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夥人法律
⑴ 准備和與新合夥人開公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和防範哪些法律風險
第一,確定公司合夥人發出資比例
可以說公司出資比例多種多樣,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那麼這樣一來合夥寫出資數額就不一定相等。但都須將出資按其價值折為若干財產份額。因此,無論以何種方式出資,合夥人出資的方式、金額、期限,都應明確規定。
第二,確定合夥人的權利和義務
1、合夥人的權利主要包括:①合夥事務的經營權、表決權和監督權②合夥利潤的分配權
2、查閱賬簿的權利④退夥的權利合夥人的義務主要包括:①足額出資②分擔合夥企業的經營損失和債務③退夥後保守商業秘密的義務④競業禁止
第三,合夥人主體資格審查
審查合夥人的資格,應當包括合夥人的人品、能力、家庭情況、資產情況、有無對外大額債務等。
在審查合夥協議合夥人主體資格時還應注意以下限制性規定:
(1)國有獨資公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成為普通合夥人;
(2)普通合夥企業中,合夥人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限合夥企業中,作為自然人的有限合夥人可以由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承擔;
(3)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中,合夥人需要有相應的專業資質,如律師事務所中的合夥人需要具有法律從業資格;
(4)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為有限合夥人的法人及其他組織終止時,其繼承人或者權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該有限合夥人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資格。
第四,財務賬單一定能要清清楚楚
合夥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如果財務都不清不楚,大家都不知誰坑了誰,那麼最終也一定是失敗的。因為錢是最易傷感情的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再有的帳目要做兩本,各人一本。這樣就明明白白,不怕對方修改帳目,因為大家都有底。
合夥開公司最重要是要學會溝通,建立一套合作的規則,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包容和理解,因為成立一家公司第一步就已經非常艱難了,比如說公司注冊,那麼合夥的話,這一趟誰去跑更合適呢?或許會發生一些摩擦,那還不如找專業代理公司注冊,最快兩天拿證,合夥公司最好的選擇。
⑵ 公司法和合夥企業法的不同
一、合夥企業是契約式企業,有限公司是股權式企業。
我國《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是由各合夥人依法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企業。
合夥協議是合夥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依據,合夥人的出資方式、數額和期限,合夥人分配利潤和分擔虧損的辦法,合夥企業的事務執行、解散和清算等問題都按照依法訂立的合夥協議來操作。
《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按照比例出資,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並且按照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二、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這是合夥企業和公司的最主要的區別。
這一區別有兩重意義,第一說明合夥企業只具有相對獨立的人格,有限公司具有絕對獨立的人格。第二說明合夥企業的財產只具有相對獨立性,有限公司的財產具有絕對的獨立性。
合夥企業是每一個獨立的合夥人根據合夥協議組合成立的,具有人合的性質。合夥企業只具有相對獨立的人格,它作為獨立的主體進行經營活動,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擁有財產、參與訴訟,享受其他各種權利,但在承擔債務責任方面,合夥人與合夥企業則具有連帶關系。
合夥人對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每一個合夥人都可以代表其他合夥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即使他們內部定有承擔債務責任比例的協議,也不能對抗對外的無限連帶責任。
三、合夥企業與有限公司在承擔責任方面的區別,與它們在產權結構方面的區別有密切的聯系。
合夥企業的產權結構是一元結構,而公司的產權結構是二元結構。合夥企業的財產不屬於合夥組織獨立所有,而是屬於合夥人共有,因此合夥人與合夥企業是連帶責任關系。
四、合夥企業與公司在設立方式、運營結構、投資的撤出和轉讓以及企業的延續和解散等方面也有明顯的區別。
總之,新合夥企業法和新公司法兩者間的本質區別是:合夥企業由全體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公司由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二者的區別在於責任的連帶性,公司是不需要負連帶責任的,而合夥則需要負連帶責任。它們在於產權結構也是相互聯系,都是許多人法人所共有的。因此,當遇到這方面問題時應先根據自身所處的實際情況,判斷應該是適用《公司法》還是《企業合夥法》。
⑶ 合夥企業是法律主體嗎
《民法通則》第三十二條第二款「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而法人依法獨立承當民事責任,所以合夥企業不是法人。
(一)合夥企業具有相對獨立的財產。在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合夥人的出資和所有以合夥企業名義取得的收益均為合夥企業的財產,合夥企業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擁有和處分財產,合夥企業的財產須由全體合夥人依法共同管理和使用,單一合夥人不能像支配自己所有的財產那樣來支配自己在合夥中的出資,並且在合夥解散以前,合夥人不得請求分割合夥財產。
(二)合夥企業具有相對獨立的民事責任能力。對於合夥企業的債務應當首先以合夥企業的財產來清償,如果合夥企業的財產足以清償其債務,則不會讓合夥人個人擔責。只有當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其到期債務時,合夥人才對此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實際上承擔的是一種類似保證的責任。當合夥企業和合夥人所擁有的財產都不足以清償其債務時,實行「雙重優先」的原則,即合夥企業的財產優先清償合夥企業的債務,合夥人個人的財產優先清償合夥人個人的債務,由此可知,合夥企業與合夥人個人財產的分離,合夥企業的民事責任相對獨立於合夥人個人的民事責任。
(三)合夥企業可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進行民事訴訟。合夥企業可以起自己的名稱,並可以自己名義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外發生民事法律關系,並且合夥人只有以合夥企業的名義實施的法律行為,才能對合夥企業具有約束力,否則只能由合夥人個人負責。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企業可作為「其他組織」以自己的名義參加民事訴訟,具有獨立的訴訟能力。
⑷ 合夥人把合夥開的公司的東西私自拿走,所造成的損失,其他合夥人要求賠償的法律條文有什麼
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進行維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專企業法》 第十九屬條,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合夥人的出資和所有以合夥企業名義取得的收益均為合夥企業的財產。合夥企業的財產由全體合夥人依照本法共同管理和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二十四條,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其行為無效,或者作為退夥處理;由此給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4)公司合夥人法律擴展閱讀
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決議將其除名:
(一)未履行出資義務;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夥企業造成損失;
(三)執行合夥企業事務時有不正當行為;
(四)合夥協議約定的其他事由。
⑸ 合夥企業和公司的法律性質各是什麼
合夥企業是指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有收益,共擔風險,並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合夥企業分為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合夥企業一般無法人資格,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繳納個人所得稅。類型有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其中普通合夥企業又包含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
合夥公司是以「保商利」為經營理念的合夥公司是私人企業直接結合而成的形態,是最原始的公司形態。各所有者共同對結合而成的公司財產負責。同時,出資者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5)公司合夥人法律擴展閱讀
兩者區別:
1、成立基礎不同
公司成立的基礎是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不僅對內具有拘束力,而且對外也有法律效力,有公示作用和依據作用;合夥企業成立的基礎是合夥人之間簽訂的合夥協議,是合夥人之間的合意,法律對此的干預較少。
2、法律地位不同
公司是法人企業,具有法人資格;合夥企業是自然人企業,沒有法人資格,這是二者的主要區別。
3、法律性質不同
公司是資本的聯合,各股東的平等是在股份基礎上的平等,股東依其持股數分享權利;合夥企業強調人的聯合,合夥人之間是平等的,一般都可以代表企業對外發生業務關系,而且在合夥協議沒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合夥人對企業的管理和利潤的分配有著平等的分享權。
⑹ 合夥企業法對合夥人的資格做了那些規定
第十四條
設立合夥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二個以上合夥人版。合夥人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有書面合夥協議;
(三)有合夥人認繳或者實際繳付的出資;
(四)有合夥企業的名稱和生產經營場所;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⑺ 企業合夥人有哪些法律責任
這個需要根據企業的性類型而有所區別,如成立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形版式,則股東(出資者)以權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也就是說出資多少最多承擔多少責任,如是合夥企業,則出資者承擔的是無限責任,通俗地說就是該企業欠別人多少錢,則你們合夥人共同承擔所有的債務不以出資多少為限。所以,你必須弄清楚你朋友成立的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這關乎你承擔責任的風險。
⑻ 簡述合夥企業中合夥人的分類及法律責任
1.分類: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版法》在中國境內權設立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為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營利性組織。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包括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
2.法律責任: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⑼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是如何承擔的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承擔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普通合夥的合夥人均為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個人合夥的無限連帶責任具有如下特點:
1、合夥人的連帶責任隨合夥債務的產生而產生,隨其消滅而消滅。合夥人僅就其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合夥人的連帶責任是一種對外責任。在合夥內部,仍然按照投資比例或協議約定確定債務的承擔。因此如果一個合夥人超過自己應當承擔的部分對外承擔了債務,有權就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部分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3、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這種連帶責任不以當事人之間有無約定為轉移。
二、新加入的合夥人與其他合夥人享有一樣的權利和義務。
對其加入之前合夥已經存在但尚未清償的債務,應與其他合夥人一起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人退出合夥的,退夥人對退出合夥前原合夥的債務,仍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9)公司合夥人法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關於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具體條款:
第一百零三條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合夥人履行合夥協議發生爭議的,合夥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
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合夥協議中未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零四條有關行政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收受賄賂、侵害合夥企業合法權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六條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的,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⑽ 關於公司合夥人法律責任的問題。
合夥人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大股東私自以公司的名內義在外欠了容大筆錢沒有跟合夥人協議私自處分合夥企業財產,公司對外負債的債權人不知情的,合夥人仍需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你仍然要承擔責任,可以按照出資比例或協議的規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承擔清償責任後有權向大股東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