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大陸法系

民法大陸法系

發布時間: 2021-02-14 00:24:21

⑴ 大陸法系又被稱為什麼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 是指以古羅馬法、特別是以19世紀初《法國回民法典》為傳統產生和發展起答來的法律的總稱。由於該法系的影響范圍主要是在歐洲大陸國家,特別是法國和德國,所以又稱為大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主要法律的表現形式均為法典,又稱為法典法系。 (1)屬於這一法系的除了歐洲大陸國家外,還有曾是法國、德國、葡萄牙、荷蘭等國殖民地的國家及因其他原因受其影響的國家。例如,在非洲有衣索比亞、南非、辛巴威等;在亞洲有日本、泰國、土耳其等;
(2)此外還包括某些英美法系國家內的部分地區,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英國的蘇格蘭等。

⑵ 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皆將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范圍擴及民法的整個領域嗎

錯誤。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領域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1907年《瑞回士民法典》首次把答誠實信用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適用於整個民事領域。但並不是大陸法系的所有國家民法典皆將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范圍擴及民法。

衍生知識點——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civil law system)一詞中的「大陸」兩字指歐洲大陸,故又有「歐陸法系」之稱,與英美法系同為當今世界兩大重要法系之一。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均採用大陸法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除香港特區外)曾借鑒過大陸法系,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大陸法系起源可追溯到古羅馬,其後在歐洲中世紀的後期(約12至15世紀),羅馬法在歐洲大陸又再度受到重視。到了十八世紀,歐洲大陸的許多國家都頒布了法典,嘗試列出各種法律分支的規范,因此歐陸法系又叫成文法。

⑶ 民法法系

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羅馬法系、法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大陸法系最先產生於歐洲大陸,以羅馬法為歷史淵源,以民法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為主要形式。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
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法國、德國外,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中國也屬於這一法系。
大陸法系的特點:
(1)全面繼承羅馬法:吸收了許多羅馬私法的原則、制度,如賦予某些人的集合體以特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有權的絕對性,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某人享有他人所有物的某些權利;侵權行為與契約制度;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相結合制度等。還接受了羅馬法學家的整套技術方法,如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人法、物法、訴訟法的私法體系,物權與債權的分類,所有與佔有、使用收益權地役權以及思維、推理的方式。
(2)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3)明確立法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4)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法學創立了法典編篡和立法的理論基礎,如自然法理論、分權學說、民族國家理論等,使法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任務由法學家來完成。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
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特點:
(1)以英國為中心,英國普通法為基礎;
(2)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遵循先例;
(3)變革相對緩慢,具有保守性,「向後看」的思維習慣;
(4)在法律發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
(5)體系龐雜,缺乏系統性;
(6)注重程序的「訴訟中心主義」。
4、兩大法系的比較
首先,法的淵源不同。
其次,法的分類不同。
第三,法典編纂的不同。
第四,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
最後,在法律術語、概念上也有許多差別。

⑷ 不屬於民法法系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印度

參考答案:ABD

民法法系又稱「大陸法系」、「羅馬——日回耳曼法系」、「成文法系」。歐洲答大陸19世紀以民法典的頒布而形成的獨特風格的法律文化現象。與英美法系並列的、影響較大的法系。分為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兩個友系。前者如法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和拉美各國的法律;後者如德國、奧地利、瑞士、日本等國的法律。

⑸ 大陸法系的內容

一、法國憲法
1.《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
法國革命開始後,國民會議便於1789年8月26日,經過激烈的爭論,通過了著名的《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簡稱《人權宣言》)。這一劃時代的歷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確而系統地提出的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是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綱領性文件。
《人權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則主要有:
(1)宣布人權是「天賦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2)確立了「人民主權」、「權力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原則。
(3)提出了資產階級法制原則: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無罪推定及禁止非法控告;逮捕或拘留等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人權宣言》不僅奠定了法國憲政制度的基礎,而且是多部法國憲法的序言。
2.幾部有代表性的憲法。
(1)1791年憲法。
法國於1791年9月通過了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以《人權宣言》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組成。基本內容是:
①以孟德斯鳩的君主立憲和分權思想為指導,宣布法國為君主立憲國,實行三權分立。
②確認資產階級的各項權利。
③把公民劃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
④繼續維護法國殖民統治。
這部憲法的制定和實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統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標志著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正式確立。
(2)1875年憲法。
該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這部憲法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1875年憲法由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和《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其基本內容是:
①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由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組成。兩院都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連選連任。
③憲法規定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是國家的最高管理機關,它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內閣成員名單由總理提出,以總統的名義任命。
④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這一國家機構。它既是咨議機關,對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務進行咨詢,同時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
(3)戰後憲法。戰後法國先後制定了1946年第四共和國憲法和1958年第五共和國憲法。1958年憲法經過四次修改一直實施到現今,是法國現行憲法。
二、法國民法典
1.《法國民法典》的特點。
從內容和形式相結合來考察,《法國民法典》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早期的民法典。在法典中,與自由競爭的經濟條件相適應,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這一立法精神。
(2)法典貫徹了資產階級民法原則,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
(3)法典保留了若干舊的殘余,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傳統法律制度。
(4)法典在立法模式、結構和語言方面,也有特殊性。
2.《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原則。
這部法典雖然篇幅龐大,條文很多,但是作為基本原則,主要有四個:
(1)全體公民民事權利平等的原則。
(2)資本主義私有財產權無限制和不可侵犯的原則。
(3)契約自由的原則。
(4)過失責任原則。
3.《法國民法典》的影響。
《法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核心和基礎,對法國以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產生深遠影響,而且隨著法國和在其影響下制定該國民法典的國家的擴張,法國民法典的影響又傳播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
三、法國的司法制度 (一)德國民法典
1.德國民法典的制定
(1)19世紀初期,歷史法學派反對匆忙制定《德國民法典》,其主要觀點為:
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產物,每個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法律制度。法律應該被發現、而不是被制定出來了。
②法典是分階段發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習慣法階段,接著是學術法階段,第三階段才是法典編纂。德國仍處於第二階段,制定民法典為時尚早。
③法典這種法律形式本身存在局限性,任何法典都不可能涵蓋全部社會生活和預知一切未來。無論編纂者如何努力,法典都會留有空白與遺漏。認為《法國民法典》沒有任何創新,只是已有法律的編纂。
(2)19世紀中期,後期,圍繞民法典的制定,歷史法學派內部又出現了日爾曼法學派和潘德克頓法學派的爭論,日爾曼法學派認為日爾曼習慣法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體現,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法律淵源。後一學派按照羅馬法《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最終採用。
2.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末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國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相妥協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特徵和特點:
(1)法典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在貫徹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方面有所變化。
①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財產權不受限制的原則。
②法典肯定了資本主義「契約自由」原則,並直接保護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對僱傭勞動的剝削。
③法典在民事責任方面,也確認了「過失責任」原則。
(2)法典規定了法人制度。承認法人為民事權利主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這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規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3)法典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
①以大量篇幅對容克貴族的土地所有權以及基於土地私有而產生的其他權利,
②在親屬法方面保留有中世紀家長制殘余。
(4)法典在立法技術上,邏輯體系嚴密、概念科學、用語精確。
《德國民法典》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頒行對統一德國法製作用巨大,並成為德國民法發展的基礎。
3.《德國民法典》的世界影響。
(1)德國民法典的編纂和施行,不僅在國內具有很大的意義,在國外也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受到各國法學界的重視,從而對許多國家的民法編纂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2)德國法是大陸法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20世紀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相對於法國法而言,德國法也繼受了羅馬法,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較多固有的日爾曼法因素。它體系完整、用語精確,既體現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民法的基本原則,又反映了壟斷時代民法的某些特徵。
(二)德國的司法制度
1.法院組織。德意志帝國建立後,於1877年1月27日頒布《法院組織法》,確認了司法獨立原則。規定審判權由獨立的法院行使,審判只服從法律,法官實行終身制。設置了由區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國法院構成的普通法院體系,帝國法院為全國的最高司法審級。
2.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訴訟制度。1877年2月1日頒行了《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分別規定了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的程序和原則。《民事訴訟法》共10編,1084條。主要規定了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再審程序、證據制度、強制執行和仲裁程序等。《刑事訴訟法》共7編,474條。主要規定了總則、第一審程序、上訴、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再審、特種形式的訴訟程序、刑罰的執行和訴訟費用等。 (一)日本憲法
1.「明治憲法」,即《大日本帝國憲法》
(1)歷史背景:伊藤博文1882年歐洲考察,起草;1888年完畢;1889年2月11日正式頒布,帶有明顯封建性和軍事性。
(2)日本憲法的特點:
①基於君主主權思想,是「欽定」憲法;
②深受德國憲法的影響(46條抄自普魯士憲法,3條獨創);
③帶有「大綱目」性質,對一些問題沒有作出明顯規定;
④對公民自由權利的規定范圍狹窄,隨時可加以限制;
⑤君主立憲政體,卻賦予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威——用議會民主外衣,掩蓋天皇專制。
2.「和平憲法」:戰後,在反法西斯民主力量的推動,於1946年2月制定,1946年11月3日頒布,1947年5月3日正式實施。2016年3月29日,日本安倍晉三政府不顧國內多數民眾以及以中國為首的全世界絕大多數愛好和平、正義的國家反對,悍然強行通過所謂新《安保法》,這標志著日本自衛隊從此可以不受不受地理制約,對美軍進行後方支援;並且從新《安保法》生效當天起,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將成為可能,這標志著「和平憲法」實質上被廢除,名存實亡 。它具有以下特點:
(1)天皇成了象徵性國家元首;
(2)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
(3)放棄戰爭,僅保留自衛權;
(4)擴大國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二)日本的司法制度 羅馬法的繼承
正所謂「哪裡有社會,哪裡就有法律,哪裡有法律,哪裡就有社會」,羅馬帝國在歐洲長達十幾個世紀的統治,造就了其法律文明在歐陸大地的生根發芽。自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到義大利波倫亞城《國法大全》的重新發現,再到法、德兩國民法典的編纂,在此過程中,雖然幾經枯榮盛衰,但在歐洲人心目中,羅馬法一直被視為最高文明的象徵,頂禮膜拜。歸納起來,羅馬法對歐陸法系的影響,無外乎這樣兩點:1、文明制度的確立,法制觀念的形成;2、成文法典形式深入人心。
在書中,梅利曼認為大陸法系最古老的組成部分,直接來自公元6世紀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所編纂的羅馬法。他認為早期羅馬法在歐洲的統治地位來源於羅馬帝國的強盛。在這里,他著重提到了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歷史,並指出在19世紀,西歐各國掀起的法典編纂狂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部法典之一——法國民法典就是以羅馬法為其藍本的。

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擁有條例清晰、概念明確的成文法典一直以來就是大陸法系國家引以自豪的一個噱頭。早在查帝編纂《國法大全》時,「完整、清晰、邏輯嚴密」就成了大陸法系法學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於法典一出,查帝就全面禁止對其編纂的法典的任何評價。更為甚的是19世紀德國普魯士的法典有竟有一萬多條,可謂法典之最。大陸法系這種「一勞永逸」的沖動,或許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明確、確定的法典才是法制的保障,除此以外別無其他。而不會像普通法系那樣將此訴諸於法官「正義」的手。當然他們的這種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19世紀誕生的《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其卓越的代表。
梅利曼教授將教會法也納入到大陸法系形成的歷史起源中,當然我承認這一點有其合理性,但是我認為也不能誇大教會法在這個法系產生過程中的作用。或許我們將此限定在家庭法、繼承法和程序法相關方面才是比較中允而恰當的。
商法在大陸法系中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是商法民法化,還是民法商法化?看來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勿庸置疑的是整個大陸法系的主流應是民法的發展和影響。一直到現今,民法在大陸法系中應該還是最主要的佔有者。商法在此過程中或許只是潤滑和豐滿了私法法典的輪廓。 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性,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18世紀開始的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以摧枯拉朽的理性力量,使大陸法系發生了重大的歷史變革。革命的思想意識滲透於大陸法系的法律(尤其是公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陸法系的傳統模式,而形成了富有革命意義的新穎格局。鑒於封建黑暗時代,王權過分膨脹、恣意妄為,為了保存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成果,在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勝利的資產階級提出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並且是嚴格的分權、牽制。即立法、行政、司法互不幹涉、彼此牽制。在社會契約論的倡導下,資產階級們又提出了立法權只能來源於人民,而屬於司法部門的法官們的職責便只能嚴格執行成文法典的規范,任何自我感情的創造,不但無益於法律的正義,相反只能破壞權利制約的界碑。
在書中,梅利曼教授強調了革命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公法,它對淵源於羅馬法和共同法的那些基本法典的形式、適用方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典的內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思想革命產生了新的法律思維方法,它對於司法組織和司法行政,對於實體法和程序法都產生了重大意義。
革命的另一影響就是導致了革命國家民族主義的熊熊勃起,獨立或擺脫封建統治的國家突出地強調國家的權威來洗脫去往日的屈辱。在法律方面,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反映民族精神和統一民族文化的國家法律制度。總之,革命是自然權利、權力分立、理性主義、反封建主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國家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等理性力量的匯合。《法國民法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盡管這場革命多少給法制改革塗抹上了「烏托邦」的色彩,但是,經過革命洗禮後的大陸法系,已呈現出嶄新的風貌。 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在大陸法系,最受人敬仰的是書齋中的法學家們。早在古羅馬以來,大陸法系就有「法學家法」的稱號。在大陸法系中沒有「所言即為法律」的法官,法官的地位被確定在對成文法典的倚重上。立法者,雖然承擔著法律法規的制定,但他們永遠都只是背後的「操作者」,而不會走到前台來,他們的聲音往往隨著法律制定的完成而消失。法學家則依賴於他們的知識和制度上的「傾斜」,而輕而易舉地佔據了主要位置。
梅利曼教授對此也此持相同意見,「在大陸法系,立法實證主義,權力分立原則,法典編纂思想,對法律解釋的態度,對法的「確定」的倚重,對法官固有衡平權的否定以及對「遵循先例」原則的排斥等等」都導致了法官作用的削弱。「法學家們不僅創造了近代民族國家理論、法律實證主義和權利分立學說,而且還創造了法典編纂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關於審判職責的觀點。於是法學家成了大陸法系中真正的主角,大陸法系也就成了法學家的法。」 大陸法系從來就不是僵死、凝固、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這里所闡明的大陸法系的主要特點,僅是反映了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並不斷延續到將來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羅馬私法橫貫了許多歷史時期,從前古典法開始、經古典法,查士丁尼的《國法大全》、詮釋法學派的評注、人文主義思想家的著作、法國法典編纂,這些僅是大陸法系結構中的一部分。隨著宗教改革運動的結束,這個對大陸法系的發展有過相當影響的教會法也隨之消失。
今天,獨立的商事法院正在漸漸消失,獨立的商法典也以大勢已去。法律活動方面,大陸法系國家正在加速擺脫法律程序革命模式的極端方面。普通法院法律解釋權的擴大,公布和援用司法判例促成了此項改革實現,盡管「遵循先例」的原則在理論上並未獲得承認,但在實踐中,法院實際上已在堅持同類案件同樣審判的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普通法法院的時間已相近似,立法至上的信條早已經動搖。法院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立法機關行為的違憲性的權利以及解釋法律的權利,也使得嚴格的分權原則受到挑戰。而對德國法學而言,對於他們的不滿也越來越多。在一些國家,現代的剛性憲法和司法審查制度結合在一起,與強大的法學傳統相抗衡。在德國和義大利,對法律制度正在進行著根本的調整。

⑹ 什麼是大陸法系、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civil law system)一詞中的「大陸」兩字指歐洲大陸,故又有稱之歐陸法系,這個法系現時主要由歐洲大陸的國家(例如法國、義大利、德國、荷蘭等)及其他受上列國家影響的國家(例如日本)採用。
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羅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學著作中多稱民法法系,中國法學著作中慣稱大陸法系。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並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
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國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的,與以羅馬法為基礎的民法法系相對比的一種法律制度。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
1、第一,法律體系不同。大陸法系行政法構成了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其行政法的內容廣泛,包括行政組織法、行政活動法、行政監督控製法,自成體系。而英美法系無公法私法之分,行政法不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其行政法的內容主要是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以控制行政權的濫用和越權為核心,有關行政組織方面的問題一般不作為行政法的內容。
第二,適用法律規則不同。在處理和解決行政案件上,大陸法系國家以適用行政法為原則,而適用一般法律規則為補充和例外。而在英美法系國家,則以適用一般法律規則為原則,以適用行政法規則為補充和例外。
第三,司法體制不同。在有關裁決行政案件的司法體制上,大陸法系國家設有完整的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的並與之並列的行政法院系統。英美法系國家,則是由普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沒有專門的行政法院系統。
這是我們老師上課時PPT上的資料,應該比較可以!

⑺ 論述大陸法系民法

民法法系(CivilLawSystem),是指以古羅馬,特別是以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為傳統產生和發展起回來的法律的總稱。由答於該法系的影響范圍主要是在歐洲大陸國家,特別是法國和德國,且主要法律的表現形式均為法典,所以又稱為大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屬於這一法系的除了歐洲大陸國家外,還有曾是法國、德國、葡萄牙、荷蘭等國殖民地的國家及因其他原因受其影響的國家。例如,在非洲有衣索比亞、南非、辛巴威等;在亞洲有日本、泰國、土耳其等;此外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英國的蘇格蘭等。
民法法系是指起源於古代羅馬法並自中世紀起,在西歐大陸各國以羅馬法為基礎形成的,以《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在這種法律制度影響下的國家和地區法律制度的總稱。
民法法系的地理分布
民法法系是西方兩大法系之一,它的分布范圍極為廣泛,以歐洲大陸為中心,遍布全世界廣大地區。在探討民法法系的分布范圍時,首先要明確這一法系是以法國和德國為主的。

⑻ 大陸法系和民法系是同一個概念嗎

大陸法系和民法系是同一個概念。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羅馬-日耳曼法系專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學著作中多稱民法法系,中國法學著作中慣稱大陸法系。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並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

至於公法和私法,是任何法系都有的區分。公法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私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規范私權關系、屬保護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⑼ 大陸法系為什麼又稱民法法系

大陸法系主要是來自或進化自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來的,所以又叫民法法系

這個是大陸法系的形成

熱點內容
經濟法產生的條件與必要性 發布:2025-09-17 06:58:25 瀏覽:356
法治和人治的界限 發布:2025-09-17 06:53:59 瀏覽:948
民事訴訟法關於執行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5-09-17 06:51:50 瀏覽:756
大律師的隱婚嬌妻 發布:2025-09-17 06:44:51 瀏覽:339
恩施新聞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17 06:24:54 瀏覽:151
河南省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17 06:16:39 瀏覽:58
道德品質等級H是 發布:2025-09-17 06:16:06 瀏覽:5
理財顧問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7 06:14:23 瀏覽:927
刑事訴訟法解釋對比 發布:2025-09-17 06:01:50 瀏覽:642
民事訴訟法的最終頒布日期 發布:2025-09-17 05:55:15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