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阿克蘇制衡律師事務所

阿克蘇制衡律師事務所

發布時間: 2021-12-06 12:03:25

Ⅰ 轉摘鳳凰網:為什麼要有律師

職業的兩重性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經說過一句話,治國最好的人是醫生,而不是律師,因為醫生首先能夠了解病情,把病症擺出來,然後尋找治好病的方法,而律師是為人服務的,所以拿了人的錢,總要為人去論證,哪怕他有了罪也要論證他無罪。這樣的話雖然對律師有點不公,但以醫生和律師共同的職業特點為切入點,做一個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還是合適的。
如果從職業的宗旨看,醫生和律師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醫生是救死扶傷,律師應該說是救弱扶貧,對弱小的需要法律幫助的人給予援助。醫生可以把一個人從死亡的邊緣救出來,律師可以把一個人從死亡的邊緣拉出來。
律師和醫生都還有一個職業的雙重性問題。他們都是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又都為自己工作,為自己的收入而執業。從社會公德來看,我們希望法律越健全越完善越嚴謹越好,法律越完善,糾紛就越少了,官司也就少了。那麼對律師來說,官司少了,也就相對失業了,或者說需要他的人相對少了。律師的職業道德,不能希望有更多的顧客咨詢而去做違反法律良心、道德良心的事情。
從這意義上我們看到律師不是商人,雖然我們在市場經濟裡面要具有商業的頭腦,但律師的商業頭腦絕對不能異化為純商業化,純粹以贏利為目的。如果律師事務僅僅變成了一種盡可能方便而又甘冒任何風險的掙錢職業,那麼律師就墮落了。如果律師事務所僅僅是一個試圖打贏官司,並且通過向司法機關走後門而打贏官司的機構,那麼這一機構不僅墮落而且腐敗了。
無可否認,現在中國律師道德衰落的趨向就是一味在於商業化,一味追求掙錢,甚至不惜冒褻瀆法律的危險。常聽法院的人說,法院的腐敗是律師引導的,是律師勾引了我們。一些律師說,我現在真是麻煩,天天得應酬法院的或者其他的一些人,我都膩了,都煩了,可是不請客,不招待,不上卡拉OK或去歌舞廳就辦不成事。到底是誰勾引誰啊!我只能說律師為什麼要找法官呢,法院手中有權啊,裁判權、審判權、司法權,律師手中有什麼東西啊,律師沒權,但是有錢,不是自己的錢,是當事人的錢。我想現在的錢權交易在司法界裡面,也無非是律師用當事人的錢來和法官手中的權做交易。
挑戰權力的勇氣
我覺得律師真正的全部的工作是挑戰權力,這個權力包括了行政機關的權力和司法權關的權力。因此對於律師的素質來說,既然有這個使命,就要有一種挑戰權力的勇氣。
任何社會都有個權力制衡問題。從我們國家來看,有國家的立法權、國家的審判權、國家的行政權、國家的檢察權的分工和制約,權力制衡是不可缺少的東西。它也是一個國家民主制度、法制建設是否完善的標志、尺度和試金石。律師制衡作用的力量是通過一種民間的力量去制衡的。我們現在的監督,光靠各級人大的監督不夠,監督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民間監督、輿論監督,律師是民間監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世界各國都把律師包括律師的制度、律師職業看做是社會民主制度的捍衛者。
一百年以前,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律師叫做布賴斯爵士,他發現從職業整體來看,律師事務所的公共責任感和公共影響存在衰落趨向。他把這樣一種趨向的原因,主要歸結為律師事務所沒有能力或者不願意處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社會總有不少敏感的問題,復雜的問題,老百姓要求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律師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律師要在這方面真正起一點社會的制約作用,起一些制衡的作用。但是律師事務所最不願意做的恰恰是這種事情。我們現在有許多律師所最願意干大公司的法律顧問,錢拿得多,矛盾也少,審查審查訴狀,審查審查合同,審查審查投資,而對社會尖銳復雜的問題不願意去干。
一個人受社會尊重的程度,主要是取決於他的職業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他能不能夠解決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能不能對社會給予推動,作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而不是在於你掙錢多少。律師一天到晚和各個層次的人打交道,應該是更了解人民的脈博、人民的需求的人,更能擔當起挑戰權力的重任。
為權利而斗爭
在市場經濟下不管經濟活動還是政治活動,不管經濟基礎還是上層建築,都要重視人的權利。在各個領域,每一個人都發揮法律賦予他的保護權利的手段,那是很重要的。權利的價值要比金錢的價值高得多。
記得以前有這么一個案子,一個福建人到北京來出差,元旦在招待所打了一個電話,應該是5角5分,招待所給他算多了,算了1元1角,最後告到北京朝陽區法院。朝陽區法院判決只按5角5分來賠,就是按《民法通則》的不當得利返還,而不是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雙倍返還,但是另外賠了他五六百塊錢作為路費等支出補償。他不服,告到中級法院,要求雙倍返還賠1元1角,而不是5角5分。一個人為權利而斗爭,不在於5角5分,這是對的。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打5角5分的官司也值得。但是如果僅僅是一個財產權,為了5角5分從一審打到二審,咱們國家司法機關花了這么大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從審判機關的成本來說合適不合適,這值得我們思考。
所以為權利而斗爭,並不在於權利本身的金錢價值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律師,其使命就是要為他人的權利而斗爭。因為我們的當事人處理法律事務,往往是最不了解自己在法律上享有哪些權利的,那麼你給他以法律援助,使他懂得自己有哪些權利,如何為自己的權利而斗爭,如何行使保護自己權利的這種程序,這就是律師的任務。所以從我們作為律師來說,本身的任務就是為弱者、為當事人、為你的委託人進行權利的斗爭。
當然律師在實現為他人權利而斗爭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權利而斗爭。現在律師的地位,應該說和法律所賦予他的社會職能、社會使命,還相差很多。比如說,律師的調查取證權,現在就受到很大的妨礙,更不用說在偵查階段所涉及到的一些問題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調查取證的權利。我想這一點是我們國家現在法制建設裡面一個很大的弱點。為權利而斗爭,對於律師說來本身也應該包含著是為一種信仰而斗爭,要把自己的職業當作一種執著的信念來追求。
現在我們的律師隊伍中,一些律師僅僅為了賺錢,另一些律師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念而賺錢,為了實現自己的信仰而賺錢。律師最高信念,作為一個服務之道也好,做為一個治國之道也好,為權利而斗爭這句話,是律師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好體現。
力戒麻木與浮誇
從事什麼職業都容易犯職業病。作為律師來說,有哪些東西最容易成為職業病呢?
第一個是麻木。我們的律師應該說對於司法界黑暗腐敗的問題是最先知道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司法腐敗律師先知!那麼法律的強大或者軟弱,法律裡面的各種問題,應該說律師是有親身體會的。這是我們司法改革、我們法制建設動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我們有很多律師碰到這些東西忍氣吞聲,一句話不說,明哲保身。這就有必要提醒一下,如果我們對於習慣、對於周圍的環境逐漸就習慣了,習以為常了,這就是麻木了。
第二是浮誇。有些人找過某個律師,這個律師說法院人他都認得,這案子交給他沒問題。我們有些律師可能能耐不小,可能能耐還不太大,但是包打官司,跟當事人說起話來口氣很大,信心十足。這個現象我覺得值得注意。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一點就最容易產生浮誇,浮誇的進一步就是產生虛假甚至欺騙。
法律應該是強大的,可實際上又是軟弱的。律師可能最懂得什麼時候法律是強大的,什麼時候法律是軟弱的,那麼對於律師來說,他的任務應該是揚它的強--法律的權威,而抑棄它的弱——法律的軟弱,而不應該倒過來鑽法律的空子,看到法律的弱利用起來,而把法律的強給拋棄掉,這對律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熱點內容
婚姻法男方出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5-17 11:42:26 瀏覽:577
設區的市制定的規章備案 發布:2025-05-17 11:37:07 瀏覽:182
社會與法雨過天晴天晴扮演者是誰 發布:2025-05-17 11:37:04 瀏覽:680
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 發布:2025-05-17 11:36:25 瀏覽:234
法律顧問工作記載 發布:2025-05-17 11:36:23 瀏覽:890
出台規章制度結合實際 發布:2025-05-17 11:32:15 瀏覽:900
法院司法管理 發布:2025-05-17 11:27:54 瀏覽:590
企業法律顧問應具備的知識 發布:2025-05-17 11:22:55 瀏覽:660
法院判了疫情 發布:2025-05-17 11:21:30 瀏覽:630
道德經樂 發布:2025-05-17 11:20:58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