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脫手物民法

脫手物民法

發布時間: 2021-02-09 21:08:26

民法通則可撤銷民事行為包括哪些

第五十九條【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相關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4月2日 法(辦)發〔1988〕6號)
71.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
72.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
73.對於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變更;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1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第五十四條【可撤銷合同】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撤銷權的消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② 民法上物的分類

法學者、專家們對民法上的「物」尚未作一個系統的、有層次的分類。粗糙的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層,以客觀實在性為標准,分「實在物」和「虛在物」。具有的,為實在物;不具有的,為虛在物. (廢棄「有體物」和「無體物」的劃分。)
第二層,「實在物」下,以權利的取得和變更是否需要登記為標准(摒棄傳統的以能否移動為標准),分「動產」和「不動產」;「虛在物」下,分「知識產」(即常說的知識產權之客體)、「網路產」(比如網路財產,IP地址,QQ號等)、收益產(比如常說的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體現的利益)。

這樣分類至少有幾個好處:
一、避開電、熱、水、氣等「能」到底是有體物還是無體物的疑惑。
二、承認智力成果仍然是「物」之一種。這樣,知識產權法可以歸入物權法中。
三、及時適應現實需要,將與網路有關的「網財」吸收進民法理論中,使民法理論切實能適應現實、指導現實。
四、既然物權法草案已將諸如收費權之類的寫進去,我們憑什麼不承認其客體作為「物」之一種?
附:物的分類——周枏先生《羅馬法原論》三編一章二節(供參考)
一、非財產物或不可有物與財產物或可有物
二、有體物與無體物
三、要式移轉物與略式移轉物
四、動產與不動產
五、消費物與不消費物
六、代替物與不代替物
七、特定物與不特定物
八、可分物與不可物
九、單一物、合成物與聚合物
十、主物與從物
十一、原物與孳息
十二、費用與損害
十三、有主物與無主物
十四、現在物與未來物

③ 關於民法上「物」的問題

5B
6D
1、民法上的物,作為民事權利的客體之一,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夠滿足人回們的社會需求而又能答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的物質客體
2、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a存在於人身之外。假肢、假牙等視為人體一部份,但一旦與人體分離,則為物;頭發、血液等可分離者,分離後為物;屍體為物(因此第5題選B;且第6題不能選B)
b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
c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因此第6題不能選A)
d物以獨立成一體的有體物為限(因此第6題不能選C,商標屬於另一種民事法律客體——智力成果)

④ 在民法中有個民事行為 請問拋棄物品是不是表意行為

你把民法的概念搞混了。民法中的行為分為法律行為和非法律行為。你所說專的表意行為如屬果認真說,它並不能算做民事行為的分類。因為很難說清楚人的行為倒底有沒有意思表示。物權的拋棄屬於法律行為,就是說需要意思表示為生效要件。

⑤ 民法中講的隱藏物指什麼

我國民法規定了埋藏物和隱藏物兩個概念,埋藏物是埋藏於他物之中而難以版從外部目睹或感知其權客觀存在的物;而隱藏物是隱匿於他物之中的物,其二者法律地位相同,意義也相同,實為同語反復。
我國民法中規定的埋藏物不以所有人不明為要件,這就產生了所有人明確的埋藏物和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的分類,並有兩種不同的制度,即所有人明確的埋藏物應歸其所有人所有,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則歸國家所有。

⑥ 民法 什麼算遺失物 什麼算遺忘物

遺忘物是侵佔罪行為對象之一,其范圍的確定對侵佔罪的認定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新刑法典對遺忘物的定義和范圍沒有明確地加以規定,也無相關的司法解釋,刑法學界對遺忘物的范圍是否包括遺失物存在著較大的分岐。在實際生活當中,拾到別人的遺失物而拒不交還是大量存在的,對於此種行為是否可定為侵佔罪,無論是從理論的角度,還是從實踐的角度都是應該釐清的。
在刑法學界,對於遺忘物是否區別於遺失物,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把遺忘物與遺失物相區別,認為侵佔罪的對象只能包括遺忘物。如有的人認為遺忘物是所有人遺忘於某處而忘記帶走的財物,所有人一般對財物丟失於何處,何時丟失能夠很快回想起來並回去尋找,財物撿拾人一般也知道失主。遺失物是所有人因大意而丟失的財物,失主通常並不知道財物何時丟失,丟失於哪裡,財物撿拾人也難以確定財物的主人{1}。另一種觀點認為遺忘物與遺失物不存在區別,他們都是侵佔罪的犯罪對象,遺忘物或者遺失物是指持有人的疏忽而遺忘在某處,從而對其喪失了控制的財物{2}。有的人認為遺忘物或遺失物是指非出於佔有人或者所有人之本意,偶然失卻其佔有的動產{3}。筆者認為,既然刑法沒有明確界定遺忘物,那麼對其進行學理解釋是必要的。對某些法律條文或術語進行恰當的法律解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不僅要考察條文與術語本身當然的文義,還要對這種當然性進行價值的判斷,只有符合刑法理性價值觀的解釋,才是合理的

⑦ 民法上物的概念

民法上物的概念物來包括金源錢和有價證券。

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1、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2、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3、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4、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7)脫手物民法擴展閱讀:

關於標的與物的區分:

標的或訴訟標的是一種法律關系,沒有實體存在,而物有實體存在。訴訟標的有時可能會涉及標的物,也可能不涉及任何標的物。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但不是每一個訴都有訴訟標的物。舉例說明,因為房屋租賃產生了爭議,訴訟標的是當事人之間的房屋租賃關系,標的物是所租賃的房屋。

⑧ 民法中高樓墜物的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回的擱置物、懸掛物答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高樓墜物傷害案件應適用該條規定,屬於特殊侵權的民事糾紛案件,其責任人是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因此應將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列為被告。司法實踐中,在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明確的情形下是好解決的,也不會發生爭議;但如果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無法確定,本條適用上就遇到了困難。前述幾起案件,將二樓以上的全部住戶列為被告,無論是原告起訴還是法院判決,都是不得已之舉。

⑨ 脫手物(盜竊)的所有權歸誰所有真權利人還是善意第三人

在我國的民法理論中,盜竊物是不能適用善意取得。但鈔票、糧食、燃料等種類物及部分一般商品,實踐中是適用善意取得的。

⑩ 民法中何為遺失物與遺忘物

要分清「遺忘物」和「遺失物」

「遺忘物」是指東西還在主人的控制范圍、或者雖然不在身邊內,但主人知容道其所在,如果別人主動去拿,就屬於盜竊;

另一種是「遺失物」,就是失主丟失而又不知所在的財物。這個時候撿到,按民事法律來處理,一般不構成犯罪。

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能隨便占為己有。

熱點內容
行政責任體系是一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7:09:43 瀏覽:268
英國公司法2006中文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274
龍泉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56
劉繼峰經濟法錄音 發布:2025-09-18 07:07:26 瀏覽:825
宣傳民法典標語 發布:2025-09-18 07:06:58 瀏覽:39
半數以上經濟法 發布:2025-09-18 07:06:49 瀏覽:968
口頭作證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6:53:56 瀏覽:957
英國經濟法碩士 發布:2025-09-18 06:38:21 瀏覽:396
法律法規審查 發布:2025-09-18 06:38:14 瀏覽:140
壟斷犯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6:37:39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