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與司法
❶ 程序法和實體法的區別在那啊
一、功能不同
1、程序法
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於及時、恰當地為實現權利和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規則、方式和秩序。為了描述程序的重要性和公正性,美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一書中形象地把公正程序喻為「切蛋糕」的規則。
蛋糕是權利和利益的象徵,一個人負責分配蛋糕,如果程序性規則允許他在為別人分配蛋糕時也可以不加限制地為自己留一快,則他將有可能盡量少地分給別人,而盡可能多地留給自己。
2、實體法
實體法的主要功能在於規定和確認權利和職權以及義務和責任。法律上的權利是法律關系主體(也稱為權利主體),如自然人、法人依法擁有的利益、主張、資格、力量或者自由,這種權利的實現歸根結底將給權利主體帶來有形或者無形的利益。
二、內容不同
1、程序法
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是正確實施實體法的保障。審判活動則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
作為實體法的對稱,不能簡單地把程序法與訴訟法或者審判法相等同,因為程序法是一個大概念,既包括行政程序法、立法程序法和選舉規則、議事規則等非訴訟程序法,也包括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
2、實體法
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而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三、地位不同
1、程序法
在我國長期的法律傳統中,普遍存在著重實體法輕程序法的觀念。即使在今天,我國法律體系中的程序性法律規范也沒有受到應有重視,表現為至今立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違憲監督程序法等重要程序法尚未出台,已有的程序法。
即使像刑事訴訟法那樣被修改過不長時間的法律,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標准和要求來看,一些內容也需要進行修改完善。
2、實體法
在執法和司法實踐中,把程序置於不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例如,法院公開審判早已是我國訴訟法治的一項基本原則,但直到現在,還需要舉國上下疾呼「落實公開審判制度」。
又如,在一些地方,以刑訊逼供方式非法獲取證據的做法仍屢禁不絕。種種實例表明,忽視程序法的現象普遍存在,應當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盡快轉變人們重實體法輕程序法的觀念,努力強化人們的程序法意識。
❷ 程序法與實際法
程序法概念從廣義而言,包括「程序法典式」和「程序規則式」兩種程序法形式,前者是獨體形式,後者是散雜形式。獨體形式的程序法,除了三部「訴訟法」以外,還包括其他以程序性規范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散雜形式的程序法,是指摻雜在實體法中的程序性規則,有的獨立成章、節、條、款,有的則與實體性規范緊密結合不能分離。
我國現行獨體形式的程序法即「程序法典式」程序法,主要包括訴訟程序法、組織程序法、立法程序法和行政程序法四種類別。
訴訟程序法是指傳統意義的「程序法」,是典型的「程序法」。參與此項法律活動的主體是司法機關和「當事人」等訴訟參與人。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法律,都屬於訴訟程序法。
組織程序法是指依法設立或依選舉程序產生國家機構或組織的程序性法律文件,也稱「組織法」。其內容圍繞機構的職能、許可權設置了許多程序性規范,所以可以納入程序法體系。我國現有的組織程序法,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選舉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等。
立法程序法是指規范國家立法活動的程序性法律文件,通常稱為「立法法」。我國現行的立法法、締結條約程序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等.都屬於立法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是指規范國家行政機關各類行政管理活動的程序性法律文件。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審計法、環境影響評價法、行政處罰法、招標投標法、戶口登記條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信訪條例等,都屬於行政程序法。
「程序規則式」程序法,依其布局的整散狀況又可分為「獨立程序規則」和「附屬程序規則」兩類。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屬實體法體式,分為11章,其中第三章「專利申請的審查和批准」和第四章「專利申請的復審與專利權的無效宣告」共計33條,基本上屬於程序性規范,這兩章則屬於「獨立程序規則」。其他各章中又有散見的「附屬程序規則」,例如第十章中的第一百一十五條:「國際申請在國際階段被有關國際單位拒絕給予國際申請日或者宣布視為撤回的,申請人在收到通知之日起2個月內,可以請求國際局將國際申請檔案中任何文件的副本轉交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並在該期限內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辦理本細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的手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國際局傳送的文件後,對國際單位作出的決定是否正確進行復查。」這個條文涉及「申請人」、「國際單位」、「國際局」、「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等多個國際法法律關系主體的復雜關系,程序規則寓於實體性規范之中。
實際法是什麼?我只知道實體法
❸ 什麼是程序法什麼是實體法它們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程序法是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的法律,程序法是正確實施實體法的保障。
實體法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
2、主要內容上的區別
程序法基本包括民事程序法、刑事程序法以及行政程序法。民事實體法所規范的實體權利(所有權、債權等等)必須經由審判的過程才能加以實現;刑事程序法是國家為確定對於人民刑罰權的刑事審判程序所適用的法律;行政程序法是規范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行為時遵守的正當法律程序。
實體法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事法等。民商法與人民日常活動的關系最直接、最密切。人身、財產等權益受民商法受到民商法的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在國家監督與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刑事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3、功能上的區別
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於及時、恰當地為實現權利和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規則、方式和秩序
實體法的主要功能在於規定和確認權利和職權以及義務和責任。法律上的權利是法律關系主體(也稱為權利主體),這種權利的實現歸根結底將給權利主體帶來有形或者無形的利益。
❹ 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還是程序法,還是,我怎麼看著像司法解釋,,該怎樣去理解民法通則,別給我說網上
民法通則是實體法
❺ 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
程序法和實體法是辯證統一的。是「你有我,我有你」。事實上,各國現行行政訴訟法既有程序性的,也有實質性的內容。因此,程序法與實體法的劃分具有相對重要的意義。從理論上和形而上上反對二者,不僅不能自圓其說,而且不利於指導實踐。
1、程序的啟動是以實體法的實現為目的的。
程序啟動並以成本運行。程序只是過程、鏈接、方式和步驟。因此,程序運行的目的只能隱含在程序之外,即啟動程序以實現實體法。
例如,《民事訴訟法》第二條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保障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區分是非,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懲治民事侵權行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
2、訴訟程序的結束是實體法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行政目的的實現是行政程序的終結;罪犯受到懲罰,無辜者免於起訴,國家和社會秩序得以維持是刑事訴訟的終結;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確定是終結。民事訴訟程序。
3、程序操作評價標准
實質正義的實現程度和實質正義的實現成本是評價程序運行的標准。
(5)程序法與司法擴展閱讀:
程序法是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為實現實體權利義務而制定的一種程序法。當然,這種劃分不是絕對的,在實體法中也經常規定某些程序性問題,在程序法中,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有更多的規定。程序法是實體法得以正確實施的保證,而司法活動則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綜合運用。
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現象的過程中,法理學根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律劃分為不同的范疇。根據法律的不同規定,可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是指規定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或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程序法是規定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有關程序,以保障權利或權力的實現或行使,保障權利或權利的實現的法律。
❻ 准司法程序法是指什麼呀
廣義上講是這樣的!
但是准司法程序其實是指,那些還沒有成為司法程序法的法律,就是說還未正式頒布實施的程序法。
❼ 請問一下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區別是什麼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區別:1.定義不同。 實體法是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予以劃分的一種法律類別,是指規定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法律。 程序法是保障實體法所規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實現而制定的訴訟程序的法律,又稱訴訟法。2.涵蓋的內容不同。 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3.主要功能不同。
實體法的主要功能在於規定和確認權利和職權以及義務和責任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於及時、恰當地為實現權利和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規則、方式和秩序。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於及時、恰當地為實現權利和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規則、方式和秩序。參考資料見下文:實體法與程序法法理學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現象的過程中,依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律分為不同的種類。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劃分,就是其中的一種分類。一般而言,根據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早期的法理學中,沒有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概念區分。但實踐中,程序卻被法庭廣泛用於解決糾紛。18世紀以後,隨著程序法概念的產生,才形成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法。據《牛津法律大辭典》解釋,程序法是英國功利主義法學家邊沁(1748-1832)創造的類概念,用來表示不同於實體法的法律原則和規則的體系。應當指出,在概念的分類理解上,不能把程序法與訴訟法相等同,因為程序法是一個大概念,既包括行政程序法、立法程序法和選舉規則、議事規則等,也包括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同時,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劃分是為了認識、分析和研究法律現象而進行的法理概括,在認識上和實踐中,這種劃分都不是絕對的,不能機械地、形而上學地理解兩者的劃分關系。法律規范體系的實際情況是,實體法中往往有某些程序性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一部實體法,但其中有一些條文卻對有關程序作了規定。如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又如第四十九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在三個月內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或按本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處理。」而程序法中往往也規定有關國家機關和程序參與人的職權、權利和責任、義務。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一部程序法,但該法的一些條款卻規定了實體權利。如第九條規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又如第十一條規定:「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第十四條規定:「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察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由於現代立法往往在同一部法律中兼顧實體權利\職權和義務\責任與程序規則,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在現實法律體系中實體法與程序法已經出現了相互兼容的特點。實體法和程序法作為法律的整體功能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劃分的意義上,兩者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特點和內容。實體法的主要功能在於規定和確認權利和職權以及義務和責任。法律上的權利是法律關系主體(也稱為權利主體),如自然人、法人依法擁有的利益、主張、資格、力量或者自由,這種權利的實現歸根結底將給權利主體帶來有形或者無形的利益。有形的利益如對不動產的佔有、使用、處分;無形的利益如對資格的確認,對名譽的保護等等。職權主要是由於擔任一定職務而產生的權力,如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國家元首的權力、政府首腦的權力、部長市長的權力等。法律權利的范圍和內容通常以法律的規定為准,但在一些法治國家,如英國等,還同時奉行「對於個人的私權行為來講,凡是法律未予禁止的,都是允許的」原則。通過這種原則規定確立的個人的自由,往往也被認為是法律所允許的權利。法定職權依法律的規定而產生和行使,在上述法治國家,同時還奉行「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公權行為來講,凡是法律未予准許的,都是禁止的」原則,因為要是每個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可以超越許可權實施行為,那麼國家的管理必然會混亂不堪。在法理學中,義務是與權利相對應的概念,責任是與職權相對應的概念,法律在規定權利和職權的同時,往往也對義務和責任做出相應規定。程序法的主要功能在於及時、恰當地為實現權利和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規則、方式和秩序。為了描述程序的重要性和公正性,美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一書中形象地把公正程序喻為「切蛋糕」的規則。蛋糕是權利和利益的象徵,一個人負責分配蛋糕,如果程序性規則允許他在為別人分配蛋糕時也可以不加限制地為自己留一快,則他將有可能盡量少地分給別人,而盡可能多地留給自己;如果程序性規則規定只有在把蛋糕均等地分配給其他人以後,切蛋糕者本人才能最後領取到自己的那一份蛋糕,那麼他就會盡最大努力來均分蛋糕。可見,程序性規則對於實現實體性權利是至關重要的。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對於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傾向性態度不盡一致。在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的普通法系,比較注重程序法規則,以致於提出了諸如「法律即程序」、「無程序即無救濟」等著名法律格言,認為實體法上所規定的權利義務如果不經過具體的判決程序就只不過是一種主張或者「權利義務的假象」,只是在一定程序過程產生出來的確定性判決中,權利義務才得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體化。這種傳統的形成,是因為英國歷史上實行令狀制度。令狀是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以後,由私人申請的可以向皇家法院起訴並以國王名義發布的成文命令或批准令,私人得到令狀意味著他的訴權得到了法院確認。根據這種制度,產生了「無令狀就無權利」的訴訟原則。由於每種令狀都有相應的訴訟程序,不同的訴訟請求適用不同的訴訟程序,經常導致當事人因選擇令狀錯誤而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因此當事人要獲得權利必須先經由正確的程序,這就產生了「程序先於權利」的原則。英國重視程序的傳統由此形成,即使在成文法盛行的今天,程序先於權利的觀念也沒有多少改變。這種重視程序的傳統亦被美國所繼受。在以法國、德國等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則更加強調實體法,認為實體法居於主導地位,是主法;程序法是為了保證實現實體法的,具有手段和工具的性質,因而是助法,或者稱為「附帶性規范」。形成這種觀念的理論前提是,社會擁有完美無缺的實體法,程序僅僅是以判決的方式產生出其結果來的機械性過程,即孟德斯鳩描繪的法官在審判案件時僅僅充當「自動售貨機」的角色的過程。由 於法院在適用成文法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多大困難,法官通過他們在訴訟中的主導地位,創造新的訴訟方法或訴權,確立與其相適應的實體權利,改變已經不適應社會生活條件的舊的實體規范,從而促成法律的不斷發展。因此,在大陸法系國家中,無必要也不可能產生像英國那樣的令狀制度,程序先於權利的觀念亦無存在的客觀基礎。 在我國,法理上一般認為實體法和程序法之間的相互關系,猶如哲學上講的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相互關系一樣,一定的內容應當具有與它相適應的形式。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實體法卻具有本身特有的必要的訴訟形式。例如中國法裡面一定有笞杖,和中世紀刑律的內容連在一起的訴訟形式一定是拷問,以此類推,自由的公開審判程序,是那種本質上公開的、受自由支配而不受私人利益支配的內容所具有的必然屬性。審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間的聯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聯系,動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聯系一樣。審判程序和法律應該具有同樣的精神,因為審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內部生命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78頁。)程序法與實體法密不可分,如影隨形,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但在我國長期的法律傳統中,普遍存在著重實體法輕程序法的觀念。即使在今天,我國法律體系中的程序性法律規范也沒有受到應有重視,表現為至今立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違憲監督程序法等重要程序法尚未出台,已有的程序法,即使像刑事訴訟法那樣被修改過不長時間的法律,以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標准和要求來看,一些內容也需要進行修改完善。在執法和司法實踐中,把程序置於不顧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例如,法院公開審判早已是我國訴訟法治的一項基本原則,但直到現在,還需要舉國上下疾呼「落實公開審判制度」。又如,在一些地方,以刑訊逼供方式非法獲取證據的做法仍屢禁不絕。種種實例表明,忽視程序法的現象普遍存在,應當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盡快轉變人們重實體法輕程序法的觀念,努力強化人們的程序法意識。
❽ 司法和執法有什麼區別
[導讀]
司法與執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內面。 主體方面 內容方面 程序性容要求 主動性司法,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司法與執法 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
主動性:司法,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❾ 司法考試各個部門法、程序法、實體法大約各佔多少分
從訴訟法入手吧,訴訟法是最容易拿分的,三大訴訟法加在一起160分左右。其次,法理、經濟法、憲法、三國法都是比較簡單的,多記憶多做真題。
07年物權法考得太少了,08年絕對不會低於30分,重點中的重點
2007年整個試卷的分值是600分,具體科目的分值則有一些變化:
卷一整體上保持了穩定,變化極其微小。法理學、憲法學和法制史三科都保持不變,分別是23分、21分和10分。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則比去年少了一道單選題,分數降至13分。經濟法和去年持平,仍然是40分。三國法中的國際公法和國際私法保持不變,分別是12分和15分,國際經濟法部分則增加了1分,達到16分。
卷二中三個學科的分值多年保持不變,今年則是略有調整,刑法少了一道不定項選擇題,刑訴則是多了一道不定項選擇題。如此,三科分值分別是:刑法58分、刑訴52分、行政法40分。
卷三的科目分值也是多年未變,今年則有很大調整。民法不可思議地激增12分,分別從商法和民訴中奪走了6分。這樣,卷三的分值分配就是:民法74分,商法28分,民訴48分。
卷四的論述題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導致統計分數的困難,所以要統計出各個學科所佔的分值可能會有一些爭議。大致說來,民法97分,刑法78分,民訴77分,刑訴72分,仍然是重要科目。行政法大概有50多分,跟以往持平。商法部分大概有43分,比去年少11分,整個商經的分值是83分,仍然屬於司法考試中的重頭學科。
❿ 訴訟法與程序法的區別
程序法,在法學分類中,是指實體法以外法院或是行政機關如何進行各種司法內程序或行政容程序的實證法。
訴訟法,是規定訴訟活動程序的法律規范,是國家機關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訴訟法是程序法.而程序法的概念涵蓋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