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代表
1. 民法中代表和代理有什麼不同
區別:
代表必須是群體內的成員或者說是直接利益關系人;但代理可以是群體的成版員,權也可以是非群體的成員,包括請來的行家。比如請律師、技術人員等等。
代表必須是經過大多數人推薦或同意的或者是認可的人;代理必須是有授權的委託方可代理。
2. 民法總則中民法的意思表示指的是什麼
您好!意思表示,指將企圖發生一定的司法上效果的內心意思,表示於外部,版內心的意思因外權部表示而客觀,合為一體。其構成要件可分為客觀要件與主觀要件:
(1)客觀要件:在客觀上可認識其在表示某種法律效果意思。例如以傳真訂購書籍 ,停車於收費停車場,含羞點頭答應男友之求婚等。
(2)主觀要件:指內心的意思,更可分為a行為意思,即表意人自覺地從事某種行為,例如簽名。b表示意識,即行為人認識其行為具有某種法律行為上意義,例如以郵件訂貨,投向咖啡自動販賣器。c效果,即行為人慾依其表示發生一定法律效果,如表示購買A書,兼具表示意識及效果意思。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3. 民法上代表的概念
代表與代理相近,但是具體上有差別,就如法人代表和委託代理人一樣,代理人往往是以委回託人的名答義活動,而代表則擁有自己獨立的地位,但二者有一個共同的本質,即非為自己的利益活動,而是為了他人利益的最優化而進行一系列活動,相比較來說,代表的權利要大於代理,但是相應地代表所承受的法律責任也相應地增大了啊!
代表即受他人或者其他主體的指派而以自己的名義對外進行活動,代表范圍內所產生的法律效果歸為被代表人所承受.
4. 民法的含義是什麼
民法含義:規定公民和法人的財產關系(如債權、繼承權等)以及跟它相聯系的人身版非財產關系(如勞動、權婚姻、家庭等)的各種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4)民法代表擴展閱讀:
修訂信息: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5. 民法包括哪些
一、法學理論來上的體自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6. 近代民法的代表是誰啊/
不能說是錯的,但個人覺著不太准確,拿破崙的民法典是第一部近代民法典,但那本書回似乎代表不答了英美法系
其實沒什麼代表
適用人口最多的是咱得民法通則,來自民國的六法,民國的民法典又是根據日本民法改的,民法一詞就是日語,日本民法又受德國民法很大的啟發,關系很亂的……7. 民法上的 意思表示 是什麼意思
意思表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要素,是指行為人慾設立、變更、終止民事版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在權意思表現於外在的行為.意思表現包括意思與表示兩方面的要件或內容.意思表示所發表的意思,不是尋常的意思,而是體現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關於權利義務取得、喪失及變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須具備3個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為要素.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缺少必備要件,則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觀上有沒有訂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沒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為:很簡單,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
1:對方是特定人的:採取到達主義,意思表示到達對方當事人才生效
2:對方是不特定人的,採取發出主義.
3: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採取作出主義,作出即成立,因為沒有相對人,無所謂到達8. 簡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從生效時間看分為:1、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2、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