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從義務
A. 民法上的三大注意義務
1、民法上的「注意義務」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在做出某種行為時,應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的某種損害後果,並且做好防範措施,避免損害後果的發生。
2、一般注意義務制度是民法領域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指法官通過司法實踐中的判例積累加以發展起來的,在通常情況下作為社會普通人所應達到的注意標准,具體來說就是指創設和持續特定危險源者,基於誠信原則、善良風俗或適當社會生活不成文的規則所要求的對此等危險負有的合理的注意,並且而對一般人負有除去或者防止危險的義務。
B. 民事法律關系的民事義務
民事義務依不同標准可劃分為各種類型。
(1)法定義務專與約定義務。以義務產生的原因分,屬義務可分為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法定義務是直接由民法規范規定的義務,如對物權的不作為義務、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等等。約定義務是按當事人意思確定的義務,如合同義務等,約定義務以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為界限,否則法律不予承認。
(2)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以行為方式為標准,義務可分為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以作為的方式履行的義務為積極義務,以不作為方式實施的義務為消極義務。
(3)基本義務與附隨義務。在合同中,基於誠實信用原則還有所謂的附隨義務,這是依債的發展情形所發生的義務,如照顧義務、通知義務、協助義務等。
C. 民事義務包括哪些
民事義務,是指義務主體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權利限定的范圍內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約束。包括(一)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二)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三)專屬義務與非專屬義務 。
D. 民法上,義務與責任的關系
在一般觀來念看來,民源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之間不外乎是基礎與保障之關系,即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以民事主體不履行民事義務為條件;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履行義務和實現權利的法律保障,有如此認識足矣,無過多討論之必要。但是通過歷史的追溯,我們發現在羅馬法上,未對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加以區別,至德國普通法時代,仍沿襲羅馬法思想,不對義務和責任加以區別。只是在日爾曼法上,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有明確的區別。近現代大陸法系民法因受日爾曼法影響,乃對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作了明確的區分。我國民法又因繼受大陸法系民法及蘇聯民法思想,從而亦嚴格區分民事義務與民法責任兩個概念。將視野轉至英美法系民法,其與羅馬法相同,亦未對義務與責任加以區別。由是觀之,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之關系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認知模式——分離說與融合說。
E. 法定義務與民事義務
法定義務是憲法從大范圍確定的義務,是指所有受憲法約束的對象都應履行回的義務。民事義務是指受答民法調整的義務,范圍沒有法定義務寬泛。民事義務應從屬於法定義務。當義務在具體案件中受民法調整時,民事義務優於法定義務。通常情況下法定義務是民事義務的前提。
F. 民事義務分為哪幾種
民事義務的分類主要有兩種,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
具體的民事義務就多了,如合同義務、贍養義務等。
G. 民事法律義務與民事法律責任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區別.民事責任和民事義務是民法上不同的兩個概念,其主要區別如下: 一是性質不同。從權利、義務、責任三者的關系看,義務的本質是權利人實現權利的必要條件。民事義務根據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規定而產生,是為了權利人實現其權利。義務是義務人「應為」的行為。應為而為,即義務人履行了義務,則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從權利、義務、責任三者的關系看,民事責任的本質是促使義務人履行民事義務的輔助條件。義務人應為而不為,即不履行民事義務,其結果是權利人的權利不能得到實現。因此,義務人則應當承擔其後果,即民事責任。 二是對應的關系不同。民事義務與民事權利相對應。通常由合法的表意行為和適法的事實狀態而生的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有民事權利即有民事義務,有民事義務即有民事權利。民事責任既是一個和民事義務相對應的概念,但不完全對應。說其對應,是指在通常情況下,有民事義務才會有民事責任,沒有民事義務就不會有民事責任。說其不完全對應,是因為多數情況下,民事主體能夠主動履行民事義務,因而不會發生民事責任的問題。傳統民法學強調民事責任與債務(民事義務的一種形式)的統一性,認為二者以合一存在為原則,而忽視二者的區別。「債務與責任原則上相伴而生,如影隨身,難以分開。」如果說債務與責任以合一存在為原則,是指責任是「債之一般擔保」 ,「在現行民法中,以有債務即有此種民事責任為原則」確切地說,責任視為「債之一般擔保」是學理上的概括,正如史尚寬先生所說:「債之效力最重要者,為給付之強制執行與其利益之損害賠償,------然強制執行,除以物之交付為標的外,仍系命債務人為金錢之支付(代執行及間接強制),而損害賠償亦多以金錢填補,故民法債之效力,結局歸於請求金錢之支付。在現今法制,為使債務人支付金錢,惟有處分其財產換取之。古代法之強使債務人服役,或以之為奴隸出賣,而以所得清償債務,或拘押債務人,而迫其親友代為清償之手段,在今日已屏棄不用。故債之效力之最後手段,乃不出於債務人之一般財產。」 由此可見,債務人的「一般財產」作為「債之一般擔保」,實質是指「債之效力之最後手段」,或者說是以「一般財產」為極限,這顯然不是法定意義上的民事責任的概念。責任是不履行債務的後果,如果債務人履行了債務,就無責任可言。實踐中通常是債務人自動履行了債務,而沒有責任,少數情況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而產生責任。應當說責任與債務相分離為常態,合一存在為例外。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民事義務又是與救濟權相對應的概念 。但是,這種對應是存在責任的情況下派生的對應概念,如果義務主體不履行其義務,該為而不為,不該為而為之,則侵害了權利主體的合法利益,就轉化為以救濟權和民事責任為內容的法律關系,先有責任,後有救濟權,而不是相反順序。 三是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范圍不同。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雖然都是為實現他人利益而負擔,但是對負擔者本人而言,其是否受到不利益的程度有所不同。民事義務,除債務外,其負擔對負擔者而言並非不利益。債務之負擔就廣義之債而言,這種不利益作為從對方獲得利益的對價,也並非真正的不利益,民事責任作為對民事違法者承擔的法律後果,則必然使其遭受不利益,包括財產上的不利益(如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或人身的不利益(如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等)。即使按狹義之債把債務看作一種不利益,那麼違反債的責任(如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也是超越了原債務范圍的新的不利益。即使一個民事主體不參加債的關系,不負擔債務(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那麼依照法律規定,他也是要負擔不侵害他人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的義務。而民事責任,作為民事違法行為的民事法律後果,則不是任何民事主體都要承擔。只要民事主體認真履行其負擔的民事義務,不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就不會承擔民事責任。 四是法律約束力不同。民事義務產生以後,具有法律拘束力。這種拘束力是指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基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自願原則,對義務的履行沒有強制性,權利人不能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司法機關也不能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權利人有權請求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實質是強制義務人承擔責任)。民事責任具有強制性,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權利人有權請求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或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 區別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區別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是完善民法理論的需要。傳統的民法理論認為民事義務產生民事責任,又說民事責任產生如此民事義務,如此循環,那麼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還如何區別。 其次,區別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是正確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需要。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本質不同,對於不同質的問題應當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權利人可以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而不能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我過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這里明確規定繼續履行是違約責任。民事責任的范圍基本上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但是,民事責任形式只能由法律規定,當事人沒有權利約定民事責任形式的權利。
H. 民事法律關系中法定義務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回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答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下列民事行為無效:(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I. 民法是義務法嗎
要把你的話分成兩部分來解讀
首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有民法是權利法的說法,因為民法歸根結底是私法,以權利保護為本位。
而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是,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
說民法是義務法這個說法,本身就違背了民法其中居多的權利保護內容和原則
刑法作為公法,對於義務的規定更多,更為符合你說的「義務法」概念
J. 民法的權利和義務
民法上的權利是指具有權利能力的民事主體,以自己的意思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專為的可能性屬。法律賦予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實際上是確定人們享有利益和實現某種利益行為的范圍和限度。
民事權利依不同的標准可以分財產性的權利和人身性的權利與綜合性的權利,絕對權與相對權,既得權與期待權,主權利與從權利。
民事權利有四大全能: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義務是指民事法律規范規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約定,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拘束。民事義務是當事人實現他方權利而受行為限制的界限。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的義務,積極的義務,和消極的義務,基本的義務和附隨的義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