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定遠法律援助

定遠法律援助

發布時間: 2020-12-21 08:52:05

① 我是安徽定遠人問一下法律援助中心我起訴被起訴人現在找不到該怎麼辦

可以起訴 法院會用公告送達的方式送達給當事人

② 定遠拘留所每天要做什麼能不能呢個和家人聯系

在拘留所行政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有通信、會見的權利。

《拘留所條例》版第四十八條 拘留所保障權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間的通信、會見權利。被拘留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通信、會見管理規定。

《拘留所條例》第五十一條 被拘留人需要打電話的,應當向民警提出申請,經批准後,使用拘留所內固定電話進行通話,通話費用原則上自理。被拘留人打電話應當遵守拘留所的管理規定,一般不超過3次,每次不超過10分鍾。

《拘留所條例》第五十二條 會見被拘留人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被拘留人委託的律師會見被拘留人還應當持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託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拘留所民警應當查驗會見人員的有關證件、憑證,填寫會見被拘留人登記表,及時予以安排。

③ 我是一名農民工去年九月份我們十幾個人在定遠縣連江鎮連江文化站干木工活到現在還有兩三萬元錢沒要到,...

當初就不應該給這些人幹事的

④ 高一歷史經典例題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
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 B.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
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 D.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於唐代
2.在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社會中,忠孝觀念源遠流長,其源頭是
A. 宗法制 B. 郡縣制 C.君主專制 D. 中央集權制
3.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說:「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縣制為「公天下」之開端,主要體現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屬民 B.更有利於皇帝集權
C.制度法令的統一 D.依據才幹政績任免官吏
4.西周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下列省、自治區中,其簡稱源自西周封國國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東、山西 D.廣東、廣西
5.元朝為加強中央對西藏和台灣的管轄.分別設置了
A.中書省、伊犁將軍 B.宣政院、中書省
C.伊犁將軍、澎湖巡檢司 D.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6.漢代以來,某地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青銅重器,青銅銘文多涉及諸侯戰爭、土地交換等內容。學者推斷此地應是
A.夏人的活動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宮遺址 D.漢初同姓王的封國
7.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創造了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經驗。下列史實中,發生在清朝的是
A.與吐蕃和親、設置羈縻府州 B.設置典客主管少數民族及外交事務
C.設立宣政院管轄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區
D.冊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區喇嘛教務
8.科舉制是我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下列各項中,確切反映唐朝科舉制情況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舉士 B.採用八股考試方式
C.分進士等科目考試 D.要求應試士人熟讀四書五經
9.班超投筆從戎,立功西域,為封為定遠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動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護,管理西域 ④大敗被匈奴,使其政權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柳宗元認為,秦末農民起義「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漢七國之亂「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種說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縣制與秦末農民戰爭沒有關系 B.七國之亂因漢初分封而爆發
C.郡縣制有利於中央集權統治 D.郡縣製取代分封制是歷史的必然
11.《朱子語類》雲:「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或存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體現三省分權制 B.完善中央監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做相權加強皇權
12.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
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 B.專制皇權達到頂峰
C.君權對相權的制約 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
13.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學總集《文選》在唐代備受青睞,宋初仍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這一現象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學喪失了獨尊地位 B.進士科主考詩賦策論
C.社會上書籍極為匱乏 D.唐朝人喜愛南朝文化
14. 中國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剋解釋朝代更替,成為「五德」,每個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應的次序。漢代被稱為「火德」,通過「禪讓」代漢的曹魏應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5.中國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剋解釋朝代更替,稱作「五德」。每個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應的次序。曹魏被定為「土德」,通過「禪讓」代魏的兩晉應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16.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於帝師。」這里的「官」隸屬於
A.宣政院 B.中書省 C.理藩院 D.行中書省
17.詩人左思在其《詠史》中濃郁悲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造成這一社會狀況的制度原因是
A.徵辟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18.柳宗元《封建論》載:「時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這一論斷的歷史時期是
A.秦朝 B.西漢 C.南北朝 D.唐朝
19.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對貴族的斗爭中取得勝利,最重要的社會因素是
A.平民開展暴力斗爭 B.代表平民利益的領袖不斷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債奴 D.平民中新興工商業者力量壯大
20.從適用范圍看,《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國家制定的
A.適用於所有羅馬人的法律 B.調整國內民族關系的法律
C.調整公民內部關系的法律 D.調整羅馬人與外來人關系的法律
21. 「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後才能受理。」這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
A.重視法律程序 B.保留習慣舊俗
C.強調法官至上 D.體現人人平等
22.從地方行政組織來看,呂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這三個先後相繼的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相對應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漢 D.宋代
23.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講述了諸侯國因信守義務,蜂擁而至勤王的故事。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禮樂制度
24.秦始皇所創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對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響,這些制度是
①郡縣制 ②王位世襲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長子繼承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 「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26.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規定諸侯王死後,嫡長子可繼承封地的一部分,餘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這項措施的影響是
A.宗法製得以恢復 B.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
C.分封制被徹底取消 D.地方取得較大自主權
27.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後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
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 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
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 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
28.唐朝後期「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於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舊唐書》中的這則材料實質上反映了當時
A.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B.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C.文臣與武將的矛盾 D.中央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矛盾
29.安徽鳳陽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下列關於朱元璋的說法正確的是
A.駕崩後廟號稱「明太祖」 B.創立軍機處以加強君權
C.開創內閣制以輔助丞相 D.結束科舉制以促進民主
30.某本古書上有這樣的記載:「上諭文武百官曰:『朕自臨御以來,十有三年矣,中間圖任大臣,期於輔弼,以臻至治。故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統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紀綱。豈意奸臣竊持國柄,枉法誣賢,操不軌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結於眾舌,朋比逞於群邪,蠹害政治,謀危社稷……賴神發其奸,皆就殄滅。朕欲革去中書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據此,這位「上」應該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鞏固反饋:
1. D 唐代諫官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加強,即從某個側面說明了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於唐代。A君權「不受制約」提法錯誤;宋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B排除;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向皇帝負責,C項也不對。
2.【解析】A 宗法制把家、國聯系在一起,為人臣者忠於君主,為人子者孝順長輩,忠孝觀念根源於以嫡長子繼承製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 (評:這道題可能有學生考慮到「忠君」,會選擇「君主專制」,本題的干擾項有點難度。再看源頭,忠君之源,依然是宗法制。)
3.【解析】D 此題考查學生解讀文字信息的能力,以材料提供的新角度解讀秦始皇時期的郡縣制,也體現研究性學習的考查。材料主要意思為唐朝的柳宗元肯定郡縣制「公天下」,郡縣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比分封制下分封貴族爵位更利於國家政局的安定。故選A。
4.【解析】C 此題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諸侯國:魯、齊、燕、衛、宋、晉。此題也是對西周分封形勢圖的釋讀。
5、【解析】D 此題考察第3分冊第22課元朝的統一一課內容,是最基礎知識的檢測。中書省管轄大都及其周圍地區;伊犁將軍(清朝設立),管轄新疆天山南北的軍務與民政。
6.【解析】B 春秋戰國時期,連年征戰,社會動盪,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發生了急劇的變革。最深刻的變革來自於經濟領域。各國之間不斷開辟農耕熟地,耕地不能轉讓買賣的規定也逐漸失效。所以根據材料敘述,應該是B。周朝,尤其是東周時期,正是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7.【解析】D 考基本的記憶內容。注意時間信息「清朝」。「與吐蕃和親、設置羈縻府州」發生在唐朝,「設置典客主管少數民族及外交事務」發生在秦朝,設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項。清朝康熙帝時冊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區喇嘛教務,正確答案為D項。
8.【解析】C 抓住時間信息「唐朝」和關鍵信息「科舉制」。「其形式都是以官舉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薦官薦舉,排除A項。採用八股考試方式是在明清時期,與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四書為儒家經典,南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故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後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與時間信息不符,排除D項。唐朝科舉制的含義就是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的制度,故正確答案為C項。
9.【解析】B 考查基礎知識,②是張騫,④竇固、竇憲先後大敗北匈奴,其政權瓦解。
10.【解析】C 題目給了三句話,最後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縣制,郡縣制有利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因此選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夠全面。材料無法體現郡縣取代分封的歷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權之得,因此排除D。
11.【解析】B 此題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顯然根據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確的。B選項轉換換了概念,它不屬於監察范疇。【啟示】新課程一標多本,但歷史基本概念是不變的。對歷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後高考必然會考到的。
12.【解析】C 這是宋代分割相權採取的措施,為了集中皇權,分割相權,宋代設立中書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從而達到集中皇權的目的。故本題答案為C。
13.【解析】B 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學總集《文選》,《文選》中選錄了自先秦到齊梁時期的許多詩文作品。本題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學就沒喪失過獨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實;其次是唐宋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高潮時期,故C項社會上書籍極為匱乏不符合史實;第三,唐朝人喜歡南朝文化太過牽強,應排除。唐太宗時期,實行進士科考詩文策論,符合題意。
14.【解析】D 本題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問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本題的關鍵詞是「禪讓」。而「禪讓」是指古代帝王讓位給有才能的人,如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根據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火德」後應為「土德」。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5.【解析】A 土生金,木克土。通過禪讓,魏與西晉應屬於相生關系,故選A。
16.【解析】A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區。元朝在中央設立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故正確答案為A。
17.【解析】C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門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學,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顯然造成這一狀況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故正確答案為C。
18.【解析】B 漢初在地方實行郡國並行制。故正確答案為B。
19.【解析】D 此題考察對基礎史實的識記。隨著古代雅典工商業的發展,雅典城邦中出現了工商業奴隸主階層,他們對舊貴族的政治專權十分不滿,要求分享政治權利,並最終取得勝利。
20.【解析】C 此題考查對《十二銅表法》准確把握,《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協調的是羅馬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貴族和平民屬於公民內部之間的關系,故選C。
21.【解析】A 「公民要求法律援助就要先找法官,向其申明,法官確認後才能受理」說明羅馬法重視法律程序。故正確答案為A。
22.【解析】A 「部落時代」指原始社會,「郡縣時代」指秦朝。「封建時代」指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以達到封邦建國的目的,故稱「封建時代」。
23.【解析】B 本題主要考查分封制,以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為切入點,分析題干里的信息「諸侯國因信守義務,蜂擁而至勤王」,從而聯想到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
24.【解析】D 本題考查學生區別歷史概念的能力。解答的關鍵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縣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運用排除法即可否定①和③。
25.【解析】D 郡縣制下,郡縣的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郡縣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26.【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漢武帝的「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據勢力,使王國越分越小,無力對抗中央。
27.【解析】C 從材料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皇權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A、B項與材料信息不符,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
28.【解析】B 根據材料中的提示「文武將吏」和「朝廷」可以判斷是藩鎮割據現象,屬於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故正確選項是B項。
29.【解析】A 軍機處始於清朝,排除B項;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加強皇權,排除C項;科舉制結束於清末,排除D項。皇帝死後有年號、謚號、廟號之分,「明太祖」屬於廟號。
30.【解析】C 材料反映了廢丞相,六部直接隸屬皇帝。由此可以判斷是明太祖。

⑤ 我想咨詢定遠縣法律援助的號碼是多少

法律援助中心的中國是:12348。 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中國,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短號中"48"取"司法"之諧音,寓意尋求法律服務,調解民間糾紛請找司法行政機關。12348法律服務專用中國,是司法行政部門運用特定的中國專線和電信中國絡,統一組織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人員和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面向廣大群眾和社會組織,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的一種形式。日照市12348法律咨詢熱線的服務范圍:①解答法律咨詢,宣傳法律知識;②協調法律服務機構,滿足群眾法律需求;③收集掌握有關信息,及時反映社情民意。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機構的正式名稱,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是由國家撥款設立的專門為需要律師服務但經濟困難無法律援助中心力聘請律師的弱勢群體及其法律規定必須有律師提供法律幫助而自己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特定人員(如刑事案件中: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和死刑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等人員)提供無償法律服務,而設立的一種專門的法律服務機構

熱點內容
2016法官年終總結 發布:2025-05-15 04:15:05 瀏覽:241
古刑法凌遲 發布:2025-05-15 04:13:45 瀏覽:716
零基礎如何備考經濟法 發布:2025-05-15 04:13:39 瀏覽:683
由下級機關制發的規章 發布:2025-05-15 04:09:15 瀏覽:766
介入法治療甲亢 發布:2025-05-15 03:55:40 瀏覽:6
法院房屋過戶手續 發布:2025-05-15 03:43:03 瀏覽:195
司考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5-15 03:42:18 瀏覽:763
2016年司法考試三大本 發布:2025-05-15 03:42:11 瀏覽:231
公司法股東的責任 發布:2025-05-15 03:40:41 瀏覽:241
歷年司法考試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5-15 03:32:42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