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第126條

民法通則第126條

發布時間: 2021-02-21 19:35:52

㈠ 關於一個法律上的問題

你說的這種情況很多呀,像本案類似的案子,全國法院判決的案例還有一些。像重慶就出現了狀告兩棟樓76名住戶的案子。

從法律上看,這類案件屬於特殊的侵權糾紛,造成受害人受傷的行為有兩種可能:一是懸掛物或者擱置物墜落,一是人為拋擲所致。

與這類糾紛有關聯的法律規定有兩條:
一是《民法通則》第130條,即兩人以上共同侵權的,應該負連帶責任。但是構成共同侵權的,侵權人之間要有共同侵權的意思聯絡,這個案件很顯然不是,扔或者掉物傷人的行為只可能是一個人所為,其他人不知道,他們之間不可能有意思聯絡,所以與這條規定的共同侵權的概念不符。

二是《民法通則》第126條,有關建築物、其他設施上面的懸掛物、擱置物掉下來致人傷害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要承擔責任,但是人為拋出的物件顯然也不屬於建築物上的懸掛物或擱置物。

所以,嚴格說來,在現行法中確實找不到確切的依據。

1.如果本案中,是多人同時砸物件,那麼就構成了共同危險行為。

共同危險行為是民法上共同侵權裡面的一個特殊類型,一般是指比較明確的,比如幾個人都在實施某種比較危險的行為,打個比方,幾個人都在拿著石頭拚命向下扔,下面恰好就砸到一個人,每個人都有危險行為,這就是比較典型的。

它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典型的、明確的,大家都有危險行為的,還有一種是隱蔽的危險行為,如果把它稱為隱蔽的非典型的危險行為就比較好解釋了。

關於共同危險行為,我國現行的實體法當中雖然還沒有明文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當中提到了共同危險行為這個概念:

「凡是由於共同危險所產生的訴訟,由被告人證明因果關系的不存在,以及主觀上沒有過錯。」

也就是說實行的是因果關系的推定和過錯推定的雙重推定來判定被告人是否承擔責任。

在此情況下,原告的舉證責任是證明我在這個地方被砸了和被什麼砸的,證明到此就可以了。不能要求原告證明是誰扔的或誰家掉的,客觀上原告也不可能證明。

2.雖然我國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制度。結合本案,我認為原告應該證明這樣幾個事實。

第一,身體受到了損害,有損害結果;

第二,物件是在某一特定的范圍扔下或者墜下來的,范圍一定要確定得合理,盡量縮小;

第三,損害結果和扔或者掉物件之間有因果關系。

這個因果關系,原告只要證明物件是樓上掉下來的就行了。這是概括的因果關系,證明到這一點,原告的舉證責任就完成了,法官就應該對具體的因果關系形成一個事實上的推定。

什麼是具體的因果關系呢?就是樓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扔物件,每個人的概率都是一樣的。

原告要起訴的話劃定被告的范圍很重要,一棟樓也好,兩棟樓也好,扔東西的人應該在一定的范圍內,不能泛泛地告,公安部門在現場應該有一個鑒定結論。
另外,在被告方面,應該確定一個相對准確的范圍,像本案,完全可以從醫學角度做一個分析,受害人是直線性受力還是斜線性受力,高度不一樣,方向不一樣,物件對人的撞擊力是不一樣的,應盡可能把被告的范圍縮小。

3.整棟樓的「無辜人」如何免責:

特殊民事侵權案件,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以及《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一款第七項:「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在這起特殊侵權案件中,原告只要能夠證明他的傷害是所有被告造成的就可以,而被告卻要舉證證明自己沒有主觀上過錯的,否則就推定被告有過錯,這就是過錯推定原則。

被告要想免除責任,就要舉證證明自己沒有實施這個行為,或者這個行為是誰實施的。能證明,就可以被排除,不能證明,就要運用推定原則,推定你是行為人。既然是推定,就可以被推翻,這種案件,在程序上應該有它的特色,如果在一審時被告舉證不充分,如果有新的證據,可以在二審中舉出,以確保對被告的公平。如果事後真正的行為人確定下來,案子可以再審,改判過來。在舉證方面,應該設置這樣一些救濟措施。

後話:

共同危險行為是推定被告實施了某種危險行為,的確,這種推定並不精確,僅僅是可能性,但法律承認這種可能性,並在這種可能性的基礎上,給予受害人以最大的救濟。可見,這種理論要體現的是對受害人給予及時救濟的價值觀,同時,又把一個總的風險分散到各個被告身上去。這在邏輯上確實有一個悖論:一方面,只可能一個人實施了某種危險行為,另一方面,又推定所有被告都可能實施了該行為。但此時法律的價值觀主要考慮的不是對被告是否合理的問題,而是受害人怎麼能得到及時的補救。

刑事審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無罪推定」,就是說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一個人有罪,那麼這個人就是無罪的,被告人自己不需要證明自己無罪,而在民法上,這種共同危險行為的推定則正好相反。

㈡ 具體解釋民法通則126條

第一百二十六條來
【物件自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條文注釋本條是關於建築物致人損害責任的規定。

建築物致人損害責任是一種特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同地面施工緻人損害責任一樣,采過錯推定原則。被告可通過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獲免責,其可以主張的事由通
常有不可抗力、受害人的過錯、第三人的過錯等。建築物致人損害責任適用情形包括:
(1)建築物倒塌的;
(2)其他設施(不動產)倒塌的,但堆放物品除外;
(3)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的。建築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者是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區分所有人和管理人責任非常重要。比如在房屋租賃關系
中,如發生房屋倒塌致人損害,應由房屋所有人(通常為出租方)承擔責任;但如果發生房屋陽台上的花盆(擱置物)墜落致人損害,則應由房屋管理人(通常為承
租方)來承擔責任。

㈢ 民法通則第126條

過錯推定又謂過失推定,是指在損害事實發生後,基於某種客觀事實或條件而推定版行為人具有過失,從而減輕或者免權除受害人對過失的證明責任,並由被推定者負擔證明自己沒有過失的規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叫無過失責任原則。它是指沒有過錯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律規定應由與造成損害原因有關的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原則。 在具體而言,若工地方是因其自己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或者過失而造成侵權,那是過錯推定。若工地方安全措施等都做好,只是意外事故導致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雖然是無過借的,但根據法律應當承擔民事法律的。。應當承擔。。。。

㈣ 《民法通則》中,關於大樓上掉下花瓶砸傷人的責任承擔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高空擱置物,懸掛物掉落侵害他人的責任,民通意見及民事版訴訟法司法解權釋均確定為過錯推定原則,即當造成損害結果時,物之所有人被法律直接推定為有過錯,他負有向法院證明其無過錯的舉證責任,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且指正出誰是過錯人則敗訴。
對於問題中的情況,如果無法查明是誰的物落下砸人,則整棟樓的所有業主均需承擔安份連帶賠償責任,對於商業樓宇則更承租公司負賠償責任(業主視情況可能要負補充責任),此一問題的處理方式其實不單有過錯推定的法律規則,更蘊含了公平責任原則,可以說是公平責任原則導出了過錯推定規則的適用,也就是說人身的健康與安全受到侵害是最需要補償的,為此如果無法確定掉落物的歸屬,則毋寧要求整個樓的業主連帶來進行賠償,當然業主可以通過證明物非自己所有並指正出是誰所有或是誰所謂來進行免責,當無法證明或不願證明時(通常是不願指正),則安份承擔賠償責任

㈤ 民法通則126條體現了什麼原則

過錯推定原則

㈥ 關於《民法通則》126條

乙的確要在這件事上承擔責任的.首先是使用人承擔責任,甲先要賠償死者和傷者.當甲無力賠償時乙就補上.因為在合同上是乙簽的字,所以在法律認定上乙就是管理者,這是不可改變的.

㈦ 怎麼理解《民法通則》第126條最後一句

第一百二十六條
【物件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條文注釋本條是關於建築物致人損害責任的規定。
建築物致人損害責任是一種特殊侵權責任,歸責原則同地面施工緻人損害責任一樣,采過錯推定原則。被告可通過證明自己沒有過錯而獲免責,其可以主張的事由通

常有不可抗力、受害人的過錯、第三人的過錯等。建築物致人損害責任適用情形包括:(1)建築物倒塌的;(2)其他設施(不動產)倒塌的,但堆放物品除外;
(3)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脫落、墜落的。建築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者是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區分所有人和管理人責任非常重要。比如在房屋租賃關系
中,如發生房屋倒塌致人損害,應由房屋所有人(通常為出租方)承擔責任;但如果發生房屋陽台上的花盆(擱置物)墜落致人損害,則應由房屋管理人(通常為承
租方)來承擔責任。
關聯法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

㈧ 請教下關於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和第126條可以同時適用

可以同時適用來。要看具體自事件,具體情況。根據106條:「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和126條最後一句「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106條只是一個概括,指所有的歸責原則,126條專指物件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所以當遇到物件致人損害的事件時,如物件所有人或管理人可以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
個人觀點,歡迎採納!

㈨ 民法通則126條對應民法總則多少條

《民法通則》中關於侵權的民事責任(含第126條),在《民法總則》中不再專門作內出規定,這部分容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侵權責任法》的第85條中。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二、《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㈩ 民法通則加司法解釋

過錯推定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它是指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前提下,在某些特殊的場合,由損害事實本身推定行為人有過錯,並據此確定過錯行為人賠償責任的原則。

過錯推定原則仍然是過錯責任原則,它的構成要件還是過錯責任的4個構成要件。只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時候,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受害人難以舉出證據來證明加害人的過錯,例如,在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時,受害人也很難證明物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過錯。因此,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當出現這種損害時,「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這就是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受害人只要證明加害人不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事實。而加害人自己又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可以從這些事實中推定加害人有過錯。因此,推定過錯原則的特殊性,就在於舉證責任的不同。一般的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在受害人,推定過錯原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先推定加害人有過錯,再把舉證責任加給加害人,加害人須證明自己無過錯,如果加害人證明不了自己無過錯,則為有過錯,因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的產生,早在古羅馬法的法諺「對偶然事件誰出不負責任」、「偶然事件應落在被擊中者的身上」當中,就已經包含著客觀存在的萌芽。

作為比較明確、穩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國民法典》第1384條規定:「任何人不僅對其自己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而且對應由其負責的他人的行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的損害,均應負賠償的責任。」20世紀初期,過錯推定原則有了新的發展。《法國民法典》1922年11月7日補充規定:「但不問以何種名義持有不動產或動產的全部或部分者,如火災在上述財產中首先引起時,該持有人對第三人就該火災所引起的損害負賠償責任,但如能證明火災非由其過失或由應由其負責的人的過失而引起者,不在此限。」同一時期,英國的判例法也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過錯推定製度。《蘇俄民法典》(1922年)第403條規定:「對於他人之人身或財產致以損害者,應負賠償損害之義務。如能證明其系不能防止,或由於授權行為,或損害之發生系由受害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者,應免除其義務。」這一規定,確立了蘇俄侵僅行為法的過錯推定原則。

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意義,在於使受害人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切實地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加重加害人的責任,有效地制裁違法行為,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從損害事實中推定行為人有過錯,那麼就使受害人免除了舉證責任而處於有利的地位,則行為人則因擔負舉證責任而加重了責任,因而更有利於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

過錯推定原則的適用范圍,民法通則有明文規定的只有一條,即第126條建築物及其擱置物、懸掛物致人損害賠償責任。但是根據司法實務和外國立法例,下述情況也適用這一原則:

(1)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致人損害,其監護的責任確定(民法通則第133條);

(2)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致人損害的責任確定(民法通則第125條);

(3)醫療事故;

(4)交通事故;

(5)其他應當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的情況,例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責任,法人及其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責任;雇傭人對受僱人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責任,定作人指示過失的侵權責任等。

在上述范圍以內的侵害人身權行為,應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歸責,但應注意,對於侵害精神性人格權和身份權,只在上述第1、第5兩項范圍內的,才可以適用推定過錯原則歸責,在第2-4項場合不適用。

熱點內容
桂林市秀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22:59:06 瀏覽:993
二級建造師考試法規試題 發布:2025-09-15 22:59:05 瀏覽:326
勞動法關於鼓勵先進獎勵的條款 發布:2025-09-15 22:56:52 瀏覽:125
高速公路建設法規 發布:2025-09-15 22:51:01 瀏覽:13
北京最好律師 發布:2025-09-15 22:48:12 瀏覽:825
佳木斯市向陽法院 發布:2025-09-15 22:48:03 瀏覽:734
民事訴訟法試行第條 發布:2025-09-15 22:27:46 瀏覽:511
伊吾法院 發布:2025-09-15 22:19:59 瀏覽:392
滑縣知名律師 發布:2025-09-15 22:19:23 瀏覽:598
法院第一封 發布:2025-09-15 22:12:01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