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駐律師
❶ 律師執業證號是否會因為派駐到分所執業而改變
那是肯定的,因為深圳這邊將由廣東省司法廳重新核發律師執業證.除非你每辦一件事回重慶蓋章,那就不要求變更.
❷ 在國內為什麼沒有外國的注冊律師事務所,
司法部關於執行《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執行《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履行司法行政部門對中國境內的外國法律服務活動的管理職責,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外國律師事務所,是指在我國境外合法設立、由外國執業律師組成、從事中國法律事務以外的法律服務活動,並對外獨立由其全部成員或部分成員承擔民事責任的律師執業機構。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外國政府、商業組織和其他機構中的法律服務部門;
(二)不共享利潤、不共擔風險的二個或二個以上外國執業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的執業聯合體。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外國執業律師,是指合法取得外國律師執業資格、在執業資格取得國獲得該國法定執業許可的人員。
第二章代表處的設立和注冊
第四條《條例》第七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在華設立代表機構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實際需要」,應當根據下列因素認定:
(一)擬設代表處住所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二)擬設代表處住所地法律服務的發展需要;
(三)申請人的規模、成立時間、主要業務領域和專業特長、對擬設代表處業務前景的分析、未來業務發展規劃;
(四)中國法律、法規對從事特定法律服務活動或事務的限制性規定。
第五條《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該外國律師事務所主要負責人簽署的設立代表機構、派駐代表的申請書」,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擬設代表處的中文名稱和外文名稱,擬駐在城市名稱;
(二)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開業時間、律師人數、合夥人人數、業務領域、主要業績、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代表處情況、與中國有關的業務活動、總部地址和通訊方法等;
(三)申請人的組織形式和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
(四)申請人購買執業風險保險的金額和范圍;
(五)對擬設代表處業務前景的可行性分析和發展計劃,擬設代表處的主要業務范圍;
(六)對擬設代表處及其擬派駐代表在中國境內從事法律服務活動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的承諾;
(七)對所提供的信息、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准確性及中文譯文與原文一致的承諾;
(八)對申請獲得批准後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規章的承諾;
(九)對申請獲得批准後將為代表處及其派駐代表持續購買符合要求的執業風險保險的承諾。
第六條提交《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該外國律師事務所的合夥協議或者成立章程」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由主要負責人簽署的介紹合夥協議、股東協議或者章程中涉及簽訂時間、發起人、組織形式、法律責任形式等內容的文件材料。
第七條按照《條例》第八條第三款規定提交的文件材料,應當附中文譯文,按正、副本形式分別裝幀成三份。
第八條擬設代表處的外國律師事務所的中文譯名不得使用中國法律、法規、規章禁止或限制的名稱,不得使用可能使公眾產生誤解的文字。
第九條申請設立代表處,應當有擬派駐的一名首席代表和擬派駐的若干代表。
第十條申請增設代表處,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在華最近設立的代表處連續執業滿三年;
(二)已經設立的各代表處及其代表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規章,遵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沒有被追究《條例》規定的各項法律責任。
前款第一項規定的連續執業時間,自代表處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首次辦理開業注冊之日起計算。
第十一條申請增設代表處,除應當提交《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已設立的各代表處的基本情況;
(二)已設立的各代表處的《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處執業許可證》(副本)復印件;
(三)已設立的各代表處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出具的符合本規定第十條第一款第一、二項規定的證明文件。
以上材料應當附中文譯文,按正、副本形式分別裝幀成三份。
第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收到申請人提交的申請設立代表處的材料後,應當根據下列情形予以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的,按照《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
(二)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15日內通知申請人補充材料。申請人在首次提交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月內補齊材料的,按照前項規定辦理;申請人在首次提交申請材料之日起滿3個月未能補齊材料的,應當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於1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十三條司法部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報送的申請人申請材料和審查意見後,應當在6個月內作出決定,對許可設立的代表處發給執業許可證及副本,並通知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對其代表發給執業證書;對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告知理由。
第十四條申請人應當自執業許可證書簽發之日起30日內,持副本到代表處住所地技術監督、公安、勞動、銀行、稅務和中國駐外使領館等部門辦理登記和代表工作簽證等手續。
第十五條申請人應當在辦結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手續後30日內,到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辦理開業注冊,並交納注冊費。
辦理開業注冊手續,應當提交下列材料的復印件:
(一)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處執業許可證(副本);
(二)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代表執業證;
(三)經過公證的辦公場所證明,包括產權證明、房屋租賃協議(期限應當在1年以上)。
超過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間未辦理開業注冊的,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處執業許可證和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代表執業證自行失效。
第十六條未辦理開業注冊手續,代表處不得開展法律服務。
第十七條代表處辦理年檢注冊,除提交《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各項材料外,還應當提供經公證、認證的派駐代表執業資格取得國的律師管理機構出具的下列文件材料:
(一)代表處代表上一年度沒有受過刑事處罰和沒有因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受過處罰的證明材料;
(二)代表處及其代表有效的本年度執業責任風險保險文件復印件。
第十八條代表處及其代表通過年度檢驗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應當辦理代表處和派駐代表的年度注冊,並收取注冊費。
第三章代表處的變更和注銷
第十九條設立代表處的外國律師事務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代表處應當向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備案:
(一)律師事務所名稱、總部住所、主要負責人變更的;
(二)律師事務所合並、分立的。
第二十條代表處變更中、英文名稱的,外國律師事務所應當向代表處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提交其主要負責人簽署的申請書和有關的文件材料。司法廳(局)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15日內提出審查意見報司法部。司法部應當自收到審查意見之日起15日內辦理核准手續。
代表處持司法部核准通知,到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和有關部門辦理相關變更手續。
第二十一條外國律師事務所申請注銷代表處的,應當向代表處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提交其主要負責人簽署的申請書。
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將審查意見報司法部,司法部應當自收到審查意見之日起30日內辦理核准手續。
第二十二條代表處自收到司法部核准注銷通知之日起,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債務清償完畢前財產不得轉移。
對被注銷的代表處,應當收回其執業許可證及其副本和代表執業證,並由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條代表處被注銷後,債權人有權就尚未清償的債權向外國律師事務所追償。
第二十四條具有《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一、三項情形之一的,代表處應當自所屬的律師事務所解散或注銷之日起三個月內報告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由司法廳(局)報司法部撤消其執業許可證,並根據本規定辦理注銷手續。
第二十五條代表處因特殊情況需要休業的,所屬的外國律師事務所應當向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提交其主要負責人簽署的申請書,經核准後,公告休業。
代表處休業期限不超過1年。超過1年的,視為自行注銷。
第二十六條申請將代表處遷往其他城市的,由該外國律師事務所向擬遷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提出申請,經審查後,報司法部核准。
代表處持核准通知,按規定辦理相關注銷和注冊手續。
第四章代表的派駐和變更
第二十七條代表處派駐或變更首席代表、派駐代表,應當符合《條例》第七條第二項的規定。
執業資格取得國律師協會會員,是指執業資格取得國法定的全國性或地區性律師行業組織成員。未設立律師行業組織的,可以是在執業資格取得國律師管理機構登記注冊的人員。
境外執業時間,是指在執業資格取得國獲得律師執業許可後,在該國法定律師注冊登記機構進行律師執業注冊登記的時間,包括在中國單獨關稅區的執業時間。境外執業時間可以累計計算。
相同職位的人員,是指在事務所經營管理、利潤分享和風險分擔方面與合夥人具有相同權利義務的執業律師。
第二十八條外國律師事務所派駐或變更首席代表、派駐代表,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該外國律師事務所主要負責人簽署的申請書。申請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擬派駐或變更首席代表、派駐代表的基本情況;
2.擬任職務、期限;
3.符合《條例》第七條第二項規定的承諾;
4.對所提供的信息、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准確性及中文譯文與原文的一致性的承諾;
5.申請獲得批准後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規章的承諾;
6.申請獲得批准後將為其持續購買符合要求的執業風險保險的承諾。
(二)《條例》第八條第四至七項規定的各項材料;
(三)擬任代表的執業風險保險文件復印件;
(四)擬任代表的身份證明。
前款第二、三項規定的材料,應當經公證、認證。
上述申請材料應當附中文譯文,按正、副本形式分別裝幀成三份。
第二十九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對外國律師事務所提交的擬任代表的申請材料,應當根據下列情形予以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的,按照《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
(二)申請材料不齊全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15日內通知申請人補充材料。申請人在首次提交申請材料之日起3個月內補齊材料的,按照前項規定辦理;申請人在首次提交申請材料之日起滿3個月未能補齊材料的,應當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於1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三十條司法部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報送的外國律師事務所申請材料和審查意見後,應當在6個月內予以核准,不予核準的,書面告知理由。
代表處持核准通知,到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領取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代表執業證,並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十一條具有《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情形之一,司法部撤消代表執業證的,代表處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應當收回其執業證書,注銷其執業注冊,並予公告。
第五章執業規則
第三十二條下列行為,應當認定為《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中國法律事務」:
(一)以律師身份在中國境內參與訴訟活動;
(二)就合同、協議、章程或其他書面文件中適用中國法律的具體問題提供意見或證明;
(三)就適用中國法律的行為或事件提供意見和證明;
(四)在仲裁活動中,以代理人身份對中國法律的適用以及涉及到中國法律的事實發表代理意見或評論;
(五)代表委託人向中國政府機關或其他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辦理登記、變更、申請、備案手續以及其他手續。
第三十三條代表處及其代表根據《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提供有關中國法律環境影響的信息時,不得就中國法律的適用提供具體意見或判斷。
第三十四條根據《條例》第十一條的規定,代表處應當設立銀行人民幣賬戶和外匯賬戶,接受境內客戶的匯入款項。
代表處應當按照中國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履行納稅義務,可以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領購發票。
第三十五條代表處聘用中國籍輔助人員的,應當與住所地外國企業服務部門辦理聘用關系,並到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領取雇員證。
第三十六條代表處聘用外籍輔助人員的,應當按照外國人在華就業的有關規定,向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提出申請,經許可後,到有關部門辦理就業和居留手續。
第三十七條代表處進行宣傳,應當遵守下列規則:
(一)向客戶表明可以在中國境內從事業務的,應當同時表明其不具有從事中國法律服務的資格、執照或能力;
(二)向客戶聲明具有中國律師資格或曾經擔任中國執業律師的,應當同時聲明其現在不能作為中國律師執業;
(三)在信箋、名片上進行上述宣傳的,應當有本條第一、二項規定的聲明。
第三十八條代表處代表及其輔助人員不得以「中國法律顧問」名義為客戶提供中國法律服務。
第三十九條代表處及其所屬的律師事務所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直接或間接地向中國律師事務所投資;
(二)與中國律師事務所或中國律師組成共享利潤或共擔風險的執業聯合體;
(三)建立聯合辦公室或派員入駐中國律師事務所從事法律服務活動;
(四)管理、經營、控制或享有中國律師事務所的股權性權益。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聘用中國執業律師:
(一)與中國執業律師達成僱傭或勞務協議;
(二)與中國執業律師形成事實上的僱傭或勞務關系;
(三)與中國執業律師達成共享利潤、共擔風險或參與管理的協議;
(四)向中國執業律師個人支付報酬、費用或業務分成;
(五)聘請中國執業律師以代表處所屬的律師事務所或代表處的名義對外從事業務活動。
第四十一條代表處應當就被投訴的行為進行澄清和說明。
第六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代表處應當在辦公場所顯著位置懸掛《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處執業許可證》。
代表處應當在辦公場所設置標牌,標牌上書寫完整的中英文名稱。
第四十三條《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執業許可證》由司法部印製、頒發。
《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代表執業證》和《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雇員證》由司法部印製,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發放。
第四十四條《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執業許可證》、《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代表執業證》、《外國律師事務所代表處雇員證》,除發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可以扣留或吊銷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繳、扣押和損壞。
第四十五條代表處執業許可證及其副本、代表執業證和雇員證不得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出賣。
違反前款規定的,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代表處執業許可證和代表執業證遺失的,經公告聲明後,方可申請補領。
第四十七條本規定自二○○二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❸ 深圳律協向最高法巡迴法庭再派駐志願律師團了嗎
11月 28日下午,深圳市律師協會派駐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第二期志願律師團成立暨第一期志願律師團優秀志願律師表彰大會在深圳市律協多功能廳舉行。第二期志願律師團共432名律師,較第一期志願律師團增加了171名。
深圳市律師協會會長林昌熾表示,由於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巡迴區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四省區,總結第一期派駐工作經驗,深圳市律師協會對第二期志願律師有了更高的期望,在徵募中盡可能吸納更多巡迴區籍貫的律師,以便開展接訪服務時語言上溝通順暢,並希望志願律師能夠學習掌握一些心理學、社會學的知識和溝通技巧,提高接訪能力。
❹ 魯律師說法勞務派遣用工系列之七業務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何區別
業務外包在我國現階段還不是一個法律概念,但是,卻逐漸成為企業選用的一種靈活用工的方式。特別是在《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作出比較多的規制的情形下,業務外包開始逐漸成為一些企業的用工轉換方向。如果非要給業務外包下一個定義的話,那麼可以這么概括:業務外包指的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將其非核心競爭力、邊緣化、輔助化的業務整體外包給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來經營的模式,例如軟體外包、營銷外包、人力資源外包、網路服務外包等都屬於業務外包的范圍,因此,業務外包的准確定位應當屬於經營模式的一種而非用工模式的一種。從性質上講,業務外包合同類似於《合同法》概念上的承攬合同。今天在這里談的業務外包,有一個限制性的前提即「勞動用工」。其區別於其他外包的明顯之處在於,提供外包服務的第三方需要長期派駐員工到發包方處工作,直至外包合同期滿終止。在這期間被派駐過來的員工需要直接或間接地受發包方勞動紀律、行為規范、工作時間等制度的約束,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過程中經常與發包方的員工混在一起,即勞動用工中的業務外包,承包方必須依賴於發包方的工作場所與發包方對員工的正常管理,才能完成承包業務,因此,業務外包中的員工可以通俗地理解為:非發包方的員工,在發包方的工作場所,受發包方管理制度的約束為承包方工作。由於派駐員工與發包方的員工在同一工作場所,服從於相同的管理機制,因此,在派駐員工發生工傷、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被拖欠工資、沒有繳納社保費等勞動爭議時,派駐員工的勞動關系歸屬就易引起爭議。勞動關系的特點就在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管理與被的關系,而這種管理的落實主要依據用人單位的管理制度,因此,在業務外包的勞動用工過程中,發包方最忌諱的是用自家的管理制度直接對派駐的員工進行管理,在引發勞動爭議時很容易被認定為與派駐員工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因此,業務外包中不應採用「制度管理」,而應當採用「合同管理模式」,即發包方與承包方雙方簽訂業務外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其中應當著重在合同中明確、細化承包業務的工作明確與完成標准,並應當明確承包方的業務,包括其與派駐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提供派駐員工的名單、在派駐員工違反發包方的管理制度或給發包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承包方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等,在這種合同的管理模式中,發包方通過承包方對派駐員工進行間接管理,實現對發包業務工作的進展與完成質量的監控。對於業務外包的范圍,法律上沒有禁止性的規定。只要用人單位認為某項業務與公司的整體業務、核心業務可以完全脫離,就可以採用業務外包的方式。業務外包對承包方的法律要求是要具有相應的資質,即必須是法人公司,要有工商登記的相應手續與資質,特殊行業的,還要具有相應的審批手續。簡單的業務外包在法律上三方(發包方、承包方、派駐員工)的權利義務歸屬比較明確,但是,勞動用工中的業務外包,都是發包方在發包之前,這些業務由自己僱傭員工來做,而在發包後,這些員工轉而與業務外包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繼續從事原來的工作,因此,業務外包很容易與勞務派遣相混淆。對於這種勞動用工中業務外包關系,發包方與承包方應當建立完備的派駐員工進出手續,即由發包方解除或終止與原來員工的勞動關系,並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金,然後由承包方與這些勞動者重新建立勞動關系,約定權利義務,以這樣的模式操作,被涉及到的員工也會明白自己勞動關系主體的變化,因此不會就勞動關系的歸屬引發爭議。
❺ 請問,如果把律師執業證掛在北京的外地分所,而我在北京律所就業,那我的工資關系和社保在哪兒
律師執業證在哪家律所,就應當在哪家律所執業、建立勞動關系、繳納社保。如果需要在異地執業,屬於派駐律師,需要到兩地的司法局辦理派駐手續。
北京司法局的《北京市司法局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一)執業申請書;
(二)律師資格證書或者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合格證書;
(三)北京市律師協會出具的申請人實習考核合格的材料;
(四)身份證復印件;
(五)人事檔案關系存放證明;
(六)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具的申請人在申請日之前未受過刑事處罰的證明;
(七)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請人的證明;
(八)勞動聘用合同。
(九)近期二寸正面免冠藍底彩色照片。
(5)派駐律師擴展閱讀:
執業資格
取得律師資格證後,經過實習,由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證書,具有律師資格的人員可以暫時不從事律師職業,對其資格予以保留。我國採取的這種作法稱為律師資格與律師執業相分離。
自2009年10月1日起,啟用新版執業證書。各省(區、市)司法廳(局)自該日起,作出准予律師執業、准予律師事務所設立決定的,或者准予換(補)發執業證書的,應當向申請人頒(換、補)發新版執業證書。
並於2009年12月31日前將此前頒發的原執業證書全部換發為新版執業證書,鑒於全國有律師16.6萬多人、律師事務所1.5萬余家,全部完成換發工作需要一定時間。
因此,自200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持證人依法取得的原執業證書或者新版執業證書均為獲准執業的有效證件。自2010年1月1日起,原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停止使用。
新版律師執業證書分為律師執業證和律師工作證兩大類。律師執業證分為適用於專職、兼職律師的「律師執業證」和適用於香港、澳門、台灣居民獲准在內地(大陸)從事律師職業的「律師執業證」兩個版本。
律師工作證分為適用於公職律師、公司律師、法律援助律師的「律師工作證」和適用於軍隊律師的「軍隊律師工作證」兩個版本。
❻ 律師跨地區轉所的手續
根據相關規定和程序,律師跨地區變更執業機構的,首先向擬變更後的執業機構所在地司法廳提交執業檔案調檔申請,執業檔案調檔完成後即可提交轉所材料辦理轉所手續。
律師跨市轉所指執業律師由本市轉出到本省其他行政區域執業的情形或執業律師由本省其他行政區域轉入本市執業的情形。合夥人申請跨市轉所的,應先辦理退夥登記手續;律師事務所分支機構的派駐律師申請跨市轉所的,應先辦理撤回派駐登記手續。
申請條件:
(一)律師在廣東省內申請從所屬律師事務所轉到另一個地級以上市轄區所屬的律師事務所的。
(二)跨地級以上市設立新律師事務所或加入轉入所合夥人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市內轉所:
(一)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間的。
(二)律師事務所受到停止整頓處罰期限未滿,該所負責人、合夥人和對律師事務所受到停業整頓處罰負有直接責任的。
(三)律師事務所應當終止,在完成清算、辦理注銷前,該所負責人、合夥人和對律師事務所被吊銷執業許可證負有直接責任的。
(四)合夥人、派駐律師申請轉出而未辦理退出合夥、撤回派駐登記的。
(五)不按規定參加執業年度考核的。
(6)派駐律師擴展閱讀:
律師跨地區轉所需材料:
(一)本市轉出省內其他市執業的情形:
1、《律師執業變更申請表》原件3份(轉出律師事務所及轉入律師事務所均需加具意見並蓋章)。
2、律師執業證原件。
(二)省內其他市轉入本市執業的情形:
1、《律師執業變更申請表》原件2份(轉出律師事務所及轉入律師事務所均需加具意見並蓋章)。
2、與接收律師事務所簽訂的聘用合同聘用期為一年以上,原件2份(擬執業的律師事務所屬於分所的,聘用合同還需總所加具核准意見並蓋章)。
3、申請人參加社會保險的證明材料2份,具體包括:轉出所和轉入所的社保登記證復印件2份,社保或相關部門出具的繳費憑證、社保增員表原件及復印件1份。(退休人員和軍隊轉業自主擇業人員可以不提交此項材料,但應當提交退休證復印件或軍官轉業證書復印件2份。)
4、變更前律師事務所所在地地級以上市司法局律師管理部門出具的申請人在該地的執業表現以及是否存在未結投訴案件的證明。
5、申請人近期大1寸正裝(非制服)免冠藍底正面彩色相片1張(背面用圓珠筆寫上姓名、所名)。
❼ 各位老師:中午好,請教:律師事務所內的派駐律師為何意感激涕零:)
對於規模較大、法律事務量較大的單位,可以在支付合理費用的基礎上,派遣常駐執業律師,協助處理企業的日常法律事務。
還可以指由總所指派,常駐外地分所執業的專職律師。
❽ 請問本地律師轉成總所派駐律師需要提供什麼材料
具備律師的資格、且在當年的注冊時間段內、經執業所和總所的同意,不違背律師法規范的范圍,再沒啥材料提供了吧,這就是律師執業的相對自由性。
❾ 律師事務所與分所的關系
律師事務所對分所具有下列權利:
(一)任免分所的負責人;
(二)制定分析的規章制度專;
(三)決定分所的分配方案,對分屬所的財務活動進行監督;
(四)處置分所的資產;
(五)決定分所的終止;
(六)其他由律師事務所決定的事宜。
(10)分所的年檢及其所屬律師的執業證書注冊,由分所的登記機關辦理。
(11)律師事務所變更分所的登記事項,應當到分所的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9)派駐律師擴展閱讀:
律師事務所可以在所在的市、縣以外的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律師事務所設立的分支機構稱為律師事務所分所。設立分所的律師事務所對分所的業務活動和債務承擔法律責任。
律師事務所設立分所由分所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審核登記。
符合下列條件的律師事務所,可以設立分析:
(1)成立時間滿4年;
(2)有專職律師20人以上;
(3)申請設立分所前兩年內未受過處罰。
❿ 派駐律師和兼職律師的區別
兼職律師相對應於專職律師,律師法有明確的規定,一般由大學院校等法律工作者兼職掛版於律師權事務所。派駐律師非法律概念,一般是指有開分所的律師事務所臨時性派到分所工作的律師,有可能是專職律師也可能存在兼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