大吉,官旺。(木)
『柒』 請問有沒有人知道周素文和李廣健兩位律師,刑事案件請哪個律師好呢
首先 你說說 你的 案子是什麼案子 我可以幫你分析分析
在當前中國的國情下 律師只是負責傳傳話 遞交遞交材料的
真是的 判決決議 與律師辯護並無太大關系 當前很多律師都是拿了委託人的錢瞎辯護
明明有罪 最後開庭時 還按照無罪辯護
刑事 案件 我們首先要確定 其中是否包含民事調解 這是很重要的
還有 你所在地 是縣級城市 還是市級城市 這個也很重要
如果是 2,3線城市 那麼 你必須請一個律師 否則公檢法 會出現許多違規操作 與不公正
任何的律師 其效果都是一樣 除非是 法學院的在職律師
我等你提問
如果涉及民事調解 那麼 請一個一般的律師就夠了 關鍵還是在於 民事協調
民事協調成功的情況下 被害人會出具 刑事諒解書 那麼再跑跑法院關系可以出緩刑
『捌』 求問夫妻一方與他人同居又生了小孩就構成重婚罪嗎
在我經辦的一些離婚案件中,曾遇到過一方背著另一方在外面租房生活,且與他人同居已經生育小孩的這種案例。無過錯的一方欲起訴離婚且追究重婚罪,並想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或者以此為由多分得財產。湖州律師李廣健試圖從司法實踐角度分析其可行性如何? 以上這種情況追究過錯方犯重婚罪理論上成立,但收集證據很難,法院不一定支持你的請求,另外你希望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辦法,以重婚為由多分得財產也不一定可行。隨著社會主義法律體現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法律對人們的私人生活的干預越來越少。雖然重婚罪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應予懲處,但它又涉及人們的個人私生活、情感生活,法律不宜過多強烈地干預。我國《刑法》將重婚罪的法定刑確定在二年以下,《刑事訴訟法》將重婚罪確定為自訴案件,即主要依靠當事人直接到法院提起訴訟。即使訴至法院,法院予以立案審理,自訴人與被告人還可以自行和解,撤回起訴。其次,重婚罪案件立案難,難就難在取證難。《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要求重婚的男女二人以夫妻名義對外持續地、穩定地、共同地生活,如果不是以夫妻名義對外生活,即使在一起生活,甚至生育子女,也不能認定為重婚,一夜情生孩子更不能認定為重婚,因為不能排除婚外情生活,或者不以夫妻名義以同居關系生活。是否以夫妻名義生活,當然不以重婚男女雙方的說法為准,但也不以受害人的說法為准,而以周圍人、一般大眾的社會評價為准。第三,民事法律與刑事法律對重婚罪的規定不同,但畢竟刑事法律對社會秩序,對人的自由、權利影響較大,兩者相比較,能通過民事法律解決的問題,就不通過刑事法律解決。第四,從訴訟法的角度講,刑事訴訟法律關系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不同,《刑事訴訟法》規定,因犯罪給受害人造成物質損失,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婚姻關系中的財產關系主要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它不屬於因犯罪給受害人造成的物質損失部分。如果無過錯方想多分割財產,可以通過民事訴訟途徑就可以解決。 如果無過錯方堅持要求追究過錯方的重婚罪,就必須要全面地收集證據,包括周圍群眾的證言(證人須到庭作證),兩人重婚生活期間,在一起生活的照片、音像資料,租房和安裝電話、寬頻時的簽名,嬰兒出生時醫院手術單上配偶的簽名,嬰兒出生證上父母的名字,甚至嬰兒DNA鑒定等,徹底排除二人同居關系或者一夜情的情況才有可能。這恐怕也是許多一方明知另一方與他人同居甚至生育小孩而無過錯方卻沒有去追究重婚罪的一個原因吧。湖州律師李廣健
『玖』 無法認定責任的交通事故如何救濟及賠償
眾所周知,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確定責任和進行後續處理的重要證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一般由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並對責任主體應對事故承擔的責任具體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無責任這幾種。除之外,還出現了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種類。交通事故發生後,交警部門出具了「無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無法認定責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書或者「無法確定雙方誰有過錯,無法作出事故認定」的事故認定書。何為交通事故無法認定?顧名思義,就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現有的證據來看,沒有證據證明事故的任何一方對於事故的發生存在過錯,無法判斷事故責任。那麼,當事人一方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由於交通事故的突發性、環境的變化性、個案的特殊性等情況,會造成一部分交通事故發生後,連第一時間趕赴交通事故現場的交通警察都無法取得事故相關證據,進而無法認定事故責任,這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是否交警作出事故無法認定的認定書就意味著任何一方都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無法認定責任的交通事故《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由此可見,該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於機動車一方規定的是過錯推定責任,因此,在該類交通事故發生後,首先推定機動車方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但如機動車一方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一方存在過錯的,可以適當減輕機動車方的責任。如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一方故意造成事故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事故責任。
因此,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是過錯原則,於是在責任無法認定的前提下,任何一方都可舉證對方存在過錯,並要求對方根據該過錯承擔責任,如經舉證並證實發現雙方都有過錯的,按過錯比例分擔責任。換言之,如果有證據證明一方有過錯,那麼也可以憑合法、有效、充分的證據去推翻交警已經作出的無法認定事故責任的責任認定書。但如果雙方都沒有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沒有進一步進行規定,湖州律師李廣健提醒,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四條的規定,由雙方承擔公平責任。雖說,從事故的實際發生情況來說,確實可能發生一方責任小於另一方的情況,但由於事故現場沒有留下相應的證據足以證明這一點,導致交警以及當事人雙方都無法對事故舉證,並還原出事故現場,從而證明一方存在過錯,因此,從法律程序角度出發,以公平責任分配雙方當事人的責任,是較為合理的模式。
三、至於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情況首先,在實踐操作中常有一個誤區,即交通事故都是在機動車和機動車之間發生、或者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發生的,但是不少人通常忽視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之間發生的交通事故,因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項對於「車輛」的定義,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而交通事故的發生只要滿足道路、車輛、當事人一方存在過錯並造成了損害後果的構成要件,即可以構成交通事故。基於以上這一點,如發生在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並且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同樣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首先,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能夠舉證另一方存在過錯的,就可以減輕己方的責任,如果能進一步舉證對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己方可以不承擔責任。至於雙方都無法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那麼同樣的,也應當按照公平責任,分擔賠償責任。
在新道路交通法實施後,公安機關交通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已經從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轉化為一份證據,而只要有相關的證據證明對方存在過錯行為的,就可減輕己方的責任。因此,在交通事故賠償過程中,並非僅憑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就可以作為最終賠償責任認定的標准。
那麼在上述幾種情況下,當事人對於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無法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書不服,是否可以進行救濟?如果可以救濟,則如何進行救濟?對於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是可以進行救濟的,根據《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范》第六十二條,「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成立由具有交通事故處理高級資格的交通警察組成的交通事故處理專家小組,負責交通事故認定的審核、復核工作。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承辦單位的交通事故認定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檢查中或者接群眾投訴經審查發現「交通事故認定書」存在錯誤的,應當作出撤銷該「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決定,由承辦單位在規定期限內另行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由此可見,在作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後,當事人對此不服的,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復核,如經查實,確實存在錯誤的,可以重新作出事故認定書。
事實上,在實踐操作中,很少會發生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撤銷交通事故認定書。因此,當事人另外一種救濟手段即是通過向法院訴訟,在訴訟過程中,通過取證、舉證,推翻同處於證據地位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如果公安交警部門在交通事故上無法認定,就會導致在事故處理的民事賠償方面比較復雜。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浙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五十九條本省依法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相應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先行賠償;機動車未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當於相應的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超過第三者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部分,屬於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屬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一方已經採取了必要處置措施應當相應減輕責任的,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十至二十的賠償責任,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五萬元;(二)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賠償責任;(三)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之六十的賠償責任;(四)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百分七十至九十的賠償責任。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於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失,機動車一方無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對於事故無法作出事故認定的交通事故,在起訴到法院後,由雙方當事人對事故責任進一步進行舉證。如果不能證明相對方有過錯的,負事故的全部賠償責任;如果能證明另一方有過錯,則應減輕己方的賠償責任,即己方承擔80%左右賠償責任;如果一方能證明另一方違反了交通法規,且己方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