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第32條
『壹』 民法總則第3條解釋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1、【合法權益】合法權益指民事主體對構成自己的法律客體享有的權益,用法律客體命名。本條把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分為三種: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其他合法權益,具體規定在民法總則民事權利一章。
合法權益也叫作權利或者法權。完整狀態的民事權利由三個部分組成:主體-主客體關系-客體。不完整狀態的民事權利是通過挖除法律關系中的法律主體或者客體而得到的。有三種:-主客體關系-客體、主體-主客體關系-、-主客體關系-。其中-主客體關系-客體是以法律客體命名的權利,簡稱法律客體權,如本條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主體-主客體關系-是以法律主體命名的權利,簡稱法律主體權,如自然人的權利即人權、法人權和非法人組織權;-主客體關系-,是以法律關系本身命名的權利,簡稱權利或者法權,如所有權、監護權等。如果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民事權利就是一個三元函項,法律主體、主客體關系、法律客體是三個變項,三個變項都確定的情況下,就是一個特定的民事權利。
每個特定的權益,其法律主體、主客體關系、客體都是確定的,依法都屬於特定的法律主體,只能由這些特定的法律主體行使,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享有,也不得侵犯。這里的任何組織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也包括政府等其他組織。
『貳』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第三十一條可以直接提起訴訟
也就是可以跳過向居委會和民政部門申請指定監護人的程序,這步不是必須經歷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
『叄』 關於民法總則第29條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第三十二條 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解讀 第29條到33條是關於確定監護人方式的規定。具體順序如下:
就未成年監護而言,首先,有父母在的,原則上應當由父母作為監護人(第27條第1款);
其次,如果父母死亡,父母監護人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再次,如果父母沒有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或雖然指定但被指定人不願意作為監護人,此時可以由具備監護資格的人進行協商確定但必須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非意思表示,僅為自然意思);如果協商不成(無人願做監護人或爭著做監護人),則有關部門指定(第31條);如果沒有具備監護資格的人,應當由有關部門擔任監護人(第32條)。 就成年監護而言,首先,當該成年人需要監護之前,完全可以通過書面形式締結附延緩條件合同以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第33條);其次,如果不存前述情形但存在有監護資格者,則由具備監護資格的人(第28條)進行協商確定(第30條);
再次,無法確定的,應該指定(第31條);最後,如果不存在具備監護資格者,應當由有關部門擔任監護人(第32條)。
『肆』 民法總則29條具體解析
《民法總則》法條精解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29條到33條是關於確定監護人方式的規定。具體順序如下:
就未成年監護而言,首先,有父母在的,原則上應當由父母作為監護人(第27條第1款);其次,如果父母死亡,父母監護人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再次,如果父母沒有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或雖然指定但被指定人不願意作為監護人,此時可以由具備監護資格的人進行協商確定但必須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非意思表示,僅為自然意思);如果協商不成(無人願做監護人或爭著做監護人),則有關部門指定(第31條);如果沒有具備監護資格的人,應當由有關部門擔任監護人(第32條)。
就成年監護而言,首先,當該成年人需要監護之前,完全可以通過書面形式締結附延緩條件合同以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第33條);其次,如果不存前述情形但存在有監護資格者,則由具備監護資格的人(第28條)進行協商確定(第30條);再次,無法確定的,應該指定(第31條);最後,如果不存在具備監護資格者,應當由有關部門擔任監護人(第32條)。
小結:在監護人的確定問題上,民政部門的作用上升,用人單位的地位下降;而且開始尊重被監護人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