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保公平法律公司

保公平法律公司

發布時間: 2020-12-21 08:31:14

❶ 法律的公平性

公平原則也稱公正原則,是法律始終奉行和追求的一種價值觀,也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民法通則》中對公平責任願則作了明文規定,符合社會利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願望。《合同法》以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義務,彌補了我國立法上的不足,在市場經濟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平責任原則的概念及包括的內容
公平的本意是公平合理。公平責任原則,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沒有過錯,在損害事實已經發生的情況下,以公平考慮作為價值判斷標准,根據實際情況和可能,由雙方當事人公平地分擔損失的歸責原則。它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當事人自願、平等,民事本體參加民事恬動的機會要均等。雙方參加民事活動機會平等,主體地位平等,意思表述自由。不以種族。性別、年齡、地位等來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二)民事主體在民事權利的享有和民事義務的承擔上要對等,不能顯失公平。
社會主義商品交換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誰也無權不付出代價來無償取得他人財產,誰也不得以不正當的手段謀求不等價的交換。《合同法》追求權利義務的等值交易,在合同訂立中,強調雙方義務均等,對於顯失公平的行為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消,社會道德也不允許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只享有權利不承擔義務或者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體現在合同法中,就是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合同主體之間的商品交換關系,確定其合同權利的義務。權利義務不對等時,利益受損方經濟上的不利地位並非源自其自身的實力,而是來自人為的歧視,這是明顯的不公平。相反,另一方憑借人為因素,不付出代價即可取得不對稱利益,這不僅有悖於社會公德,而且也為法律所禁止,更會削弱受損方創新的動因。顯失公平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存在「重大失衡」,破壞了正常人所具有的道德標准,違背了誠實信用。等價有償的原則,以致於合同喪失了據以生效所必須要求的「公平」性。
(三)民事主體在承擔民事責任上要公平、合理。
為維護民事立法的公平原則,每個享有民事權利的人,不問有無過錯,只要有造成損害事實存在,就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分擔民事責任,且分擔責任要公平合理,不能盲目地隨心所欲地讓一方承擔責任而另一方減免責任,更不能受種族、級別諸因素的影響。充分體現公平原則,才能使雙方當事人真正達到機會平等、地位平等。權利義務平等,分擔責任公平、合理,避免權利濫用和義務加重。從一般公平到實質公平。
二、公平責任原則是不同於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一個歸責原則。
我國民事法律制度中同時存在三個歸責原則即過錯原則。無過錯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是一個獨立的歸責原則。首先,它不是從行為人的心理狀態出發,即不以行為人主觀過錯人確定其賠償責任,而是依據社會主義道德的公平觀念和人們共同生活規則的要求。其次,在有損害事實發生時,根據雙方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具體情況裁判。如甲將房屋租賃給乙方搞經營,乙方在徵得甲的同意後對房屋進行了一定裝修,雙方協議中約定:「合同終止時,乙方將房屋的內裝修返還給甲方。」雙方履行完畢合同,甲認為乙的裝修應是無償返還,而乙認為自己裝修房屋投入了材料、人工,甲對此應該作價補償。雙方對此產生爭執。筆者認為,合同的不完善使雙方對裝修返還上產生重大誤解,乙方有權申請有關機關予以撤消此條款。另外,市場經濟中,任何行為都體現價值觀念,乙投入材料,提供了勞務,就應該得到報酬。如果裝修無償返還給甲,勢必給乙造成很大損失,而甲卻不付任何代價就得到一筆可觀利益,這明顯有失公平。所以,乙要求甲對裝修作價補償的主張應該得到支持。支持乙的請求符合我國民事立法精神,更是公平責任原則的具體體現。
三、公平責任原則彌補了侵權行為法理論的缺陷,是對侵權行為立法的一個發展。
公平責任原則把人們共同生活規則和社會主義道德的公平觀念上升為民事法律規范,符合廣大人民意志、願望。也是對侵權法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侵權法理論中的過錯責任原則及無過錯責任原則產生於公平責任原則之前。因此,公平責任原則在實踐中不能充分體現。這就導致合同一方當事人發生損害事實時無法彌補。例如甲給乙幫忙幹活,因出現意外,使甲人身受到傷害,從過錯責任來看。雙方均無過錯,從無過錯責任原則凋整范圍看,甲受到的損害只能由甲個人承擔。如果從公平角度出發,根據雙方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公平、合理地分擔責任,甲的損失就會相對減少,也體現了道德范疇的公平原則。在立法上出現缺陷時,往往是道德觀念起衡平作用,以補充立法上的不足。我國《民法原則》及《合同法》將公平責任原則予以明確並將公平原則作為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前提,是對侵權立法的補充、發展。
四、我國民事立法將公平責任原則確定為一個獨立的歸責原則,既有法律依據,也是司法實踐的需要。
《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法律也規定,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消或變更。《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體現了132條的公平責任原則。其次,在司法實踐中,對於雙方當事人都無過錯的侵權損害,如果沒有一個歸責原則加以調整,將會使受害人既蒙受損害又須承擔全部損失有悖於立法精神。正因為如此,公平責任原則在司法實踐中充分體現,不僅符合我國立法精神,是現實的需要。
五、公平責任原則的重要性。
公平是民法的精神,也是合同法的精神。公平原則貫徹於合同的訂立、履行。責任的承擔等合同關系的始終。以公平責任原則確立雙力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補救法律規定的不足,使商品經濟道德規范進一步法律化,不僅有效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能及時解決糾紛,防止事態擴大和矛盾激化,促進安定團結,穩定社會秩序。實踐證明,公平責任原則是我國司法實踐的需要,更是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公平責任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從不同方面調整著侵權損害中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解決著不同類型的民事法律糾紛,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有著其重要性。

❷ 員工與公司簽訂的協議不公平有法律效力

簽訂的協議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則為無效或部分無效合同。沒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保公平法律公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條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三條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❸ 廣州保公平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廣州保公平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保公平法律公司」,是經廣州市工商回局批准設立並認可答的,以提供非訴訟類法律服務為主的專業機構。
法定代表人:簡希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13570360285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白雲大道北1400號1109室

❹ 我們雲聯惠的家人一直沒有放棄我們一直都在等公平公正的判決,民營企業也需要法律保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只要有證據、合法
就會得到法律的支持

❺ 法律還我公正,公平

1、酒後駕車,違反交通安全法,應當承擔相應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2、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請交警依據責任認定進行調解。調解不能或者調解後不能履行的,向法院起訴。

❻ 有些企業需要法律公正處公正才能查看嗎

有些企業當然是需要法律公證處公正人員才能查看的。企業有些信息是保密的,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查看的。

❼ 公平公正公開是由法律規定的並由法律保護維護正當利益的手段嗎那法律的不完善漏洞體現了不公平公正公開

1、公平公正是來法律追求的目標,而不源是手段,公開是一種手段。法律的終極目標就是最大程度上實現社會的各個方面的正義。
2、由於社會是進步的、發展的,而不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的,法律是屬於社會生活的上層建築范疇的,其本身自然受經濟基礎所決定和影響。法律是調整社會生活的工具之一,自然滯後於社會的發展,可以說,上層建築范疇的東西都有點滯後於經濟基礎,所以每個階段的法律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法律有其本身的漏洞和缺陷,但是,法律也是發展進步的,我們不能因為法律的不完善性就否定法律的正義性,就猶如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某一方面的缺點而否定這個人的全部。
3、法律的不完善性正體現了法律的發展性,法律也是人制定的,有其局限性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但是我們不能說法律的不完善,就認定法律是不公平、不公證的,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個別現象,應該全局分析。

❽ 有沒有一個專門為保護我們員工的利益的法律平台呢

很多國有企業正在改變為國有控股、國有參股的股份制企業,正在形成法人治理結構,實現現代企業制度;這對於國企來說,無疑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次改革中,員工進行了身份置換,即把原國企職工置換為公司員工,(按照文件政策精神應給予職工身份置換補償費,可大多企業並未執行相關規定)由企業人變為社會人。員工進入勞動力市場,與企業之間建立起以勞動關系為主體的勞資關系,這樣更有利於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在改制過程中,忽落了國企老職工的利益,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國企老職工是指改制時連續工齡長,年齡大,尚未到退休年齡的職工。他們多年來辛勤勞動,創造了雄厚的國有資產,支撐了大部分的國家財政,勞苦功高,功不可沒。
老職工已經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貢獻給改制的經濟基礎了,不少老職工因長期在艱苦的一線工作,身上多少有些傷殘,病痛,體力的產出能力已經變差。不少老職工由於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變差,而今科技進步速度很快;總之,體力,智力都難以與青年職工競爭。
在資本增值利益的驅動下,在相關法律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就業方面的年齡歧視是必然存在的,招聘廣告中的年齡問題,都充分說明了年齡歧視問題客觀存在。
總之,改制之後,老職工和青年職工在同一平台上競爭,顯然對老職工不公平,其隱語就是淘汰老職工。這樣進入勞動力市場,不管在企業內部,還是在企業外部,老職工必然處於就業的不公平狀態,成為弱勢群體的一部分。
這批老職工,多數人的子女還在讀書或尚未就業;由於社會進步導致壽命延長,多數人的父母還在,上有老下有小,負擔還很重,因而,社會壓力極大。
如果在企改過程中,不能兼顧老職工的利益,老職工會有為國家奉獻了寶貴年華,老了,被一腳踢出大門的感覺,必然會產生不滿情緒,甚至會出現過激行為。這樣做不符合情理,與「三個代表」,「三為民」思想大相徑庭,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
胡**同志說:「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國企改制過程中恰恰忽視了老職工利益這一「小事」,給老職工帶來了其難以承受的壓力,甚至引發對抗情緒。
中華總工會十四大之後,維權將成為工會工作的亮點。希望工會組織能夠配合社會的主導力量,在國企改制中,遵循「三為民」的思想,兼顧老職工的切身利益。
如果在國企改制過程中,確實能夠兼顧老職工的利益,老職工會堅決支持企業改制,企改不僅會得到老職工的支持,還能空出一些就業崗位,將化解一部分社會矛盾,增加社會穩定的因素,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
任何工作,都不能背離兩個原則,一是不能背離國情,二是不能背離「三個代表」,「三為民」,國企改制也不例外;這就是中國特色吧!國企改制中兼顧老職工利益,必然會人民滿意,社會和諧,改制順利。

❾ 如何保證公務員法律考試公平

其實公平也就在考試的人的心態了,咱畢竟是滿腔熱血的去努力去爭取,盡量完善自己。公平就是依靠法律,公務員法、公務員法配套政策法規文件匯編等一系列執行人員

熱點內容
2016法官年終總結 發布:2025-05-15 04:15:05 瀏覽:241
古刑法凌遲 發布:2025-05-15 04:13:45 瀏覽:716
零基礎如何備考經濟法 發布:2025-05-15 04:13:39 瀏覽:683
由下級機關制發的規章 發布:2025-05-15 04:09:15 瀏覽:766
介入法治療甲亢 發布:2025-05-15 03:55:40 瀏覽:6
法院房屋過戶手續 發布:2025-05-15 03:43:03 瀏覽:195
司考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5-15 03:42:18 瀏覽:763
2016年司法考試三大本 發布:2025-05-15 03:42:11 瀏覽:231
公司法股東的責任 發布:2025-05-15 03:40:41 瀏覽:241
歷年司法考試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5-15 03:32:42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