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司法
⑴ 請問要起訴某人,在法律上有那些司法程序謝謝!
一、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及要求
第一條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當事人應當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 下列侵權糾紛,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 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五條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六條 在離婚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
(一) 重婚的;
(二)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 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七條 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第八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
(一) 眾所周知的事實;
(二) 自然規律及定理;
(三) 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實;
(四) 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五) 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
(六) 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
前款(一)、(三)、(四)、(五)、(六)項,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九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復製品。
第十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
第十一條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書證或者外文說明資料,應當附有中文譯本。
第十二條 對雙方當事人無爭議但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有關證據。
第十三條 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逐一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依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
二、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第十四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條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在不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的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第十六條 當事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
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第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書面申請,交由人民法院審查。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三、舉證時限及交換證據
第十八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十九條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二十條 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第二十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第二十二條 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
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
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四、其 他
第二十五條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十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證人因出庭作證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提供證人的一方當事人先行支付,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出庭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法院准許其申請的,有關費用由提出申請的當事人負擔。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偽造、毀滅證據,提供假證據,阻止證人作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對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打擊報復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
訴 訟 程 序
第一、怎樣起訴
公民因婚姻家庭糾紛,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財產權益爭議,均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但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訂、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對下列三類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遞交起訴狀。起訴狀應當記明以下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訴訟請求和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的姓名和住所。起訴狀除應寫明上述內容外,還應寫明起訴狀所遞交的人民法院名稱、起訴的年、月、日,並由原告簽名和蓋章。此外,還應提供與被告人數相同的副本。
起訴,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不動產案件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由於管轄方面的法律規定較多,這里就不一一例舉,您如需要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有關法律規定。行政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對經過復議的案件,如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刑事自訴案件,由犯罪地所在的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應當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對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對於經過復議程序的,應當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行政訴訟,依照法律規定應當交納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收費的具體標准可查詢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
第二、怎樣應訴
當您或您單位被起訴後,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您或您單位應當依法應訴。首先,應在收到起訴狀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辯狀及副本。如需要提出反訴的,可在答辯狀中寫明。其次,應做好出庭參加訴訟的各種准備,並依照人民法院的傳喚,按時參加庭審。
第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與訴訟義務
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的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和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按規定交納訴訟費用。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或者委託辯護人進行辯護,可以提出迴避申請,經許可,可對證人、鑒定人員發問,進行最後陳述,提起上訴。刑事自訴案件的自訴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進行和解,接受調解,撤回自訴,提起上訴。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權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提出申訴或直接起訴,對被告人的行為造成被害人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經許可,可對被告人發問,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訴。
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
第四、上訴
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當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5日,裁定為10日;不服刑事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0日,裁定為5日。
第五、申請再審和申訴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時,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申訴再審或者申訴,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或者申訴書,並附原裁決文書;有新證據的,應當一並提交。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依照法律規定,申請再審或者申訴不影響已生效判決或裁定的執行。
第六、申請執行
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債務人未按照判決或裁定所確定的期間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一方當事人為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機構的裁決、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和行政機關的處理或處罰決定的,應當交納申請執行費。
以上就是我找到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⑵ 一審和二審都嬴了判決書什麼時候下來
判決書,法律術語,是指法院根據判決寫成的文書。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種應用寫作文體,包括民事判決書、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和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規:法院生效的判決書從2014年1月1日起在互聯網全面公布,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未成年犯罪以及不宜「曬」的4類判決書外,公眾均可隨時查閱。
判決書的製作,在形式上應當具備規范性、創新性、公開性、法律性和准確性的特點。
(一)規范性。為了提高訴訟文書的質量,最高法院制訂了規范、標准且實用的各類司法判決的文書樣式。因此,各類判決書的寫作程式,應當符合最高法院關於製作判決書的規范要求。簡言之,司法判決必須符合技術規范和印製規范。
在技術規范上,一是要求文書字體規范,即法院名稱應用2號宋體字,文書名稱應用1號宋體字,案號及正文應用3號仿宋體字。
二是要求標點符號規范,即遵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制定的《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三是要求數字規范,即按照《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的規定和司法文書的特點,正確使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
在印製規范上,一是要求文書用紙規范,即司法判決應採用國際標准A4型紙。
二是要求文書版式規范,即文書每頁一般應為23-24行,每行28-30字,頁邊距天頭大於地角,左空大於右空,在頁腳居中或靠右位置標注頁碼。
三是要求裝訂規范,即司法判決正文為兩頁以上的,應使用在左空處粘貼的方法,不能用訂書機裝訂。規范嚴謹的司法判決必須符合上述標准。
(二)創新性。各類案件之間、相同種類的具體案件之間千差萬別,因此判決書不能拘泥習慣格式,不能千案一面,而應在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所謂創新,指的是適應案件變化的特點,為強化司法判決的理性含量而在文書製作方法上所做的變革。創新並不是對技術規范或印製規范的改變,也無現成的公式可以遵循。當前司法判決的常見病是囿於官式的呆板格式,由於欠缺對具體案件特點的考量,對千差萬別的案件套用固定的製作模式,固守傳統的寫作方法,使得本應無可非議的「查明」、「依據」、「裁決」的司法判決三段論模式,給當事人或公眾留下了法院判決不講理的印象。產生這種不良印象的根源,在於千篇一律的司法判決製作方法割裂了具體案件的裁決文書中各構成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具體表現為引述證據的缺失、認定事實的突兀、說理的貧乏、前後表述的矛盾、作出結論的武斷、援用法律的隨意等。這種缺乏創新性的司法判決嚴重損害了法院裁決的權威性,也對法官公正司法的形象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行政和民商案件常見的創新體例是:
1、在當事人訴辯稱之前,簡要敘述爭議事項;
2、在闡述當事人的訴辯意見之後,列明原、被告雙方提交的證據及擬證明的事實;
3、詳細記載法院質證及認證的經過;
4、在充分質證認證的基礎上,以居中的語言陳述查明的案件事實;
5、通過分段遞進式的論理,得出裁決結果。此種文書格式一改判決書的慣常模式,改革創新的韻味濃厚,使司法判決的各個構成要素之間相輔相成、有機聯系形成了統一整體,使司法判決真正成為向社會公眾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載體。
(三)公開性。公開審判是憲法原則,作為審判活動的最終載體,司法判決當然應當體現公開審判的原則。司法判決是對訴訟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結論即裁判結果的證明,是對結論產生的合法性、正確性的證明,也是對審判程序正確性、公正性的證明。為此,司法判決必須具備公開性的特點。除法定不能公開的情形之外,判決書應當公開表述案件的審判過程;公開表述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的舉證、質證和法院認證情況;公開表述法院對爭議事項的認定意見;公開表述法院對所審理事項適用法律的意見。缺乏公開性的司法判決必然會導致公眾對審判活動「暗箱操作」的合理懷疑。符合公開審判原則的司法判決,應當摒棄以往抽象地機械適用「查明」、「依據」、「裁決」的司法判決三段論模式,通過創新的體例,將爭議的起因、當事人的攻防武器、法律規則的應用過程等內容展示於公眾之前,使公眾可明確知悉受訴法院審判活動的程序性工作及工作效能,增強司法審判的透明度,達到公示案件審判過程的目的。
(四)法律性。司法判決是法官書寫的具有很強法律性的專業性文書,是法院依照法定職權按照法定程序製作的法律文書。因此,判決書的語言必須是規范性的法律用語,即通常所說的「法言法語」。司法審判不同於道德評價或一般的社會評論,法官要用專業知識在司法判決中進行法律概念和規則的闡述。司法審判是各種紛爭的最終解決方式,這就要求法官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要求法官對於各種紛爭,不論其為宏觀或微觀,亦不論其為抽象或具體,都要運用法言法語將其轉化為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如此,才能將社會性、經濟性甚至是政治性紛爭在司法判決中轉化為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使之成為法律問題最終通過司法來裁斷。法律職業者通常認為,法官會應用法律術語進行思考,會將法律問題、社會問題、經濟問題乃至政治問題轉化為法律術語或概念進行表達,是法官從事其職業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懂得運用法律術語者則不配為法官。當然,司法判決中法言法語的應用以社會普通公眾的理解認知為限度,超越此限則是司法判決領域法律性極端化的表現,反而會對司法判決的公信度產生消極的影響。司法實踐中,素養較高的法官擅於在判決書中將各項爭議轉化為具體的法律問題,並運用法言法語對涉案的法律概念和術語進行精確的闡述,最終以能為公眾所理解的法律語言構建一篇內涵豐富的司法判決,這是值得肯定和借鑒的。
(五)准確性。准確性是針對司法判決用語而言。
司法判決的准確性含義有四:一是遣詞用句嚴謹,不生歧義;
二是用詞客觀持中,不使用形容詞,不能淡化或誇張涉案情節;
三是語言簡練精確,無贅語病句;四是語句規范,無俚語方言或攻擊性詞語。
中國古代的司法判決通常以駢驪行文,左旋右抽,文采飛揚,辭章華麗,對仗工穩,琅琅上口,鏗鏘之至,似乎是准確妙判之典範。但從現代法學角度出發,如此注重句式、對仗、音韻的司法判決,法官如何得以進行法律概念和規則的闡釋?公眾何以通過司法去了解法律?白話文運動解除了司法判決上的語言禁錮,但擺脫了文言文束縛的司法判決也出現了失去對個性與文采追求的傾向。以細密嚴格的語言對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概念和法律關系加以闡述的司法判決並不多見。
長期以來,由於一些適用於不同類型案件的不同判決的套語的漫延,司法判決愈發變得整齊劃一和單調枯燥。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倡導司法判決的准確性,以准確而不失個性的司法判決擴大司法和法律在公眾中的影響。嚴謹地法官所製作的範例性的司法判決,應當通篇無贅語病句;判決書在陳述和分析過程中應使用中性、客觀的文句和語氣,無傾向性和帶感情色彩的語言,也不追求詞藻華麗和修飾效果;在敘述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時,應完整反映當事人的意見,無斷章取義之嫌;在質證認證、查明事實及分析法律適用時,應言簡意賅,用詞精當;遣詞用句應清晰准確,敘述全面客觀,以給閱讀者留下嚴肅持中、清新悅目的深刻印象。
⑶ 簡易開庭是什麼意思
是適用簡易程序,採用獨任制,即只有一個法官,程序會簡單點。
法律依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
(3)閱微司法擴展閱讀:
簡易開庭的適用范圍
刑事簡易程序適用的范圍指簡易程序適用的法院、審級和案件。
1、適用的法院
刑事訴訟法並無明確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法院。
但從《刑訴法》第一百四十七條和一百七十四條規定的「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和「可以適用刑事簡易程序」的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的規定看,只有基層人民法院可以適用刑事簡易程序,中級以上級別的人民法院不得適用刑事簡易程序。
至於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能否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刑事案件,因為刑事訴訟法並未向民事訴訟法那樣賦予人民法庭的許可權,因此,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不能適用刑事簡易程序審理刑事案件。
2、適用的審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刑事簡易程序只適用於第一審程序的第一次審理。也就是說,當一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第一次審判後,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以及第二審程序審理認定第一審事實不清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時,盡管還是按照第一審程序對該案進行第二次審理。
但不得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而應依法重新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至於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則更不適用簡易程序。因為這些程序是為了糾正第一審或者第二審中的某些錯誤,或者為保證死刑案件的質量而設立的,它的法律性質和任務決定了不能適用簡易程序。
3、適用的案件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74條以及最高院、最高檢、司法部在2003年3月下發的《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廢止)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案件,
(2)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
(3)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4)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5)被告人及辯護人對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沒有異議。
⑷ 如何確保我國司法機關履行職責的公正性
您好!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中,由於各種思想和利益關系的影響,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會有矛盾和糾紛產生,因而就需要有加以解決的機關,除去行政的、社會的、行業的和自身和解等方式外,便是法院的司法裁決了,可以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裁決的「最高標准」和「境界」是什麼呢?不同的時代和國度有不同的要求,由於我國的法院是黨領導下的人民法院,所以最高法院將其確定為「公正與效率」,而且還把它作為了法官最重要的職業道德,一方面它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
「司」為動詞,具有操作、實施之意;「法」為名詞,是指法律、法規等規范;「公正」意為公平正直沒有偏私,「司法公正」是指人民法院的法官在依法審判案件中應當去「私」立「公」,以確保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實現。《法官職業道德准則》不僅將其作為了第一部分加以詳細規定,而且在第一條中首次闡釋了應有的含義,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實體公正」或稱為「結果公正」是最重要的含義,即對案件的實體裁決應做到公正。求得結果的公正是「打官司」的當事人追求的直接結果和最終目的,而代表法院審判各種案件的法官們能否做到「給予」和「奪取」地恰如其分,罰當其罪,從微觀上說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從宏觀上看影響著社會的公正。因而要做到,案件事實要清楚、定案證據要確鑿、適用法律要准確、裁決結果要妥當。總之要合法、還要有最佳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第二個含義是「程序公正」,也叫過程公正,即在案件的審判過程中做到公正。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打官司」老百姓追求程序公正的價值取向也日益增高。從審判實踐中上訴、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存在的問題看,有的當事人之所以纏訴不休,有時就是因為在審判程序上的疏漏和偏差引起的。因此在程序的操作上就要強調,從案件的受理、審判到執行的全過程都要依法進行;在訴訟中要確保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平等地給予當事人陳述事實、理由和舉證的機會。
此外便是「其他」的公正,有時被稱之為形象公正。《准則》第一條規定,法官應「通過自己在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如果說前兩條是對案件而言的,那麼這一條便是對法官來說的,其意是說法官無論是在法庭內外的任何場所都要保持言論和行動的公正形象,努力做到「公允」不「偏私」,因為老百姓往往是從每一個法官的具體形象上感受法律的尊嚴和公正的。
謝謝閱讀!
⑸ 請問懂法的高人,我官司輸了要上訴中級人民法院請問中級法院是怎麼受理和一般的審理過程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5日內將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內提交答辯狀。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5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也就是說,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當事人遞交上訴狀之日起25日內(如當事人直接向二審法院上訴,則為當事人遞交上訴狀之日起30日內)將案件移送到二審法院。
二審法院的立案審查不同於一審。當事人起訴後,一審法院要審查起訴是否符合法定條件,不符合的,法院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當事人上訴後,不存在二審法院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定條件的問題,而是對原審法院的審理活動進行審查,當然也就不存在不予受理的問題。
二審法院收到一審法院移送的卷宗後應當在幾日內立案,民事訴訟法確實沒有規定,有關的司法解釋也沒有明確。但既然二審不存在不予受理上訴的問題,參照一審的立案期限即可。
(5)閱微司法擴展閱讀:
民事案件對一審決不服,上訴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一般需要審理的期限一般三個月內審結。一審是簡易程序的,二審訴訟費是一審的兩倍,一審是普通程序的,二審一般一樣。
法律依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提交文件及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案件,一般應當有上訴狀正本及副本。
上訴狀內容應當包括:第一審判決書、裁定書的文號和上訴人收到的時間;第一審法院的名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提出上訴的時間;上訴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是被告人的辯護人、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還應當寫明提出上訴的人與被告人的關系,並應當以被告人作為上訴人。
第二百三十四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因書寫上訴狀確有困難而口頭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所陳述的理由和請求製作筆錄,由上訴人閱讀或者向其宣讀後,上訴人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百三十六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上訴期滿後三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七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八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訴期限內要求撤回上訴的,應當准許。
第二百三十九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訴期滿後要求撤回上訴的,應當由第二審人民法院進行審查。
如果認為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應當裁定準許被告人撤回上訴;如果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將無罪判為有罪、輕罪重判等,應當不準許撤回上訴,並按照上訴程序進行審理。
第二百四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交抗訴書。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抗訴期滿後三日內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⑹ 深圳福田區、《南天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費 怎麼那麼貴、1800元
在廣州火車站坐和諧號到深圳火車站,75元,時間最短,再坐公交車就可以到華強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