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公司法律
Ⅰ 一道關於代理的法律問題
根據《民法通則》第 38 條規定: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 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依此規定,法定代表人為公司的常設機關,已經代表了法人本身,而在代理關系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為人格獨立的主體,代理人不是公司本身,而是由公司委託的在其代理許可權內代理法人為民事行為的其他人,代理行為也不是公司本人行為,只是行為後果由公司承受而已。
Ⅱ 企業法律顧問可否代理民事案件
企業法律顧問的作用不僅僅在於代理民事案件,更在於處理與企業內外部與之相關聯各類法律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一) 日常法律事務 1、公司常見法律問題的咨詢和建議; 2、參與合同談判,制定談判策略與方案,起草和審定商務合同; 3、參與起草、修訂公司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等規章制度、條例或法律性文書。 4、對公司員工、管理層進行法律培訓,提高員工的法制意識,和增強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5、對新注冊公司工商登記資料、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進行起草、審核; 6、對公司的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等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文件進行審核,為相關法律事務提供律師建議; 7、對涉及公司工商管理和稅收法規等法律事務提供指導; 8、對公司重大經營決策提出法律意見,重大項目進行法律分析論證; 9、列席公司董事會,對董事會議議題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論證; 10、對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包括董事會結構、股東會結構、監事會結構)的合法性提供律師建議。(二)重大經營活動法律事務 1、參與公司的合並與分立活動,對其法律可行性和操作性進行論證,具體的法律文件的起草、審訂,參與整個活動的談判和監督執行; 2 、參與公司招標投標活動,參加項目談判,對招標投標活動出具法律意見書以及製作項目標書; 3、參與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或資產重組,出具法律意見書和起草、審核相關法律文件; 4、參與公司收購與反收購,配合公司進行法律論證分析,起草審核相關法律文件並處理相關法律事務; 5、參與投資項目的選擇、談判,設計投資方案,協助尋找投資機會和投資夥伴; 6、參與融資租賃、資產轉讓等其他重要經濟活動,處理相關法律事務。 (三)其他法律事務 1、業務公司的資信調查; 2、作為公司的代理人參與訴訟和仲裁; 3、其他代理法律事務。
Ⅲ 注冊公司代理的法律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公司)設立、變更、終止,應當依照本條例辦理公司登記。 申請辦理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六十九條 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後,應當根據這個條例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依法處理舉報事項。
建議:讓他把股權轉給你,恢復真實狀態。
Ⅳ 法律咨詢服務公司請律師代理案件違法嗎
不違法啊,你想啊,從法律咨詢公司到律師都是玩法律的,要是明顯違回法的事情他們答能傻乎乎的幹麼?這又不是像組織證據之類可以打擦邊球的地方
從法律的角度,我國沒有哪部法律明文禁止法律咨詢公司請律師代理案件的,法律咨詢公司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法人而已,就算國務院作為法人跟人打官司也要找律師代理呢,何況一個普通的公司法人。
Ⅳ 法律咨詢公司是否有資質代理訴訟
法律咨詢公司不是律師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是由司法廳審批設立、統一管理、能提供訴訟及非訴訟法律服務的中介機構。而法律咨詢公司由工商部門核准頒發牌照並管理的公...
Ⅵ 我聽說代理公司不受法律保護
在法律法規規定的事項里依法從事代理活動,都收法律保護的,有違法內行為就要收到容法律的制裁,對誰都是一樣的。代理活動多種多樣,不管是怎麼樣的,都應該依法依規辦事,法律的界限不可逾越。法律法規知識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從業素質。
Ⅶ 公司代理法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生活中的法人就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實指的都是法定代表人。委託法人正確的叫法是委託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委託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辦理辦理某項事情。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故意或過錯,造成公司利益受損,應向本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由於法定代表人屬於並且通常又具有股東身份,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發起人或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規定,則應向本公司或其他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常見情形如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或發起人,未履行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義務的,除應當向本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或按照發起人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二)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應承擔賠償責任。(三)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的,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Ⅷ 公司代理法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生活中的法人就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實指的都是法定代表人。專委屬托法人正確的叫法是委託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委託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辦理辦理某項事情。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故意或過錯,造成公司利益受損,應向本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由於法定代表人屬於並且通常又具有股東身份,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發起人或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規定,則應向本公司或其他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常見情形如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或發起人,未履行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義務的,除應當向本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或按照發起人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二)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應承擔賠償責任。(三)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的,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Ⅸ 法律規定的代理包括
(1)合同中的代理。合同中的代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它泛指在合同的訂立與履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代理關系。合同是商品交易的主要法律手段。隨著交易的繁榮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合同中所體現的各種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和復雜,合同當事人不可能對各種形式的合同及每一種合同的各項內容、各個環節全部掌握,為了彌補合同當事人在這方面的局限,需要由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完成上述工作,從而盡可能減少交易中出現的糾紛,合同當事人把合同簽訂時的大量具體工作交給具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進行,這是合同代理產生的第一個原因。另外,即使合同當事人對各種合同的相關制度比較熟悉,由於現代商品交易頻率快、周期短、次數多,再加上通訊和交通的迅猛發展,跨地區、跨國的商品交易不斷增多,合同當事人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精力上都不可能親自完成每一件有關合同的事務。所以,合同中的代理是非常普遍的一種代理。
(2)經營中的代理。在商品經營過程中,投資者本人把所有關於經營的活動委託他人代理,自己並不直接從事經營活動,代理人除了簽訂合同外還從事一切有關經營的事務。由於這種代理不是從事某一項特定的事務,而是有關經營活動的綜合性事務,故概括地稱之為經營中的代理。
(3)對外貿易中的代理。對外貿易中的代理,在我國也稱為外貿代理制。是指由我國的外貿公司充當國內用戶和供貨部門的代理人,代其簽訂進出口合同收取一定的傭金或手續費。
(4)知識產權中的代理。知識產權中的代理分為三類:專利代理、商標代理和版權代理。所謂專利代理,是指專利權人或專利申請權人在申請專利、進行專利許可證貿易或解決專利糾紛的過程中,委託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以申請人的名義處理上述業務。商標代理人替商標所有人行使的職責同專利代理人替專利所有人行使的職責大致相同。例如,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辦理商標注冊和續展、辦理商標許可證,對侵犯商標專有權的行為提起訴訟以及辦理其他業務。版權也稱著作權,是法律賦予作者因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兩個方面。版權財產權利的實現,通常需要出版、簽訂許可合同、版權轉讓等實現。接受版權人的委託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就是版權代理人。
(5)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