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快遞公司的法律風險

快遞公司的法律風險

發布時間: 2022-01-02 16:09:56

A. 急詢關於快遞的法律問題...

從你介紹的案情來看,本案包含兩個法律關系。
一、快遞公司與車主建立了一個郵寄合同關系。按照合同,快遞公司應當將包裹親自送到收件人處。如果沒有送到,就是違約行為,要承擔違約責任。而你呢,由於和車主沒有合同關系,根據合同的相對性原則,你不用賠償車主。
二、你從水果店老闆處多拿一個包裹的行為,在法律上是一個無因管理關系。作為管理人應當盡到合理注意范圍的管理義務,但是你將包裹弄丟,沒有盡到合理管理的義務,車主可以以侵權為由要求你承擔一定的責任。具體到責任比例,快遞公司的責任肯定要大一點,因為作為一個專業性的營利機構,其注意義務要比你大得多。
三、本案丟失的是一個行駛證,和車主協商一下,先盡快補辦一個,以把雙方的損失減小到最小。

B. 快遞單兼職有可能涉及到什麼法律風險嗎

沒有,58同城那種網站上總有類似的職位,沒有什麼要求但工資很高,都是騙人沒有例外

C. 快遞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1.這裡面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僅僅依靠企業的誠信是很難保證顧客的利益的。
2.只能說按照慣例,只憑單子和收單員的簽名就可以證明該快遞公司收取了快件並且合同關系成立 。

D. 關於快遞的法律.

有個問題你沒說清楚,否則很難難正確處理。

貨沒收到的原因是什麼?順風寄丟了?
如果是順風寄丟了,你可以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辦理
郵政企業對於給據郵件丟失、損毀、內件短少,依照下列規定賠償或者採取補救措施:

(二)保價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內件短少或者部分損毀的,按照保價額同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三)非保價郵包,按照郵包實際損失價值賠償,但是最高不超過國務院郵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限額。

第三十五條 用戶因損失賠償同郵政企業發生爭議的,可以要求郵政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2/folder13/1986/12/1986-12-029.html

據此,你可提供相關郵寄憑證向順風快遞主張賠償損失。(按郵件物的實際價值要求)

賠 償
A.1 賠付對象
快件賠付的對象應為寄件人或寄件人指定的受益人。

A.2 索賠因素

索賠因素主要包括快件延誤、丟失、損毀和內件不符。
其中:
a) 快件延誤是指快件的投遞時間超出快遞服務組織承諾的服務時限,但尚未超出徹底延誤時限;
b) 快件丟失是指快遞服務組織在徹底延誤時限到達時仍未能投遞快件,與顧客有特殊約定的情況除外;
c) 快件損毀是指快遞服務組織寄遞快件時,由於快件封裝不完整等原因,致使快件失去部分價值或全部價值。與顧客有特殊約定的情況除外;
d) 內件不符是指內件的品名、數量和重量與快遞運單不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快遞服務組織可不負賠償責任:
a) 由於顧客的責任或者所寄物品本身的原因造成快件損失的;
b) 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損失的(保價快件除外);
c) 顧客自交寄快件之日起滿一年未查詢又未提出賠償要求的。

A.3 賠償原則

快遞服務組織與顧客之間有約定的應從約定,沒有約定的可按以下原則執行。
A.3.1 快件延誤
延誤的賠償應為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
由於延誤導致內件直接價值喪失,應按照快件丟失或損毀進行賠償。
A.3.2 快件丟失
快件丟失賠償應主要包括:
a) 快件發生丟失時,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
b) 購買保價(保險)的快件,快遞服務組織按照被保價(保險)金額進行賠償;
c) 對於沒有購買保價(保險)的快件,按照郵政法、郵政法實施細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A.3.3 快件損毀
快件損毀賠償應主要包括:
a) 完全損毀,指快件價值完全喪失,參照快件丟失賠償的規定執行;
b) 部分損毀,指快件價值部分喪失,依據快件喪失價值占總價值的比例,按照快件丟失賠償額度的相同比例進行賠償。
A.3.4 內件不符
內件不符賠償應主要包括:
a) 內件品名與寄件人填寫品名不符,按照完全損毀賠償;
b) 內件品名相同,數量和重量不符,按照部分損毀賠償。

A.4 受理索賠期限
快遞服務組織受理索賠期限應為收寄快件之日起1年內。

A.5 索賠程序
A.5.1 索賠申告
寄件人在超出快遞服務組織承諾的服務時限、並且不超出快件受理索賠期限內,可以依據索賠因素向快遞服務組織提出索賠申告。快遞服務組織應提供索賠申告單給寄件人,寄件人填寫後遞交給快遞服務組織。
A.5.2 索賠受理
快遞服務組織應在收到寄件人的索賠申告單24小時內答復寄件人,並告知寄件人索賠處理時限。
A.5.3 索賠處理時限
索賠處理時限指從快遞服務組織就索賠申告答復寄件人開始,到快遞服務組織提出賠償方案的時間間隔。
快遞服務組織除了與寄件人有特殊約定外,索賠處理時限應不超過:
a) 同城和國內異地快件為30個日歷天;
b) 港澳和台灣快件為30個日歷天;
c) 國際快件為60個日歷天。
A.5.4 賠金支付
快遞服務組織與寄件人就賠償數額達成一致後,應在7個日歷天內向寄件人或寄件人指定的受益人支付賠金。
A.5.5 索賠爭議的解決
寄件人與快遞服務組織就是否賠償、賠償金額或賠金支付等問題可先行協商,協商不一致的,可依法選擇投訴、申訴、仲裁、起訴等方式,如選擇仲裁,應在收寄時約定仲裁地點和仲裁機構。

E. 物流企業法律風險評估

首先,意外事故是產生外部法律風險的常見原因。比如運輸企業經常會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發理賠風險,倉儲企業則會因火災、被盜等原因而引發賠償糾紛,搬場或裝卸企業也往往因機器故障或其他責任事故而導致法律風險。這一類法律風險有天災,也有人禍,其預見性不大,但造成的損害卻可能很大。然而,實際中物流企業往往忽視對這類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雖然我們不能把這類風險降到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後的妥善處理,盡量減少這類風險或者盡量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其次,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者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其他企業之間在業務操作中,也經常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產生法律風險。我們把這類法律風險稱為「業務風險」,其對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應當引起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因業務合同簽訂不慎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包括訂立合同簽的談判,合同形式的選擇,合同條件的博弈、合同內容的組織,合同生效的約定等環節。物流企業本身是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服務活動社會組織,其在簽訂合同的任何一個環節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風險的隱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業務員在和客戶談妥交易條件後,簽訂了書面合同,但由於該業務員的疏忽,沒有發現客戶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擔「限額賠償責任」改成了「全額賠償責任」。後來物流公司違約引發理賠糾紛,因責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處於極不利的地位。由於合同條款擬定的失誤導致法律風險,在物流活動中是常見的。
二是業務合同履行不當引發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適當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物流企業往往極度重視業務的承攬,而忽視業務的運作和服務質量的保障。若物流企業對業務操作的控制不當,也即履行合同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客戶追究違約責任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客戶因遲延交貨而提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的要求。物流企業有時會礙於情面或為了穩住客戶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時往往由於這種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做法,給作為承運人的物流企業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如果發生合同履行不當的情形,很容易引發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是因被詐騙而引發法律風險。物流公司處於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通環節,要面對多方面的服務對象。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社會法治程度也並不高,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物流企業在從事商業服務過程中,容易陷入被詐騙的泥潭,因而引發法律風險。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在接收客戶交運或交存的貨物時,沒有檢查到貨物本來就存在的、客戶又故意不聲明的瑕疵。而在交貨時往往因為分不清貨物瑕疵是何時因何原因而出現的,從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發法律上遭受賠償之訴的風險。有的物流企業要轉委託其他物流企業完成物流服務行為,如果沒有選擇好合作夥伴,也有可能因合作夥伴的詐騙而造成自身對客戶的違約,產生法律風險。

F. 做人人快遞有沒有法律風險

快遞公司都是由國家郵政管理局監管的 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制約內 對一些違禁品也有目錄可依據容的 請查看相關文件 派送是有風險的 派送違禁品有義務制止舉報 但你不知道快件的危險性沒有法律責任 但是收取並寄出的話是有的

G. 關於快遞公司的法律規定問題

1、先簽字後驗貨不合理,但是現在這部分法律空白。
2、5倍運費的限制賠償責任也不合理,但是合法,熟悉《海商法》的人應該知道,《海牙公約》對於船運方的賠償限額更低。

H. 物流企業都有哪些法律風險

首先,意外事故是產生外部法律風險的常見原因。比如運輸企業經常會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發理賠風險,倉儲企業則會因火災、被盜等原因而引發賠償糾紛,搬場或裝卸企業也往往因機器故障或其他責任事故而導致法律風險。這一類法律風險有天災,也有人禍,其預見性不大,但造成的損害卻可能很大。然而,實際中物流企業往往忽視對這類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雖然我們不能把這類風險降到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後的妥善處理,盡量減少這類風險或者盡量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其次,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者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其他企業之間在業務操作中,也經常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產生法律風險。我們把這類法律風險稱為「業務風險」,其對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應當引起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因業務合同簽訂不慎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包括訂立合同簽的談判,合同形式的選擇,合同條件的博弈、合同內容的組織,合同生效的約定等環節。物流企業本身是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服務活動社會組織,其在簽訂合同的任何一個環節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風險的隱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業務員在和客戶談妥交易條件後,簽訂了書面合同,但由於該業務員的疏忽,沒有發現客戶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擔「限額賠償責任」改成了「全額賠償責任」。後來物流公司違約引發理賠糾紛,因責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處於極不利的地位。由於合同條款擬定的失誤導致法律風險,在物流活動中是常見的。

二是業務合同履行不當引發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適當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物流企業往往極度重視業務的承攬,而忽視業務的運作和服務質量的保障。若物流企業對業務操作的控制不當,也即履行合同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客戶追究違約責任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客戶因遲延交貨而提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的要求。物流企業有時會礙於情面或為了穩住客戶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時往往由於這種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做法,給作為承運人的物流企業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如果發生合同履行不當的情形,很容易引發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是因被詐騙而引發法律風險。物流公司處於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通環節,要面對多方面的服務對象。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社會法治程度也並不高,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物流企業在從事商業服務過程中,容易陷入被詐騙的泥潭,因而引發法律風險。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在接收客戶交運或交存的貨物時,沒有檢查到貨物本來就存在的、客戶又故意不聲明的瑕疵。而在交貨時往往因為分不清貨物瑕疵是何時因何原因而出現的,從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發法律上遭受賠償之訴的風險。有的物流企業要轉委託其他物流企業完成物流服務行為,如果沒有選擇好合作夥伴,也有可能因合作夥伴的詐騙而造成自身對客戶的違約,產生法律風險。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