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計劃
❶ 德育的工作計劃
德育的工作計劃
根據《三台縣xx年教師教育工作重點》以及學區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校xx年春季學期德育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根據學校實際,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從創新思路和扎實工作入手,創建安全和諧校園和優良校風,提高德育實效性,扎實推進學校德育工作,走德育工作特色之路。
二、工作目標及要求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政治思想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2.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3.開展家校教育聯系活動,召開家長會,進行家訪,形成德育合力。
4.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
5.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三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6.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核辦法,開展班主任工作考核。
7.確保貧困學生救助活動的實施。
8.加強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9.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注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校園和諧發展。
三、具體工作措施
(一)強化師德建設
1.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組織教職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師德規范,提升師德形象。
2.開展關愛教職工活動,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引領教師樹立高尚的精神追求。
3.加強共青團工作,凝聚教職工,營造積極向上的思想氛圍。
(二)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1.通過團組織活動和班級活動開展主題教育,結合節日進行德育活動。
2.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積極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3.利用宣傳工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三生教育"。
4.在國旗下講話、班會、校會等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5.結合課程改革,將民族精神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落實常規管理
1.修訂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調動德育工作者積極性。
2.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做好黑板報宣傳工作,形成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4.做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和考核。
(四)加強養成教育
培養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禮貌習慣、鍛煉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嚴格管理,持之以恆地實施養成教育。
(五)探索「責任教育」
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接班人。
(六)開展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
利用紀念日進行感恩教育,融入誠信教育。
四、工作安排(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