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服務保障

法律服務保障

發布時間: 2020-12-25 13:46:26

① 法律如何保障"老有所養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亟須得到重視。按照國際通行的老齡化標准,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的國家或地區,即進入老齡化社會。從我國養老機構現狀來看,由政府設置的公立養老機構承擔著「老無所養」的部分老年人的養老,該類養老院同時承擔著部分不符合免費養老條件的老年人的有償養老服務。由政府出資、管理的養老院基本滿足了我國城鎮「三無」老年人和農村「五保戶」養老的需要。隨著我國老年人的增多,對養老機構的市場化需求也日益強烈。不符合由政府提供養老條件的部分老年人為了更好地安度晚年,自費選擇商業化運營的養老機構來養老,也有部分老年人請保姆來家中照顧養老。老年人由於生理、心理原因導致維權能力弱,需要政府部門增強主動性,加大執法力度,充分保障其權益。一方面,要清理那些違規違法設立的養老機構。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涉及養老服務活動的監管。老人一般是不具備辨識對方是否為適格服務主體的能力的,同時,在簽訂養老服務合同時也因為心理原因極易受騙。因此,對於商業化運營的養老服務合同,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指導設定合理的格式化合同,載明養老服務提供者的基本義務及違反義務的責任,明確老年人的基本權利以及權利被侵犯時的救濟途徑和方法。二是將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活動納入政府部門的監管范圍,定期檢查,防止養老機構不遵守養老服務合同,變相套取老人錢財及虐待老人。特別是對老年人預先支付的養老費用,要嚴格監管養老機構保證專款專用.鼓勵養老產業發展,養老事業的發展依賴於養老產業的進步.改善、提高現有養老院、敬老院及其他養老機構養老服務水平。提高養老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提升養老服務的專業技術水平。

②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③ 什麼是法律保障,法律服務,法律宣傳

法律保障是法律對社會的保護,法律服務是與法律有關的服務如代理、辯護等,法律宣傳是向大眾宣傳法律、普及法律

④ 我是法工網我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聽說省司法廳和省高院聯合下發《關於依法保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權力

您好!《關於依法保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權力的通知》只是發到各地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並沒有上傳到網上,您當然查不到原文啦!找個法院或者檢察院的朋友復印一份給您就解決問題啦!謝謝閱讀!

⑤ 什麼叫做法律保障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下列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普通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二)刑事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參考資料: http://www.bj-lawyer.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1

希望採納

⑥ 知情同意權的法律保障

知情同意權的核心是「任何人體實驗都必須取得受試者的同意,不允許隱瞞病人和家屬在病人身上進行任何試驗」。這說明醫務人員對患者所採取的任何醫療措施都必須向患者和親屬詳細告知,但患者由於不懂得醫學知識,醫務人員必須用通俗易懂的形式盡量向患者說明情況,讓患者知道治療措施的不足和副作用,甚至危險性。為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權,尊重患者的自我處置權,讓患者知道知情權是同意權的基礎,只有患者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基礎上,根據醫生的告知,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應採取的治療措施和醫療意外、醫療並發症的存在、醫療過程中的風險等情況,讓患者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承諾,並履行簽字同意。醫務人員在患者充分配合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採取措施保障醫療安全,讓患者在自主自願的情況下做出負責的承諾,患者的知情權最後轉變為患者對醫療風險的承擔。自然而然成為醫務人員免責的條款,也是避免醫療糾紛發生的根本措施。
患者的知情同意權早在18世紀就已經提出來了,1957年美國法院的判決創造了知情同意權這一詞彙,從此確立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這一法律概念很快被美國各州所接受,並傳輸到國外。現已成為法學理論上承認的一項患者的權利。知情同意權在西方國家已存在多年,並得到醫患雙方的共識,這一學說最早來源於《紐倫堡法典》 ,具體表現為個人有意識的同意和允許的自我控制權、決定權,讓知情同意權真正融入我們的實踐行動中,使之成為患方一項真正的權利。為此任何特殊檢查、特殊醫療器械的使用、新葯物的應用、手術協議書都必須使患者本人同意,除非患者本人失去活動能力,才允許他的配偶、子女、父母代辦簽字。此種做法體現了「生命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對自己的身體都有決定權和控制權。保護人的生命權,健康權是法律賦予的責任。中國《民法通則》第98條「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具體表現為公民對於自己的生命安全、身體組織、器官的完整以及身體的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的健康所享有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加強保護。任何人,任何組織,不得以任何手段剝奪公民的生命健康權。近幾年來,中國在醫療行業的執業中以憲法為基礎以民法為前提出台了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等等,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技術的發展。如1999年5月11日起實施的《執業醫師法》第26條規定:「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家屬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醫師進行試驗性臨床治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同意」。此條的立法原則是依據憲法和民法為基礎,體現出患者因病就醫的行為已和醫療機構形成事實上的醫療服務合同,患者和院方已構成民事主體,患者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和健康狀況,有權利知道各項檢查結果和醫生對自己採取的診療措施及愈後信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和院方達成共識。醫患雙方在誠信的前提下,醫方應做到診斷明確,治療措施得當,康復快經濟損失少,但涉及患者本人隱私的地方應尊重患方的意願,特別是對一些頑症的治療更要尊重患者的意見,以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的治療和康復,如患者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應採取適當的形式向親屬告知,有關病情惡化、愈後不良不要輕易告訴患者本人,醫方應採取謹慎的方式履行告知,並尊重患者的隱私權。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62條規定:「醫療機構應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患者做出必要的解釋,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患者說明情況,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家屬。」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11條規定:「在醫療活動中,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應當將病人的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等如實告知患者,及時解答其咨詢,但是應當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⑦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和鈣片一起民生的舉措,中共

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公共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服務性和保障性工作。

⑧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什麼維護

法治,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艱辛探索;法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法治建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法國思想家盧梭的這句警言,凝練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於人心這一道理。法治的真諦,在於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中國自古就有「身正為范」的傳統,「其身正,不令而行」,官員對於社會風氣的引領作用十分關鍵,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守,法治能不能切實推進,廣大人民群眾首先把目光投向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全民守法,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始終對憲法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辦事循法的制度安排。全民守法,百姓還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務路徑;全民守法,還要靠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需要有遇事找法、辦事循法的制度安排。全民守法,百姓還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務路徑;全民守法,還要靠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

⑨ 大律網的法律咨詢服務有哪些保障

不知道你說的服務保障指的是什麼,我覺得咨詢律師之前可以去律協上查詢,有沒有這個律師,選那些評價和服務態度好的。態度不好的,去他們平台投訴那個律師。

⑩ 老年人權益法律保障制度的概念和特徵 舉例說明一下。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為了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設立的法案。在1996年8月29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2013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年輕人「不回家看望老人屬違法」。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家庭贍養與扶養

第三章 社會保障

第四章 參與社會發展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第一條 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年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

第三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採取措施,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參與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第四條 國家保護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權益。

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

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老年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增加對老年事業的投入,並鼓勵社會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採取組織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具體機構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六條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應當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為老年人服務。

第七條 全社會應當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宣傳教育活動,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青少年組織、學校和幼兒園應當對青少年和兒童進行敬老、養老的道德教育和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制教育。

提倡義務為老年人服務。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和敬老、養老成績顯著的組織、家庭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獎勵。

第九條 老年人應當遵紀守法,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熱點內容
經濟法關聯交易 發布:2025-05-28 23:53:02 瀏覽:144
財經法規第五章講義 發布:2025-05-28 23:46:42 瀏覽:103
拒不配合法院 發布:2025-05-28 23:30:51 瀏覽:238
財經法規自學難嗎 發布:2025-05-28 23:23:31 瀏覽:517
民事訴訟法法律條款 發布:2025-05-28 23:19:21 瀏覽:698
行政訴訟法衛生監督用到的 發布:2025-05-28 23:09:15 瀏覽:47
刑法謊稱兒童 發布:2025-05-28 22:50:49 瀏覽:946
任何組織或個人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 發布:2025-05-28 22:37:19 瀏覽:40
民典法的法規 發布:2025-05-28 22:25:32 瀏覽:370
公安部三考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28 22:24:45 瀏覽: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