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是誰
㈠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高管
李長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本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黨委書記、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提名委員會主任,同時兼任中鐵工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2002年7月至2006年9月任中鐵工副總經理,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任中鐵工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任中鐵工董事、黨委書記及本公司執行董事、總裁、黨委副書記,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兼任華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5月至今任中鐵工董事長,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任中鐵工總經理,2010年6月至今任中鐵工黨委副書記及本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張宗言,現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2002年——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5年——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08年——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2009年4月——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2013年3月——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2013年3月——2015年7月,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董事、黨委書記;2015年7月——中國中鐵執行董事、總裁;2015年7月——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董事、黨委書記。
王秋明,現任本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同時兼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1989年11月至2006年9月先後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幹部部副部長、部長,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副總經濟師,2006年9月起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並於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任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自2007年9月起任本公司非執行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姚桂清,現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同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於1971年12月加入中鐵總公司,1990年2月至1994年3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團委書記,並出任全國鐵道團委常委、團中央委員;2001年2月至2004年10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工會主席;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黨委副書記;自2006年4月起出任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自2007年9月起任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劉輝,現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1982年8月加入本公司,1999年12月至2001年3月任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工程師,2001年4月至2007年9月任中鐵工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自2007年9月起任本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
段秀斌,現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任中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於1996年7月加入中國中鐵總公司,2002年12月至2006年10月期間擔任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董事長兼黨委書記;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2007年2月起出任中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2007年9月起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周孟波,現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任中國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於1985年7月加入中國中鐵總公司,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擔任鐵道部大橋工程局(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局長;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副總經理;2007年9月起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同時兼任中國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於騰群,現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於1990年12月加入中國中鐵總公司,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擔任鐵道部第一工程局(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辦公室副主任;2000年3月至2006年11月先後擔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企業管理處副處長、企業發展規劃部副部長、總法律顧問助理兼法律事務部部長;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董事會秘書兼法律事務部部長,期間2001年至2007年出任中鐵寶橋股份有限公司監事,2003年至2005年任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2005年至2007年任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2007年9月起任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賀恭,現任本公司獨立董事。賀先生歷任雲南省電力局水電建設第二工程處幹部,雲南省電力廳辦公室秘書、辦公室副主任,雲南省電力工業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兼漫水灣水電工程管理局籌備處主任、局長、黨委副書記,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籌備組組長、總經理、黨組書記,自2007年9月起任本公司獨立董事。
張青林,現任本公司獨立董事,同時兼任中國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中國建設監理協會會長,中國建築業協會項目管理和經營管理委員會會長,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兼職教授。1993年至2004年任中國建築總公司黨組書記、副總經理(中央國家機關副部長級),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外部董事,自2007年9月起任本公司獨立董事。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貢華章
貢華章,現任本公司獨立董事,同時兼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董事,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長江電力股份公司董事,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財政部評估准則委員會委員,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稅收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價格協會顧問,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特邀理事,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兼職教授,國家會計學院(北京)教授。2000年8月至2007年4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職務,自2007年9月起任本公司獨立董事。
王泰文,現任本公司獨立董事,同時擔任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外部
董事。2002年6月至2004年5月任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任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外部董事。自2007年
9月起任本公司獨立董事。辛定華,現任本公司獨立董事,同時兼任匯盈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晶門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主席。歷任香港收購及合並委員會委員,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召集人,聯交所理事,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名譽總幹事,摩根大通銀行香港區總裁兼香港投資銀行部主管,匯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怡富控股有限公司集團執行董事兼投資銀行業務聯席主管,領匯管理有限公司及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現為香港上市公司商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辛先生自2007年9月起任本公司獨立董事。
㈡ 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全書的作者簡介
喬路,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北京產權交易所專家評審顧問,北京市律師協會信託法律業務委員會委員,法律、經濟管理雙本科學歷、法學學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持有律師資格、英文導游資格。 喬路律師主要從事投資並購、私募、國企改制與產權交易、新公司成立及運作輔導、各類合同的起草審查、經濟糾紛處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訴訟及非訴訟業務。 曾經或正在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國際廣告公司、中國航空港建設總公司、中紡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洛陽軸承集團有限公司、晉城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天鴻房地產公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團二公司、五公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融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人保投資、華頓投資、新天域資本、雷岩投資、富匯投資、富恩德基金等百餘家單位提供法律服務。 代表性學術著作:《企業投資並購法律全書》(法律出版社),《投資並購經典案例法律評析》(法律出版社),《公司章程制定指南》(法律出版社),《規范改制與產權交易100問》(企業管理出版社),《晉城市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問答》,《國有企業改革文件匯編》,《私募股權投資案例評析》(正在出版)等。
㈢ 企業法律顧問國資委消息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各項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備,中國的國有企業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已逐步走向成熟,但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國有企業法制建設相對薄弱,市場意識、法律意識與契約意識不強,合同管理不夠規范,造成了一些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尤其是近年來,國有企業涉及的企業改制、民事、經濟、行政糾紛日益增多,企業經營面臨著諸多市場和法律風險。所以實現依法經營、強化內部管理,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經營風險,是當前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些有現代管理意識的企業和企業家對企業的法律事務lT作格外重視,成立專門的法律事務部門,設立企業法律顧問,把依法經營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1國有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之現狀企業法律風險是指由於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於企業自身及有關各方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而對企業造成不利法律後果的可能性由於現在的國有企業脫胎自以前的國營企業,作為單一主體面對法律問題的准備並不充分。很多國有企業本身並沒有專門的法律部門或者專屬法律顧問,它們往往是以應急方式處理面臨的法律問題,發生糾紛時,臨時聘請律師,糾紛解決後,這種關系也就解除,沒有建立起一個長期、穩定的預防機制。1.1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常識和意識①合同審查規范化管理不健全,對事先審查、論證、調研不夠重視,在簽訂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實體上及程序上諸多問題:還有的經營人員違規操作,甚至僅憑哥們意氣、人情關系就草率簽約,導致合同權利、義務約定失誤。②隨意擔保現象較為嚴重,違約責任追究困難。有時陷入被動,代人承擔履約責任,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無計可施1.2依法維權意識不強有的企業由於機制尚不完善,遇有合同糾紛,基於和氣生財,盡量予以協商,但效果並不十分樂觀。針對貨款拖欠問題,有的企業上門討債,但由於債務人故意推拖,隱匿財產,不僅效果很差,反而增加了追債成本,但對仲裁、訴訟等法律救濟途徑較少使用。還有的國有企業經營人員維權意識不強,依法維護企業權益的積極性不高,造成一些外欠款項難以收回,形成呆帳、壞帳,積累了較大數額的不良資產。有時因忽視自己的法律權利,許多案件過了法定訴訟期限,法院不再受理,造成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1.3企業改制、對外投資過程中違規操作明顯有些企業借改制逃避債務.使債權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護;有些則利用內部優惠政策,通過種種手段,刻意壓低資產評估價格,;低價購得優質國有資產後,迅速轉手,一夜暴富。使改制存在重大隱患,而且也嚴重損害了職工利益。2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必要性2.1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需要隨著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企業同有產權轉讓管理法》等11個部門規章和30多件規范性文件的出台,大型國有企業將法律顧問制度的建立提到了議事日程。有的已經成立了法律事務機構,設有專門的法律工作人員,這些人員通過參與經營決策、參與企業管理和承具體法律事務來實現自己的職能。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對推進中央企業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規范和保障作用。2.2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環境的需要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都離不開法律的調整和規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市場競爭越發地激烈,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也越大。正如全球排名第六的英國路偉律師事務所呂立山先生(RobertLewis)所言:「有些大型國企高管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法律風險將給企業帶來的危險,他們並不像外國公司的同行們一樣採取防範法律風險措施。使其企業就像一個即沒有受過正式訓練,又沒有足夠裝備的新兵,試圖擊退一大群入侵的法律風險敵軍一樣。」可見,國有企業必須了解和熟悉被投資國的法律環境,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機制,才有可能加快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積極參與到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中。2.3提高企業依法經營管理能力的需要在現代法制社會,國家對社會的管理主要通過各種法律、法規的實施來實現,企業作為國家經濟活動的主體,受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如果企業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因違法而受到法律制裁,或在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也會由於不懂法而失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機會。3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機制的措施法律風險防範機制是指對於各種不規范的行為可能導致的風險,在其發生之前即採取防範措施所形成的機制。它包括企業成員法律防範意識的培養,合同管理體系的創建以及廉政與自我約束機制的形成等。3.1加快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擁有自己專門的法律部門,在如合同的審核、簽訂、履行等環節,在投資、合作等項目中隨時預防法律風險的產生,將糾紛的誘因消滅在初始階段。此即為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是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範機制重要的組織保障。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一步加強而提出來的。國務院國資委的《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法》則進一步明確了國有重點企業應當建立健全以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目前全國企業法律顧問隊伍已超過10萬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較好地發揮了法律參謀、法律培訓、法律監督的功能,角色也由打官司、討債向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建立企業法律機制轉變正如一位知名企業家說:「企業好比是一輛汽車,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和法律顧問就是汽車的四個輪子.汽車要前進,四個輪子少一個都不行。」國資委提出要求,在所有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重點企業建立健全法律事務機構.大型企業還要實行總法律顧問制度。在歐、美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已是大型企業普遍採取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如美國新澤西洲的美孚石油公司、法國埃爾夫石油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等都設有專門的法律事務機構,分別擁有一、二百人的法律顧問。這些法律機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以追求最大效益、最小風險和最少糾紛為目標,在企業生產經營的舞台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㈣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領導
企業領導
姓名:陳奮健職位:董事長、黨委書記
姓名:庄尚標職位:總裁、黨委副書記
姓名:彭樹貴職位: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姓名:齊曉飛職位:監事會主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姓名:扈振衣職位:執行董事、副總裁、總經濟師
姓名:夏國斌職位:副總裁
姓名:范德職位:副總裁
姓名:庄尚標職位:總裁
姓名:劉汝臣職位:副總裁
姓名:王秀明 職位:總會計師
(4)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是誰擴展閱讀
2017年,公司在崗員工261333人,其中管理人才57614人,佔22.05%;專業技術人才122315人,佔46.80%;技能人才81404人,佔31.15%。在崗人員中,女性54594人,佔20.89%;少數民族8526人,佔3.26%。
研究生9299人,佔3.56%,大學本科127730人,佔48.88%,大學專科55981人,佔21.42%,中專22645人,佔8.66%,高中及以下45678人,佔17.48%。
35歲及以下142771人,佔54.63%;36-40歲32269人,佔12.35%;41-45歲30686人,佔11.74%;46-50歲20909人,佔8.00%;51-54歲15411人,佔5.90%,55歲及以上19287人,佔7.38%。
公司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著力培養一批專業知識豐富、業務技能精湛、作風扎實過硬的人才隊伍。進一步暢通人才職業化成長通道,優化薪酬分配機制,加強人才教育和培訓,不斷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公司現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勘察設計大師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37人。
㈤ 北京瓦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法律顧問是誰
是
㈥ 國資委主任秘書
真服了,人家問主任的秘書是誰,樓上給整出國資委的性質及監管單位了。真是有意思。
國資委主任的秘書???國資委主任沒有秘書的,只有助理。秘書應該在辦公室裡面。具體是誰搞不清,但是秘書換得非常勤。今天是這個,可能明天就換了。
㈦ 在被反動派殺害前三呼勞工萬歲的京漢鐵路工會的法律顧問是誰
在被反動派殺害前三呼勞工萬歲的京漢鐵路工會的法律顧問是施洋。
1923年2月7日,施洋被北洋軍閥以「煽動工潮」的罪名逮捕入獄。在法庭上,施洋怒斥北洋軍閥的滔天罪行,揭露北洋軍閥的反動本質。1923年2月15日,他被押上刑場。
面對軍閥的槍口,施洋慷慨激昂、大聲疾呼:「我只希望中國的勞動者早些起來,把軍閥、官僚、資本家和你們這般替他們作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寢皮」「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萬個施洋」,在振臂高呼「勞工萬歲」中英勇就義。
讓下一代都能繼承烈士的遺志:
施洋犧牲一年後,李大釗在《追悼列寧並紀念二七》一文中寫道:「施洋同志的死,在我尤為傷心」,「他們的精神,還是像車輪——京漢火車的車輪,不息的在工友方面轉,好像指導我們後死者要不斷的前進」。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的林育南為了紀念和緬懷施洋,於1924年2月寫下《伯高死的含義》,指出:「伯高死了,他留給我們的革命精神是教我們永遠不會消失的」,我們「編印成這本紀念錄,以紀念他的革命精神,並序述他死的意義,以告國人」。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施洋:心系勞苦大眾的「勞工律師」
㈧ 中鐵建現任頷導成員
孟鳳朝,職位:董事長、黨委書。彭樹貴職位: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齊曉飛職位:監事會主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扈振衣職位:執行董事、副總裁、總經濟師。夏國斌職位:副總裁。范德職位:副總裁。
㈨ 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團隊
董事長、黨委書記:趙紅鷹,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王輝,副董事長:李錦雲,副總經理:熊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