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瑩律師
⑴ 女方行使探望權,必須在男方同意的情況下嗎
可以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法院裁決。
第三十六條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⑵ 起訴探望權法庭上六歲孩子有說話權利嗎
法院受理再次起訴探望權糾紛之裁判規則在離婚案件中,法院就探望子女問題作出相應判決後,若事後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再次起訴,是否受「一事不再理」原則的限制呢?我國大多數法院的做法是:探望權是極容易發生變動的問題,如果允許當事人就細節問題不斷提起訴訟,勢必會造成訴累及司法資源的浪費,故對於單獨就探望權再次提起訴訟的,法院一般不予立案處理。但根據最高法院最新公布的指導性案例,當事人就探望權糾紛再次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將不再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這對各級法院今後處理探望權糾紛給予了新的啟示與指導。【指導性案例】 1.當事人就探望權糾紛再次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不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楊某訴陳某探望權糾紛案本案要旨:人民法院審理探望權糾紛案件,應遵循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原則。即使離婚判決確定了探望子女的具體時間及方式,但探望權是基於父母子女關系而享有的一種身份權,具有人身屬性,原判決不應成為孩子與父母情感交流的屏障,故當事人就探望權糾紛再次起訴的,不應受「一事不再理」原則的束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案例分析:基於人身權利產生的撫養權、撫育費、探望權等糾紛,有其不同於普通民事訴訟的特殊性,不能簡單套用針對契約關系的調整方法來解決,當探視權的行使不足以實現子女最大利益時,應賦予當事人通過訴權行使的方式適時調整,以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具體理由如下:首先,不構成「一事不再理」情形。隨著未成年人的成長和當事人情況的改變,探視權行使方式的基礎於生效裁判文書作出後發生了變化,當事人對探望權行使的時間、方式產生了新的需求,形成超出原有生效裁判之外的新的事實。該項新的事實為既判力基準之後發生,並未被生效裁判所確認,不在訴訟系屬中,不應受既判力的約束,其性質屬於新的事實、新的理由構建下的新訴。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四十八條規定:「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發生新的事實,當事人再次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由此,當事人以新的事實、新的理由再次起訴要求變更探望權的方式及時間的,不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法院對此應予受理。其次,符合立法精神。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在履行生效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的過程中,請求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人民法院在征詢雙方當事人意見後,認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後,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其恢復探望權的行使。以上規定,明確了探望權的中止和恢復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則的限制。探望權是一種基於身份關系派生的親權,對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其性質和重要性與撫養權、撫育費相同,在訴訟中理應具有相同的地位。再次,符合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除了需要經濟支持,更需要父母親情關愛。探望權是離異父母子女的親權組成部分,是父母子女之間接觸、交流的自然情感需求,探望權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具有重要意義。法院作出有關探望權的裁判後,隨著時間推移、未成年人成長以及其他情況變化等,原來確定的探望時間和方式,可能不能滿足父母子女的交流需要,不能實現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因此,從情理上講,應當賦予當事人再次起訴的權利。最後,符合立案登記制的要求。探望權糾紛案件能否再次起訴的問題,涉及維護法院判決穩定性和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之間的選擇。從有利於當事人的角度出發,選擇保障當事人的訴權,明確探望權糾紛案件可以再次起訴,既符合法理和情理,有利於未成年人子女的健康成長即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實現。同時,對此類案件依法予以受理,亦有利於貫徹落實四中全會關於立案審查制改為立案登記制的決定要求,體現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統一司法實踐。(摘自《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杜萬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相關案例】1.法院就子女撫養及探望問題作出判決後,不影響一方就探望權問題再行提起訴訟——何某某與蔣某某探望權糾紛案本案要旨:法院在離婚案件中就子女的撫養權歸屬及撫養費支付問題作出判決後,父母雙方應本著有利於孩子成長和遇事多克制、協商的原則行使子女撫養權和探望權。若雙方就子女探望權問題發生糾且紛協商不成的,一方可以就探望權問題再次提起訴訟。;案號:(2015)永中法民二終字第297號審理法院:湖南省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49起婚姻家庭糾紛典型案例》(2015年12月4日) 2.夫妻離婚後就探望子女問題發生糾紛的,可就探望權問題再次起訴——韓理訴楊延銘探望權糾紛案本案要旨:經法院判決離婚後,夫妻雙方應當本著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則,對子女探望事項進行協商解決。雙方就探望子女問題發生糾紛無法協商解決的,一方就探望權問題再次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受理。審理法院: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49起婚姻家庭糾紛典型案例》(2015年12月4日) 3.法院作出離婚判決後,夫妻就探望子女問題發生糾紛的,可以再次提起訴訟——王某輝訴柴某探望權糾紛案本案要旨:法院判決離婚後,夫妻關於探望子女的方式、時間等問題產生糾紛且不能通過協商解決的,一方可以就探望權問題再次提出訴訟,法院應當受理。審理法院:河南省浚縣人民法院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布10起婚姻家庭糾紛典型案例(河南)(2015年11月20日) 4.經判決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行使探望權受阻撓的,可以就探望權問題再次起訴——葉成毅與陳敏離婚後因孩子探望權糾紛訴陳敏案本案要旨:經法院判決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一方行使探望權受到阻撓,就探望權問題再次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受理。審理法院:四川省金堂縣人民法院來源:《人民法院案例選案例》2004年第2輯 5.夫妻曾起訴離婚未果,一方阻撓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另一方可以就探望權問題再次起訴——韓跟謀與董瑩探望權糾紛案本案要旨:父母雙方均有撫養子女的權利。在夫妻起訴離婚未果分居期間,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有探視子女的權利。對於一方行使探望權,另一方不予配合進行阻撓的,可以就探望權問題再次提起訴訟,法院對此應作為新的案件審理。案號:(2011)西民一終字第01149號審理法院:陝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來源:《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參閱案例》,閻慶文主編,法律出版社2014年出版6.父母離婚後,對於探視子女問題發生糾紛的,可以就探望權再次提起訴訟——陳煥貞訴牟蓓探望權糾紛案本案要旨: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的方式、地點、時間等問題由當事人協商,無法協商一致產生糾紛的,可以就探望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