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法律援助站設立的意義
Ⅰ 原告在戶籍所在地申請法律援助成功了!人在外省現在收到法院傳票了!
如果原告在戶籍所在地申請法律援助成功了,人在外省現在收到法院傳票了,版可以立即通權知和本人戶籍所在地司法援助部門聯系,簽訂法律援助協議,要求進行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機構會指派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的。
法律鏈接:《法律援助條例》第二十條 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Ⅱ 外地人如何申請現居住地的法律援助
外地人申請法律援抄助和當地人是一樣襲的。全國都一樣,准備有效身份證件(如身份證),經濟狀況證明(如低保證,如果沒有一般要到法律援助機構領一個,然後去街道蓋章),案件相關證明,(如勞動爭議案件中的勞動合同)。一般情況上是本人拿以上材料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特殊情況本人不能到場申請的,可以委託他人申請。
Ⅲ 行政訴訟農民工可不可以異地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來助是免費的,是一種依據申源請而進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受援人申請後指派符合規定的律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是有屬地管轄的,一般情況下法律援助不能跨地域申請和援助。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Ⅳ 原來異地起訴。請12348法律援助出庭。原告不去。可以請到律師嗎
這種情形沒有律師願意接受的,原告異地起訴不利於案件更好地查證,警方接收案件後談話筆錄怎麼做?手印誰按,既然想讓警方破案,最好還是當事人過去。
Ⅳ 如何申請異地法律援助
可以的,帶上你的身份證明文件,和相關證據材料,向當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咨詢。法援中心一般隸屬於當地的司法局。
Ⅵ 法律援助,被告戶口在異地。法律援助中心會怎樣安排律師呢是在原告戶籍地派遣,還是會在被告戶籍地安排
在哪裡申請的法律援助,就由法律援助中心所在地分配給所在地律所,律所再指派律師。
Ⅶ 申請法律援助,可以異地申請援助,回當地打官司嗎行政訴訟的案件
你好抄,我是北京建豪律師事務所主任,法學博士周雷,經過分析:法律援助對象是經濟困難為標准,不以戶籍標准。申請時候要相關部門出具的經濟困難證明,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個職責,所以向當地民政部咨詢。申請法律援助的不收費用的。祝你順利,滿意請支持。
Ⅷ 建檔立卡戶能在異地申請法律援助嗎
法律援助是免費的,是一種依據申請而進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援助中心接內受受援人申請後指派符合規定的律容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是有屬地管轄的,一般情況下法律援助不能跨地域申請和援助。法律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Ⅸ 我老公被關在異地看守所,可能是冤枉的,請問該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老公被關在異地看守所,如果符合條件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一條規定,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五條規定, 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申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