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單方鑒定
㈠ 單方委託的司法鑒定結論,對方不認可的怎麼辦
如果對方不認可,對方是有權申請重新鑒定的。又不認可,又不申請重新鑒定,法院還是會採納你這份鑒定報告的。
㈡ 所有的物證都需要通過司法鑒定轉化為鑒定意見嗎
》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出版313-314頁,轉自民事法律參考
這里必須要強調,在民事訴訟活動中,鑒定意見這種證據類型,必然是指人民法院委託的鑒定人所出具的,當事人自行委託或者其他機關委託的,不在此列……也就是說,鑒定人只有是接受人民法院委託,通過科學方法對委託的專門性問題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才是《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所確定的八類證據中的鑒定意見……
據上所述,關於當事人自行向相關鑒定機構委託所得的鑒定意見,其性質僅是一份書面證據材料,並非民事訴訟證據所指的鑒定意見。在該類證據的認定上,一般可以採用對私文書證的審查認定規則。
以下文章來源於網路,對於理解上述觀點有所助益,可作參考
司法鑒定意見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一條規定:「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司法部司法鑒定程序通則(2016修訂)》第二條規定「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司法鑒定程序是指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進行司法鑒定活動的方式、步驟以及相關規則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七)鑒定意見...」
單方鑒定意見能否作為民事訴訟證據種類中的「鑒定意見」而使用?
作者的觀點是否定的。鑒定意見之所以能夠作為證據且是「高等級」證據使用,關鍵在於它的公正性和科學性。鑒定科學性有賴於司法鑒定標准體系的構建與革新,本文不予贅述。而鑒定公正性的關鍵,在於鑒定人要基於中立立場對有關問題作出結論性陳述,也即鑒定意見必須具備價值中立性。而當事人單方委託鑒定恰恰破壞了這種價值中立性,此種情形下,鑒定人似是受雇於一方當事人,盡管其鑒定結論在客觀上可能不利於委託方當事人,但在主觀上鑒定人卻因委託方當事人之需並支付費用而為之鑒定,鑒定人和委託方當事人似是形成了一種聘用合同關系。在此情況下如果採信鑒定意見,勢必會使對方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得不到充分保障,也使對方當事人容易產生對鑒定人的不信任,導致重新鑒定增多,進而導致司法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加之絕大多數法官對鑒定意見的審查多為形式審,尚不具備對鑒定的專門性問題做實質審查的能力,鑒定程序的瑕疵會讓法官在鑒定意見的適用上陷入兩難境地。況且,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以後,在第七十六條已經賦予了當事人申請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利,當事人單方委託鑒定已經沒有了程序權利救濟上的必要性。綜上,應當將當事人單方委託的司法鑒定意見排除在民事訴訟證據種類中的「鑒定意見」之外。
單方鑒定意見能否作為民事訴訟證據而使用?
作者的觀點亦是否定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種類有:(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在以上證據種類中,只有書證和證人證言在證據形式上和鑒定意見具有可類比性。單方委託的鑒定意見能否作為書證或者證人證言而使用呢?作者的觀點依然是否定的。因為書證和證人證言是對案件情況的客觀記載或者陳述,而單方鑒定意見則是鑒定人通過其自身知識對專門性問題所作的主觀結論性陳述,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作者認為,單方鑒定意見在性質和功能上應當類似於《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專家輔助人制度,其功能和目的只是受一方當事人之要求並輔助其就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說明。因而單方鑒定意見並不能作為一種證據,因此也就無法作為法院定案的依據。它的作用在於便於對申請方訴求的理解和反駁對方的事實主張及證明。因此,由單方申請鑒定而發生的費用亦不能認定為訴訟費用進而由敗訴方承擔,而應比照專家輔助人制度,由申請方負擔相應的費用。
㈢ 單方委託司法鑒定機構做的鑒定,今天法官私下跟我說,認可度低,但是被告並沒有申請重新鑒定
我是律師。對方不認可你的鑒定報告,就要提供相反證據進行退翻,一般就要申請重新鑒定,如果他們提供不了證據證明你的鑒定有問題,又不申請重新鑒定,那麼法院最終還是會認可你的鑒定報告,只要鑒定沒有什麼問題。
㈣ 在民事訴訟前,原告單方委託鑒定,被告對該鑒定結論存在異議,向法院提出重新鑒定,法院是夠應該允許
訴訟中的證據來必須經過法庭質證才源能採信,原告單方委託的鑒定也是證據之一,如果被告有異議,必須提出質疑的理由,如果僅僅因為單方委託,對送檢的材料真實性沒有異議,對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資質沒有異議,重新鑒定的理由不充足。但也有的法院對有爭議的單方委託鑒定,一律予以重新鑒定,但費用由申請方----也就是反駁方先墊付,最後由敗訴者承擔。
㈤ 當事人單方做的鑒定法官認可,我方提出重新鑒定,法官不讓重新鑒定,法官違法嗎
法院來給出的同意對方重新鑒定的理源由不合規定:\r\n \r\n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託,進行重新鑒定:\r\n (一)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超越司法鑒定業務范圍或者執業類別進行鑒定的;\r\n (二)送鑒的材料虛假或者失實的;\r\n (三)原鑒定使用的標准、方法或者儀器設備不當,導致原鑒定結論不科學、不準確的;\r\n (四)原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r\n (五)原司法鑒定人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的;\r\n (六)原司法鑒定人因過錯出具錯誤鑒定結論的。\r\n 重新鑒定所提供的鑒定材料必須是與初次鑒定相同的鑒定材料;鑒定材料有異的鑒定,不是重新鑒定。除第一項應由其他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重新鑒定外,其他各項重新鑒定可由原司法鑒定機構進行。\r\n 重新鑒定應當由原司法鑒定人以外的司法鑒定人進行\r\n\r\n法院應給你申辯反駁理由的機會,但實踐中不用給你出裁定的
㈥ 司法鑒定單方人去行嗎 還是雙方人都去才可信
兩種情況,復可以進行單方制委託,這時就可以單方去鑒定機構,好處是自己對於案件是否侵權做到心裡有數,單方委託的弊端是在法庭上另一方會不認可,有可能需要進行二次鑒定,但是法官如果認為鑒定報告不存在瑕疵,也會直接採信。
另一種是公安、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構進行委託,這時候的鑒定結論原被告雙方均需認可,與鑒定機構的接觸需要司法機構的許可才行。
㈦ 單方委託司法鑒定是否有效,法律如何確定
進行司法鑒定時,應該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如果單方委託的,另一方可以對鑒定結果提出異議,異議成立的鑒定結論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一方當事人自行委託有關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另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是否准許當事人重新鑒定的申請,首先要看該鑒定是法院委託或當事人自行委託。由於當事人單方委託所作的鑒定意見相對於法院委託所作的鑒定意見,可靠性差,所以法律放寬了另一方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條件,只要當事人有證據足以反駁並申請重新鑒定的,法院應予准許。
(7)司法單方鑒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七十七條 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第七十九條 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