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溯及力的名詞解釋
⑴ 法學碩士考研的名詞解釋應該怎麼作答,不要告訴我完整的答出概念,比如 刑法的溯及力(5分)要答哪些內容
1、背過來相關法條的,直接用法源條作答,但是一旦援引法條,務必保證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要錯!精準的援引法條,本身就是得分的一個亮點。例如刑法溯及力名詞解釋,直接答: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二條規定:「……」,能答上第十二條,4分就到手了,最後可以加一點總結:各國對溯及力問題主要有四種規定,即從舊原則、從新原則、從新兼從輕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我國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2、不能做到一個字不錯的援引法條時,就不要強求,否則弄巧成拙。可以根據法學教材作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用法言法語表述出來。如果此時不記得第十二條的具體規定,只能記得是第十二條,就點明我國刑法第十二條規定了溯及力問題,如果連第十二條也不記得,那就不要提了。
3、回答名詞解釋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①作答時間,5分的名詞解釋,用10-15分鍾作答足夠了,時間用太多的話,可能影響後面題目的作答。②作答字數,名詞解釋不是論述題,點到為止,講究的是精準、簡約,不能展開論述。一般150字左右即可,最多也不要超過200字。
⑵ 法的溯及力的名詞解釋
所謂法抄的溯及力,就是指新法可否適用於其生效以前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並對這些事件和行為法律上的效果發生面向過去和未來的影響。如果新法適用於其生效前發生的行為和事件,並改變已經發生的法律上的效果,是溯及既往;如果新法適用於正在發生的事實或者對在持續中的法律上的效果面向未來地加以改變,是不溯及既往;如果新法只適用於其生效以後發生的行為和事件,則是不溯及既往。狹義的溯及力往僅指溯及既往,廣義的則還包括不溯及既往力。
我國採取從舊兼從輕的法律制度。
⑶ 刑法溯及力的原則是什麼
對刑法的溯及力問復題,各國採用的原制則有所不同。概括起來,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原則:
1、從舊原則
新法對過去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完全適用舊法。這一原則充分考慮了犯罪當時的法律狀況,反對適用事後法,對行為人比較公平。但如果某一行為按舊法構成犯罪而新法不認為是犯罪,再依舊法進行處罰就不能實現刑法目的,因而也存在弊端。
2、從新原則
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即新法具有溯及力。這一原則強調新法,適應當前的社會情況,有利於預防犯罪。但是,對行為時法未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依新法按照犯罪進行處罰,違背罪刑法定原則,因而有失妥當。
3、從新兼從輕原則
新法原則上有溯及力,但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則按照舊法處理。這一原則彌補了絕對從新原則的不足,既充分發揮了新法適應當前形勢的優點,又認真考慮了舊法當時的具體規定,但為了避免事後刑法之嫌,採用的國家不多。
4、從舊兼從輕原則
原則上適用舊法,新法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則按照新法處理。這一原則彌補了絕對從舊原則的缺陷,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又適應當前需要,因而為絕大多數國家所採納。
⑷ 什麼叫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效力范圍,是指新刑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是全部還是部分適用或者全部不適用,可以分為一下三類:
(一)完全有溯及力,也叫從新原則。認為新刑法全部適用其生效以前的行為。這常見於一個政權建立之初所頒布的刑法.
(二)完全沒有溯及力,也叫從舊原則(舊是指舊刑法,即行為時刑法,以下同)。認為新刑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完全不適用,只能依據行為時刑法審理案件,「英美判例采之」。
(三)部分有溯及力。認為新刑法對其生效以前的行為不是完全適用,也不是完全不適用,而是有選擇地利用。具體來講又可以分為從輕原則,部分從輕原則,從新兼從輕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
⑸ 刑法的溯及力怎麼理解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對刑法的溯及力問題,各國採用的原則有所不同。概括起來,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原則:
1.從舊原則
新法對過去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完全適用舊法。這一原則充分考慮了犯罪當時的法律狀況,反對適用事後法,對行為人比較公平。但如果某一行為按舊法構成犯罪而新法不認為是犯罪,再依舊法進行處罰就不能實現刑法目的,因而也存在弊端。
2.從新原則
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即新法具有溯及力。這一原則強調新法,適應當前的社會情況,有利於預防犯罪。但是,對行為時法未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依新法按照犯罪進行處罰,違背罪刑法定原則,因而有失妥當。
3.從新兼從輕原則
新法原則上有溯及力,但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則按照舊法處理。這一原則彌補了絕對從新原則的不足,既充分發揮了新法適應當前形勢的優點,又認真考慮了舊法當時的具體規定,但為了避免事後刑法之嫌,採用的國家不多。
4.從舊兼從輕原則
原則上適用舊法,新法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則按照新法處理。這一原則彌補了絕對從舊原則的缺陷,既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又適應當前需要,因而為絕大多數國家所採納。
我國刑法關於刑法的溯及力,採用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
⑹ 刑法溯及力名詞解釋
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⑺ 名詞解釋法的溯及力
所謂法的溯及力,就是指新法可否適用於其生效以前發生或正在發生回的事件和行為,並對這些事答件和行為法律上的效果發生面向過去和未來的影響。如果新法適用於其生效前發生的行為和事件,並改變已經發生的法律上的效果,是溯及既往;如果新法適用於正在發生的事實或者對在持續中的法律上的效果面向未來地加以改變,是不溯及既往;如果新法只適用於其生效以後發生的行為和事件,則是不溯及既往。狹義的溯及力僅指溯及既往,廣義的則還包括不溯及既往力。
⑻ 名詞解釋:法律的溯及力
抄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目前各國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
我國修訂後的刑法典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⑼ 刑法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怎樣適用發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
1、在刑法學中,刑法的效力范圍被認為是其基礎的問題之一,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由於法律的變更,在新舊法如何選擇的問題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實踐困難。討論新舊法的適用,無疑是討論我國刑法溯及力的核心和實質。
2、在司法實踐中,新法取代就舊法的現象十分常見,特別是當新法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這就引出了新法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十二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法選取了從舊兼從輕的的原則,此價值取向是有利於行為人的。這體現著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保障人權之精神。
我國刑法用簡練的語言的對新舊法的適用作了明確的規定,將這里的情況具體分析,大致體現在兩方面,
(1)在行為實施後,法律發生變更,法律評價應採用哪種刑法。
(2)當犯罪行為跨越新舊法時,又應如何進行判斷。這就具體提出了本文開頭所說的司法實踐困難,為解決此諸多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了系列相關司法解釋,進一步闡述了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
3、犯罪行為跨越新舊刑法規范的情況。即行為在舊法生效期間開始,結束於新法生效之後,根據新舊刑法關於犯罪是否的不同規定可能,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行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追訴,根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按照下列原則決定如何適用法律:
(1)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終了的繼續犯罪,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
(2)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連續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同種類數罪,其中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均沒有變化的,應當適用修訂刑法,
一並進行追訴;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追訴,但是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或者法定刑較重,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
第二,如果法律在行為人的行為實施過程中發生變更,變更後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變更前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查工作中具體適用修訂刑法第十二條若干問題的通知》中的第三條中部分內容規定:
行為連續或者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對10月1日以後構成犯罪的行為適用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如果法律在行為人的行為實施過程中發生變更,舊法認為是犯罪,依照新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根據《刑法》第十二條第一款,適用新法。
(9)刑法溯及力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發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為,適用刑法應遵循以下規定:
一、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生效的刑法認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對該行為不具有溯及力,即不能對該行為定罪量刑;
二、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生效的刑法也依法認定應當予以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定罪量刑,不能按照生效的刑法規定定罪量刑;
三、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後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為,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而生效後的刑法認為不是犯罪,或者雖然認為是犯罪,但是處刑較輕,依生效後的刑法定罪量刑,即生效的刑法對該行為具有溯及力;
四、刑法生效以前,人民法院按照當時的法律已作出生效判決,不適用生效刑法,即生效刑法對刑法生效以前的判決不具有溯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