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羅馬民法發達

羅馬民法發達

發布時間: 2021-02-21 05:27:35

1. 古羅馬的法學為何非常繁榮

羅馬法發展早期階段:法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羅馬在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此後,隨著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發展階段: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完成階段: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同時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總結:
我們通過羅馬法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看出,羅馬法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統治的有利和合法的工具,為統治人民、佔有土地做了有力辯護。古代羅馬雖然在政治上實現了統一,但其思想文化源於古希臘,因此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因此有大量的學者和知識階級,這就為法律的發達提供了人才基礎,而不斷擴張的羅馬共和國(後期擴張成羅馬帝國)為保證各階層的穩定,要出台相應的規范和律令,這就為更為系統的法律提供了前提准備,再加上當時羅馬的統治者注重法制和開明的統治,構成了羅馬法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促進了羅馬法的繁榮。

2. 為什麼古羅馬私法發達

階級的來問題,中國的階級是金字塔源的,最高權力的是皇帝.但在古羅馬,最高權力的是元老院,足足有三百人,很難意志統一.而且古羅馬的統治基礎是貴族,貴族本身擁有很大的權力,他們還擁有軍隊,他們可以通過武力來到維護自己的權力.

3. 羅馬的法律文化為什麼如此燦爛和發達

●第一,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它對簡單商品生產回的一切重要答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第二,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第三,羅馬法中體現的理性原則、衡平觀念等,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 ●第四,羅馬統治階級運用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羅馬法的完備發達而自願採用,是羅馬法對後世,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立法發生巨大影響的又一個原因。 ●第五,羅馬的人權主義到目前為止都是適用於整個世界的,它的設立對於整個世界的法律設定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4. <羅馬法>在法學史上的地位如何

羅馬法,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於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它既包括自羅馬國家產生至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習慣法在內。也包括公元6世紀中葉以前東羅馬帝國的法律。
[編輯本段]二、羅馬法的產生和《十二表法》的制定

羅馬法的產生

羅馬法大約起源於公元前7世紀前後的古代羅馬王政時代,當時,羅馬的法律有人民大會的法律和平民大會的法律,共和時代的末期,元老院的決議逐漸取代了王政時代的人民大會和平民大會的法律。
●(1)氏族公社時期:
公元前8世紀以前,羅馬處於氏族公社時期。傳說羅慕路斯於公元前754至前753年創建羅馬城。
●(2)王政時期:
公元前8至前6世紀的羅馬,稱為王政時期,此時的羅馬尚處於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公元前7世紀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羅馬社會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基本對立的階級,氏族制度趨於解體。與此同時,「平民」階層逐漸形成。平民承擔羅馬大部分的稅收和羅馬軍事義務,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員,不能享有政治權利,不能與貴族通婚,也不能佔有公地。正是平民為爭取權利同貴族進行的長期斗爭,客觀上加速了羅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進羅馬奴隸制國家與法律的形成。
●(3)共和國時期:
公元前6世紀中葉,羅馬貴族被迫讓步,第六代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對羅馬社會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原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部落,以地域關系來劃分居民,並按照財產的多少將居民劃分為五個等級。這次改革標志著羅馬氏族制度的徹底瓦解,羅馬奴隸制國家正式產生,羅馬從此步入共和國時期。
隨著羅馬奴隸制國家最終形成,羅馬法也隨之產生。當然,共和國早期的法律淵源主要是習慣法。羅馬法是一種反映羅馬奴隸主階級的意志,保護奴隸制的剝削關系,鞏固奴隸主階級在國家機關中的統治地位以及對奴隸的無限權力的社會規范體系。

《十二表法》的制定

●1.制定背景
共和時期,羅馬法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 《十二表法》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由於使用習慣法,司法權又操縱於貴族,任其解釋,進行司法專橫,引起平民不滿。結果是元老院被迫於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員會,
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設置了法典編纂委員會,還派人到希臘考察法制。於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於羅馬廣場。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為對前者的補充,構成了所謂的《十二表法》,由於這些表法當時都是由青銅鑄成的,所以又稱《十二銅表法》,這是古代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可惜的是銅表在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時被毀。
羅馬帝國時代,皇帝的權力擴大,立法權逐漸被皇帝掌握,法律和法令都開始採用皇帝敕令的形成頒布。這一時期的一些重要法典包括《格雷戈里安努斯法典》(大約編於公元前294年)、《海摩格尼安努斯法典》(大約編於公元324年)和《狄奧多西法典》(438年頒布)。
●2.結構與內容
《十二表法》的篇目依次為傳喚、審理、索債、家長權、繼承和監護、所有權和佔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補及後五表的追補。
其特點為諸法合體、私法為主,程序法優於實體法。《十二表法》的某些規定雖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於嚴格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及其統治秩序,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私有財產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3.歷史地位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古羅馬固有習慣法的匯編,它總結了前一階段的習慣法,並為羅馬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許多世紀以來,《十二表法》被認為是羅馬法的主要淵源。
[編輯本段]三、羅馬法的發展

市民法和萬民法兩個體系的形成

●1.羅馬共和國前期——市民法
羅馬共和國前期,形成了一個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體系——市民法。其內容主要是國家行政管理、訴訟程序、財產、婚姻家庭和繼承等方面的規范。其淵源包括羅馬議會制定的法律(如《十二表法》)、元老院的決議、裁判官的告示以及羅馬法學家對法律的解釋等。
●2.共和國後期——萬民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市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萬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動中逐步創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市民法和外來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發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關於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內容。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後來,查士丁尼將兩者統一起來。

法學家活動的加強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法學家們著書立說,解釋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主要有普羅庫爾學派和薩比努斯學派。其間出現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學家:蓋尤斯、伯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學家的法學著作和法律解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概括羅馬法學家的活動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參與訴訟;著書立說;編纂法典,參加立法活動。

《國法大全》的編纂

到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執政期間,羅馬法發展到成熟階段。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為重建和振興羅馬帝國,成立了法典編纂委員會,進行法典編纂工作。從公元528~534年,先後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規匯編。
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編纂了拜占廷帝國的第一部法典,這部法典在公元12世紀開始被人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部法典主要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學說匯纂》和《法學階梯》三部分,人們還把公元534年到查士丁尼逝世時的法律編纂後稱為《新律》,作為法典的第四部分。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
這是公元528~529年編出的一部法律匯編。它將歷代羅馬皇帝頒布的敕令進行整理、審訂和取捨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譯為《法學階梯》)。
它是以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為基礎加以改編而成。
是闡述羅馬法原理的法律簡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書,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學說匯纂》,又譯為《法學匯編》,
於公元530~533年編成。這是一部法學著作的匯編,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學說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門別類地匯集、整理,進行摘錄,凡收入的內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公元565年,法學家又匯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時所頒布的敕令168條,稱為《查士丁尼新律》。
以上四部法律匯編,至公元12世紀統稱為《國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國法大全》的問世,標志著羅馬法已發展到最發達、最完備階段。
[編輯本段]四、羅馬法對後世法律的影響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制度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歐洲大陸的法律制度影響更為直接。正是在全面繼承羅馬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當今世界兩大法系之一的大陸法系,亦稱為羅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
羅馬法對後世法律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羅馬私法體系。
羅馬法的有關私法體系,被西歐大陸資產階級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鑒與發展。《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就是對羅馬法的繼承和發展。如1804年制定的《法國民法典》,就繼承了《法學階梯》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例;而1900年實施的《德國民法典》則是以《學說匯纂》為藍本的,形成了總則、債法、物法、親屬法、繼承法。法、德兩國的民法體系,又為瑞士、義大利、丹麥、日本等眾多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加以仿效。
●2.羅馬法中許多原則和制度,也被近代以來的法制所採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圍內權利平等原則、契約自由原則、遺囑自由原則、「不告不理」原則等,權利主體中的法人制度、物權制度、契約制度、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
●3.羅馬法的立法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它所確定的概念、術語,措詞確切,結構嚴謹,立論清晰,言簡意賅,學理精深。
[編輯本段]五、羅馬法對後世立法產生巨大影響原因
●第一,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第二,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第三,羅馬法中體現的理性原則、衡平觀念等,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
●第四,羅馬統治階級運用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羅馬法的完備發達而自願採用,是羅馬法對後世,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立法發生巨大影響的又一個原因。
[編輯本段]六、羅馬法的分類
羅馬法學家依據不同標准,從不同角度將法律劃分為以下幾類:
(1)根據法律所調整的不同對象可劃分為公法與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動和國家機關組織與活動的規范;私法包括所有權、債權、婚姻家庭與繼承等方面的規范。
(2)依照法律的表現形式可劃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書面形式發布並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包括議會通過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是指統治階級所認可的習慣法。
(3)根據羅馬法的適用范圍可劃分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市民法是指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萬民法是調整外來人之間以及外來人與羅馬市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4)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市民法與長官法。長官法專指由羅馬高級官吏發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構成的法律,內容多為私法。其主要是靠裁判官的司法實踐活動形成的。
(5)按照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為內容可劃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人法是規定人格與身份的法律;物法是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訴訟法是規定私權保護

5. 為什麼說羅馬法是奴隸制社會最發達,最完備的法律制度

羅馬法是抄前6世紀到公元6世紀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古代社會最發達最完備的法律,也是世界法律史上最有影響的法律體系之一。羅馬法關於公法和私法的劃分對後世的有重要影響,其關於人法、物法的制度和原則奠定了民法的理論基礎。最重要的的淵源是東羅馬帝國皇帝尤士丁尼時期編纂的《國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羅馬法的基本內容有三部分,其一是人法,規定了自然人、法人和婚姻家庭法。比如羅馬法很早就規定了「無夫權婚姻」提倡了男女平等,「婚姻是一男一女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的結合。」其二是物法,規定了物權、債權和繼承權。這三部分都是現代民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三是訴訟法。

6. 急急急!請說說羅馬私法的發達之處。

這個問題很大啊。羅馬法體系龐大,立法科學,各國制定的民法大多都是沿襲羅馬法,或對羅馬法加以修改。羅馬法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最重要的是,羅馬社會是以天下為公,不是封建社會的專制,對後世影響很大

7. 羅馬公民法發展為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

公民來種律制度由公元前450始公布自"十二銅表"逐漸演變適用於共期公民用調整羅馬公民間關系(公民保護羅馬公民較寬松)萬民意即各民族共律繼公民逐漸形發展起羅馬司體系重要組部用調整羅馬公民異邦間及異邦異邦間民事律關系羅馬律羅馬司體系萬民比較熟發達部期羅馬基本內容(萬民規制除羅馬外羅馬帝比較嚴厲公元前8至6世紀王政期古羅馬律表現形式原始習慣公元前6世紀末奴隸制家形羅馬律文習慣向文演進公元前451前450羅馬制定著名《十二銅表》羅馬發展史重要程碑前習慣口耳相偉含混清司官使用習慣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銅表現使刑事訴訟定罪量刑民事訴訟裁決確定公律條文作準繩程度限制貴族司專斷十二銅表羅馬社政治斗爭特別平民與氏族貴族斗爭產物集習慣並結合社經濟發展需要編纂羅馬習慣向文轉變重要標志羅馬發展基礎貴族享太特權任意解釋曲解習慣權利所謂習慣文規條導致平民貴族間矛盾益劇烈兩階級經久斗爭才羅馬文部文早稱十二銅表關於自含義類認識史現種同認識通指宇宙秩序本身作切制定製基礎關於義基本終極原則集合萌發於古希臘哲其智者派自區認自明智永恆則專斷僅於權宜計蘇格拉底、柏拉圖亞士...

8. 羅馬法發達的原因

從羅馬法的歷史發展的幾個階段談起:
(1)早期階段:法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羅馬在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此後,隨著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

(2)發展階段: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3)完成階段: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同時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第二目「羅馬法的主要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羅馬法的構成、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的對象以及遵循的原則。教材首先介紹了廣義與狹義的羅馬法的區別,從形式和整體結構上對羅馬法不同的劃分。舉例說明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具體內容。著重介紹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則是自然理性。通過閱讀和分析,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和評價羅馬法的實質。

第三目「羅馬法的作用與影響」,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和評價羅馬法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第一、羅馬帝國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是為了維系和穩定龐大帝國的統治。第二、羅馬法巨大的歷史影響。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著作《羅馬法精神》一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歐美各國在不同程度上無不受到羅馬法的影響。20世紀初羅馬法的影響經過日本,延伸到了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民法即沿襲了羅馬法。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繼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羅馬法的原則。

羅馬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為資產階級戰勝教會和世俗的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2)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鞏固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3)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立法提供了範本。

熱點內容
民法典利好 發布:2025-09-16 02:07:30 瀏覽:689
上海市盲道法規 發布:2025-09-16 02:06:57 瀏覽:165
馬懷德2017命題行政法 發布:2025-09-16 01:42:36 瀏覽:27
瑞金二路社區法律服務中心 發布:2025-09-16 01:35:31 瀏覽:484
公安部的通知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01:35:20 瀏覽:712
法院扣押卷宗 發布:2025-09-16 01:34:33 瀏覽:402
莆田荔城區法院 發布:2025-09-16 01:34:28 瀏覽:143
法律碩士屬於什麼專業 發布:2025-09-16 01:33:50 瀏覽:130
香港道德棉衣 發布:2025-09-16 01:33:37 瀏覽:113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重點總結 發布:2025-09-16 01:26:37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