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兆錦律師事務所
㈠ 發生交通事故了當事人該怎麼辦大瀚律師事務所有什麼好的意見
發生交通事故了當事人
1、立即停車
當事人應該先停止行駛,保護現場,開啟危險信號燈,能開啟報警閃光燈時應開啟,或者在車後放置規定的危險警告標志牌。
2、立即報案
事故發生後應及時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肇事車輛及傷亡情況,打電話報警,交通事故報警電話號碼為110或122,如果發生火災,還應向消防部門119火警報警,等待警察到來。
3、搶救傷者
確認受傷者的傷情後,馬上採取緊急搶救措施的,應盡最大努力搶救,包括採取止血、包紮、固定、搬運和心肺復甦等。並設法送就近的醫院搶救治療,對於現場散落的物品應妥善保護,注意防盜防搶。
4、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為了防止事故的擴大,機動車駕駛員首先應關掉車輛的引擎,消除其他可以引起火警的隱患。不要在事故現場吸煙,以防引燃易燃易爆物品。載有危險物品的車輛發生事故時,要及時將危險物品的化學特性,如是否有毒、是否易燃易爆、是否有腐蝕性及裝載量、泄漏量等情況通知警方,以便採取防範措施。
協助警察調查取證
5、協助現場調查取證。在交警勘察現場和調查取證時,當事人須如實向交警部門陳述交通事故發生的經過,不得隱瞞、虛構交通事故的真實情況。
㈡ 死亡後怎麼補辦離婚證
配偶死亡之後,不需要辦理離婚證,而是需要提供配偶的死亡證明,就可以重新領取結婚證書。
㈢ 急求!我的條件能否有二胎
非法律問題,建議咨詢當地計生部門。 縱橫法律網-江蘇兆錦律師事務所-陳雨律師
㈣ (3/4)決書的情況下我就申請法院執行局強制執行;可執行局辦案人宮官相衛.一拖再拖:現在七年了連八百多元...
需要你提供財產線索的,否則再等八年也沒辦法。
縱橫法律網-江蘇兆錦律師事務所-陳雨律師
㈤ 取保候審一定需要律師才可以申請嗎現在刑事拘留已超過60天未得到逮捕通知,是否可做取保候審
1、按照現行《刑訴法》的規定,在刑拘期間,律師無權申請取保候審。
2、已經羈押60天,應當已經執行逮捕。取保候審會很困難。但不妨試一試。
㈥ 沒有簽勞動合同就開始工作,這樣可以嗎
一個月之內不簽合同的話可以要求雙倍工資。
縱橫法律網-江蘇兆錦律師事務所-陳雨律師
㈦ 請問工傷律師:1、無錫市最新人口預期壽命是多少2、十級工傷合同期末到提前解除合同是否應退
你好,不存在違約金和補償金問題。但可以要求工傷待遇一次性賠償。如果年齡在30歲以內的話,按規定在8萬以上。具體情況可以來電話溝通
縱橫法律網-江蘇智和律師事務所-秦宇律師
㈧ 飯店集體中毒應該索要哪些賠償
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六條】 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㈨ 房屋租賃合同沒有業主簽名、蓋章和手印,那麼這份合同有法律效益嗎
合同要雙方達成抄一致意見、並且經雙方襲簽字或蓋章後生效。如果一方沒有簽字或蓋章確認,合同當然沒有成立,更沒有生效。 當然,如果雙方已經按照沒有簽字的合同履行了合同的內容,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可視為達成了口頭協議,關於書面協議的內容,如果對方否認,仍然難以作為有效證據使用。
㈩ 勞動仲裁如何為自己舉證
《勞動爭議案件辦案規則>
第十七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十八條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仲裁庭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十九條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第二十條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條與《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同時規定
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2條: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四)考勤記錄;(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1994年)第6條第3款規定:
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
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