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肇事逃逸刑法

肇事逃逸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2-13 23:34:17

Ⅰ 交通肇事逃逸屬於刑事案件

只有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逃逸才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沒有構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不需負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肇事逃逸刑法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Ⅱ 在刑法中交通肇事逃逸怎麼定罪

一、在刑法中交通肇事逃逸怎麼定罪?
刑法中交通肇事逃逸的定罪標準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後逃逸,並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將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將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處罰。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標准:
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
4、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二、交通肇事逃逸八種的情形是哪些?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事故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後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後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後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後離開醫院的;
6、交通事故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事故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事故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強行離開現場的。
總體來說,因交通肇事逃逸被定罪的話一定是交通事故本身已經構成了犯罪。如果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並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僅僅只有財產損失,並且財產損失的數額沒有達到30萬元以上的情況下都是普通的交通事故,但逃逸一樣會面臨行政處罰。
延伸閱讀: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麼判
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是全責嗎
交通肇事逃逸三者險是否賠償

Ⅲ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肇事逃逸已構成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

違反交回通運輸管答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肇事逃逸刑法擴展閱讀: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已構成交通肇事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二款: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Ⅳ 交通肇事逃逸該定什麼罪

交通肇事罪。

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4)肇事逃逸刑法擴展閱讀:

交通肇事逃逸後的處理方式:

一、前行為未構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處理:

肇事者違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輕微傷、輕傷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豬、牛、羊等)死亡的後果,財產損失數額不大。

此時如果肇事者逃逸行為本身未造成其他嚴重後果,肇事者不構成犯罪,對肇事者可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條的規定,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因為交通肇事後逃逸的行為屬於量刑情節不屬於犯罪構成情節。關於「交通肇事後逃逸」這一情節是屬於犯罪構成的要件抑或是量刑的情節,有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交通肇事後逃逸既是一種量刑情節,又是犯罪構成的一個要件。

在行為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的情況下,逃逸就是量刑情節,在行為人的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逃逸則可以是該行為構成犯罪的一個構成要件。

因為「在有些肇事後的逃逸案件中,確有證據認定肇事者只負次要或同等責任,這種肇事行為本不構成犯罪,只是因為具有逃逸這一嚴重情節後,綜合考慮其社會危害程度才認定犯罪的。」

交通肇事後的逃逸行為是一種事後行為,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為人的主觀惡性的大小,但該事後行為對其先前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不起決定作用,也就是說交通肇事後的逃逸行為不能作為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

在有證據認定行為人的肇事行為並不構成犯罪的前提下,即使行為人有逃逸這一情節,也不能認定該交通肇事行為就構成了犯罪。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行為人只有在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以致發生了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交通事故時,其行為才構成犯罪。

如果行為人並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有違規行為但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即使肇事者有事後逃逸行為,肇事行為亦不構成犯罪,否則就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因此我們認為交通肇事後的逃逸行為只是一種量刑情節。

二、交通肇事構成犯罪後逃逸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理:

肇事者違章駕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此時肇事者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同時肇事者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駕車逃逸,但沒有因逃逸而造成嚴重後果。

這種情況符合刑法第133條規定的「交通肇事後逃逸」的加重處罰情節,對肇事者應處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未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一般包括以下三種:

1、行為人交通肇事後逃逸,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時救助而脫離危險,從而沒有造成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後果。

2、雖然在逃逸過程中已發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沒有因果關系。如行為人肇事當時就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將被害人裝成重傷並且瀕臨死亡,而沒有任何挽救生命的可能性。而行為人駕車逃逸後被害人最終死亡。

此種情況下被害人死亡是行為人先前肇事行為的結果,並非肇事者逃逸造成的,因此不屬於刑法第133條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當然也不應當使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檔次。只能按照第133條的第二個量刑檔次予以處罰。

3、行為人肇事將他人撞成重傷,但並不具有使其死亡的現實危險性。比如行為人逃逸後被害人在被搶救途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直接被撞死,或者由於醫生的嚴重不負責任或意外事件致使被害人死亡。

這種情況下,交通肇事逃逸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的因果關系進程因其他因素的介入而中斷,行為人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責任已經轉移到其他因素的責任范圍之中。此時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是被害人死亡的條件而並非原因,讓肇事者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負全部責任有違公平。因此此種情況也不屬於刑法第133條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也只能按照第133條的第二個量刑檔次予以處罰。



Ⅳ 肇事逃逸的刑法概念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後,當事人明知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事故責任,故意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一種違法行為。有兩種情況: 1、人和車都在事故發生後逃離事故現場;2、棄車逃逸,即當事人將車留在現場,人逃離事故現場。
交通肇事後逃逸是一種性質十分惡劣、情節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為此當事人要承擔對自己不利的嚴重後果。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終生禁駕。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據刑法規定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新法加大了對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力度。在此,我也提醒廣大司機朋友在發生交通事故後,要立即停車、搶救傷員、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千萬不要選擇逃逸,逃過一時,是不能逃過一世的,最終逃不了法律的制裁。

熱點內容
經濟法產生的條件與必要性 發布:2025-09-17 06:58:25 瀏覽:356
法治和人治的界限 發布:2025-09-17 06:53:59 瀏覽:948
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5-09-17 06:51:50 瀏覽:756
大律師的隱婚嬌妻 發布:2025-09-17 06:44:51 瀏覽:339
恩施新聞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17 06:24:54 瀏覽:151
河南省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17 06:16:39 瀏覽:58
道德品質等級H是 發布:2025-09-17 06:16:06 瀏覽:5
理財顧問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7 06:14:23 瀏覽:927
刑事訴訟法解釋對比 發布:2025-09-17 06:01:50 瀏覽:642
民事訴訟法的最終頒布日期 發布:2025-09-17 05:55:15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