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律師宣言
㈠ 上海宣言的內容
《上海宣言》全文如下:
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上海宣言》
(2005年9月9日 上海)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世界法學家協會主辦的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於2005年9月4日至10日在中國北京和上海隆重舉行。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法律界、法學界的傑出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
大會感受到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領域近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及在民主與法治建設中取得的令人欽佩的進步。大會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盛情,特別是對中國組委會在會議籌備和順利進行方面投入的巨大精力和辛勤工作表示深切的謝意。
大會代表圍繞著「法治與國際和諧社會」這一主題,就法治、聯合國改革、國際恐怖主義、投資、司法與傳媒、國際環境、人權、非訴訟解決爭議等22個專題進行討論,達成廣泛共識。
大會認為,法治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通過法治構建國際和諧社會符合世界各國人民要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心願,需要各國人民共同努力。
本次大會適逢人類歷史的關鍵時刻,在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相互依存的時代,人類面臨貧窮、疾病、國際恐怖主義肆虐以及環境退化的嚴峻挑戰,南北差距持續擴大。但是,創造一個基於法治、民主、正義、平等和尊嚴的國際和諧社會的前景同樣光明。
大會認為,在世界文明和文化之間開展基於互信和善意的國際合作,是創建和平與正義世界的基石。有效的聯合國、國家對國際法准則的恪守、對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是創建和平與正義世界的前提。
所有國家應通過對話和交流,在平等和互諒的基礎上,尊重並大力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大會呼籲,所有國家都應尊重和保障人權,加快簽署和批准現存國際人權文書的國內法律程序的進程。
大會呼籲所有國家忠實尊重和遵守國際法准則,在世界范圍內促進法治,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作為國際社會的行為准則。大會確認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核心作用,敦促參加9月14日至16日在紐約舉行的首腦峰會的世界領袖們,對聯合國進行廣泛的改革,使該組織得以有效應對未來的挑戰。
大會呼籲所有國家不斷加強雙邊和多邊互信,健全相應機制,完善沖突預防機制,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大會深切關注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對國際經濟體系的當前結構所導致的爭端及由此產生的大多數人遭受貧困、匱乏、疾病等狀況長期難以得到解決表示遺憾。
大會堅信所有國家應平等享有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機遇,呼籲國際經濟機構,包括但不限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採取適當措施,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大會呼籲所有國家共同努力完成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並共同致力於實現聯合國2000年首腦會議所確立的千年發展目標。
大會敦促各國以國際法律原則為指導來制定法律,規制自然資源和環境。各國應當致力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大會注意到當前國際社會對核擴散表示關切。呼籲各國通過政治、外交和國際合作手段妥善解決這一問題, 並致力於多邊軍控與裁軍,進一步加強防擴散體制。
大會贊賞各國在聯合國主持下,在國際法的框架內,通過地區、雙邊和本國所採取的措施,預防和阻遏恐怖主義、販毒、販賣人口、洗錢等國際犯罪。大會敦促各國在與國際犯罪開展的斗爭中,通過進一步締結和執行合作協定、頒布有關法律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加強協調。
大會倡儀法學教育界和法律實踐界的領導加強法學教育交流,推動司法制度的不斷完善,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大會堅信,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國際和諧社會,必將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大會代表重申世界法學家協會自創立以來所信守的宗旨——通過法治維護世界和平。
㈡ 當事人要求宣告家人無民事行為能力,已經自己去立了案。之後與律師簽了委託協議,但是律師什麼都不管。
具體要看你和律師的委託協議到底如何約定的。
我也是律師,一般如果簽了協議,還沒具體開展工作的情況下,委託人又反悔的,我們都是原款退還。如果已經入賬的,有的是只能將扣除稅點的部分返還。
祝你好運了。
㈢ 新《律師法》修改的亮點與完善
沒有什麼本質改變。跟憲法==行政法一樣一般得不到很好的解釋和適用。
新律師法對律師權利的規定幾乎都是宣言口號式,這樣的規則沒有辦法實現,這樣的立法需要反思。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規則以宣言方式出現卻沒有任何法律後果,就註定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實施。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
改變各部門「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鑼」的狀況,關鍵是要有中央的統一領導。中央政法委應出面協調公檢法司各家統一思想。中央政法委有責任、有能力來協調這一工作。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
2008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受律師業關注的是,新律師法擴大了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和調查取證權。如今新律師法施行已滿周年,具體執行情況怎樣呢?
「新律師法實施一周年以後,有喜有憂,喜少憂多。」前日,在法制日報周末報社和京都律師事務所主辦的「新律師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上,京都律師事務所主任、全國律協刑事業務委員會主任田文昌的上述觀點,得到了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訴訟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陳光中等人的呼應:「總體來說新律師法貫徹實施,不敢說一團糟,但是敢說相當不好」「新律師法在有的地方得不到好的執行甚至公開不執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亦認為,這部法律試圖解決律師會見難、閱卷難、調查難等「三難」問題,但從總體實施情況看,沒有發揮預期效果:「新律師法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就是三難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像新律師法這樣,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如此波折。」田文昌指出,過去在法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執行效力的問題,而不存在是否執行的問題:「但新律師法在全國各地的執行狀況五花八門,有的地方公開不執行,有的地方則是有條件、打折扣地執行。」田文昌所指的,主要是該法中關於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部分。
來自學界和實務界的專家建議,中央政法委應當協調公檢法司等部門統一思想,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破解刑辯律師「三難」困局。
1 、會見等程序缺乏具體規定
律師法規定比較原則,導致執行困難,這需要刑訴法完備
「新律師法對律師權利的規定幾乎都是宣言口號式,這樣的規則沒有辦法實現,這樣的立法需要反思。」陳瑞華指出,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規則以宣言方式出現卻沒有任何法律後果,就註定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實施。
自1996年出台以來,律師法先後兩次修改,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其中增加了律師權利保障的內容,曾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破解刑辯律師「三難」困局的利器。
頗具隱喻意義的是,新律師法的施行,選擇在了2008年6月1日兒童節這天。有律師稱,這或許「意味著律師法還沒有走出兒童時代」。
與以往相比,在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方面,新律師法較刑事訴訟法等規定的突破之處有三:
第一,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再需要經過司法機關批准,而只要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並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受委託的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
第二,律師自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訴訟文書及案卷材料;自案件被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所有材料。
第三,律師可以申請檢察院、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律師憑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律師法規定比較原則,沒有對刑事訴訟中律師會見、閱卷、調查的程序作出具體規定,導致執行困難,這需要刑訴法完備。」與會實務部門人士亦如此認為。
2 、三難堅冰未融關鍵在偵查
別說律師,就是檢察官去調查,有一些機關照樣不配合
「徒法不足以自行」。相關統計數字以及實務部門的反饋,亦可道出新律師法實施以來所暴露的共性問題。
前不久,法制日報、法制網和全國律協舉行了「律師會見狀況網上調查」;從5月14日起至5月31日,共有1610人參與律師會見狀況網上調查,其中律師1080人,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187人,其他行業343人。
據統計分析,共有1182人(佔73.4%)認為新律師法實施後,律師會見難與頒布之前一樣,沒有任何改觀;299人(佔18.6%)表示對律師會見難是否改觀「說不清楚」;只有129人(佔8%)認為律師會見已經完全按照新律師法確定的原則操作。
與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國慶透露,新律師法實施之後,檢察機關執行律師法比較好,在會見、閱卷、配合律師調查等方面,特別是在審查起訴階段,嚴格按照律師法要求安排會見、閱卷等。但陳國慶坦承,偵查階段律師的會見權在有些地方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某些特殊案件,辦案機關控製得比較緊,可能對律師會見、閱卷、調查取證等造成不便。
而對調查取證中律師常遭遇的種種不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方工認為,新律師法作出上述規定,並不意味著在司法實踐中就能順利實現。他還透露,檢察官在調查案件時也會遇到閉門羹:「別說律師,就是我們去調查,有一些機關照樣不配合,有一些人照樣不讓你見。」
另據與會的法院人士透露,即使是法官到地方辦案,亦曾有過因受制於個別地方部門規定而無法面見被告人的經歷。
基於此,方工建議,盡快建立證人出庭制度,使之變成硬性規定:「你不配合律師的工作,咱們就法庭上見,這樣律師取證就好辦了。」
會見難,閱卷難,取證難,究竟是哪個階段在「難為」律師?陳光中一語破的:「考驗新律師法,關鍵就在偵查。」
3 、律師法與刑訴法沖突之惑
律師法修改突破刑訴法部分規定,應按新法優於舊法原則執行
「如果在修改律師法的同時修改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執行起來效果或許會好一點,就不會產生目前認識上的分歧。」與會的一位來自實務部門的法律工作者稱,一些基層執法人員的困惑在於,他們覺得律師法是規范律師行業的法律,而搞刑事訴訟要依據刑事訴訟法執行。
據悉,上述觀點在司法實務界頗有市場。
以律師會見權為例。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要經過司法機關批准;但新律師法規定,自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受委託的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就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並了解有關案件情況,而不需司法機關批准。
有地方的司法實務部門認為,刑事訴訟法是全國人大通過的,律師法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因此刑事訴訟法的效力位階高於律師法,並以此為由拒絕執行新律師法相關規定。
盡管在憲法關於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權的規定部分,有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之分,但立法法第七十八條、七十九條在明確法律位階時,並未對「法律」細分出上述區別。
因此陳光中分析,盡管全國人大制定或修改的法律相對更重要和權威,但並不等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或修改的法律在效力位階上比全國人大制定或修改的法律低一級,因此沒有法律依據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或修改的律師法同全國人大制定的刑事訴訟法歸於不同的法律效力層次。
陳光中指出,律師法修改後突破了刑事訴訟法的部分規定,應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執行。
來自實務部門的人士認為,偵查階段律師憑「三證」會見犯罪嫌疑人,如規定例外條款,法律實施的效果或更好:對重特大案件、恐怖案件和特別嚴重的暴力犯罪案件,在律師會見時適當做一些限制,更符合辦案需要,更容易為執法機關接受。
4、學者建言政法委力破三難困局
改變各部門「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鑼」,關鍵要中央統一領導
2007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楊明侖曾表示,正在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准備對律師會見須經司法機關批准條款進行修改:「律師法是一個特殊情況,等於是提前與刑事訴訟法保持一致。」
事實常在想像之外。由於種種原因,刑事訴訟法的修改遲遲未能走上前檯面對社會公眾。因此,學界和實務界不少人主張通過修改刑事訴訟法來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
「寄希望於通過刑訴法修改落實新律師法,並不現實。」陳光中認為,要實現律師法關於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實務部門應協調立法部門作出更加明確的解釋,更加鮮明地貫徹律師法新規定。
「改變各部門『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鑼』的狀況,關鍵是要有中央的統一領導。」陳光中建議,中央政法委應出面協調公檢法司各家統一思想,「中央政法委有責任、有能力來協調這一工作。」
此外,陳光中還主張「檢察部門是法律監督部門,法律監督要啃硬骨頭,加強對偵查階段的法律監督:不僅要監督自偵案件,還要監督公安部門的偵查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應對律師法實施一年來的狀況進行執法檢查,調查什麼部門認真執行,什麼部門不認真執行;對不認真執行的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究竟執行律師法的困難在哪裡,律師法本身有哪些不足。」
「在我國不應該有哪個部門置身於法律之外,視法律為廢紙,願意執行就執行,不願意執行就不執行。」陳光中強調:「律師法存在的缺陷,我們的態度是,應該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去完善,而不是在拒絕貫徹中去等待完善。」
而在陳瑞華教授看來,「三難」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司法體制:「司法體制不改革,『三難』永遠解決不了,刑訴法修改也沒有用。」陳瑞華主張,在加強司法保障和偵查手段,改變定案過度依賴預審和口供的做法,改革公檢法三家的業績考核制度等方面做文章。
新律師法較刑訴法三大突破
會見: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再需要經過司法機關批准,而只要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並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受委託的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
閱卷:律師自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訴訟文書及案卷材料;自案件被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權查閱、摘抄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所有材料。
調查:律師可以申請檢察院、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律師憑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本報記者陳寶成發自北京
㈣ 如何構建律師職業道德
一、必須正確認識律師職業道德的重要作用。關於律師職業道德的意義,傳統的觀點注目於律師職業道德的道德教化作用。然而,律師職業道德除了道德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之外,還具有加強律師自律、平衡利益沖突以及維護律師合法權益等諸多功能。這里僅談談律師職業道德所具有的維護律師合法權益的功能。所謂律師職業道德具有維護律師合法權益的功能,是說律師職業道德是雙刃之劍,它們不僅約束指導律師的職業活動,對律師產生向內的作用力,同時它們也產生對外的作用力。聯合國《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中規定,「律師在任何時候都應根據法律和公認的准則以及律師的職業道德,自由和勤奮地採取行動。」各國政府應確保律師「不會由於其按照公認的專業職責、准則和道德規范所採取的任何行動而受到或者被威脅會受到起訴或行政、經濟或其他制裁。」「律師如因履行其職責而其安全受到威脅時,應當得到當局給予的充分保障。」該法律文件要求各成員國應在其本國立法和習慣做法范圍內考慮和尊重這些原則,並提請律師以及其他人員例如法官、檢察官、行政和立法機關成員以及一般公眾予以注意,以「促進和確保律師發揮正當作用」。這些規定表明,律師的職業道德也是一塊界碑,律師的職業活動只要符合「公認的專業職責、准則和道德規范」,任何制裁均不可越入。因此,為社會所尊重、所傾服、所認可的科學、規范、系統的律師職業道德規范將對律師的具體執業活動提供有效指導,對於依照這些規則所採取的行動,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不得予以干涉、制裁。律師職業道德規范是保護律師不受迫害、不受不公正限制和不受侵權的重要武器之一。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史蒂芬?吉勒斯教授指出,在法學院所學的其他課程是為了處理委託人的事務,而律師行為規則這門課程則是為了律師自己。律師職業行為規則將伴隨律師的職業生涯,律師自身將是這些規則的直接受益者。「在中國特定的法律文化傳統的背景之下,當代的律師行業要為它的正當性和合法性付出更為艱巨的道德努力。」精心設計律師職業行為規則,來加強對律師職業行為的約束和指導,是律師協會的當務之急,也是法學理論界應當予以關注和鼎力支持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在進一步完善《律師協會規范》的操作問題上,應當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增加《律師協會規范》的篇幅,直接擴大其容量,實現律師執業紀律的具體化,增強其可操作性。總的來講,我國關於律師執業紀律的規定過嫌簡陋,難以適應律師執業活動的復雜性,難以體現律師職業活動的本質特點和要求。因此,在進一步完善的問題上,應當盡力減少缺乏可操作性的宣言性規定,直接就具體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特別是對處理與《律師法》和《律師違法行為處罰辦法》有關規定的關系問題上,應當考慮將其規定進一步具體化,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在規定原則性的條文的同時,應當考慮盡可能規定排他性的條文。
(二)改變以「糾紛性事務」為中心的格局,全面地調整律師各種業務活動,實現律師執業紀律的系統化,擴大其覆蓋面。律師在處理「糾紛性事務」和「非糾紛性事務」的執業方式和原則方面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律師執業紀律在這方面應當予以體現,並作出針對性的規定。
(三)借鑒、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有關做法,力爭在高起點上設計律師執業紀律,實現律師執業紀律的科學化,增加其先進性。各國的律師職業雖然具有一些本土化的特點,但是也具有相當大的共性。這種共性,是各國律師職業行為規則得以相互借鑒和吸收的基礎。許多國家在律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方面起步比較早,積累的經驗和教訓是可以為我所用的。中國的律師職業行為規則作為文明的一線,仍然是對世界文明的繼承和發展。不讓土壤,不擇細流,才能成大成深。這樣,我們可以少走彎路,節約成本,在規則的實效性、先進性和前瞻性方面取得進步。
從實踐來看,許多地方律師協會已經認識到了加強律師職業行為規則建設的重要意義,開始著手制定地方性的規范,如北京市律師協會、安徽省律師協會均已制定了《律師執業規范》。此外一些律師事務所也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制定了相應的規則。這表明加強律師職業行為規則建設已經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要求。從這些規范的內容來看,都對《律師協會規范》有很大的補充和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律師執業不受地域限制,因此,應當保證在全國范圍內有統一的律師職業行為規則。因此,應當由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牽頭制定適用於全國律師的職業行為規則。
㈤ 游戲王:盡可能多的限制同調的卡。
1 王宮的彈壓(9月份就列入了禁卡~)
2 回收手牌效果的卡。
3 讓人特殊召幻失敗的卡(神警、神宣等)
大概就這樣。
http://www.ourocg.cn/default.aspx - 這是查卡器
這個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