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律師
A. 上海有幾個仲裁委員會
上海有兩個仲裁委員會:
1、上海仲裁委員會;
2、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
B. 網站用背景音樂是否會構成侵權如何購買播放版權
jacsen001:
你好!
網站使用背景音樂在客觀上會造成對該音樂作品在信息網路上的傳播,專故而會對相關屬權利人的版權利益造成侵害。
現時在市面上流行的音樂作品其版權大都歸屬某一唱片公司,在版權法上稱為「錄音製作者」,你可按所需音樂作品的唱片出處找到它,但不要找相關的音像出版社,出版社自身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版權的。
不過現實問題是,絕大多數唱片公司(尤其是國內的公司,主要分布於北京和廣州兩地)內部的版權管理十分混亂,老闆也不真正具備版權意識理念,所以某一音樂作品的版權到底歸屬於誰本身不明晰(《老鼠愛大米》曾被一女五嫁),這一點在你尋求授權時需特別注意,否則經「合法授權」的音樂作品也有可能屬於非法使用!
不推薦你去找中國音樂家著作權協會取得授權,因為中國幾千年來似乎從沒有形成一個真正保護行業利益的行業協會,中國音著協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成立,其地位和立場還有其糟糕的表現實在不敢恭維。
廣州熊律師
C. 做股權投資的律師事務所有哪些
股權糾紛成功案例
[案情介紹]:家住上海的丁某與常州的吉某在2002年5月13日收購了頻危破產的常熟市某鄉鎮企業,用於生產高爾夫球桿,丁某出資32萬、佔40%股份,吉某出資48萬,佔60%股份。由於丁某出色的經營管理能力,該公司在短短十幾年內規模逐漸壯大,搖身一變成了資產雄厚的該行業的領頭羊,企業一直未分過紅;2006年3月23日吉某到工商管理部門進行了增資,變更注冊資本為1080萬元,其中丁某出資270萬,佔25%的股份,吉某出資810萬,佔75%股份。2006年5月9日,該公司更名為常熟市某鋼管有限公司(下稱鋼鐵公司)。
2007年11月,丁某在工商部門無意查詢企業資料時突然發現自己已不再是該鋼管公司的股東。工商登記材料中一份《股權轉讓協議》讓其大為吃驚。該協議表明自己早在2006年8月28日就將自己名下的所有鋼管公司的股份轉讓給了江蘇某公司(下稱A公司),並與9月28日在工商部門作了股東變更登記。而《股權轉讓協議》和2006年8月28日股東會決議中的「丁某」之名均非自己的親筆簽署。丁某平日的工作事務繁忙,可他忘不了2006年的8月28日,因為剛巧那天是自己親自開車送幾位工作人員去山東進行專業培訓,又用自己的身份證登記在山東住宿一晚。人在山東怎麼可能參加了股東會議?又怎麼可能無償的轉讓了自己所有的股份?!想到自己任勞任怨辛苦經營多年卻被人在暗中欺騙,丁某氣憤之餘更多的是傷心。
情急之下丁某找到了吉某,吉某卻置自不理,出於無耐,丁某聘請了中銀所的吳濱律師、徐強律師,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兩位律師決定接受丁某的委託,為他討回公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位律師經過多方面調查取證、研究訴訟角度、分析對方可能提出的應訴反駁證據、搜集准備證據材料,最後一致決定通過一個確權之訴恢復丁某的股東身份。
2007年年末,兩位律師一紙訴狀,將鋼管公司和A公司一同告上了法院。訴訟請求為:1、2006年8月28日的《股權轉讓協議》無效;2、2006年8月28日以後鋼管公司形成的一切股東會決議無效;3、確認丁某為鋼管公司的股東,享有25%的股權。4、訴訟費由兩被告承擔。由於案件標的較大,案情比較復雜,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本案。
正當兩位律師等待法院安排開庭時,丁某突然來到所里稱對方要與他談判。兩律師聽後覺得如果可以通過和解達到目的,即解約訴訟成本又比較便捷,於是告之對方,談判可以,但由吳濱、徐強兩位律師出面進行。
談判的過程是復雜的,對方的代理人自稱是法院的付院長咄咄逼人,兩位律師為了當事人的利益毫不讓步,步步緊逼。經過數小時的艱苦談判,三方終於達成了一致,約定兩被告支付丁某25%的鋼鐵公司的股權轉讓費及紅利等費用308萬,作為交換,丁某立即向法院遞交撤訴申請。協議擬定後,由於三方的不信任,兩律師建議一同前往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全面、適當地履行協議中約定的權利和義務,三方聽後均表示贊成。2008年1月9日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原被告簽訂了協議並當即履行了義務。
事情終於如丁某所願在年前圓滿解決了,丁某對兩位律師不勝感激,稱自己終於可以安心的和家人過個好年了。
[律師提醒] 隨著經濟的發展,合夥經營公司極為普遍,律師希望各公司股東在經營期間同樣要注意對自己權益的保護,防患於未然,杜絕類似問題的發生,建議在成立公司前就聘請律師把關,強化風險的抵禦能力。
D. 有誰是律師,詐騙案件辯護的
大半夜的,律師都歇了,你也歇吧。
E. 在哪裡可以找到關於媒體打官司的案例
朱德庸訴《上班這點事》節目侵權案終審判決:2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決定撤銷原審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電視台、唯眾傳媒、第一財經「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的判決及處罰,並駁回朱德庸的全部訴訟請求。 2
010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朱德庸起訴北京電視台、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眾傳媒」)和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財經」)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後,做出了終審判決:撤銷原審法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北京電視台、唯眾傳媒、第一財經「構成不正當競爭關系」的判決及處罰,並駁回朱德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始末:
著名主持人劉儀偉主持的《上班這點事》節目,是由上海第一財經頻道和上海唯眾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中國首檔輕喜劇風格的職場脫口秀電視節目,2007年1月節目一經播出即反響熱烈,收視表現十分優異,成為上海第一財經頻道的品牌欄目,並在包括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BTV-5及全國眾多城市的數字頻道持續熱播。
《上班這點事》以都市白領為主要收視群,為廣大上班族打造了釋放壓力和傾訴內心的精神高地,成為深受全國都市白領喜愛和信賴的節目。每期邀請兩位白領精英為嘉賓,並設定一名話題體驗者,共同與主持人劉儀偉形成談話空間,以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聊身邊的職場話題。許多電視業內專家評論稱,在《上班這點事》節目推出之前,國內電視界職場類脫口秀市場尚屬空白,此節目的推出和熱播對國內電視節目的創新與主流消費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9年4月,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北京電視台、第一財經、唯眾傳媒公司侵犯著作權並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稱電視欄目《上班這點事》與其所著漫畫《關於上班這件事》名稱相似,且在電視欄目的廣告宣傳中使用其漫畫中的標志性語句,要求三被告在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播放致歉聲明並賠償各項損失五十萬元。案件原審法院認定朱德庸關於侵犯著作權的主張不能成立,但支持了朱德庸關於不正當競爭的相關訴訟請求,判令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在第一財經網站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共同賠償朱德庸五萬元,駁回了朱德庸對北京電視台的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後,朱德庸和兩被告均上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終審判決: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接到上訴後第一時間受理了此案,經過嚴格的調查取證和公正公開的審理過程,對案件的兩大爭議點做出了最終裁決。
爭議一:《上班這點事》節目是否侵犯《關於上班這點事》一書著作權?
《上班這點事》節目名稱同朱德庸《關於上班這件事》書名是否相似?北京電視台為播放《上班這點事》要求唯眾傳媒製作的節目宣傳片中某位嘉賓所說的 「你可以不上學,可以不上網,也可以不上當,但是你不能不上班」與自朱德庸《關於上班這件事》第一章引言相似是否構成侵權?這兩個要素是朱德庸起訴北京電視台、上海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公司侵權的主要理由。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定:「上班」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任何人均可以進行評論的公共話題。朱德庸不能因為著有《關於上班這件事》一書,就禁止他人就同一題材創作不同內容和形式的作品,否則將會妨礙社會公共利益。雖然《上班這點事》節目標題、宣傳短片中出現的被控內容與朱德庸書中的部分內容近似,但上述內容僅為《關於上班這件事》的作品題目和內容片斷,在整部作品中比例極小,未構成該作品的實質或核心,尚未達到侵犯著作權的程度。
爭議二:電視節目《上班這點事》同漫畫書《關於上班這件事》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為:本案中朱德庸主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僅限於《上班這點事》節目的名稱與其所著書籍名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宣傳短片中出現了與其書中內容近似的內容,並且,朱德庸的書是一部四格漫畫作品,而《上班這點事》節目是一檔無固定台本的脫口秀節目,兩作品表達方式迥異,而事實上《上班這點事》節目的內容也並未涉及《關於上班這件事》一書,因此,並不能構成不正當競爭。
代理北京電視台與唯眾傳媒出庭的是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徐強律師,徐強律師在收到終審判決後鬆了一口氣,他認為,一審判決後,由於朱德庸的炒作,使得上訴時的審判壓力很大,但二審法院沒有受到所謂名人的干擾,公正地做出了終審判決,反應了案件的客觀真相,維護了正當的創作,符合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精神,對於鼓勵藝術創作,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十分重視,視為國家發展大計。中國電視產業由於「制播分離」等更有益於市場化競爭的政策的放開,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在此接點上,本案被告方、「制播分離」的優秀先行者和實踐者上海唯眾傳媒、第一財經公司及北京電視台所受到的公正裁決顯得尤為寶貴,規范的法律保護和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無疑是中國電視產業繁榮發展的堅強後盾。
F. 蘇州的律師哪家擅長股權轉讓糾紛
盈科律師事務所是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務機構,秉承「誠信、卓越、合作、責任」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打造商務型、國際化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
盈科律師事務所總部設在中國北京,在中國大陸擁有包括蘇州分所在內15家辦公室,在英國、義大利、匈牙利、巴西、台灣分別設有法律服務機構。盈科在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戰略,吸引了大批來自全球知名法律院校的專業法律人才的加盟,在金融、公司、資本證券、兩岸事務、私募、投融資與並購等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的執業經驗和大批成功商業案例。
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法律服務是我們矢志不渝的目標,盈科擁有科學的律師管理體系,規范的客戶服務制度以及覆蓋全球的律師資源。在與客戶打交道中,我們始終堅持「以客戶為導向」,充分了解客戶法律需求,通過細致的法律分析,勤勉負責地完成客戶的委託,同時,我們還可根據具體情況為客戶提供建設性、可行的商務方案。
如有需求,可以聯系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蘇州分所秦佳俍律師。
G. 請好心人給我推進一個張家港本地擅長做刑事案件的知名律師,謝謝!
如需聘請北京的高端專業刑事辯護律師,可來電詳詢細節問題。
H. 急!我想請律師,關於職務侵佔罪的案子
職務侵佔罪(271)
[釋義]
職務侵佔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權位財物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行為。
[刑法條文]
第二百七十一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司法解釋]
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2010.10.1
(九)職務侵佔罪
1、構成職務侵佔罪的,可以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1)達到數額較大起點的,可以在三個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達到數額巨大起點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職務侵佔數額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在案發地請律師好。
I. 案件號(2015)浦刑初字第3512號
(2009)滬一中刑終字第183號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9-6-23)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刑事內判決書容 (2009)滬一中刑終字第183號 原公訴機關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趙龍英。 辯護人吳濱、徐強,北京市中銀律師事...
J. 刑事辯護(二審)成功改判(十年徒刑改判三年半)
1、案情介紹
趙某是名普通的農村婦女,本應過著和無數平凡人家一樣的幸福生活,但誰也沒想到看似平靜的生活下一場噩運正悄悄降臨。趙某的丈夫陸某平時經常喝酒,而喝酒以後常常動手打趙某,有家庭暴力傾向。2008年9月18日,陸某在喝過酒以後與趙某發生了爭執,並先動手打了趙某。趙某作為一名弱女子,由於身材、體力等原因在爭執中始終處於下風,於是趙某出於本能順手就抓起身邊的皮鞋進行抵擋。由於陸某本身就患有腦血管硬化,再加上喝酒的緣故引起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經醫院搶救無效與同年9月20日死亡。
2008年12月25日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以故意傷害致死罪對趙某提起訴訟。公訴機關認為是趙某用皮鞋擊打陸某頭部致使其由於遭受鈍性外力作用致閉合性顱腦損傷,引起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搶救無效死亡。
趙某的家人情急之下聘請了江蘇老家的一位律師周某為其一審辯護人。由於對案件的定性的誤解,周某採取了保守的方法,勸趙某承認了本不屬於她的罪名,以便從輕處理。一審的判決下來了,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對趙某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各大媒體和電視台都對該案進行了報道。如果沒有新的證據證明,那麼要求二審改判也有一定的難度。
趙某家人難以接受判決結果,連趙某的婆婆(也就是被害人陸某的母親)都為其喊冤。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趙某家人找到了北京中銀律師所上海分所的吳濱和徐強兩位律師,請律師幫助他們拯救這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2、法律分析:吳濱律師在詳細聽取了案件情況後,認真查閱過案卷材料以後立即發現了問題所在,趙某雖然有用皮鞋擊打陸某的行為存在,但由於當時情況比較復雜,陸某本身患有腦血管硬化且案發時喝過酒,身上的挫傷又證明他存在跌倒的可能,而事情發生後家屬拒絕手術治療,而這其中任何一個原因都有可能導致陸某的死亡,但公訴人在舉證時並沒有排除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說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能夠證明陸某的死亡是趙某直接導致的。另外,從主觀上說,趙某並沒有傷害的故意,只是在情急之下出手抵抗,即使有傷害行為也是由於過失。吳濱和徐強律師認為本案指控的罪名是故意傷害致死罪,如果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應當宣告無罪!
而本案的另外一個特殊情況也引起了兩位律師的注意,替趙某上訴的竟然是她的婆婆、被害人的親生母親!為此吳濱和徐強律師親自前往被害人家中了解情況,得知趙某平時為人不錯並且得到了親戚朋友和村民的認可,這次的判決結果完全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大家都認為判得太重。在對各方面因素衡量以後,吳濱和徐強律師毅然以二審辯護人的身份出現在法庭之上,為身為犯罪嫌疑人的趙某討回應有的說法。
庭審中,吳濱律師對原審法院判決認定趙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提出了質疑。首先,陸某死亡結果屬於一果多因。判決書中認定:「陸某患有腦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發當天他還喝了酒。眾所周知,大量飲酒會導致血流加快,血壓升高,對血管壁壓力加重;且在發生肢體沖突時陸某處於情緒激動狀態,於是加重了腦部血管的壓力。因此,吳律師認為,陸某死亡的結果是由多種原因早成的,而目前的證據不具有排他性。
其次,趙某並不存在主觀故意。陸某平時經常喝酒,喝酒以後喜歡動手打被上訴人,其母證明其在喝酒後有家庭暴力傾向。事發當天,陸某確實也喝了酒,且動手毆打上訴人;趙某作為一個弱女子,在肢體沖突中由於身材、體力等原因必定處於弱勢,因此在爭執中始終處於下風。鄰居等也證實平時在陸某喝酒後經常無故毆打趙某。
故此,陸某在加害趙某的同時,趙某由於其體力上的劣勢,本能情急之下順手抓起身邊的休閑皮鞋進行抵擋,這亦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而皮鞋本身並不是能致人死亡的鈍器,也不是存在較大危險的物品,趙某出於無奈想要保護自己而產生的本能反應。且趙某並不知道陸某患有腦血管硬化的疾病,因此其主觀上不存在有傷害致其死亡的故意。
最後,陸某出事後,延誤了救治時機及家屬拒絕手術治療也是陸某死亡的原因。
由此可見,陸某死亡的結果,對於趙某來說是無法預見到的。顯然,趙某的行為在主觀方面不符合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構成要件。
吳濱和徐強律師還認為,根據疑罪從無原則,趙某的罪名不成立。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證據規則是合理排除證據規則。也就是說只有當證據能夠合理排除其他可能性,形成唯一封閉的閉合證據鏈時才能認定一個人是有罪的。如果證據上達不到這種效果,則不能認定有罪。
疑罪從無就是指當控方提供的證據不能排除合理懷疑或者根本不足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時候,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應作出證據不足而無罪的判決。在本案中,陸某的死亡是由諸多原因造成的(其本身患有腦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發當天他還喝了酒,並且不排除他當時情緒激動摔倒後所致),因而根據疑罪從無的原則,不能認定趙某有罪。
3、判決結果:2009年6月23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件進行了終審判決:撤銷了原審法院對趙某判的十年有期徒刑及剝奪政治權利三年。改判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4、律師建議:這個案件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吳濱律師為此付出很多心血,還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到處奔走調查取證,而能夠為趙某討回應有的公道,也是吳濱律師最感到欣慰的地方。
附:
辯護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接受本案上訴人的婆婆朱桂芳的委託指派吳濱律師擔任本案上訴人趙龍英的辯護人。接受委託後,我們認真查閱了法庭提供的案件材料,會見並仔細聽取了上訴人的陳述和辯解。今天,又參加了本案的庭審調查、詢問證人。我們對本案的事實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辯護人認為原審法院判決趙龍英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量刑不當,特依法提出如下辯護意見,供二審法院合議庭在秉公裁判時予以參考:
一、辯護人對原審法院判決認定趙龍英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名持有異議。
1、上訴人並無傷害被害人的故意。原審判決書判決認定:陸文龍平時經常喝酒,喝酒以後喜歡動手打上訴人,其母證明其在喝酒後有家庭暴力傾向。事發當天,陸文龍確實也喝了酒,且動手毆打上訴人;上訴人作為一個弱女子,在肢體沖突中由於身材、體力等原因必定處於弱勢,因此在爭執中始終處於下風。鄰居等也證實平時在陸文龍喝酒後經常無故毆打上訴人。
故此,在受害人在加害上訴人的同時,上訴人由於其體力上的劣勢,本能情急之下順手抓起身邊的休閑皮鞋進行抵擋,這亦是可以理解的事情。首先,皮鞋本身並不是能致人死亡的鈍器,也不是存在較大危險的物品,上訴人出於無奈想要保護自己而產生的本能反應。其次,上訴人本身並不知道陸文龍患有腦血管硬化的疾病,誠然,主觀上不存在有傷害致其死亡的故意。
2、辯護人對於一審過程中證人陸文明等所提供的「關於被害人曾清醒過」的證人證言有異議。
證人陸文明,凌建軍聲稱2008年9月19日14許陸文龍清醒過一會兒,他說是被他的老婆打的。
而根據《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入院錄》的記載,陸文龍自入院直至死亡,一直處於「神志不清」的狀態,沒有證人所言「清醒過一會兒」的事實存在,很明顯,證人證言缺乏真實性。
3、證人陸文明認為被害人死亡屬意外事件,應該是酒後摔倒致死。
二、 上訴人丈夫陸文龍之所以死亡,是一果多因。
1、判決書中認定:「陸文龍患有腦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發當天他還喝了酒。眾所周知,大量飲酒會導致血流加快,血壓升高,對血管壁壓力加重;且在發生肢體沖突時陸文龍處於情緒激動狀態,於是加重了腦部血管的壓力;
根據《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2008]病鑒字地207號鑒定意見書》中的記錄,陸文龍頭部左側頭皮擦傷、頸部的左側皮膚擦傷、左臀部外側細條狀皮膚擦傷、右上臂下段內側皮膚擦傷、左前臂中下段皮膚擦傷、右小腿下段外側皮膚擦傷以及左小腿中段脛前散在點片狀皮膚擦傷,一共有7處擦傷。根據力學原理,只有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才能產生摩擦。而如果要造成擦傷的結果,必須是作用在兩個物體間的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所有人見到陸文龍時,均發現他頭倒在地。鑒於上述,均可以證明被害人有跌倒的事實存在才有可能導致多處擦傷,這亦是常識。
假定,一審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被害人是被皮鞋毆打頭部致死,那麼僅憑皮鞋的外力,即使是連續多次擊打也不足以造成有擦傷的可能,並且,鑒定結論中指出,「陸文龍系在腦血管硬化的基礎上,頭部遭受鈍性外力作用致閉合性顱腦損傷,引起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死亡」。何謂「閉合性顱腦損傷」?閉合性顱腦損傷可以分為直接暴力造成的顱腦損傷和間接暴力造成的顱腦損傷兩種,間接暴力造成的顱腦損傷這里可以排除。直接暴力造成的顱腦損傷分為四種:加速性損傷、減速性損傷、擠壓性損傷以及旋轉性損傷。其中,擠壓性損傷和旋轉性損傷不符合實際情況,可以排除。而加速性損傷是在頭部靜止時,由運動的物體如木棒、鐵器、石塊等打擊所造成的,皮鞋的外力並不能造成此類損傷。因而鑒定結論中所提起的「閉合性顱腦損傷」只能是「減速性損傷」。
「減速性損傷」是指因跌倒或高處墜落頭部觸撞某物體時,傷員頭部是在運動中突然撞擊物體而停止。根據「減速性損傷」定義的描述,符合陸文龍的損傷情況特徵。再者,司法鑒定確認:陸文龍的頭部左側等諸多處有擦傷證明了其有跌倒的事實客觀存在。
2、搶救不及時、不專業也是造成陸文龍死亡的原因之一
王梅菊證明案發時是晚上8點半左右,但是她當時並未施救(現場並無嘔吐物及被害人大小便失禁等特徵),而是去找被害人的表妹,半小時之後才回來,也就是晚上9點,而此時大家仍未施救,而是圍觀,發現被害人身邊有嘔吐特及大小便失禁,聯系120救護車未果(應該用擔架平躺),才於晚上10時就叫了一輛「黑車」將被害人送到醫院搶救。我們向專家了解過,顱腦受傷的人隨便任意搬動會加速受害人死亡,這也是導致陸文龍死亡原因之一。
3、家屬決定不手術也是致其死亡的原因之一。顱腦受損,應當立即手術,而家屬出於無錢的原因不同意手術,而是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如果這么說,其家屬是否也是被害人致死的同謀呢?
因此,辯護人認為,陸文龍死亡的結果是由多種原因早成的,而目前的證據不具有排他性。誠然,一審法院以故意傷害致死罪追究被上訴人的刑事責任,實乃定性錯誤。
三、根據疑罪從無原則,請求法院判處被上訴人無罪。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證據規則是合理排除證據規則。也就是說只有當證據能夠合理排除其他可能性,形成唯一封閉的閉合證據鏈時才能認定一個人是有罪的。如果證據上達不到這種效果,則不能認定有罪。
疑罪從無就是指當控方提供的證據不能排除合理懷疑或者根本不足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時候,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應作出證據不足而無罪的判決。
在本案中,陸文龍的死亡是由諸多原因造成的(陸文龍患有腦血管硬化的疾病,且事發當天他還喝了酒,並且他當時情緒激動摔倒後所致)和搶救不當和不及時,因而根據疑罪從無的原則,不能認定被上訴人有罪。
綜上所述,陸文龍的死亡與趙龍英的行為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且證據不具有排他性,則原審法院對判決被上訴人趙龍英故意傷害致死罪的刑罰,於情、於理、於法均相悖。
審判長、審判員、合議庭,鑒於上述,辯護人請求法院對於原審判決依法予以改判(見:wwwshanghailawyer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