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適用效力
❶ 簡述刑法的效力范圍
一為刑法的空間效力,二為刑法的時間效力。
刑法空間
1、 刑法的空間適用范圍:以屬地原則為基礎,兼采屬人原則和保護原則,並有保留地採用普遍管轄原則。
(1) 刑法的屬地管轄原則
① 凡在中國領域內犯罪的都適用本法,但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除外"包括:
Ⅰ享有外交特權和赦免權的外國人――其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Ⅱ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對本法變通或補充。
Ⅲ刑事特別法另有規定的――依照特別規定。
Ⅳ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只有兩種情況適用本法:戰爭狀態和緊急狀態。
②中國的船舶、航空器屬中國領域。(外國駐華使館原則上也屬中國領域)
③行為或結果有一項在中國領域即可。
(2) 刑法的屬人管轄原則(中國人在中國領域外犯本法之罪)
①軍人和國家工作人員,一律適用。
②其他人,原則上適用,但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
(3)刑法的保護管轄原則。(外國人在外國對中國或中國人犯罪)
①原則上不適用,但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的,可以適用。
②按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不適用。
(4)刑法的普遍管轄原則
① 對國際犯罪,在承擔條約義務范圍內行使管轄權。
② 經過外國審判的,仍然可以追究,但在外國已受到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減輕處罰。
2、 刑法的時間適用范圍
①生效時間: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明示廢止。
②失效時間:默示廢止,新法代替舊法。
③在刑法的溯及力問題上,我國採取了"從舊兼從輕"原則。
❷ 刑法適用范圍的時間效力
2.在刑法的時間效力問題當中,主要掌握的是刑法的溯及力的問題,即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回生效以前未答經審判或者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具有溯及既往效力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我國刑法是堅持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從舊就是按照行為時的法律規定處罰。從輕有兩種情況,一是舊法規定為犯罪而新法不認為是犯罪,從新法也就是不認定為犯罪;二是舊法新法都認為是犯罪,但新法處罰較輕則從處罰輕的法律規定即從新法。當然現在理論上還有一個中間法的問題。
❸ 刑法的空間效力適用原則
刑法的空間效力適用原則:
(1)屬地原則。即以地域為標准,凡是在版本國領域內犯罪,無權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適用本法;反之,在本國領域外犯罪的,都不適用本法。
(2)屬人原則。即以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法。
(3)保護原則。即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准,凡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法。
(4)普遍管轄原則。即以保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標准,凡發生國際條約所規定的侵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士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法。
❹ 刑法的適用范圍和作用
又要全面又要簡單明了。。。
其實刑法條文裡面全部都有,你只要看看就知道了
不知道你是為了考試呢還是有實際的用途。
刑法的適用范圍包括人的范圍,也包括空間地域的范圍。
條文是這樣規定的:
我國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以屬地原則為主,兼採用屬人原則和保護原則。(1)屬地原則體現在:我國《刑法》第6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城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使用與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城內的,就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城犯罪(2)屬人原則體現在;我國《刑法》第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城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行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3)保護原則體現在:我國《刑法》第8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過和國領城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刑法的作用是在總則裡面的條文體現的: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
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
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
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
、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❺ 刑法的效力范圍
刑法的效力范圍:即刑法的適用范圍,是指刑法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和在什麼時間內具有效力。我國《刑法》第6條至第12條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
第六條【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普遍管轄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❻ 刑法的效力范圍的刑法的空間效力
刑法的空間效力,就是指刑法對地和對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決刑事管轄權的范圍問題。
原則:
(1)屬地原則。即以地域為標准,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適用本法;反之,在本國領域外犯罪的,都不適用本法。
(2)屬人原則。即以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法。
(3)保護原則。即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准,凡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法。
(4)普遍管轄原則。即以保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標准,凡發生國際條約所規定的侵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士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是用本國刑法。
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刑法,都是以採用屬地原則為基礎,兼采其他原則。 我國《刑法》 第6條第1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以外,都適用本法。」
我國《刑法》 第6條第2款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我國《刑法》 第6條第3款規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即使身在國外,也仍然受我國法律的保護 。
《刑法》第7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7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我國刑法規定之罪的,不論按照當地法律是否認為是犯罪,也不論其所犯罪行侵犯的是何國或何國公民的利益,原則上都適用我國刑法。只是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該中國公民所犯之罪的法定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才可以不予追究。 兩種方式:
一是公布之日起生效,這通常是一些單行刑法法律的做法。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在施行。 刑法的失效時間基本上也有兩種方式:
一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法施行後代替了同類內容的舊法,或者由於原來特殊的立法條件已經消失,舊法自行廢止。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
四個原則:
(1)從舊原則。即按照行為時的舊法處理,新法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按照新法處理,新法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要按照新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 ,則要按照新法處理。
我國修訂的《刑法》第12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按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刑法的時間效力問題,歸根結底是解決新、舊刑法如何 選擇使用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對行為人有利還是不利。從舊兼從輕原則的價值取向是有利於行為人,這與罪刑法定原則的保障人權精神是一致的。
❼ 如何理解司法解釋在刑法適用中的效力
根據1981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第二條規定:「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由此可見,我國實行的是「二元一級」的司法解釋體制 。「二元」指的是有權制定刑法司法解釋的機關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兩高」);「一級」指的是最高司法機關。故以上「二元一級」的刑法司法解釋具有普遍適用的效力。但我國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東西部差距明顯,「兩高」所作出的刑法司法解釋難以兼顧各地實際情況,有些情況下只能作出具有一定彈性的規定(如數額犯),然後授權各地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意見」,這些意見對案件的處理發揮著司法解釋的作用。比如,相同的犯罪數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在經濟發達地區所表現的社會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犯罪分子所承擔的刑事責任也應不同,即對犯罪分子的處罰應有所區別,這一區別就反映在各地的「意見」中。而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制定的「意見」又分兩種:一是根據「兩高」的明確授權所制定的「實施意見」,因該意見的效力源於「兩高」的刑法司法解釋,故當然具有刑法司法解釋的效力;二是根據刑法和「兩高」刑法司法解釋的精神,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社會治安狀況制定的「指導性意見」,筆者認為,從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出發,在轄區范圍內具有「准刑法司法解釋」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