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

發布時間: 2021-02-16 16:38:40

民法通則 第137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② 民法通則134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條:

【公民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與終止】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 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條:

【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平等】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民事責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強制性。民事責任的強制性是其區別於道德責任和其他社會責任的基本標志。民事責任強制性的表現主要有兩點:

(1)在民事主體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或者由於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時,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當民事主體不主動承擔民事責任時,通過國家有關權力機構強制其承擔責任,履行民事義務。

2、財產性。民事責任以財產責任為主,非財產責任為輔。一方不履行民事義務的行為,給他方造成財產和精神上的損失,通常通過財產性賠償的方式予以恢復。

但是僅有財產責任不足以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因此,《民法通則》也規定了一些輔助性的非財產責任。

3、補償性。民事責任以彌補民事主體所受的損失為限。就違約責任而言,旨在使當事人的利益達到合同獲得適當履行的狀態;侵權責任,旨在使當事人的利益恢復到受損害以前的狀態。

③ 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那些

民事責任的抄承擔包括違約責襲任和侵權責任的承擔兩種形式,這兩種責任形式都統一規定在《民法通則》第134條之中。根據《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民事責任形式有以下10種:
①停止侵害;
②排除妨礙;
③消除危險;
④返還財產;
⑤恢復原狀;
⑥修理更換、重作;
⑦賠償損失;
⑧支付違約金;
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⑩賠禮道歉。

④ 民法總則143條對民事法律行為規定有哪些

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擴展閱讀:

民事法律行為的內涵與特徵:

我國在民事法律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吸收了許多德國與蘇聯的立法經驗。「民事法律行為」亦稱「法律行為」。

我國《民法通則》第54條中對其定義如下: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我國對民事法律行為(以下簡稱法律行為)「合法性」特徵的規定不同於大多數國家。之所以在立法時我國將「合法性」作為法律行為特徵是因為,當時我國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前蘇聯關於法律行為之界定。

民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

1、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它本質上是行為人設立法律關系意圖的外在表示。

而事實行為則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當事人實施行為目的並不在於追求民事法律後果。因而法律對事實行為的構成要件的概括中也並不考慮不同行為人的具體意圖內容。

因此事實行為必然是某種客觀行為,是某種業已實施的、客觀外界造成影響或後果的行為。僅停留在內在意志階段或意志表示階段,而未表現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不構成事實行為。

2、法律行為依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內容而發生效力。

有效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使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發生效力,而並非使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發生法律後果。而事實行為直接產生法律後果。

因此,產生法定後果的法律事實和產生意定後果的法律事實兩者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法律行為之所以發生法律效力是基於法律對表意人「意思自決」價值認許的結果。其他非法律行為所產生之法律關系是基於「法律本身」價值的考慮。

3、法律行為本質不在於事實的構成,而在於意思的表示。

而事實行為相反。這是由法律行為的主觀性特徵和權利義務效果的非法定性決定的。在法制史角度看,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早期交易只存在即時交付情況。

而法律行為觀念僅僅是在意思表示從事實行為中分離出來之時才逐漸形成。只有在商品經濟較為發展的階段才產生了交易活動中約定(諾成)行為與實際履行行為相分離的要求。

也才形成了「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這一觀點。正如梅因所說:「羅馬法上契約觀念的成熟是經過『要式交易行為』到『諾成契約行為』的一系列轉變後最終完成的」。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甲乙丙一起把老頭打了,醫葯費5萬元。
老頭可以甲乙丙一同作為被告,要求他們三個人一起還錢。
也可將甲單獨告上法庭,讓甲一人承擔全部費用5萬元。
甲償還後,老頭不得再向乙和丙要錢了。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2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當連帶責任。使用民法原理分析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個分析不來了,因為現行法律沒有具體規定。 舉一判決實例吧:某人從一幢大樓下經過,結果被一拋棄物砸成重傷,沒有證據證實是某一戶人所拋物品致人重傷,結果這幢樓的所有住戶(住一層排除、部分有證據證實事發時其家人全不在家的之外),都被判決共同承擔民事賠償。聯名上訴被駁回維持原判,向二審法院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也被告知證據不足而不予受理。 請一並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利益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訴訟時效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有哪些規定

1、《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五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擴展閱讀:

第六十一條拍賣人、委託人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未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給買受人造成損害的,買受人有權向拍賣人要求賠償;屬於委託人責任的,拍賣人有權向委託人追償。

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拍賣標的存在瑕疵未聲明的,請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

因拍賣標的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請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bn mnh bn j國泰民安

朒啗僥攔氳嗎暴憣啝屻戓怒尨屨滸

⑩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119條具體內容。

1、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4條擴展閱讀:

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二十三條 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宜陽法院名單 發布:2025-09-16 20:25:42 瀏覽:565
人大國安立法對香港的意義 發布:2025-09-16 20:18:32 瀏覽:257
現代行政法專題 發布:2025-09-16 20:17:00 瀏覽:295
協議書簽字畫押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20:03:57 瀏覽:857
深圳市勞動法是哪年實施 發布:2025-09-16 19:59:21 瀏覽:193
吉林大學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 發布:2025-09-16 19:58:32 瀏覽:925
民商法中央財經大學 發布:2025-09-16 19:56:05 瀏覽:775
2018司法考試主觀題 發布:2025-09-16 19:55:54 瀏覽:411
敬老孝親道德講堂 發布:2025-09-16 19:55:52 瀏覽:813
法官員額制未入額 發布:2025-09-16 19:47:35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