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與當事人
律師與當事人的關系:委託代理關系,律師接受當事人的委託,依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律師與法院的關系:律師與法院的關系是協作關系,在律師的協助下更好,更快的辦理案件,實現公平正義。
㈡ 律師可以和對方當事人私下溝通嗎
受委託的代理律師未經委託人同意或授權,是不可以和對方當事人私下溝通的。
㈢ 律師和當事人是不是消費關系
律師和當事人不是消費關系,是僱傭關系。
㈣ 作為一名律師,如何和當事人交際
如何和當事人交際:
1、 通過合法途徑,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
2、 不要去迎合當事人的口味;律師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辦案,有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是絕不能突破的。
3、 不要試圖成為當事人的朋友,尤其在案件結案之前,當事人對律師的態度,都是基於利益的緣故,千萬不要輕信,律師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已經足矣。
4、 案子的進程中,案情的發展瞬息萬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當事人對律師的態度也會隨時發生變化,甚至是巨變。律師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智,理性,冷靜,剋制。
5、 律師辦案不要受當事人情緒的影響,影響案件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律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當事人滿意所有的事情。當事人限於自己法律知識的缺乏,限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對案情的發展變化的認識並不準確,其對案件結果的認識也就不夠正確。且,當事人的素質良莠不齊,律師很難做到完全符合其口味,達到其完全滿意。
6、 律師充分研究案件事實,結合當前法律規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合法的維護當事人的權益,就足矣。
7、 要記住,辦案是工作,下班後是生活。下班後,盡量不要因為工作影響生活。否則就永遠成為工作的奴隸。
8、 必須學會對當事人說不。對於當事人的不合理要求,堅定的拒絕,而決不可遷就,忍讓。
要讓當事人明白,他們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告知他們律師提供的是一種法律服務,而不能對案件的結果做出承諾。案件的結果難以預料,任何訴訟都有風險。這是律師所控制不了的。
9、 對當事人不可以無話不談,在當事人面前,不能像家人朋友那樣隨便。一定要保持距離,尤其在結案以前,和當事人保持距離,是律師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方式之一。
10、 和當事人見面,談及案情,要言簡意賅,要詳略得當,控制談話時間。不可以掏心窩亂說,堅決不可以動情,不可以傾心長談。
11、 當事人就是自己的工作對象,不是生活中的朋友。任何時候要切記。
12、 對於當事人的情感,當事人的言談舉止,不要在意,不要放在心上,因為這些和律師沒有關系。律師要做的就是合法的維護當事人的權益。其他之外的事情,律師要淡然,淡定,不要計較。
13、 不能和當事人做與案件有關的交易。
14、 盡量不要和當事人合作案件以外的事情。任何與案件無關的事情,必須等結案以後,與當事人解除委託代理之後,再做處理。
15、 律師的風險與當事人息息相關。在接觸委託代理關系之前,當事人永遠是律師風險的潛在因素之一。
㈤ 律師和當事人發生性關系是犯罪嗎
律師強行與當事人發生性關系,屬於犯罪行為;否則就屬於一般違法違紀行為。
與配偶之外的任何人發生性關系,都屬於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制約和道德的譴責,當然,律師也不例外。
《律師法》第四十九條 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 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
(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
(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權益的;
(六)擾亂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擾訴訟、仲裁活動的正常進行的;
(七)煽動、教唆當事人採取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決爭議的;
(八)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的;
(九)泄露國家秘密的。
律師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㈥ 律師與對方當事人及法院的關系
律師是依法維護委託人合法利益的,與對方當事人及法院沒有任何關系。
㈦ 律師對當事人承擔哪些義務和責任
律師對委託人的義務
律師法在律師應對委託人承擔的義務問題上,作了如下規定:
1、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但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委託人隱瞞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第29條,簡稱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辯護或代理)
理由:①律師與委託人的關系是一種契約關系,律師作為契約當事人一方,除非有法定事由的發生,否則,律師不得隨意解除委託合同。②隨意拒絕辯護直接損害委託人的權益。一般情況下,委託人或其親屬受到司法機關的刑事指控後,需要律師提供辯護,律師接受委託後要做很多事情,而且須在法定期限內完成,從時間上講不是很寬裕。如果律師隨意拒絕辯護,迫使委託人更換辯護人,就會損失律師開庭前的工作時間,直接損害了被告人及委託人的權益。③律師可拒絕辯護或代理的情形有: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託人隱瞞事實的。
2、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第34條)
①同一案件中得雙方當事人,正是由於利益相對不能調和才發生爭訟,律師接受互有利害關系的雙方當事人的委託,就很難保證公道的從事代理事務。②作為代理人的律師,應當忠實於委託人,不能作出有損於或者可能有損於委託人權益的事情。③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律師在同一案件中,不論是在一審還是在二審均不得同時或先後為雙方擔任代理人。而且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也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其理由可參考律師與律師事務所的關系方面。(2002年2月26日,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修訂,並經司法部批轉的《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五章第28條規定: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同一律師事務所不得代理訴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偏遠地區只有一個律師事務所的除外。)
3、律師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不得接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第35條,第2款)
①律師是為了解決當事人爭議而執行職務的,律師不應當介入當事人爭議的權益之中,更不能將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作為從事代理活動的目的。②律師應當克盡職責,忠實為委託人服務。接受與委託人有利益沖突的對方當事人的財物,往往會導致律師背棄委託人的利益。
4、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第33條,簡稱保密的義務)
①國家秘密:是指關繫到國家安全利益,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范圍內不能公開的事項。
②商業秘密:指不為他人所知悉的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效益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③個人隱私:指與公民個人聲譽有關的,本人不願公開的個人生活事件。
④需要強調的是,律師在委託代理關系結束後仍有保密的義務。(期限的:長期)
㈧ 律師對於當事人的主要義務是什麼
1、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擔任法律顧問。
2、接受民內事案件、行政案件當事人的委容托,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3、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託,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擔任辯護人,接受自訴案件自訴人、公訴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的委託,擔任代理人,參加訴訟。
4、接受委託,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5、接受委託,參加調解、仲裁活動。
6、接受委託,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
7、解答有關法律的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
8、以上來自《律師法》。
㈨ 律師與當事人發生沖突該怎麼解決
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應以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為准。
㈩ 律師和當事人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首先,兩來個人是僱傭和被雇自佣的合作關系,你給我錢,我給你打官司。另外兩個人也算是朋友吧,因為律師就是要幫助當事人。還有就是律師和當事人可以成為對立的關系,如果遇到當事人隱瞞或者什麼,律師是應該站在當事人的對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