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舉證
① 為什麼有多部分律師說舉證責任在
舉證責抄任,又稱證明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已提出的主張有提供證明進行證明的責任。
註:
舉證責任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行為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當事人對自已提出的主張有提供證據的責任。
2、結果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即,當待證事實真偽不明時由依法負有證明責任的人承擔不利後果的責任。
簡言之 誰主張誰舉證
② 律師調查取證有什麼規定
對於律師調查取證有如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簡稱「律師法」
第三十五條受委託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三十七條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並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2)律師舉證擴展閱讀
調查取證的原則
圍繞委託人主張的權利進行的原則
民事訴訟要解決的是原、被告雙方存在爭議的事實,而要解決爭議,必須靠證據證明。只有調查取證圍繞著爭議事實進行,由此取得的證據與爭議事實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才有證明力。否則,即屬於無用證據。
客觀、及時原則
由於案件李實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也應當是客觀的。作為訴訟證據,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無論物證、書證或人證,都不能將虛構的事實和推測、假設後得出的言論寫成材料當成證據。
為此,律師在調查取證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收集、調取與爭議事實有直接因果關系或者客觀關聯的證據。
合法、細致原則
(1)合法,是指代理律師收集證據應當依照《律師法》、《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進行。合法收集證據是保證證據具有證明力的前提。違法收集的證據不能作為
定案的根據。收集證據合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代理律師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取證時,應當向被調查單位或者個人出示《律師執業證》和《律師調查函》或《律師調查專用證明》,並講明來意,同時必須告訴被調查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其次,調查筆錄應當記明:被調查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聯系方式等;調查人姓名、性別、年齡、所在律師事務所;調查的年、月、日,調查的地點;調查筆錄應交被調查人核對,最後由被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再次,復制被調查單位的材料,應當交由主管人員核實並加蓋其單位公章:註明年、月、日;並附調查人(代理律師)的證明。最後,向證人調查取證,不得採用威脅、誘騙、刑訊等非法手段進行。
(2)
細致,是指代理律師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要細致認真,不能馬虎行事,要收集或者提取到與證明案件有直接因果關系的各種證據。
如,當證人回答詢問的內容含糊不清時,代理律師應當明察細問,問出與案件有直接因果關系的內容,並作簡單、明了的記錄。
調查和提取物證時,應以原物為主;如果提取原物確有困難,可以提取復製品;對有可能發生變質、毀滅的物證,應採取相應的保全措施。對書證也應收集和提取原件;提交給法庭時,先交復印件,法庭審判時再提交該書證的原件等。
③ 律師取證是如何做的
律師取證當然要找到最好的取證公司嘍,還有好的取證設備非常重要,現在都流行錄音和視頻,呵呵, 這個東西真的不好買,網路搜索 東科數碼商城,就是專門提供這些設備的,很可靠的!
④ 現在有律師在嗎法庭上舉證是什麼呀我該怎麼說急急急
舉出例子證明你狀告的是事實
⑤ 請律師打官司是自己收集證據還是律師幫忙取證呢
當事人自己應當積極配合律師,提供自己掌握的、能夠搜集的證據材料,方便律師全面了解案情,為應訴做充分准備。
對於一些需要律師出面調取或者當事人自己不方便取得證據材料,可以委託律師代為調查取證,比如對方當事人的房產、車輛、銀行賬戶等信息的查詢。
《律師法》
第三十五條受委託的律師根據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律師自行調查取證的,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可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情況。
(5)律師舉證擴展閱讀:
委託律師替自己打官司,有以下幾點好處:
1、律師是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的國家法律工作者,委託律師替自己打官司,可以彌補自己法律知識不足的弱點。
2、律師有資格到法院查閱案卷材料,了解案情。
3、律師參加訴訟,可以持律師事務所的介紹信,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訪問、調查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
4、律師可以在法庭上代表委託人陳述案件的事實和理由,圍繞訴訟主張進行舉證、質證,律師可以根據代理案件的需要,申請證據保全、財產保全、延期審理、申請新的證人到庭等;在法庭辯論階段,律師將運用嫻熟的法律知識結合案件查明的事實進行法庭辯論,認真維護委託人的合法權益。
5、律師參與訴訟,發現案件走向有偏離法律程序時,律師可以及時提出糾正意見,審判程序的合法是保障委託人合法權益的前提和基礎。
6、律師可以進行案外和解。
參考資料:網路-打官司
⑥ 律師是如何取證的
要先從律所開一個證明,證明委託這個律師來取證,然後再根據律師當前手上專的材料分析可能的證據屬,然後去找可能的證人來談,一般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只要努力了,多少會有收獲。
如果有些證據客觀原因無法調取的,律師是可以向法庭申請由法院來調查證據的。
⑦ 律師的取證方式有多少種
律師取證的方法有6種:
調查取證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依靠群眾,深入實際,版調查研究,但是由於權行政訴訟證據的種類不同、特點不同,在調查收集中應採取不同的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有:
1、調取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中保留的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2、責成當事人、第三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3、對現場、物證進行勘驗,通過勘驗收集物證、痕跡和有關現場情況。
4、要求被告的行政機關提供證據。
5、運用科學技術手段進行鑒定。
6、詢問當事人、第三人、證人。
調查取證的具體目的,就是要查清構成違法行為的違法事件,以及每個違法事件發生的原因(或者叫來由)、時間、地點、行為主體及其主觀方面(即當事人及當事人在事件中的主觀意識表現)、行為客體及其客觀方面(即行為的對象以及對象的數量、狀態)、行為表現、行為的結果(或者叫後果)。
證據調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爭議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發展經過及結果。
2、雙方爭執的焦點及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和要求。
3、涉及案件的其他情況。
調查取證一般分成6個步驟,基本內容如下:
1、受理立案。
2、明確任務。
3、分析案情。
4、制訂偵察方案。
5、實施收集情報和調查取證。
6、結案。
⑧ 刑事案件中,刑辯律師如何舉證質證
關於刑事庭審質證,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除此之外,最高人民法院於1998年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8條又進一步規定:「證據必須經過當庭出示、辨認、質證等法庭調查程序查證屬實,否則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質證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由法律允許的質證主體對包括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在內的各種證據採取詢問、辯認、質疑、說明、解釋、咨詢、辯駁等形式,從而對法官的內心確信形式特定證明力的一種訴訟活動。狹義的質證,主要指在庭審過程中由訴訟當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證據進行的對質、核實等活動。質證的本質特徵在於「質」,即對證據的質疑和質問,而且這「疑」和「問」都帶有當面對抗的性質。雖然在質證的過程中可能要對證據進行辨認、說明和解釋,但是這些行為並不代表質證的本質特徵。由此可見,質證雖帶有審查證據的性質,但並非所有對證據的審查都屬於質證。對本方證據的審查不屬於質證的范疇,從中立角度對證據進行的質疑和質問才是質證,才體現了質證的本質特徵。
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證據必須在法庭上公開出示並經公開質證才能予以採納,這表明我國已在刑事訴訟立法上確定了質證是刑事庭審的必經程序。但從當前我國的刑事訴訟實踐來看,公訴人提出的證據一般較少受到激烈的盤詢和質疑,而法庭上公訴人對辯護方所舉證據卻鮮有高質量的質詢,質證程序並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目前我國法學界對刑事質證的概念尚未達到一致的盾法,可謂眾說紛紜。較早的法學詞典對質證的定義是:「指出問題,要求證人作進一步的陳述,以解除疑異,並確認證明作用的訴訟活動,是審查和核實證人證言的一種方式」,或是「在刑事審判的法庭調查階段,公訴人、被害人、被告人和辯護人在法庭上對與證人證言有關的疑難問題,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核實查證的訴訟活動。
對制裁證要領的爭議主要是關於質證對象范圍方面的分歧,即在質證程序中「被質疑證據」的范圍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觀點:第一類認為質證對象僅限於證人證言;第二類認為質證對象為所有證據;第三類認為質證對象是與實物證據相對立的言詞證據。近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趨向於贊同質證對象應為一切證據的觀點。對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等一類言詞證據的盤詢質疑僅僅是質證制度中較特殊的一部分內容。筆者認為質證對象應為一切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