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務聯盟
⑴ 制定聯盟內部標准需要的流程以及要遵循的相關法律法規
公開、公示、公告程序。
不違反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⑵ 怎麼辦理開放法律聯盟注冊
到所在地民政局、司法局辦理
⑶ 萬世弘道法治聯盟是由哪些機構組成的
一、機構
1.中國法治研究院(2008年香港成立)
2.浙江萬世弘道法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專(2017年已成立)
3.浙江合屬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17年已成立)
4.浙江萬世宏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7已經成立)
5.浙江萬世弘道數據技術有限公司(2017已經成立)
6.弘道書院(概念總部):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研究基地,中國文化傳播基地
7.關聯機構:
浙江省法學會商法研究會
浙江省企業信用研究與評價中心
做什麼的:
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法治中國顯得尤為重要。浙江萬世弘道法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以推動「大數據法治」為公司業務核心,致力於通過大數據等高新技術手段,將傳統法律咨詢行業重新統合起來,打造一個全新的法律服務平台,為全社會提供准確、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為法治中國提供智力支持。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萬世弘道將成為法務咨詢行業的領導者。屆時,中國法律咨詢行業,甚至中國法治事業的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
⑷ 作為一名公司法務,怎樣針對對方公司提供的霸王合同,在不毀單的情況下進行修改其中明顯不利於己司的條款
如何解決采購合同的霸王條款問題
「霸王條款」,確切地說,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只是凝聚了極強烈的感**彩的一種情緒化表達。在法學理論中與此相對應的概念是「格式合同」,即為重復使用不經雙方協商而預先擬訂條款的合同。合同擬訂後,一方要麼接受條款,訂立合同,要麼不接受條款,不訂立合同。因此英美法稱格式合同為接受或離開合同,在德國被稱為一般合同,我國《合同法》第39條規定為格式條款。
格式合同的出現其來有自。市場主體在進行交易時,不僅要為交易對象(貨物、服務和知識產權等)支付價金,而且還要為交易的達成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這在經濟學上稱之為交易成本(交易對象不在其中,運輸費和保管費等也不在其中)。市場調查,情報搜集,質量檢驗,討價還價,直到最後訂立合同,完成交易,都是費時費力的,都意味著交易成本的支出。因此,如果交易雙方每完成一次交易都要達成一個近乎完美的契約,那麼交易成本是異常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極大降低交易成本的格式合同應運而生。由此可見,格式合同的出現是市場交易發展的結果。那麼,又怎麼會出現天怒人怨的「霸王條款」呢?
壟斷與「霸王條款」的出現密切相關。根據美國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的定義,壟斷一詞原義是「排他性權利」,即一個廠商或幾個廠商在一給定市場上對某一產品具有排他性控制。大致可分為行政性壟斷,行業壟斷和經濟壟斷三種。
行政壟斷即行政機構設置的市場進入障礙形成的壟斷,最典型的莫過於地方保護主義。行業壟斷可分為具有專賣性質的壟斷和自然壟斷兩種。具有專賣性質的壟斷如煙草、郵政等行業。自然壟斷是規模經濟造成的一種狀況,它使得某一行業只有在一個企業生產的時候才是最有效率的,換言之,由一個企業進行生產的成本要小於兩家以上企業進行生產的成本,若重復建設則違背效益原則。如「鐵老大」就是一個典型的自然壟斷企業。它的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長,且很難用於其他用途,具有很大的沉澱性。這種經濟特徵使得在同一地區重復鋪設鐵軌以展開競爭的做法非常不經濟,只能帶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而成本的增加又將轉嫁於消費者身上。最後一類經濟壟斷是在自由競爭中因企業自身實力壯大占絕對優勢而形成的一種壟斷狀況,比如微軟。
需要指出的是,壟斷本身並不必然導致「霸王條款」,以致損害消費者利益。只有壟斷者利用其優勢地位在與消費者達成合同時加重對方義務,減輕自身責任,才是「霸王條款」產生的真正根源。
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是與政府、企業相並列的參與市場經濟運行的三大主體之一,是與企業相對應的市場主體。那麼,市場運行過程中,尤其在有壟斷企業參與市場交易的情況下,如何最大可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而同時又不削弱企業逐利的積極性呢?
完善的立法是有力的保障手段。一方面是對格式合同本身的限制,這與現代民商法發展的趨勢是相吻合的。如德國1976年12月頒布了一般合同條款法,規定一般合同條款之內容有異議時,由條款利用者承擔其不利益(第5條)等。英國1977年通過了不公平合同條款,特別對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加以規范。《美國統一商法典》也有對格式合同的限制性條款。我國《合同法》第39、40、41條對格式合同亦有專門規定。另一方面,是對壟斷的限制。1890年,美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壟斷法……《謝爾曼法》。之後,又先後通過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建立了完整的反壟斷立法體系。而在我國,現有的反壟斷規定分散、零亂、粗糙且很不完整,操作性差,而市場已出現「彩電聯盟」等壟斷雛形。因此,結合我國國情,並借鑒發達國家立法經驗,制定一部科學嚴謹,為建立健康高效的市場競爭機制所必需的反壟斷法勢在必行。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壟斷是政府管制產生的重要原因。政府管制的目的就是保證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能夠在公平自由誠實信用原則下平等交易,避免有悖於自由競爭情形的出現。在國外,政府管制的實現手段之一就是建立高效能的執法機構。大概有三種模式可循:以美國日本為代表設立准司法性質的專門機構,如美國的聯邦貿易委員會,該委員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直接向國會負責,不受總統指揮,執法中完全獨立行使權力而不受其它機構干預;第二種是設立行政機關專門執法,歐洲各國大多採取這種模式;第三種是司法機關執法,為行政機關提供司法支持。而在我國,沒有統一的專門執法機構。反壟斷職責分散於工商、衛生、貿易和質量監督等部門。這就導致了執法力量難以協調,執法效率低之又低。當務之急是建立統一的反壟斷專門機構行使執法權,真正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了它不允許「霸王條款」之類的違背公平自由原則的現象出現,而壟斷企業的存在又為它利用其優勢地位損害消費者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只要壟斷企業還是市場主體,從事交易活動,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就難以避免。要避免這種情形的出現,反壟斷立法的完善和反壟斷機構的建立就顯得日益迫切。通過法治的手段,才是根除「霸王條款」,維護市場交易公平進行的第一也是惟一有效途徑。
⑸ 哪些法務法律平台有訴訟金融服務
訴訟金融興起於國外,在國內還是一種新的訴訟模式。犀首法律集團專注於訴訟金融服務。
為了更好地理解,舉個例子:
打一場標的額為100萬元的財產類案件的官司,在輸贏不確定的前提下,僅一個階段算下來至少需花費85800-105800元,且不含保全、差旅等其他費用,客戶面臨著較大的費用損失風險。但即便花費如此,也不能保證收回這100萬欠款。
總的來說,在傳統訴訟模式中,有兩種普遍存在且難以避免的風險:
①當事人勝訴,但被告財產因各種原因無法執行,收不回欠款還支付大額訴訟費用,「贏了官司輸了錢」;
②當事人敗訴,無法收回欠款,還支付大額訴訟費用,「輸了官司輸了錢」。
因此,在以往的傳統訴訟模式中,當事人通過打官司來維權似乎變成了一場「豪賭」,風險之大令人咋舌。
針對於此,從市場角度出發,為了解決客戶的痛點,犀首法律集團特為當事人量身打造訴訟金融服務:即為當事人的訴訟活動提供資助,墊付訴訟過程中涉及的律師費、訴訟費、保全費等所有費用,通過「先服務、後收費」的方式,根據最終回款結果獲取回報,為當事人減少訴訟風險,規避費用損失。
我墊錢、我幹事、有結果、再付費
傳統訴訟模式 PK 訴訟金融模式
通過以上與傳統訴訟模式的對比,不難看出,如果申請犀首法律訴訟金融服務,只要確定好最終回款後的收益分配,捆綁雙方利益與責任,就可將費用成本、時間成本與訴訟風險轉嫁給犀首,讓當事人有能力追償自己的權益,真正做到了讓當事人0成本維護合法權益的效果。
犀首法律秉持「讓債權人都能打得起官司」的使命,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體驗。當「零成本打官司」不難實現時,也許您可以選擇我們。
⑹ 有沒有關於成立商家聯盟的相關的法律規定,要如何辦理,謝謝.
不懂你所說的商家聯盟是什麼意思。是要開加盟店?還是為了什麼目的幾個商家要合作?
⑺ TAGLaw國際專業律師聯盟是個怎樣的存在
在英國的律師分為兩種:事務律師(Solicitor)和出庭律師(Barrister)。而兩者的培訓模式、職業路徑和執業事務所也都是分離的。 英國留學律師,必須經歷三個階段:法律學術教育、法律實務教育以及律所實習。 第一個階段對兩種律師的要求是相同的,而後兩個階段因為職業導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第一個階段要求:同學們在英國獲得法律本科學位(LL.B,三年制);如果本科念的是其他學科,那麼,你需要讀一個PgDL的法律研究生課程來補足英國法的基本知識。 PgDL包含7門必修課程:憲法與行政法、刑法、衡平法與信託、侵權法、合同法、土地法、歐盟法,這些課程將法律本科學位中的核心課程壓縮在一年內學完。 第二階段是完成LPC課程(LegalPracticeCourse,一年制),學習商法,民事、刑事程序法,文書寫作,律師職業道德等,是非常實務導向的;出庭律師在此階段對應的課程是BVC(BarVocationalCourse),主要學習邏輯、辯論技巧、提升法律研究能力等。 第三階段是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完成兩年的實習期(trainingcontract)(要成為出庭律師則需要一年的實習期)。這兩年中每半年要換一個崗位,一共做四個崗,其中,至少要涉及3個完全不相關領域。 在每個崗位上,都有一位合夥人或者資深律師直接指導你的工作。如果是在規模較大的所,這兩年則有機會接觸到完全不同領域的業務。這兩年是帶薪實習。 在上述三個階段依次順利完成之後,你會被英國非出庭律師協會(LawSociety)或英國出庭律師公會(BarCouncil)納為正式成員,成為注冊執業的事務律師或者出庭律師。 事務律師: 那些可以直接接受當事人委託,主要從事各類非訴訟業務,多以合夥制形式參與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律師的活動范圍,遠較出庭律師廣泛。 傳統的事務律師除了不能在高等法院以上的法院出庭,幾乎可以提供其他的所有法律服務,他可以直接去見客戶,比如去見街邊賣菜的小販、公司的董事,移民客戶、公司、企業等。 當客戶的問題產生出庭的需要,或者涉及到某些特別的專業領域,比如跨境稅務、新公布的立法時,事務律師會去找出庭律師。 出庭律師: 接受事務律師的委託能在英國高等法院以上出庭,或向事務律師提供專項法律意見的律師。 出庭律師一般是中國某門法律或某類案件的專家。他們不僅通過辯護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而且回答事務律師們提出的疑難問題。 在英國,出庭的律師沒有個人的位置,只是個「工具」。在中國法庭上或提交法律意見時,中國律師可以說「我認為」,但在英國只能說「我提請法庭注意」(Isubmit…或My submission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