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律師援助 » 法律援助中心成功調解一起案件

法律援助中心成功調解一起案件

發布時間: 2021-01-16 13:21:19

Ⅰ 【求法律援助,急】刑事案件判決書已經下來了,法院說調解,但是法院沒有給我簽和解協議書就喊被告賠錢。

第一,法官不太可能給你出庭作證,也沒什麼意義。第二,被告賠了錢才會簽諒解書,回不然人家拿什答么諒解你。第三,如果你這次訴訟沒有附帶民事部分的話,在刑事判決書生效後可以提起民事訴訟。換不換法院只是個管轄權的問題無傷大雅。給個淺薄的意見,帶上判決,諒解書跟收據應訴吧,如果對方重復主張權利你可以依據這些進行抗辯

Ⅱ 法律援助案件可以調解嗎

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行為或者是政府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目前,我國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及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法律依據是《法律援助條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
只要你符合法律援助條件,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法律援助律師提供法律幫助時,可以參與調解,也可以直接找對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律援助的條件,法律有明確的規定。比如《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規定: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Ⅲ 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有什麼區別

人民調解 又稱訴訟外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以國家法版律、法規規章和社會公德權規范為依據,對民間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勸說,促使他們互相諒解、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活動。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減免收費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Ⅳ 申請法律援助後,律師進行調解收費嗎

根據2003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法律援助條例》,「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該條例規定,「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所以申請法律援助是有條件的,需要司法局審批才行,你到法律援助中心找律師,他們可以提供法律咨詢或委託代理服務,但不一定是法律援助事項,所以要收費。

Ⅳ 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兩個律師私下和被告談判和解么

一般法律援助的律師,如果申請成功了,是可以和律師溝通
不是說所有的案件,最終都是要通過訴訟結案的,法院開庭之前也會進行調解,所以是可以和你的律師談,找對方進行談判和解。

Ⅵ 【求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判決書已經下來了,法院說調解,但是法院沒有給我簽和解協議書就喊被告賠錢。

1、收據能夠證明賠償了,但不能證明是否全賠,是否了結。
2、精神損失不賠償。
3、可以委託律師出庭。

Ⅶ 什麼是法律援助調解協議書,內容有哪些

您好,
一、什麼是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是雙方當事人的經過協商,自願處分其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一種文書形式。調解書是人民法院確認雙方當事人調解協議的法律文書。
在審判人員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通過平等協商,自願達成了調解協議,調解程序即告結束。《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1款規定:「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法院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記載當事人之間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既是當事人相互協商結果的記錄,又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重要標志。
二、調解協議書的內容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9條的規定,法院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項:
一是訴訟請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請求。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的,調解書中也應當列明。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還應當寫明第三人的主張和理由。
二是案件事實。即當事人之間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和雙方爭執的問題。
三是調解結果。即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其中包括訴訟費用的負擔。
法院調解書應當按統一的格式製作,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第一:首部。首部應當依次寫明製作調解書的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編號,當事人、第三人以及訴訟代理人的基本情況,案由。
第二:正文。調解書的正文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事實和調解結果。這部分內容是調解書的核心部分,不能簡略或疏漏,應當具體、明確而有重點地寫在調解書里,避免當事人履行調解書時因有異議而發生新的糾紛。
第三:尾部。調解書最後由審判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並寫明調解書的製作時間。同時,調解書的尾部要寫明「本調解書與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具有同等效力」。
三、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關於調解書的生效時間。《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這一規定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調解書必須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據此,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和公告送達的方式。
二是調解書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才能生效。如果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拒絕簽收的,應當視為調解不成立,調解書不發生法律效力。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案件,人民法院調解時需要確認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義務的,應經其同意,調解書也應當同時送達其簽收。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簽收調解書前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其次是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的生效時間。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0條第2款規定,不需要製作調解書只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Ⅷ 法律援助的調解案件卷宗中需要有代理詞嗎

在法律援助的調解案件卷宗中是否需要有代理詞的問題,一般是訴訟案件是要有代理詞的,但非訴訟案件可以沒有代理詞。

一、法律援助民事訴訟代理案卷內容及裝訂順序:

1、卷宗目錄;

2.法律援助申請書(或者申請表);

3.申請人(包括其代理人)身份證明;

4.法律援助申請委託書;

5.申請人經濟狀況困難證明;

6.法律援助審批表;

7.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

8.法律援助申請材料接收憑證;

9.指派通知書;

10.送達回執;

11.律師事務所委託代理風險告知書;

12.授權委託書或者委託代理合同;

13.民事起訴狀、答辯狀或者上訴狀、二審答辯狀、一審判決書;

14.證據材料;

15.如果進行過調查,則調查筆錄; 16.出庭通知書,或者出庭通知電話記錄;

17.庭審筆錄;

18.代理詞;

19.判決書或者調解書、裁定書;

20.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情況通報/報告記錄; 21.案件服務質量監督卡;

22. 結案報告表;(重特大疑難、彩票公益金或一類案件需1000-2000字書面報告)

二、法律援助非訴訟調解案卷內容及裝訂順序

1.卷宗目錄;

2.法律援助申請書(或者申請表);

3.申請人(包括其代理人)身份證明;

4.申請人經濟狀況困難證明;

5.法律援助審批表;

6.給予法律援助決定書;

7.法律援助申請材料接收憑證;

8.指派通知書;

9.送達回執;

10.律師事務所委託代理風險告知書; 11.授權委託書或者委託代理合同;

12.案情簡介;

13.證據材料(如果進行過調查,則調查筆錄);

14.調查筆錄;

15. 和解、調解協議或案件辦理結果材料; 法律援助案件承辦情況通報/報告記錄;

Ⅸ 法律援助問題,我想請問一下鎮司法所的司法調解書有法律效效力嗎

調解書只要內容部違法,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都具有法律效率。
最高人民回法院、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答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中: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認真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一方當事人反悔而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按照該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準確認定調解協議的性質和效力。凡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具有無效、可撤銷或者變更法定事由的,應當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並以此作為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依據,通過法院的裁判維護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機構,是行政機關,建議其工作人員都加入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這樣就是以調節委員會的名義進行調解,其調節協議書更符合上述規定。

熱點內容
非賣品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18 01:57:11 瀏覽:101
刑事訴訟法第121條內容 發布:2025-07-18 01:44:07 瀏覽:159
中央財經大學法律碩士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7-18 01:43:30 瀏覽:78
李天律師 發布:2025-07-18 01:37:42 瀏覽:418
婚姻法的特性 發布:2025-07-18 01:36:12 瀏覽:1
溫州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8 01:23:42 瀏覽:287
營口市鮁魚圈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8 01:23:20 瀏覽:236
勞動法約定的加班小時數 發布:2025-07-18 01:15:39 瀏覽:566
最新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8 01:14:50 瀏覽:845
北大婚姻法研究生 發布:2025-07-18 01:14:40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