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律師
① 岳家軍打勝仗的原因是什麼
岳飛在戰場上打敗金將兀術,用了謀略。當時金的騎兵都身披重甲,攻擊速度又快版,所權以宋軍傷亡很大。岳家軍初與金軍戰時,盡管個個都很英勇,但考慮到傷亡的問題,岳飛認識到必須想到好辦法來破金人的騎兵。他命人打制了許多有鉤鐮的兵器,同時加緊訓練軍隊,當再遇到金人的騎兵時,他指揮手持鉤鐮的宋軍沖入敵陣只砍馬腿,金軍騎兵頓時大亂,紛紛跌落下馬,由於金兵的盔甲過重,許多金兵墜馬後還沒來得及站起來就被宋軍殺死。岳飛大破金將兀術的騎兵後,又一鼓作氣,收復了許多失地。
由於岳家軍的作戰頑強,金人只得無奈的宣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② 到底皇子歸來之歡喜縣令射鵰英雄傳律師岳家軍第2季奇星記之鮮衣怒馬少年時
程冥叛和邱洛峰聯手抵抗東瀛海盜,酒井秒殺敵人後邀請程冥叛環游世界。邱洛內峰乘船出容海時被東瀛戰船擊中,他下令撞擊敵船同歸於盡。公孫妙全阻攔百姓喝下假葯卻被皮五打傷,修甫君飲葯後吐血,紫蘇將套娃里的五顆奇星扔過去救城主時地下城突然發生坍塌。丁竦搶走了五顆奇星,修甫君將修休託付給紫蘇,雄飛利用老城主留下的盤槳帶領眾人從密道脫身。明珍帶著元帥一行登上金銀島見到被池田挾持的白澤,白澤因牙寶捉弄陷入夢中無法醒來。
③ 岳飛本是大英雄,為何還有人替害死他的秦檜翻案
對,是有人想給他翻案。但歷史真相是不容顛倒的,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功過,必須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以特定的時代背景來評價,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終及兩宋,對武將防範甚嚴,所以,除掉岳飛勢在必行,秦檜此時利用自己的地位,勾結爪牙,幫助皇帝,給岳飛羅織罪名,對岳飛殘酷用刑,以不存在的罪名殺害岳飛,導致南宋軍力衰退,金兵頻頻南下,戰亂不息,老百姓十室九空,顛簸流離,嚴重損害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是皇帝的忠實走狗,決不能因為今天的滿漢一家來為秦檜翻案。而今以後羞名檜,從此天下恥姓秦,這是對秦檜一夥的最中肯評價。
④ 岳家富子輩和良子輩哪個輩分高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姜姓。據《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記》所載,相傳帝顓頊之臣伯夷,為首任太岳,其四子掌四方諸侯,稱四岳。後世子孫以官為氏,稱岳姓。②出自他族。元時畏兀兒(即維吾爾)人有岳姓,岳柱是也;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景頗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漢姓均為岳;今滿、蒙古、彝、土家、台灣土著、朝鮮等民族均有岳姓。始祖:伯夷。 遷徙: 岳姓源遠流長,初見於《姓苑》。惜宋代以前史書鮮見岳姓。據《郡望百家姓》等所載,岳氏家族秦漢以前主要以山陽地區為繁衍中心,山陽是漢朝所置郡,位於今山東金鄉西北。換言之,目前遍布於全國的岳姓人家,老家就在今山東,所以長久以來,他們始終相襲著山陽的堂名。金鄉地處魯南,與河南、江蘇、安徽相比鄰,魏晉南北朝時期,岳姓除繼續繁衍於山陽一帶,並最終昌盛為岳姓山陽郡望外,亦播遷於上述諸省,並在今河南安陽一帶形成了岳姓鄴郡郡望。到兩宋之交,民族英雄岳飛橫空出世,光芒四射,使得姓時間漫長,沉寂時間亦漫長的岳姓為之一振,自此以後,岳姓名人當仁不讓,紛紛在史籍之上描繪壯麗人生。隨著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南,原昌盛於北方之岳姓開始取道安徽,跨過長江,進入今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或由河南徙奔兩湖,或取道陝西,越過秦嶺,進入四川。其中,岳飛後裔有落籍江蘇宜興者。元末,元兵大舉南侵,宋王室蒙塵,輾轉亡命,最後在廣東之孤島跳海。宋王室逃亡於何地,則蒙古鐵騎紛至沓來,南宋遺民畏之如虎,於是岳姓在南方各地散居開來。明初,山西嶽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陝西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沿海之岳姓赴台,或遷居東南亞。明末,張獻忠屠川、四川之岳姓有避居雲貴高原一帶者。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則兩湖之岳姓有定居四川者。清代以後,岳姓分布地更廣,並有河南、山東、河北一帶的岳姓闖關東進入東三省。在新加坡的宗親團體名單中,沒有岳氏公會或岳氏總會的名字,由此看來,新加坡的岳氏宗親不多。就以中國來說,岳姓也不是大姓,但是岳姓族人出了一個千秋萬世共敬共仰的民族英雄岳飛,使岳姓在中國歷史上大放光芒。如今,岳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河南等省為多。目前岳姓人口列全國第133位。 郡望: 山陽郡漢置,晉改為高平國,治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北四十里)。
鄴郡唐改相州置郡,治安陽,轄今河北、河南、山東間地。 堂號: ①郡望堂號:山陽、鄴郡、馮翊。②自立堂號:武穆、蘭雪、賜葛、純孝、精忠、報本等。 字輩:河南湯陰岳氏字輩:重開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忠耀遠光,英賢輔弼,金玉其相,武穆家風,山高水長。
四川南江岳氏字輩:宋廷中玉秀,文光喚斗山,才華飛翰鼎,明臣登高攀。
四川忠縣岳氏字輩:伯之釗大廷學成,安寧明邦國正興,忠良啟秀傳家遠。 名人:岳飛(1103-1142),南宋將領。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靖康元年(1126)投軍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建炎三年(1129),金將完顏宗弼渡江南進,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襲擾金軍,多次獲勝,並收復建康,升任通泰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金扶植的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鎮洞庭湖地區的楊幺農民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舉兵奇襲劉豫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提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按照其連結河朔進軍中原的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之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致使岳飛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淳熙五年(1178),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改謚忠武。岳飛是中國古代的民族英雄,南宋最傑出的將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主張黃河以北的游擊軍和正規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反對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
岳雲(1119-1142,南宋將領。字應祥。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岳飛長子(一說養子)。善使鐵錘,勇武過人,軍稱「贏官人」。12歲從軍抗金,隨岳飛部將張憲轉戰立功。紹興四年(1134),參加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攻隨州(今屬湖北),勇冠三軍,率先登城,繼又攻破鄧州(今屬河南)。因岳飛屢隱其功不報,逾年後,始遷武翼郎。五年,參加鎮洞庭湖楊么起義軍。十年,隨岳飛挺進中原,在郾城之戰中,率騎奮勇沖殺,打亂金軍陣勢,繼與步軍配合,大敗金軍精騎,擊殺甚眾。旋於潁昌之戰中,身先士卒,率800背嵬騎兵左右馳突,先後出入金陣十餘次,多處受傷,仍拚死力戰,會同守城宋將王貴等擊敗金軍。以功升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十一年,遭權相秦檜等人陷害,被誣謀反,與岳飛及張憲同時遇害。
岳霖,岳飛第三子,雲弟。孝宗時,為朝散大夫、敷文閣待制。高宗時,其父岳飛入獄,秦檜令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置放於左藏南庫。孝宗時,霖奏請孝宗將御札歸還其家。從其請。卒,贈太中大夫。
岳震,岳飛第四子。相州湯陽(今屬河南)人。紹興元年(1131),岳飛討伐李成,駐兵黃梅(今屬湖北)。不久,岳飛進軍洪州(今江西修水、南昌一帶)時,留駐黃梅。後岳飛被秦檜等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他即隱居黃梅大河鋪西南一里許的一個村莊中。岳飛第五子岳霆及孫子岳甫等親屬,亦逃到黃梅,改姓為鄂。岳飛冤案昭雪後,岳甫及部分親屬回到臨安(今浙江杭州)。他與岳霆等留居黃梅,直至逝世。
岳珂(1183-1240),南宋學者。字肅之,號亦齋,又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官至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精鑒賞,工詩文,所編《金陀粹編》,收集有《呼天辨誣》、《天定錄》等資料,為岳飛辨誣,是研究岳飛的重要資料。所著《程史》記載南宋時期朝野各階層人士的言行,大都可信,敘述生動,富有情趣。其詩俊美爽朗,自成一格,但缺乏社會內容。著有《金陀粹編》、《愧郯錄》、《桯史》、《寶真齋法書贊》、《玉楮集》等。岳存(1193-1262),宋臣。字彥誠,大名冠氏(今屬河北)人。初歸東平嚴實。擊退金人,保存冠氏。1229年為冠氏主簿。次年,在開州大敗金將張開。又破河南,攻淮、漢。升本縣縣丞。1250年,移治楚丘。後告老退休田裡。病逝。
岳柱(1282-1334),元臣。阿魯渾薩理子,畏兀兒人。《元史》稱其「性穎悟,有遠識」。「尤嗜經史,自天文、醫葯之書,無不究極。」至大元年(1308),授集賢學士,「以薦賢舉能為事」。後歷湖南道宣慰使、大史院使、禮部尚書及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等。為政清正惠民。
岳浚,元藏書家。字仲遠。宜興(今屬江蘇)人。以好義見稱。家積書萬卷,對有求讀其藏書者,任其檢閱。一時名士,多游其門,官石門縣尉。後以侍養雙親為由,辭官歸。
岳正(1418-1472),明臣。漷縣(今北京通縣)人。正統十三年(1448)會試第一,賜進士及第,授編修,進左贊善。天順元年(1457),改修撰,命以原官入閣。正素豪邁,博學能文,負氣敢言。因與呂原揭露石亨與宦官曹吉祥罪行,謫欽州(今廣西欽州)同知,戍肅州(今甘肅酒泉)。成化初詔復修撰。出為興化(今福建莆田)知府,至興化後,為發展生產,督民築堤溉田數千頃,節縮浮費,經理預備倉。成化五年(1469)致仕,十年卒。
岳托(1598-1638),清將領。姓愛新覺羅,系清朝皇族,禮親王代善的長子。初從父祖攻克沈陽,滅掉葉赫部。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隨代善征討扎魯特部,斬其首領,盡俘其部眾,遂受封為貝勒。翌年又同阿敏、濟爾哈朗征伐朝鮮,連克義州、定州、漢山、安州、平壤。後結盟還師。後又跟隨太祖努爾哈赤圍攻寧遠,復擊敗明軍於牛庄。後又連續與明軍作戰,直至明都外圍,復隨太祖征討察哈爾,屢立軍功,受封為成親王。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受命為揚武大將軍,統帥右翼軍入關與明軍作戰,直入山東,攻克濟南,卒於軍。四年,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立碑紀功。
岳樂(?-1689),清宗室。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孫。初封鎮國公,順治三年(1646),從豪格赴四川鎮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六年封貝勒。八年襲父阿巴泰爵,改號安郡王。次年掌工部事,與議政。十二年掌宗人府事。進親王。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耿精忠叛亂,他以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出江西,破萍鄉,攻長沙,屢有軍功。十九年師還京師,後病卒。
岳升龍(?-1712),清將領。甘肅臨洮人。初入伍從軍,官自千總歷天津總兵至四川提督。「三藩之亂」時,從征蘭州,平定關、隴。康熙三十五年(1696)從征噶爾丹,以功封拖沙喇哈番。後改籍四川。康熙五十一年卒。追謚敏肅。
岳超龍(?-1732),清將領。岳升龍之弟。初冒稱姓劉,名傑,康熙中復本來姓名。雍正中,歷官河州協副將、天津總兵、湖廣提督。先後參與討平鐵布、烏蒙等地寇亂。雍正十年卒。
岳鍾琪(1686-1754),清將領。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康熙五十年(1711)由捐納同知改武職。五十八年,准噶爾擾西藏。次年,奉命率軍隨定西將軍噶爾弼入藏,直抵拉薩,擊敗准噶爾兵。六十年升四川提督。雍正二年(1724),率軍隨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三年,兼甘肅巡撫、署川陝總督,奏請於河州、松潘及丹噶爾寺為互市所,以便各族人民進行交易。五年,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六年,湖南靖州生員曾靜使學生張熙投書岳鍾琪,稱他是岳飛的後裔,勸他起兵反清。岳鍾琪向朝廷告發,曾靜等被捕解京,構成雍正朝最嚴重的文字獄,殺戮慘重。雍正年間,屢征准噶爾,官拜寧遠大將軍。後因剛愎自用,坐失戰機,被削爵奪職,拘兵部,後獲釋家居。乾隆十一年(1746)金川之役師久無功,因鍾琪久官四川,以總兵銜起用。不久,授四川提督。十四年正月輕騎入勒烏圍,說降大金川土司沙羅奔,金川平定,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書銜,還四川提督任,賜號威信。乾隆十九年鎮陳琨起義,病死於四川資州(今四川資中)。謚襄勤。終清之世,漢族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唯他一人。高宗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著有《姜園集》、《蛩吟集》等。
岳浚(?-1753),清臣。岳鍾琪之子。初以二品蔭生授西安同知,歷官山東布政使、江西巡撫、廣東巡撫。請免南昌浮糧。發帑修豐城江堤,行社倉,皆得准。屢被參劾免官。乾隆十八年卒。
其他岳姓名人有宋將領岳天禎;元雜劇作家岳伯川;明大臣岳凌霜,將領岳具仰;清將領岳鍾璜,義和團首領岳順,醫學家岳坤宗等。近當代岳姓名人有政治活動家岳岐峰、岳福洪、岳維藩、岳肖峽、岳宗泰、岳維春、岳書倉、岳世淑,解放軍將領岳宣義、岳海岩、岳惠來、岳喜翠,國民黨將領岳維峻、岳森、岳燭遠,直系軍閥岳兆麟,數學家岳勤,物理學家岳清宇、岳劼恆、岳曾元、岳炳忠、岳勝文、岳古明,自動控制專家岳子平,計算機專家岳鏡增,工程力學專家岳前進,電力專家岳鈞堂,道路工程專家岳成業,安全監控專家岳建平,印刷專家岳德茂,標准化專家岳士貴,地礦專家岳希新,地震專家岳明生,林學家岳書奎,醫葯學家岳旺,醫學家岳松齡、岳偉德、岳禮生、岳通都、岳文浩、岳修武、岳志健、岳茂興、岳美中,心理學家岳曉東,刑事偵察學家岳茂華,律師岳成,戰史專家岳思平,歷史學家岳慶平、岳松森,史志專家岳峰,哲學家岳嵐,物流專家岳紀元,經濟學家岳頌東、岳增德、岳桂寧、岳咬興、岳福斌、岳樹民、岳琛,會計學家岳曙耕,外國語專家岳揚烈,圖書館學家岳良木,語言學家岳娥侃,作家岳恆壽、岳長貴,書法家岳興銘、岳蘊朴,畫家岳祥書、岳石塵、岳天益、岳黔山,雕刻家岳生寶,作曲家岳松,歌唱演員岳彩富,劇作家岳野,影視演員岳紅、岳陽、岳翎,舞美設計師岳允中,京劇演員岳翠霞,昆劇演員岳美緹,川劇演員岳春,新聞傳播學家岳曉華,攝影記者岳國芳、岳鵬飛,排球教練員岳金庫,舉重教練員岳景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