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建設司法解釋

建設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19 20:06:48

❶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糾紛使用司法解釋第26條如何解釋

建築業由於種種原因,常導致轉包及非法分包。為保護第一線實際施工人——農民工的利益。

❷ 如何理解《建設工程司法解釋》第21條所稱的"實質性內容不一致

一、根據我國有關合同的法律規定,合同條款涉及的內容很多,而且不同行業領內域的合同容文本格式以及內容條款也不盡一致。到底哪些內容屬於實質性內容,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明確界定,在學界解釋方面雖提法上不盡一致,但形成了主流觀點。
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一條中的「實質性內容不一致」的提法,是從《招標投標法》中借鑒而來,不將合同的全部內容變化作為「黑白合同」或者「陰陽合同」的界限。之所以將和同性內容列為影響合同性質的范圍,是因為工程價款、工程質量和工程期限三個方面內容對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影響甚大。當事人經過協商在上述三個方面以外對合同內容進行修改、變更你的行為,都不會涉及利益的重大調整,不對合同的性質產生影響。工程價款、工程質量和工程期限,涉及固定招標人和中標人的基本權利義務。

❸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建設工程糾紛使用司法解釋第26條如何解釋

建築業由於種種原因,常導致轉包及非法分包。為保護第一線實際施工人——農民工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突破了合同相對性,規定了實際施工人可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要求發包人承擔責任的權利。很好地維護了農民工的權益,這對社會穩定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因謹慎行使該權利。

一、《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6條全文如下:

1、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2、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發包人只在欠付工程價款范圍內對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二、條文解讀

1、本條為兩款。第1款為程序性規定,第2款分別規定了程序和實體兩部分內容。

2、第一款規定:實際施工人以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承、發包當事人,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對人。由於轉包、違法分包合同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作為無效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向另外一方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此毋庸置疑,不會產生歧義。本款在此出現主要是倡導性的,告訴各級人民法院實際施工人起訴索要工程款的,首先應當向其轉包人主張權利,這是實際施工人主張權利的主渠道、主導方向,實際施工人應當首先應當向合同相對方主張權利,而不是向業主主張權利。

3、第2款規定的是特殊情況,即在程序上,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當事人。在程序上講,當事人包括共同被告和第三人,第三人有可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三人兩種。第三人表明與本訴是兩個法律關系,或有牽連,或對本訴當事人訟爭法律關系有獨立請求權;而共同被告則是與業主存在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在實體上存在某些特殊關系,如債務人與擔保人、共同侵權人、共同共有人、合夥人、掛靠集體組織的個體工商戶、個人或者私營企業、集體組織等之間,由於存在緊密聯系的特殊的實體法律關系,體現在程序上就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本款的含義首先是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其次是實際施工人為原告以發包人為被告的訴訟中,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追加為哪一種當事人應當視情況而定。

三、法理分析:

1、首先,實際施工人與發包人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發包人成為被告在實體上講就是突破了合同相對性,什麼是合同的相對性呢?由於債本質上是當事人之間一方請求他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關系,為對人權或相對權,所以債權不能像物權那樣具有排他性,而只能對特定人產生效力。尤其是對兩種權利的侵權和司法保護之上,債權和物權是不一樣的。由於債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特定的,所以債權就稱為相對權或者對人權。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之給付義務債權人之權利,乃同一法律關繫上給付關系之兩面。此種僅特定債權人得向特定義務人請求給付之法律關系,學說上稱之為債權之相對性。

2、其次,本條已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違法分包人為當事人。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之間存在轉包、違法分包的無效合同關系,他們之間是合同相對方,發生糾紛後互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不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只有在實際施工人以發包人為被告提起訴訟時,才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實際施工人與轉包人和違法分包人之間具有合同關系,轉包人與違法分包人與發包人(業主)具有合同關系,實質上講,三方當事人之間存在承包與違法分包、轉包兩層法律關系,實際施工人以業主為被告提起訴訟存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問題。從性質上看,轉包行為實質上是承包人在訂立第一個承包合同且不終止第一份合同效力的前提下,又與第三人訂立轉包合同,兩份合同盡管在內容上有相同或者相似性,但二者的合同當事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將依照不同的合同分別承擔不同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如果第一個承包合同中的承包人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應由其承擔合同責任,而不能由第二個合同中的當事人代其承擔責任。如果第二個合同中當事人為第一個合同中當事人承擔責任,顯然違背了合同相對性的原理。同樣,依此推論,第一個合同中的發包人為第二個合同中的發包人承擔責任同樣存在違背合同相對性原則。

3、再次,本條規定有越權的嫌疑,其合法性值得懷疑。《合同法》對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僅規定了兩種情況,即代位權和撤銷權。本條賦予實際施工人的權利從性質和構成要件上來看即非撤銷權,更非代位權。司法解釋只能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法律法規在司法實踐中運用作出規定,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的司法解釋從法理上來講應為越權,合法性值得懷疑。

因此,本條司法解釋應屬於一種變通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實際施工人的利益。因為實踐中,發包人對承包人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情況是清楚的,對施工人施工的事實予以默認,與實際施工人實際履行合同,違法分包合同或者轉包同無效,應當說發包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應承擔過錯責任。

且由於違法分包人或者轉包人怠於主張權利,還有可能超過訴訟時效,導致實體權利喪失。應當講,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合同相對性應對弱化,在程序上人民法院可以視不同情況追加發包人為第三人或者共同被告,在實體上發包人對欠付工程價款承擔責任的規定有利於保護實際施工人權益。

四、現實意義

司法解釋第26條的規定,有利於保護農民工利益。現階段,清欠農民工工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在不明顯違反現行法規定的原則基礎上應當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利益。總之,《司法解釋》具有新的創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建設施工合同各方當事人應充分理解其立法本意,運用《司法解釋》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❹ 怎樣理解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收繳當事人已經取得的非法所得。

2、《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78條第三款,本條例所稱違法分包,是指下列行為:
(一)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的;(二)建設工程總承包合同中未有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部分建設工程交由其他單位完成的;(三)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四)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再分包的。

本條例所稱轉包,是指承包單位承包建設工程後,不履行合同約定的責任和義務,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給他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給其他單位承包的行為。

3、承包人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或者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與他人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行為無效。但是根據《解釋》的第二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4、收繳的非法所得為承包人因非法轉包、違法分包取得的利益,出借建築施工法定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因出借行為取得的利益,不具有法定資質的施工人通過借用資質簽訂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取得的利益。

❺ 如何理解建設工程司法解釋第十三條

司法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如何理解擅自使用? 解答:對於未完工程的擅自使用,應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法律的禁止性規定 《建築法》第61條規定:「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築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築工程質量標准,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並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合同法》第279條第2款規定:「建設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58條規定,「建設單位未組織竣工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擅自交付適用的,責令改正,處工程合同價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未經驗收或驗收未通過即擅自使用,是法律禁止的行為。 (二)擅自使用的界定 未經驗收不得擅自使用建設工程,但實踐中仍然屢禁不止。其原因主要是建設單位為追求經營利益,不待驗收即投入使用;也有建設單位故意拖延驗收以逃避竣工付款責任的。至於何種行為構成擅自使用,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我們認為,擅自使用應該符合以下四個特徵: 第一,擅自使用應該是在建設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未通過的情況下。

❻ 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是否有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版國民法通則》、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際,就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問題,制定本解釋。本解釋第六條當事人對墊資和墊資利息有約定,承包人請求按照約定返還墊資及其利息的,應予支持,但是約定的利息計算標准高於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部分除外。當事人對墊資沒有約定的,按照工程欠款處理。當事人對墊資利息沒有約定,承包人請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

熱點內容
中國人民刑法訴訟法117條 發布:2025-09-16 07:02:37 瀏覽:945
會計從業財經法規視頻 發布:2025-09-16 07:01:56 瀏覽:778
幼兒園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9-16 07:00:31 瀏覽:156
趙子龍法院 發布:2025-09-16 07:00:22 瀏覽:605
法院安檢范圍 發布:2025-09-16 07:00:21 瀏覽:840
法官十不準 發布:2025-09-16 06:50:42 瀏覽:83
2021年的新的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9-16 06:45:48 瀏覽:322
簽了一年合同年底工資扣押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892
內蒙古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950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法律依據 發布:2025-09-16 06:31:10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