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鳳縣司法局
㈠ 中國花椒之鄉的鳳縣花椒專家大院技術團隊
為了更好地發揮我縣花椒專家大院的科技推廣、培訓咨詢,信息集散技內術創新等方面科技優容勢,切實搞好我縣花椒生產管理、服務職能,現將組建的鳳縣花椒專家大院技術團隊組成人員如下:
市特聘首席花椒專家:魏安智
首席專家助手:唐生洪:(鳳椒協會理事會主任)
縣級專業技術團隊組織成員:
團 長:王登峰(鳳縣林業局副局長)
副團長:巨成霖(鳳縣花椒技術推廣站站長、農藝師)
技術人員:
縣花椒技術推廣站:巨成霖、劉興利、柳紅旗
鄉鎮林業站:
李興華、楊 德、趙正文、褚春生、彭 浪、吳順科、徐長平、蘭新軍、張建軍、彭德林、易新民、冀 生、田晉榮
花椒專業戶:
李紅順、王君俠、高玉華、郭志強、耿四龍、侯漢平、龍林霞、李全副、陳世華、王金玉、梁致興、樊恩儒、王 敏、張洪濤、孫衛軍、聶金明、郭緒傑、高福平、韓智明、易水生、王林柏、翟明生、龐久春、辛正平、王登懷、魯安國、曾來存、王瑞峰、蔡 鵬、婁耀武、陳繼合、李 琴、任小林、郭明忠、陳 濤、羅大成、劉代平、楊志主、盧學耀、鄧官銀、吳居良、李張勤(共62人)
㈡ 黃岡地區的團鳳縣地形是以平原為主還是以山區為主
平原為主
團風屬沿江平原湖區,部分為低丘崗地,海拔高程為19—36米,地勢平坦。專團風縣地屬勢以大小崎山為脊樑,遞以中低山區、丘陵、平原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呈平行四邊形狀,北部低山丘陵地勢較高,南部平原地勢較低。
㈢ 湖北省團鳳縣在哪裡啊
團鳳在武漢的東方,屬黃岡市轄縣,在黃岡北23公里
㈣ 黃岡市團鳳縣有到麻城市車嗎
這兩天城內解封了,公共交通還沒有運行
㈤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有哪幾個鎮
截止2019年,團風縣轄個鎮,分別是團風鎮、淋山河鎮、總路嘴鎮、但店鎮、上巴河鎮、馬曹廟鎮、回龍山鎮、方高坪鎮。
1、團風鎮
團風鎮是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城關鎮,鎮名源自唐時期,是一座古老的集鎮。團風古時稱「烏林鎮、烏龍鎮」。地處長江中游北岸舉水河入江處的平原湖區。
全鎮版圖面積107.6平方千米,鎮區面積6.5平方公里。古時素有「小漢口」之稱,為「三黃兩圻羅麻廣,安徽,河南連九江」的通衢大驛(即三省九縣通衢)。
2、淋山河鎮
淋山河鎮隸屬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位於團風縣北部,與武漢市新洲區毗鄰。全鎮版圖面積116.5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轄49個行政村,399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2萬畝,山林面積4.3萬畝,水面面積2.1萬畝。
3、總路咀鎮
總路咀鎮位於大別山南麓,團風縣中部,總面積 53 平方公里,轄 20 個行政村、 1 個居委會。總路咀鎮是團風縣山區重鎮,交通極為便利, 318 國道橫穿而過,總盧線起於集鎮東端,南通漢口、黃州、團風,東達羅田、英山、麻城、安徽,武英、阿深、武合高速公路交匯於此。
4、但店鎮
但店鎮是黨的一大代表包慧僧的故鄉,是團風縣的東北門戶,318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距地級黃岡市50公里,距省城武漢120公里,距京九線黃州站39公里。全鎮版圖面積128.9平方千米(2017年),轄37個村。
5、上巴河鎮
上巴河鎮是團風縣的東大門,位於巴河之濱,黃上公路與柳界公路交接處,全鎮版圖面積61.5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574畝,轄28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委員會,247個村民小組,屬丘陵地貌。
㈥ 團鳳縣有幾個高速出口
團風縣境內有3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分別是:S241/團風/方高坪出口。G318/馬曹廟/團風出口。S5(武英高速)出口
㈦ 鳳縣的歷史沿革
鳳縣西有華夏始祖伏羲之地天水,西南有隴南地區,東南是富庶漢中,北連西岐關中之地,是華夏祖先最古老的聚居區。
鳳縣夏處雍、梁二州交叉地區。商末屬岐封地。周並梁州於雍州,為隴右近畿之地。春秋時為氐、羌族聚居地區。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在今鳳縣與留壩縣大部、太白縣少部和甘肅省兩當縣的范圍內設故道縣(縣治在今張家窯與龍家坪之間),隸隴西郡。
高祖元年(前206),分隴西郡置廣漢郡,沿用故道縣,仍屬隴西郡。元鼎六年(前111),分廣漢西部置武郡,領九縣,故道縣(今鳳縣、甘肅兩當縣)為其所轄。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改故道縣為善治。沿西漢建置,仍稱故道縣。明帝永平六年(63),設梁泉戍。
魏廢梁泉戍,以故道縣分置梁泉縣。蜀建興七年(229),諸葛亮三次伐魏,克武都、陰平二郡,領縣七,故道縣屬其一。為蜀、魏之邊界。沿三國魏建置,梁泉縣並入故道縣。元康六年(296),氐豪楊茂搜於武都稱王,建仇池國,故道縣為其所轄。
晉建元元年(343),後趙石虎遣將攻佔武都,領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五縣。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招定仇池氐,立固道鎮,治所在今鳳州。北魏延興四年(474),於故道縣治置固道郡,隸屬河州,領廣鄉、兩當二縣。太和元年(477),在固道鎮復置梁泉縣。固道郡治遷固道鎮。孝昌二年(526),置南岐州,
西魏廢帝三年(554),改南岐州為鳳州,改固道郡為歸真,分置兩當郡。
北周保定五年(565),鳳州廢歸真、武陽二郡,省龍安、商樂二縣入梁泉縣,屬兩當郡。
開皇三年(583),鳳州又廢兩當、廣化、廣業三郡。直轄五縣,梁泉縣屬其一。仁壽元年(601),改廣化縣為河池。大業元年(605)罷康州並入鳳州。三年(607)罷鳳州,於梁泉置河池郡。省思安入河池縣(治所在今甘肅徽縣銀杏鎮),與兩當、同谷並屬河池郡。
武德元年(618),改河池郡為鳳州。天寶元年(742),復改為河池郡。乾元元年(758)又改為鳳州,隸屬山南西道。轄梁泉、黃花和兩當、河池四縣。寶應元年(762),黃花縣並入梁泉縣。光啟二年(886),以興、鳳二州置感義軍。文德元年(888),升鳳州為節度府,轄興、利二州及梁泉、兩當、河池三縣。
乾德元年(963),分川、陝為四路,鳳州降為團練州,隸秦鳳路,治梁泉。領梁泉、兩當、河池三縣。紹興十二年(1142),宋、金議和劃疆,以大散關為界,割和尚、方山二原於金。十四年(1144)三月,鳳州改隸利州路。九月,分利州為東、西兩路,鳳州隸屬利州西路,治梁泉。轄梁泉、兩當、河池三縣。淳熙二年(1175),鳳州改隸興元府。咸淳四年(1268),梁泉縣並入鳳州。隸屬興元路。沿南宋建置,仍稱鳳州,隸屬興元路。
洪武二年(1369),鳳州隸屬鳳翔府,四年(1371),改屬漢中府。七年(1374),降州為縣。
清初沿用明建置。乾隆二十九年(1764),分置留壩廳,以南星界碑為界,南屬留壩,北屬鳳縣。
民國元年(1912),沿用清建置。2年(1913),廢府設道,鳳縣屬陝南道(後改漢中道)轄。17年(1928),漢中道尹公署撤銷,鳳縣直隸於省。
24年(1935),鳳縣劃歸第六行政督察區(漢中)專員公署轄。38年(1949)5月,縣人民政府在鄠(戶)縣成立。隸屬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6月,國民黨九區(寶雞)專署決定:鳳縣臨時劃歸九區專署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