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考試共同犯罪

司法考試共同犯罪

發布時間: 2021-02-09 18:24:47

A. 關於各種考試中的共同犯罪問題

共同犯罪問題,在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共同犯罪過程中有很多解釋,工具論,間接內正犯,共同正犯。我容覺得兩份題目具體情況不同。成年A教唆12歲B殺死C,這里B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均有限,這里會被認為是A殺人的工具,A是間接正犯。若A教唆的是一名15歲少年,少年已經對事實有了一定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這里就屬於共同犯罪。建議把兩份題具體情況抄下來解答為宜。

B. 09年司法考試認為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嗎

嘿嘿,這個應該沒有問題的。出題的張等一直都持肯定態度。

C. 司法考試刑法學知識:不構成共犯的幾種情形

(一)過失不構成共犯,分別追究刑事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例外: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二)過限行為不是共犯。即計劃之外的行為,由行為人自擔責任。
(12年)李某非常惱火,回家與妻子陳某訴說。陳某說:「這種人太貪心,咱可把錢偷回來。」李某深夜到黃家伺機作案,但未能發現機會,便將黃某的汽車玻璃(價值1萬元)砸壞。
4.對陳某讓李某盜竊及汽車玻璃被砸壞一節,對二人應如何定罪?為什麼?
4.陳某構成盜竊罪的教唆犯,屬於教唆未遂。李某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李某雖然接受盜竊教唆,但並未按照陳某的教唆造成危害後果,對汽車玻璃被砸壞這一結果,屬於超過共同故意之外的行為,由李某自己負責。
(10年不定項選擇)甲、乙預謀修車後以假幣騙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廠修車後應付款4,850元,按照預謀甲將4,900元假幣遞給乙清點後交給修理廠職工丙,乙說:「修得不錯,零錢不用找了」,甲、乙隨即上車。丙發現貨幣有假大叫「別走」,甲迅即啟動駛向廠門,丙撲向甲車前風檔,抓住雨刮器。乙對甲說:「太危險,快停車」,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傷。請回答91-94題。
93.關於致丙重傷的行為,下列選項錯誤的是:(AB)
A.乙明確叫甲停車,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B.甲、乙構成故意傷害的共同犯罪
C.甲的行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對於丙的重傷後果,乙不應當負責
D.乙沒有實施共同傷害行為,不構成犯罪
比較復雜的有兩種情況:
1.轉化型搶劫罪,個別犯罪人實施暴力是否及於其他人?一般只是實施暴力者轉化,其他人不定搶劫罪。
(07年)60.丁某教唆17歲的肖某搶奪他人手機,肖某在搶奪得手後,為抗拒抓捕將追趕來的被害人打成重傷。關於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ABC)
A.丁某構成搶奪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構成轉化型搶劫
C.對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為應當從重處罰
D.丁某與肖某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
2.在傷害過程中殺人。
(三)事先沒有通謀,事後提供幫助的行為不成立共犯。常見的事後幫助行為:(1)窩藏包庇罪;(2)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3)洗錢罪;(4)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5)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6)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但通謀的以共犯論。例如,甲騙襯衫,提前向乙約車,甲乙共犯合同詐騙,將贓物賣給丙。
(12年)10.關於共同犯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B)
B.乙明知黃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黃某要求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種子。2人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C.丙明知李某低價銷售的汽車系盜竊所得,仍向李某購買該汽車。2人之間存在共犯關系
(10年二卷第6題)B.甲明知乙犯故意殺人罪而為乙提供隱藏處和財物。甲、乙構成共同犯罪(錯誤)
(10年二卷第6題)D.公安人員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風報信助其逃避處罰。甲、乙成立共同犯罪(錯誤,構成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D. 司法考試刑法復習:不認為共同犯罪的幾種情況

(1)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不發生共犯 (2)同時犯的不發生共犯,沒有意思聯絡。 (3)過限的行為,也不發生共犯。(與部分共同犯罪說是一致的) 例1:(實施行為過限)甲、乙、丙夜裡一起去偷雞摸狗,乙還帶了一個單筒槍。他們跑到一家雞舍偷了一隻鵝和一隻雞,雞鵝咕咕叫,被戶主發現了,就出來抓。乙看到戶主開門出來,就對著門開槍,但是卻打到了門框上。然後他們就跑了,沒想到槍的護物落了。戶主想他們一定會回來取,就躲著守候他們。果然,他們發現護物掉了又返回現場,走著走著丙不願意去了,甲和乙就兩個人往前走。甲把槍拿在手裡。到了院里,戶主一下子站出來,要抓他們,甲就對著戶主開槍,把他當場打死了。問對本案如何定性?甲構成了故意殺人。乙在盜竊的過程中,當場實施暴力,轉化成了搶劫。因為他們與其他人沒有通謀,其他人不構成搶劫、故意殺人。丙應該是屬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因為,他們三個人當初預謀的只是偷雞摸狗,沒有想到後面發生這一系列的事情。 例2、(教唆實行過限)婦女甲給了乙3萬塊錢,要他去收拾一下她的花心的丈夫丙,臨走時甲囑托不要下手太狠,小心把他打壞了。但是後來乙與丙發生了沖突,乙一怒之下,拔出刀來把丙殺死了。那麼甲和乙只是在傷害的限度內發生共犯,對故意殺害丙,甲不承擔責任。乙定故意殺人罪,而甲她雖然不希望丙死,但是她對丙的死亡還是要承擔責任的,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例3:(幫助幫助過限)甲乙是兄弟,甲開了個車行,乙說;「哥,我把車偷來,你負責銷售吧。」甲同意了,第一次,乙偷了一輛車來,甲就把它賣了,贓款平分,第二次,乙沒偷車,而是直接拔出刀來,捅傷了被害人,搶了車。問甲是否應承擔乙搶劫的責任?不承擔。甲應對幾輛車負責?兩輛。(總的原理:在行為人認識的限度內負責。)法律 敎育 網 (4)間接正犯不成立共犯,間接正犯就是把他人作為工具利用的情況: A、利用無刑事責任責任能力的人或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如某甲教唆不滿15歲的某乙盜竊財物,然後平分。某甲和某乙不構成共犯。 B、利用被害人的行為。 C、利用無辜者或不知情者的行為。對間接正犯就按照實行犯來處理。 例1:醫生甲想謀害一個病人,就開了一針毒劑,交給不知情的護士去注射,護士以為是治病用的葯,就給病人注射了。那麼醫生和護士不構成共犯,醫生只是借護士的手殺人。如果護士有過失的,只能追究醫療事故的責任。還有如通過郵寄炸葯、郵寄病菌、郵寄毒品,郵遞者也是間接正犯。 例2:甲某給了一包頭疼粉給乙某,告訴乙某是海洛因,要乙某拿去販賣,乙某以為真的是海洛因,賣後得款2萬元錢。甲和乙不構成共犯,甲是利用乙來詐騙,是詐騙的間接正犯。當然,乙還是要按照販賣毒品(未遂)來定罪的。 間接正犯實行行為的分類:1、直接實行 利用自己的身體、物品或動物親自實行的 2、間接實行 利用他人來實行的行為。 例:某甲(女)恨某乙,就灌醉了某乙,然後唆使精神病人丙強奸了某乙。某甲就是間接正犯,構成強奸罪,不和丙構成共犯。 (5)事前沒有通謀的窩藏、包庇行為、窩贓、銷贓行為 一般而言,在犯罪既遂以前,加入犯罪的,是共犯。有個例外,持續犯或繼續犯,那麼既遂的過程中,他加入的也視為共犯。 例:甲冒充是公司的經理,聘了一個業務員乙。然後他利用偽造的公章,與丙簽訂了5000件襯衣總價款是15萬的買賣合同。根據合同規定甲要在三天內,先預付三萬塊錢,他根本沒有,就找乙告訴他真實情況,並問他能不能搞些錢來,先把丙的5000件襯衣騙回來然後拿去賣。乙就說,我沒有錢,但是我可以幫你賣。甲就找了三萬塊錢,把那5000件襯衣給提出來了,其中4000件由乙提供給服裝城裡的個體戶,都賣出去了。剩下1000件襯衣,就在甲和乙嘀嘀咕咕的時候,被丁發現了,丁發現他們行色不對,就把價錢壓的很低,這襯衣在市場批發價應該50塊錢一件,他說10塊錢。這樣1000件襯衣10000塊錢就賣給丁了,問對本案中甲,乙,丁如何定性?甲和乙的行為構成了合同詐騙罪。丁構成了銷售贓物罪,他不發生共犯,因為他是在詐騙既遂以後加入的。 (6)共同過失不構成共犯,但有唯一一個特例:交通肇事司法解釋第7條。 (7)片面共犯不成立共犯。 例:某甲追殺某丙,丙也是某乙的仇人,於是某乙絆了某丙一跤,某甲上前一刀砍死了某丙,但某甲並不知道某乙在幫他。某乙就是某甲的片面共犯,但相互間沒有意思聯絡,不構成共犯,分別構成故意殺人罪。 (8)先後實施相關的故意犯罪,沒有意思聯絡,不構成共犯 (9)故意的內容不同,也不構成共犯。 例:甲、乙共同走私,共同用一條走私船,甲走私淫穢物品,乙走私假幣,甲、乙不構成共同犯罪。

E. 司法考試 刑法 請問間接正犯之間成立共犯嗎還是只有一方適用共犯關系

樓下都是亂說的。你可以去看張明楷的刑法,黃皮很厚的那本,上面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明專確,間接正屬犯是可能成為共犯的,他舉的例子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無該身份的知情的妻子收受賄賂,該丈夫為受賄罪的間接正犯,妻子為幫助犯,也就是共犯。張明楷說,在有身份的人利用知情的無身份人從事身份犯罪,其本人為間接正犯,該知情人為幫助犯,也就是共犯,二者並非相斥法人。你可以自己去找書來求證。

F. 請問「共同犯罪人」和「同案犯」有什麼區別不同之處(司法考試方面疑惑)

前者著重點在共同參與犯罪,不一定共同參與同一個案件,後者著重指共同參與實施同一個案件的嫌疑人!

G. 司法考試關於共同犯罪的問題的官方立場是什麼職務犯罪一定要定一樣的罪嗎還是可以各自定不同的罪

刑法第382條 第3款
行為人…抄…
結論:非國家工作人員也可以成為貪污犯的共犯。
前提是 行為人與公家人員勾結,共同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必須是利用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否則不構成貪污共犯。
同時高法解釋《關於審理貪污、職務侵佔……的解釋》規定:不具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共同將本單位財務非法據為己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質定罪。……難以區分主從的 以貪污定罪。
可以參考下 sfks的2005-2-18

H. 司法考試2000年卷二70題刑法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甲與乙共謀共同殺害丙

舉例,甲和乙預謀殺害丙,兩人哄騙丙喝下安眠葯後,用繩子合力將其累死。

I. 司法考試堅持違法層面的共犯理論,那麼依照這個理論共同犯罪要不要求每個行為人都有法益侵犯的故意

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是:必須二人以上、必須有共同故意、必須有共同行為,三者必須同時具備。細述如下:

一、主體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二人以上,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下列三種情形:

1、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構成的共同犯罪。這種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2、兩個以上的單位構成的共同犯罪,即刑法理論中所謂的單位共同犯罪。

3、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與單位構成的共同犯罪,這在刑法理論中通常謂之自然人與單位共同犯罪。

二、客觀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觀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在發生危害結果時,其行為均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種共同行為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三種情形:

1、共同作為、共同不作為、作為與不作為的結合。

(1)共同作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實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而構成共同犯罪,比如甲、乙二人共同將丙殺死,共同不作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未履行應當履行的義務而構成的共同犯罪,比如兒子、兒媳共同遺棄年邁無獨立生活能力的父母。

(2)作為與不作為的結合,即共同犯罪人中有人系作為行為,有人系不作為行為,例如:鐵道養護工甲與乙事先合謀破壞鐵路設施,在乙實施破壞作為時,甲佯裝熟睡,不履行其職責。

2、共同直接實施犯罪。在這種場合中,共同犯罪人沒有分工,均直接實施犯罪的實行行為。

3、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為。具體表現為有組織行為、教唆行為、實行行為和幫助行為。在這種場合中,各人的行為形成有機的整體。

三、主觀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觀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其特徵是:

1、共同的認識因素,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

(1)認識到不是自己一個人單獨實施犯罪,而是與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實施犯罪。

(2)不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某種危害結果,而且也認識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為也會引起某種危害結果。

(3)各共同犯罪人都預見到共同犯罪行為與共同犯罪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2、共同的意志因素。其中,共同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是共同間接故意,在個別情況下也可能表現為有的基於希望,有的則是放任。

熱點內容
英國公司法2006中文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274
龍泉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56
劉繼峰經濟法錄音 發布:2025-09-18 07:07:26 瀏覽:825
宣傳民法典標語 發布:2025-09-18 07:06:58 瀏覽:39
半數以上經濟法 發布:2025-09-18 07:06:49 瀏覽:968
口頭作證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6:53:56 瀏覽:957
英國經濟法碩士 發布:2025-09-18 06:38:21 瀏覽:396
法律法規審查 發布:2025-09-18 06:38:14 瀏覽:140
壟斷犯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6:37:39 瀏覽:65
貴陽最好的律師是哪家 發布:2025-09-18 06:28:40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