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律師辯護的技巧

律師辯護的技巧

發布時間: 2021-01-08 02:20:25

A. 試述如何提高律師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的辯護質量

1、充分全面地來了解和把握案自情,深入細致地查閱案件材料,會見當事人時要全面深入地核實案情;
2、深入挖掘被告人有罪與無罪事實和材料或者對被告人有利的從輕、減輕情節,包括法定和酌定情節;
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提出全面、系統的辯護意見;
4、依據證據和法律,遵循科學的思維方法,運用正確的邏輯推理,以最有效的說服力,爭取合議庭採納自己的辯護意見。

B. 民事訴訟中,律師如何辯護

  1. 要注意:民事訴訟中律師的地位不是辯護人,而是代理人。內
  2. 在民事訴訟中,代理律師應根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闡述對己方有利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以及法理推斷等,律師以代理詞、代理意見的方式在法庭辯論階段發表,維護委託人的利益。
  3. 律師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按照法律的規定應認真履行的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忠實於法律和事實真相,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認真履行職責、清正廉潔,恪守律師工作紀律和職業道德;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私自接受委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收受委託人的財物;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爭議的權益,或者接受對方當事人的權益;不得提供虛假證據,隱瞞事實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隱瞞事實以及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不得擾亂法庭秩序,干擾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

C. 向學習刑事律師辯護技巧,如何拿捏無罪辯護還是最輕辯護

律師進行無罪辯護還是罪輕辯護,一切要基於案情及現行法律規定。現專實中大多數是屬罪輕辯護,因為案件經過公、檢幾道關口,無罪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但並不是到法院的都是有罪,現在很多案件經過多年以後確認是無罪的。

無罪的情形有幾種情況:沒有犯罪行為的,有行為依法不應承擔刑事責任的,證據不足的。如果是沒有犯罪行為,但被告人因為受到刑訊逼供招認的,要申請非法證據排除;如果不應承擔刑事責任的,要找到不應承擔刑事責任的事實及法律規定;如果是證據不足的,要綜合審查證據,提出合理懷疑,說明證據沒有達到確實充分、程序違法等。

如果是罪輕辯護,可不必太計較證據及程序上的問題,著重找到對被告人應從輕、減輕處罰的情節。

D. 庭審中刑事辯護律師的問話技巧有哪些

刑事辯護律師在庭審中的問話可針對以下問題展開:
1、對本方當事內人有利的情節,特別是構成容自首、坦白、從犯、不明知等情形。
2、針對有異議的證據現場發表否定其證明力或者消解其證明力的問話。
3、有同案犯的,注意對同案犯的問話,朝有利於本方當事人的方向確定問話思路。
4、切勿故意誘導當事人翻供(除非當事人受有刑訊,且有證據證明)。

E. 律師如何做好刑事辯護

1、尊重法官。法官是一個代表法律的職業,與法官的人是兩個概念,我們應當尊重的不僅僅是做法官的人,更是人所作的法官,尊重的是法律。 2、避免仇視公訴人的心態,這種仇視心態是錯誤的。辯護律師所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是對當事人的忠誠,如果你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的結果是不利於當事人,說明你的辯護是失敗的。實踐中影響判決形成的因素除了法律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律師除了法律之外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依仗,所以讓法律和事實主宰案件的一切是律師永遠的努力方向。 3、當事人是最大的敵人
首先,律師是靠為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來生存的,某種程度上講,律師是商人,辯護律師也是這樣。律師的職業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除了法律上的委託和經濟上的利益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當事人之所以不答應全部支付律師費,重要的原因是對律師不是完全信任,或者他期待律師給他一些案件結果上的承諾。刑事案件的特點在於案件結果的不確定,刑事辯護律師為當事人承諾案件結果被稱為「包打官司」,是違反職業道德的,而且律師的辯護工作從結果來看其主流是「屢敗屢戰」;其次,對法律的信仰並不意味著迷信法律,因為法律本身並不是剛性的東西。刑法是最嚴厲的法律懲罰手段,刑事案件的當事人尋找辯護律師的幫助時往往對辯護律師的作用存在誇大的期望,這種期望的誇大程度一般來講會超過你的想像。有些律師,尤其是年輕的辯護律師經常很容易被當事人的情緒影響,以至於自我誇大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使自己的工作最終落入被動。 4、清楚法庭發言的目的。 法庭上律師發言的目的肯定是說服法官採納自己的辯護意見,除此外的任何目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發表的言論,都是多餘的。發問無非是想讓被告人或者證人對法官說明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最終會支持辯護律師的辯護觀點。對公訴機關列舉的證據進行質證也是為了說服法官,要告訴法官這個證據是虛假的、應當被排除的、或者證明了一個相反的事實,等等。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理由,律師不是指責辦案機關的錯誤,而是讓法官知道這個錯誤是什麼。法庭辯論也不是為了說服公訴人,而是對法官表達自己的意見,爭取說服法官採納自己的意見,根據剛才我說過的辯論的一般規律,說服辯論對手是永遠不可能的。一般來講,自己的觀點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是與對方進行交流。法庭發言的時候,律師大多數時間其實都應當面對法官,用眼神與表情來與法官交流。

F. 律師辯護的重要要素有哪些

針對刑事律師如何實現有效辯護,主要就是「三要素」 「穩、准、狠」三要素。
【穩】指內待人處事容穩重、攻防布局穩健、風險防控周全,是實現有效辯護的堅實基礎。
【准】是實現有效辯護的必要前提,包括目標准確、對象准確、方法准確、尺度准確、技能准確,時機准確。
【狠】是指力度,要舉輕若重、增強辯護的邏輯力量、連續進攻、多角度進攻、多種手段並用。是實現有效辯護的重要保障。

G. 律師無罪辯護的技巧有哪些

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作無罪辯護:
(一)無刑事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行為人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簡言之,刑事責任能力就是行為人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1、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
按照我國《刑法》第17條里對責任年齡作了較為集中的規定,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年齡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對不滿14歲的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概不追究刑事責任。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只對實施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 「負刑事責任,如果實施的是上面八種犯罪以外的危害行為,並不負刑事責任。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的人除需要其他特殊要求的外,原則上可以構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2、精神障礙
(1)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我國《刑法》第18條第1款載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根據這一規定,認定精神障礙者為無責任能力,必需同時具備兩個標准;1醫學標准。亦稱生物學標准,簡言之即實施危害行為者是精神病人。確切地講,是指從醫學上看,行為人是基於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實施特定危害社會行為的精神病人。2心理學標准。亦稱法學標准,是指從心理學、法學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為人的危害行為,不但是由精神病理機制直接引起的,而且由於精神病里的作用,使其行為時喪失了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觸犯刑法之行為的能力。
①間歇性精神病人的犯罪問題。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②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H. 律師在刑事辯護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律師代理刑事案件風險很大,輕則能將辦案律師推向違反職業道德或執業紀律的風口浪尖,遭到當事人的投訴,受到律師協會懲戒,遭遇執業過錯賠償等;重則能使一個優秀的刑事律師被吊銷執業證,結束律師生涯,甚至能讓一個成名的大律師淪為階下囚,飽受牢獄之災。所以,刑事律師若想避免使自己陷入不堪的境地,必須知道代理刑事案件存在哪些風險並注意防範。
一、律師在遞交手續時的風險
法律規定,一般情況下,律師憑三證可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那麼,是否意味著律師可以不用向辦案機關遞交手續,直接憑三證到看守所會見?實踐中,根據新刑訴法規定,律師接受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案機關。因此,律師在接受委託後,應當先將委託人簽署的委託書、律師事務所公函及律師證復印件,遞交辦案機關,之後再安排會見事宜。根據法律規定,律師可以向偵查機關了解案情,了解嫌疑人關押的地點,如果不到辦案機關遞交手續,就無法了解這些情況。律師只要履行了遞交手續義務,辦案機關及看守所就應當安排律師到看守所會見。這其中存在的風險是,看守所可能會以律師沒有將委託情況告知辦案機關為由,拒絕律師會見。
二、律師會見時,存在被監聽的風險
法律規定,律師會見不被監聽。但這並不意味著律師可以與犯罪嫌疑人無話不談,而這些談話是否可能引發不利於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的後果?所以,律師在會見時仍要有被監聽的意識。雖然法律規定「律師會見不被監聽」,但實際上否有監聽或監控,律師是無法把握的。因此,律師有義務在會見時把該情況如實地告知被會見人。律師提供咨詢意見,要自覺地接受法律和職業道德的約束,同時也要告知當事人要謹慎地提出咨詢問題。這其中存在的風險是律師與犯罪嫌疑人無話不談所產生的弊端,當事人可能懷疑律師不遵守保密和忠誠的職業道德,從而遭到當事人的投訴。
三、律師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時存在風險
律師在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是什麼話都可以說,什麼問題都可以回答,什麼要求都可以答應的。實務中,在偵查階段律師向犯罪嫌疑人提供咨詢過程中,律師只能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講清所涉罪名的實體、程序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讓其根據法律的規定,如實陳述案件事實,而不可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陳述。如果律師教唆作虛假供述,律師將被投訴、處罰。
四、律師在會見時解答方面存在風險
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明確的問題,比如「我可不可以這樣講」、「這個我要不要講」、「我要不要交代」時,律師一般以這樣的句式來回答較妥:「你這個問題是涉及主觀方面的問題,關於主觀方面,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你這個問題涉及到犯罪對象是否適格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法律是這樣規定的……」,「你這個問題,涉及到犯罪事實認定的原則,即排除合理懷疑原則的問題,關於這個原則,法律規定和實踐掌握是這樣的……」。也就是律師回答犯罪嫌疑人問題,要用法律條文及法律條文的解釋、法律原則及法律原則的解釋、基本法理、實踐規則等。而不引導、不唆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虛假辯解。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律師明確的回答去做而又造成不利影響,其會投訴律師;律師教唆、引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怎麼辯解,也會遭到處罰。
五、律師在調查取證時存在有風險
著名刑辯律師王思魯說:「《刑法》第三百零六條像是懸在律師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疑是刑辯律師執業風險的來源之一,也是許多律師對刑事辯護『保持慎戒』的罪愧禍首」。在偵查階段,律師作為辯護人,是否可以進行調查取證?是否有權將犯罪嫌疑人所提供的作案工具提取而拒不提供?實務中,在偵查階段,辯護律師除「犯罪嫌疑人不在現場、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系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三類情形」外,不得調查其他證據。如果辯護律師在偵查階段也可以全面展開調查的話,那就與國家機關的偵查權存在沖突。律師取到定罪或罪重的證據,不交出來是隱匿證據,很可能涉嫌《刑法》第三百零六條規定的幫助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罪,嚴重的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將對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證據提供出來,那就是違反《律師法》中「律師的責任是提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和從輕、免除刑罰的材料和意見」的規定,是違反職業道德,也要遭受行業處罰。
六、傳遞家信中存在的風險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親屬的話,哪些可以傳遞給,哪些不能傳遞?律師是否可以帶「家書」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是不是與案情無關的都可以傳遞?是不是什麼材料都可以讓其簽?實務中,律師不得秘密夾帶家屬的信件、物品進入看守所,不得傳遞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要帶給對方的「暗語」,不得讓犯罪嫌疑人簽署與其定罪量刑有關的委託書、授權書等法律文件。
刑訴法擴大了律師會見權,同時對律師的約束也加強了,對律師進出看守所的各種監控和檢查會更加嚴格。有些看守所規定律師不得向犯罪嫌疑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如果違反了,可能導致其向司法行政部門發出處罰建議書。
有些話有可能是有特殊含義的暗語,律師也要注意,不得傳遞,否則有串供之嫌。有些法律文件,涉及犯罪嫌疑人可能轉移財產,轉移贓款贓物,隱匿、毀滅證據,則不能簽,否則可能涉嫌幫助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罪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七、律師在接待家屬時存在的風險
作為委託人的家屬,有權向受委託的律師了解工作情況。律師是將所有了解到的案情都告訴家屬呢,還是一點都不向家屬透露?不可以將案件細節透露給委託人,更不可以透露給委託人以外的其他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規定,國家偵查犯罪的活動屬國家秘密。律師如果將國家偵查犯罪的活動泄露,可能被認定為泄露國家秘密的違法甚至犯罪行為而遭受處罰。同時,律師如果將案件細節告知委託人,可能會造成委託人因救人心切而去實施串供,偽造、毀滅、隱匿證據等違法犯罪行為,從而對訴訟造成妨害。一旦發生結果,律師難逃其責。
八、律師在案卷使用方面存在的風險
當案件在審查起訴後,律師可以查閱、摘抄、復制全部案卷材料,對這些材料,是否有使用規則?可否復制一套給委託人?可否全部給犯罪嫌疑人審閱?可否上網披露或以其他方式公開?律師可以通過復印、拍照方式復制案卷。原則上應當全卷復制。案卷材料在庭審公開前,不能通過上網等方式公開披露,不能復制給委託人;在庭審公開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部分,仍需保密,不得給當事人,不能上網披露。在公開審判前,案卷應屬國家秘密,復印給委託人,屬泄密行為。在庭審公開後,方可公開。如系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庭審後仍不允許公開。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內容和情節,在解密前,不得公開。否則,輕則受到處罰,重則被追究刑事責任。
九、律師在核實證據方面存在風險
如何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證據?是否可以全部展示供其審閱?在實務中律師在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實證據時,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書證、物證、鑒定意見可以直接展示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其核對。對同案犯供述、證人證言等言詞證據應就其中有異議的情節,通過口頭方式進行核實。
對於同案犯供述與辯解、證人證言等言詞類證據,如果直接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審閱,可能使其產生不實辯解,一旦翻供,律師將有面臨誘導之嫌疑。
十、律師出庭辯護存在的風險
在庭審過程中,律師與法官意見很多時候會出現相互左的情況,律師在庭審過程中,應當規范辯護行為,聽從法官指揮,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在與法官意見不一的情況下,應當在表明意見後服從審判長指揮,不當場與審判長對抗。遇到審判程序違法情況,在庭後以書面形式提出。如果不聽從法官指揮,可能會被視為擾亂法庭秩序,導致被驅逐出法庭、罰款、司法拘留、建議進行行政處罰等結果。
總之, 刑辯律師,最講究專業水準、論辯技巧以及個人膽略,是難度以及風險最大,付出勞動最多的律師業務,是律師綜合素質得以全面展示的一種重要方式。

I. 律師進行刑事辯護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應具體闡明

刑事辯護作為司法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犯罪嫌疑人、專被告人在未經屬法律規定的程序判決有罪之前,被推定為無罪,而享有辯護權及其他訴訟權利,可以委託律師或其他辯護人參與刑事訴訟程序,通過充分行使辯護權,與追訴機關進行平等對抗,以維護其合法權益。該制度對於完整訴訟結構形態的構成,對於案件事實真相的查明,程序正義的實現,訴訟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針對公訴機關對被告人的指控,刑事辯護可以選擇的基本抗辯方法是:案件事實辯護、證據不足辯護和法律適用辯護。

J. 盜竊罪有哪些辯護技巧

盜竊罪規定於我國《刑法》第264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母的,竊取數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多次盜竊財物的行為。所謂竊取,是指行為人採取自認為財務所有人、管理人不會發覺的方法,秘密將他人財物非法據為己有的行為,竊取行為也盜竊罪區別於搶劫、搶奪、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的主要標志。同時,盜竊罪強調的是「秘密」竊取,該秘密竊取行為是指針對財物所以人、保管人、及持有人而言,至於其他在場人發覺了也不影響盜竊罪發熱構成,而且秘密具有相對性和主觀性,即行為人自認為不被他人發覺,但是已經有人看見其行為,也構成此罪。對於盜竊罪我們應當注意一些特殊情況:

第一、盜竊自己財產是否構成盜竊罪?我們需要分情況討論,一般而言,盜竊自己的物品不構成犯罪,但是如果盜竊自己已經被扣押的財物,或者偷回本人已交付他人合法持有或者包保管的財物,以至於別人賠償該損失的,有構成此罪。偷自己家的東西或者近親屬的財物,根據《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般不按犯罪論處,確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理也應與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

第二、對於無形財產和無形物是否可以成為盜竊的對象?通過長期的實踐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本律師認為無體物如電力、煤氣、天然氣、熱氣、也可以成為盜竊的對象,同時盜竊他人的電信號碼、造成他人資費損失的,同樣構成此罪。當然,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技術成果等智力財產不能作為盜竊罪的對象。因為刑法對此進行了特別的規定,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三、對於盜竊罪,不是滿足了上述條件就構成該罪,還需要達到「數額較大」的標准。但是數額較大也存在一定的例外,《刑法修正案(八)》還規定了情節嚴重的也構成犯罪,具體而言是指: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凶器盜竊、扒竊。對與這幾種行為,不論數量,以盜竊罪處。

最後,盜竊罪的刑罰,根據第263條的規定,一般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規定的情形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現在我國盜竊罪已經廢除死刑,罪高刑為無期徒刑。關於盜竊罪的刑事辯護可以在網路查詢《四川刑事辯護律師網》

熱點內容
歺飲立法 發布:2025-07-04 13:32:16 瀏覽:973
台州市司法局領導班子 發布:2025-07-04 13:19:53 瀏覽:235
知識民法典 發布:2025-07-04 13:19:43 瀏覽:715
老婆給老公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13:18:44 瀏覽:930
勞動法立法發展 發布:2025-07-04 13:05:54 瀏覽:268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04 13:03:34 瀏覽:322
道德經國學 發布:2025-07-04 13:01:44 瀏覽:962
道德利劍 發布:2025-07-04 13:01:39 瀏覽:214
3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13:00:02 瀏覽:879
台灣民法研究 發布:2025-07-04 12:32:14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