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18 03:39:41

Ⅰ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何時生效

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專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屬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Ⅱ 刑法三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行賄數額在十萬左右,沒有造成國家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80次會議、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0次會議通過,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貪污賄賂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貪污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貪污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防疫、社會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受過黨紀、行政處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追究的;
(四)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的;
(五)拒不交待贓款贓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無法追繳的;
(六)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受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前款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較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一)多次索賄的;
(二)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
(三)為他人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第二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依法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三條 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貪污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受賄數額在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三百萬元,具有本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依法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四條 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可以判處死刑。
符合前款規定的情形,但具有自首,立功,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或者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等情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符合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同時裁判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第五條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數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六條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或者超過三個月未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挪用公款數額在二百萬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特定款物,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四)其他嚴重的情節。
第七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於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第八條 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
(二)行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第九條 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行賄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第十條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規定的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准,參照本解釋關於受賄罪的規定執行。
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規定的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的定罪量刑適用標准,參照本解釋關於行賄罪的規定執行。
單位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之一的規定以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條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二百七十一條規定的職務侵佔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於受賄罪、貪污罪相對應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五倍執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資金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以及「進行非法活動」情形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關於挪用公款罪「數額較大」「情節嚴重」以及「進行非法活動」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執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中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按照本解釋第七條、第八條第一款關於行賄罪的數額標准規定的二倍執行。
第十二條 賄賂犯罪中的「財物」,包括貨幣、物品和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為貨幣的物質利益如房屋裝修、債務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貨幣的其他利益如會員服務、旅遊等。後者的犯罪數額,以實際支付或者應當支付的數額計算。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為他人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關於受賄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實際或者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的;
(二)明知他人有具體請託事項的;
(三)履職時未被請托,但事後基於該履職事由收受他人財物的。
國家工作人員索取、收受具有上下級關系的下屬或者具有行政管理關系的被管理人員的財物價值三萬元以上,可能影響職權行使的,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
第十四條 根據行賄犯罪的事實、情節,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犯罪較輕」。
根據犯罪的事實、情節,已經或者可能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重大案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
(一)主動交待辦案機關未掌握的重大案件線索的;
(二)主動交待的犯罪線索不屬於重大案件的線索,但該線索對於重大案件偵破有重要作用的;
(三)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於重大案件的證據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四)主動交待行賄事實,對於重大案件的追逃、追贓有重要作用的。
第十五條 對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累計計算受賄數額。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前後多次收受請託人財物,受請托之前收受的財物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一並計入受賄數額。
第十六條 國家工作人員出於貪污、受賄的故意,非法佔有公共財物、收受他人財物之後,將贓款贓物用於單位公務支出或者社會捐贈的,不影響貪污罪、受賄罪的認定,但量刑時可以酌情考慮。
特定關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國家工作人員知道後未退還或者上交的,應當認定國家工作人員具有受賄故意。
第十七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同時構成受賄罪和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三節、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以受賄罪和瀆職犯罪數罪並罰。
第十八條 貪污賄賂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尚未追繳到案或者尚未足額退賠的違法所得,應當繼續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第十九條 對貪污罪、受賄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應當並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金;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二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應當並處五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對刑法規定並處罰金的其他貪污賄賂犯罪,應當在十萬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判處罰金。
第二十條 本解釋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Ⅲ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二.三項之規定

第二百九十三條 【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已於2013年5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9次會議、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7月22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治尋釁滋事犯罪,維護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就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行為人為尋求刺激、發泄情緒、逞強耍橫等,無事生非,實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認定為「尋釁滋事」。

行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發矛盾糾紛,借故生非,實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發或者被害人對矛盾激化負有主要責任的除外。

行為人因婚戀、家庭、鄰里、債務等糾紛,實施毆打、辱罵、恐嚇他人或者損毀、佔用他人財物等行為的,一般不認定為「尋釁滋事」,但經有關部門批評制止或者處理處罰後,繼續實施前列行為,破壞社會秩序的除外。

第二條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節惡劣」:

(一)致一人以上輕傷或者二人以上輕微傷的;

(二)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三)多次隨意毆打他人的;

(四)持凶器隨意毆打他人的;

(五)隨意毆打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六)在公共場所隨意毆打他人,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七)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第三條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情節惡劣」:

(一)多次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二)持凶器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的;

(三)追逐、攔截、辱罵、恐嚇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五)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

(六)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第四條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強拿硬要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以上,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價值二千元以上的;

(二)多次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的財物,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四)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五)嚴重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生產、經營的;

(六)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五條在車站、碼頭、機場、醫院、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起鬨鬧事,應當根據公共場所的性質、公共活動的重要程度、公共場所的人數、起鬨鬧事的時間、公共場所受影響的范圍與程度等因素,綜合判斷是否「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

第六條糾集他人三次以上實施尋釁滋事犯罪,未經處理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第七條實施尋釁滋事行為,同時符合尋釁滋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敲詐勒索罪、搶奪罪、搶劫罪等罪的構成要件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行為人認罪、悔罪,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或者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從輕處罰;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多次隨意毆打他人」

Ⅳ 刑法九十三條第二款之第(七)項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是指哪些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其他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這里「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應當具有兩個特徵:一是在特定條件下行使國家管理職能;二是依照法律規定從事公務。具體包括:(1)依法履行職責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依法律行審判職責的人民陪審員;(3)協助鄉鎮人民政府、接到辦事處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農村和城市基層組織人員;(4)其他由法律授權從事公務的人員。
根據2000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的規定,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屬於本條第2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1)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2)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3)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4)土地徵用補償費用的管理;(5)代征、代繳稅款;(6)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徵兵工作;(7)協助人民政府從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從事上述公務,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公共財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工程犯罪的,使用本法第382條和第383條受賄的規定。

Ⅳ 如何理解《關於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的時間

《關於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在強調村基層組織人員必須是在協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才屬於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同時,列舉了以下幾種公務性工作:
1、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村委會等村基層組織在協助人民政府管理發放通過政府渠道下發的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不包括村裡自籌或者直接與村對口支援所獲得的有關款物的管理。
2.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主要是指協助人民政府管理通過政府下發的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
3.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主要是指根據《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協助政府對國有土地進行的經營和管理,不包括村民委員會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業法》、《土地管理法》等的規定,對村集體所有土地的承包經營、管理、宅基地的管理等工作。
4.土地徵用補償費用的管理。包括對國家徵用土地後所發給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等費用的管理。
5.代征、代繳稅款。
6.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徵兵工作。
7.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比如,協助政府組織縣、鄉人大代表的選舉等。但是,村委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在進行對村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領導人員的選舉工作的組織、管理時,不能認為是在協助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

Ⅵ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刑法93條的解釋是否還有效

全國人大常來委會對刑法第93條第二自款的解釋中規定
時間: 05-31 14:49 作者: 新聞來源:
2000年4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刑法第93條第二款的解釋中規定:村(居)民委員會組成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時也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這些行政管理行為包括:(一)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二)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三)國有土地經營和管理;(四)土地徵用補償費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繳稅款;(六)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徵兵工作;(七)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Ⅶ 刑法307條第二款如何理解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二款:「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該款指的是幫助當事人毀滅或偽造證據,意圖讓當事人逃避法律追究,造成一定的後果的行為。

Ⅷ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的司法解釋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解釋】本條是關於貸款詐騙罪及其處罰的規定。
本條中規定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是指行為人用欺騙的手段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並據為己有的行為。這里所說的「其他金融機構」,是指除銀行以外的信託投資公司、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具有信貸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構成本罪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必須具有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行為。本條對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行為作了具體的規定。即:1.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2.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這里所說的虛假的經濟合同,是指偽造的合同、變造的合同(如篡改原合同的標的、價款等)、無效的合同(如採取欺詐手段簽訂的合同),以及偽造印章虛制的合同等。3.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這里所說的證明文件,包括銀行的存款證明、公司和金融機構的擔保函、劃款證明等在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所需要的文件。4.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騙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這里所說的「產權證明」,是指能夠證明行為人對房屋等不動產或者汽車、貨幣,可即時兌付的票據等動產具有所有權的一切文件以及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5.這里規定的「其他方法」,是指偽造單位公章、印鑒騙取貸款;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先借貸後採用欺詐手段拒不還貸等情況。考慮到要在法律中將所有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行為都具體列舉,予以規定,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因而本條規定了以其他方法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根據這一規定,不論行為人是以何種方法詐騙貸款的,都要予以追究刑事責任。
(二)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的目的。確定行為人構成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犯罪的要件之一是行為人必須具備非法佔有貸款的目的,至於行為人非法佔有貸款是為了揮霍享受,還是為了轉移隱匿,都不影響本罪的構成。如果行為人雖然在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過程中使用欺騙的手段,但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生產經營的一時急需等,以後還要想方設法歸還貸款,而不是為了非法佔有貸款的,則不能構成本罪。當然,對於這種行為銀行可以根據有關的規定給予停止發放貸款、提前收回貸款或者加收貸款利息等辦法予以處理。
(三)行為人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的《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應予追訴。
根據本條的規定,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其他特別嚴重情節」,主要是指行為人詐騙手段或者其詐騙行為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的損失等情況。

Ⅸ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

尋釁滋事一次的,一般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對於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一般也是判處二年有期徒刑以下。具體看案情決定。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構成尋釁滋事罪的,可以根據下列不同情形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1)尋釁滋事一次的,可以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糾集他人三次尋釁滋事(每次都構成犯罪),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可以在五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尋釁滋事次數、傷害後果、強拿硬要他人財物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數額等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事實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4)

對於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取得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償能力以及認罪、悔罪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積極賠償但沒有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

盡管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其中搶劫、強奸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應從嚴掌握。

(9)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擴展閱讀:

部分省份尋釁滋事罪量刑標准

1、陝西省

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節惡劣」,在一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致一人以上輕傷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隨意毆打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在公共場所隨意毆打他人,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節惡劣」,在三個月拘役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致二人以上輕微傷的;隨意毆打他人達到三次的;持凶器隨意毆打他人的;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2、河南省

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一年六個月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致一人以上輕傷的;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隨意毆打精神病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老年人、孕婦、未成年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在公共場所隨意毆打他人,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三個月拘役至三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致二人以上輕微傷的;隨意毆打他人達到三次的;持凶器隨意毆打他人的;其他情節惡劣的情形。

Ⅹ 刑法第93條解釋釋義第二條以外的怎麼定性

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以國家工作人員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里規定的「從事公務的人員」,是指在公司、企業等單位中具有經營、管理職責,或履行一定職務的人員,在公司、企業等上述單位中不具有管理職責的一般工人、臨時工等其他勤雜人員,不屬本條規定的從事公務的人員。二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委派」主要是指在一些具有國有資產成分的中外合資企業、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中,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有關國有單位為了行使對所參與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權而派駐的管理人員。這里也包括有的國家機關、國有事業單位委派一些人員到非國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三是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些人雖不是上述單位的人員,但依照法律規定從事國家事務工作的人員。在認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的問題上,實踐中存在不同認識。一種觀點可稱為「身份論」,即只有依照法定程序任命,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才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另一種觀點可稱為「職責論」,這種觀點認為,一般情況下國家工作人員是指上述具有正式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但是在特殊情況下,一些雖不具正式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如果因臨時委託、授權等法律上的原因而實際上依法承擔了國家事務的管理職責的,應當認定其依法履行該職責時,應作為國家工作人員看待,如果有瀆職等犯罪行為的,應依法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顯然,「職責論」更符合刑法的立法本義,也更符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因此,對於那些雖不具有正式的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但因委託等法定原因實際享有國家工作人員的管理職權的人員,應當以國家工作人員論。例如,協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事務的村委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受委託看管犯人的獄醫等人員,只要實際負有國家管理職責的人員在依法履行相應的職責的過程中有瀆職、濫用職權等行為,均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200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對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作了立法解釋,規定: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屬於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1)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2)社會捐助公益事業的款物的管理;(3)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4)土地徵收、徵用補償費用的管理;(5)代征、代繳稅款;(6)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徵兵工作;(7)協助人民政府從事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同時規定,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從事前款規定的公務,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公共財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適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和第三百八十三條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條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條和第三百八十六條受賄罪的規定。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規定,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在受國家機關委託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或者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在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時,有瀆職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瀆職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這也體現了「依職責定責任」的立法精神。
「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從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長遠發展來看,政企分開以後,本身不應屬於國家工作人員,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這樣規定有利於防止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有利於懲罰犯罪。

熱點內容
法院翻譯方案 發布:2025-09-16 14:08:32 瀏覽:704
任前法律知識和廉政考試 發布:2025-09-16 14:06:36 瀏覽:546
清末對訴訟法編撰的 發布:2025-09-16 13:49:08 瀏覽:163
不是被告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6 13:42:58 瀏覽:409
西安市法律援助網 發布:2025-09-16 13:39:19 瀏覽:766
是檔案法治的靈魂和核心 發布:2025-09-16 12:51:40 瀏覽:787
一個億律師費 發布:2025-09-16 12:29:19 瀏覽:910
有法律效力的房屋搬離通知書 發布:2025-09-16 12:29:17 瀏覽:294
勞動法關於父母生病陪護假 發布:2025-09-16 12:24:56 瀏覽:459
江西省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9-16 12:21:5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