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法律
❶ 跨國公司相關國際法律問題
一、何為東道來國,何為母國自?是否東道國是指業務所在地國家,而母國是注冊登記地的國家?
二、由於各國的民商事實體法及沖突規范不同,特別是沖突規范的復雜性,例如一些國家承認轉致、反致等,而原告向公司注冊地法院、爭議發生地法院以及其他相關法院提起訴訟都是可以的,如果原告或原告代理人仔細研究過各國實體法律及沖突規范,通過精心選擇起訴的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實現適用母國實體法律的目的,從而使該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❷ 跨國公司的法律組織形式包括什麼啊
(二)跨國公司的來法律形式 一母公司自(Parent company),二分公司(Branch),三分公司(Subsidiary),四避稅地公司(Tax Heaven Corporation), (三)跨國公司的結構形式 一國際業務部,二全球性產品組織結構,三全球性地區組織結構,四全球性職能組織結構,五混合式組織結構六矩陣式組織結構 追問: 國家業務部和聯絡辦事處那個不是啊?還是都是啊 回答: 業務部和聯絡辦事處都是屬於跨國公司的旗下的機構部門,不具有主體資格;國家業務部屬於國家機關了。
❸ 跨國公司母子公司的法律責任問題
1,在子公司具有足夠的或必要灼自主性,是一個獨立自主的自洽體,能獨立作出決定從事各種民事活頓,獨立對外承擔民事責任時,有限責任的原叫應占優勢,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不負責任。這時,衡浪的標准可以法人應具備的條件為據,如當該子公司具有其經營活動所必要的資產,汀自己的經營管理機構,並根據自己的意思獨立進行活動,承擔責任時,可以認為子公司具有自主性,應獨立承擔責任。 2,當子公司在某些事項上的自主性由於母公司的干涉和支屺,如母公司的錯誤決策,不當指示,而被剝奪,並對子公司或其債權人造成損害時,母公司應對由此造成的特它損害承擔責任。 3,當子公司由於母公司的控制而基本或完全失去自主性時,應讓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直接負責任,、因為這時子公司失去獨立性,實際上與母公司的分支機構的地位差不多。
❹ 跨國公司的法律本質是什麼
一是對於法律、法規抄、政策、行政命令、行業、產業規定的遵守;二是對於和客戶、商業夥伴、供應商、分包商之間合約的遵守;三是對於公司內部政策、制度、流程、紀律、守則、規定的遵守;四是對於良心、誠信等倫理道德的遵守。
❺ 跨國公司在國際經濟法中的法律地位
對於跨國公司法律地位的看法
目前,跨國公司憑借其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優勢,較之一般公司、企業,
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交往中的重要參與
者,毋庸置疑,它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主體。
但是關於跨國公司的國際法律地位有很多的爭議,有學者認為跨國公司是國際法
主體,理由是:
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關系,他的活動跨國公司的活動對於國家及國際組
織作為國際法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及國際法所調整的國際社會秩序均產生重大影
響,使其成為國際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國際社會實踐發展的現實要求。我的觀點:
跨國公司不是國際法的主體,而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受東道主國家法律的制
約。
在學習《國際法》的時候,馬立偉老師提到「王鐵崖老前輩認為,國家是國際法
的主要主體,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的民族也同樣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但否認個人
(包括自然人與法人)
有國際法主體資格。」我贊同此觀點,理由如下:
①國際法主體是指在國際關系中具有國際公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實體,有三
個要件:
A、具有享有國際權利和承擔國際義務的能力
B、具有參加國際關系活動的能力
C、是「實體」
②跨國公司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具有參加國際關系活動的能力,這是肯定的。此外
跨國公司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能力尚未獲得現有國際法律的認可,並且無論它實
力再強,他也只是一個公司,其權利與義務不能與國家相提並論,因此它不享有國際
法上的權利,也不能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還不是國際法的主體。
總而言之,跨國公司不是國際法的主體,而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受東道主國家
法律的制約。
❻ 跨國公司作為國際經濟法主體的法律問題是什麼
國際公司是復一定范圍內的國制際經濟法主體:國際司法,國際組織相關規定的證明。承認起有限的國際經濟法主體地位是為了更好的調整其行為,促進全球財富更加公平的分配,有利於建立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在國際經濟法發揮調整作用的過程中,享受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主體,就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對於跨國公司,強調的是其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法的影響以及其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行為,這也證明了它是國際經濟法的主體。
❼ 跨國公司的法律組織形式包括什麼啊麻煩告訴我
(二)跨國公司的法律形式
一母公司(Parent company),二分公司(Branch),三分公司(Subsidiary),四避稅地公司(Tax Heaven Corporation),
(三)跨國公司的結版構形式
一國權際業務部,二全球性產品組織結構,三全球性地區組織結構,四全球性職能組織結構,五混合式組織結構六矩陣式組織結構 追問: 國家業務部和聯絡辦事處那個不是啊?還是都是啊 回答: 業務部和聯絡辦事處都是屬於跨國公司的旗下的機構部門,不具有主體資格;國家業務部屬於國家機關了。。。
❽ 跨國公司的法律地位
1、跨國公司是國內法主體而非國際法主體;
2、國際法主體是直接擁有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人格,國家是國際法主體。
3、跨國公司是由具有不同國籍的、受所在國法律管轄的子公司組成的。國際上不存在私人的「國際公司」,也沒有國際公司法律對其支配調整。跨國公司是內國公司,受所在國法律管轄已成為公認的法律准則。
4、當今的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僅是所在國的法人,受所在國法律管轄,而且是否給其外交保護,也是由國家自由決定,這種權利不能轉讓。
(8)跨國公司法律擴展閱讀
跨國公司的主要特徵
1、一般都有一個國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公司為主體,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收購當地企業的方式,在許多國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和最高的決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雖各自都有自己的決策機構,都可以根據自己經營的領域和不同特點進行決策活動,但其決策必須服從於最高決策中心;
3、一般都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市場和合理的生產布局,定點專業生產,定點銷售產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潤;
4、一般都因有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快速的信息傳遞,以及資金快速跨國轉移等方面的優勢,所以在國際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
5、許多大的跨國公司,由於經濟、技術實力或在某些產品生產上的優勢,或對某些產品、或在某些地區,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壟斷性。
❾ 跨國公司是一個經濟實體,但可能是多個法律實體,對嗎
跨國公司作為在國內外擁有較多分支機構、從事全球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與國內企業相比較,是有其一些區別的。這些區別表現在:
1,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目的是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而國內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
2,跨國公司是通過控股的方式對國外的企業實行控制,而國內企業對其較少的涉外經濟活動大多是以契約的方式來實行控制。
3,國內企業的涉外活動不涉及在國外建立經濟實體問題,國內外經濟活動的關系是鬆散的,有較大偶然性,其涉外經濟活動往往在交易完成後就立即終止,不再參與以後的再生產過程;而跨國公司則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領域,全面進行資本、商品,人才、技術、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動,並且這種「一攬子」活動必須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目標而處於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國企業一樣參加當地的再生產過程。所以,跨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必然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跨國公司並不是一個法律實體,只是若干公司的集合,作為一個整體跨國公司並不具備國際法或者國內法上的法律主體地位,也不具備國際經濟法主體資格。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對跨國公司的調整是將其作為法律關系的客體來進行的。跨國公司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其所在國各具獨立的法律地位,由於關聯企業所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強化來解決。
❿ 跨國公司的法律地位
樓主你好, 1、跨國公司是國內法主體而非國際法主體; 2、國際法主體是直接擁有國際法上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人格,國家是國際法主體。 3、跨國公司是由具有不同國籍的、受所在國法律管轄的子公司組成的。國際上不存在私人的「國際公司」,也沒有國際公司法律對其支配調整。跨國公司是內國公司,受所在國法律管轄已成為公認的法律准則。 4、當今的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僅是所在國的法人,受所在國法律管轄,而且是否給其外交保護,也是由國家自由決定,這種權利不能轉讓。 母公司與子公司關系: 1、控制關系 子公司雖然是獨立的法人,可以在自己的經營范圍內從事各種經營活動,但其自主性是有限的。母公司在子公司的股東會上起主導作用,子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實際上是母公司決定。 2、投資關系 母公司擁有子公司,除了極少數通過協議控制外,基本通過投資實現。母公司與子公司間的投資關系分為兩種情況。 a.子公司的資本全部由母公司投入, b.母公司與其他公司共同投資於子公司,但母公司投資所佔比例使其可對子公司實際控制。 3、財務關系 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實行獨立核算,母、子公司在財務上是相互獨立的,但是母公司可以調劑資金的名義,通過正當或不正當手段從其子公司「抽血」。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直接影響著母公司的收益。 4、管理關系 雖然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母公司與子公司名義上生產和經營等各方面各自享有自主的權利,但事實上存在管理與被管理關系。通常,母公司除了自身直接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外,其主要職責還是對所屬子公司的領導和管理。 我就幫你說明這幾點,不知是否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