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虧損法律
1. 企業發生虧損後, 出資人是如何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權益。
一、企復業出資人應承擔的責任:
1、有限制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3、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4、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5、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二、債權人如何保護自已的利益
1、債務人虧損,債權人當然是通過催收盡快要回欠款,收不回欠款,可向法院起訴,在起訴同時進行財產保全。
2、企業虧損進入破產程序,就只有按破產法規定主張債權,按中國現情估計沒多少了。
三、虧損企業的債權如何保護利益
1、同上面(二)第1點
2、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由清算組進行清收。
2. 上市公司連續虧損三年將暫停上市,是哪條法律規定的
《證券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條第四項
《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版,《辦法》僅針對連續權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做出了具體規定。該辦法是迄今為止我國證券市場有關退市機制的首份具體操作性文件,今後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將依照此辦法有關規定被淘汰出局。
《辦法》規定,上市公司出現連續三年虧損,交易所可以自其公布第三年度報告之日起,對其實施停牌,做出是否暫停上市決定。公司暫停上市後45日內允許其申請為期一年的寬限期,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盈利的,公司在公布年報後將被允許提出恢復上市申請。該公司如沒有提出寬限申請、或申請未獲批准、抑或寬限期內未公布年報和恢復上市申請未獲批準的,將被終止上市。
3. 公司股東對於公司虧損的承擔可以約定比例嗎具體的法律依據謝謝!
首先要弄明白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合夥企業(也叫公司),根據《公司法》和《合夥企專業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屬公司股東承擔有限責任,以認繳的出資為限。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承擔的是無限連帶責任,在《公司章程》或《合夥協議》中對於盈虧承擔的約定受法律保護,僅具有內部效力。同理,對於內部約定利潤由某一人全部享有,虧損由某一人承擔都是有效的。現行兩部法律解決了常人所想的按比例分享利潤,承擔風險的習慣做法。這是法律的重大突破。如一富婆只只願出錢支持你創業,你一分都不出資,合夥搞科研,但前三年利潤你全享有,這是沒有一點問題的,這符合市場運行的規則。
4. 國家撥付的扶持資金給股份制公司,因公司虧損全部虧掉了,法人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人」不抄是人,法襲人的債務法人必須承擔,但法人破產只能以法人資產抵債,資不抵債的經過破產程序任不能實現的債權則會變成「死債權」(或無效債權)了。
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有清償法人債務的責任義務,而非承擔法人債務的責任。
如果法人代表具有轉移、隱藏、非法處置法人資產行為、或不依法申請破產程序造成債權人權益損失的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5. 對方公司違法經營導致我的投資虧損能不能通過法律手段追回
這個主要看你們當時簽訂的合同有什麼約定沒有,如果明顯違反合同規定的經營,是可以起訴的。
6. 公司虧損,進行崗位調整變相裁員,有沒有法律依據
你好,屬於違法行為,可以去勞動局投訴或申請仲裁。
7. 當時公司讓我簽的經營責任,虧損賠錢有法律意義嗎
你簽了就應當承擔責任的,
只要是你自願的,沒有人脅迫你,
這份協議就具有法律意義。
8. 因個人原因致使公司造成嚴重虧損,對個人是否能追究其法律責任該追究其何法律責任
員工無意給公司造成損失,因個人原因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不算犯法,不會追究法律責任,不過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員工承擔損失賠償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公司的虧損法律擴展閱讀
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方式
因勞動者過錯造成用人單位直接經濟損失的,勞動者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可以採取在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情況下主張一次性賠償,也可以依法扣除勞動者在職期間工資的方式分期賠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用人單位扣發勞動者工資需要有合理合法的依據,如果既沒有約定又不能證明員工存在違規行為的事實以及證明員工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反倒是勞動者可以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補發工資以及支付因剋扣工資而產生的經濟補償金。
9. 虧損企業領導者的法律責任
除非是因為企業領導出現收受賄賂的情況,才會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出現經營不善造成的虧損,有企業自身承擔,領導最多就是引咎辭職或者罰款、降級等企業內部處罰,不用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