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試行第條

民事訴訟法試行第條

發布時間: 2025-09-15 22:27:46

『壹』 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

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內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並無第三百九十五條。

本法共二百八十四條。第二百八十四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同時廢止。

(1)民事訴訟法試行第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訂

一、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二、根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三、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四、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貳』 誰知道除權判決確有錯誤能否提起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第14條規定,對依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的再審申請不予受理。上述法律明確規定了不允許當事人申請再審,但是對院長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並無禁止性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77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99條、第200條規定了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因此筆者認為,對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按照院長監督程序提起再審,是有法律依據的。
那麼,按照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提起再審後,究竟如何審理呢?因為沒有任何法律規定,筆者認為應當結合立法的原意適用法律。《民事訴訟法》對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再審案件作了明確的規定,比如必須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必須開庭審理,第186條還規定再審適用的程序,即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但是公示催告程序是一種特殊的程序,一是非訟性質,沒有明確的相對人;二是實行一審終審制;三是特殊的審理方式,不能調解,也無需開庭審理;四是終結公示催告程序適用裁定;五是特殊的判決效力,即除權判決作出後產生如下法律後果:1.結束了公示催告程序。2.申請人可持除權判決向付款人請求付款。3.所公示票據無效。4.除權判決是付款人履行付款義務的依據。
基於上述法律規定,筆者認為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公示催告程序中作出的除權判決進行再審時,應當作如下處理: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無需開庭,一審終審,對確有錯誤的除權判決在判決撤銷的同時,還應當判決終結公示催告程序。
馮艾芳(作者單位:太原市杏花嶺區法院)作者:作者單位:太原市杏花嶺區法院

『叄』 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和規范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民事檢察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其他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檢察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則。第二條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通過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第三條人民檢察院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第四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和執行權。第五條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受理、辦理、管理工作分別由控告檢察部門、民事檢察部門、案件管理部門負責,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第六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第七條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民事訴訟監督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民事訴訟監督工作。
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作出的決定,有權予以撤銷或者變更,發現下級人民檢察院工作中有錯誤的,有權指令下級人民檢察院糾正。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執行。下級人民檢察院對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執行的同時向上級人民檢察院報告。第八條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民事抗訴案件或者其他與民事訴訟監督工作有關的議題時,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列席會議。第九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實行迴避制度。第十條檢察人員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應當依法秉公辦案,自覺接受監督。
檢察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
檢察人員有收受賄賂、徇私枉法等行為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第二章管轄第十一條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的監督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該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均有管轄權。第十二條對民事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監督案件,由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第十三條對民事執行活動的監督案件,由執行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第十四條人民檢察院發現受理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受移送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檢察院認為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第十五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
人民檢察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能解決的,報請其共同上級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第十六條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辦理下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
下級人民檢察院對有管轄權的民事訴訟監督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辦理。第十七條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對民事訴訟監督案件的管轄,依照有關規定執行。第三章迴避第十八條檢察人員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申請他們迴避。
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等。第十九條檢察人員自行迴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提出,並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卷。第二十條當事人申請迴避,應當在人民檢察院作出提出抗訴或者檢察建議等決定前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提出,並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申請的,應當記錄在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提出迴避申請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據。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檢察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第二十一條檢察長的迴避,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迴避,由檢察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迴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沒有第407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沒有第407條,只有284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同時廢止。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09條百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5)民事訴訟法試行第條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209條規定內容解讀:

(一)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內容

從整個民訴法來看,當事人可以申請檢察監督的理由類型大致可以分為:程序性、實體性和審判主體違法這三種理由。新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規定了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內容。

從第一款的具體規定來看,三種申請情形可以分為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的內容,其實質是當事人認為自己向法院申請再審的實體或程序權利受到侵犯而申請檢察監督。

程序方面,民訴法第199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

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民訴法第204條對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再審作出了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

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根據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第1、2項的規定,人民法院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的、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結合上述規定,如果當事人認為法院生效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必須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先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人民法院駁回當事人再審申請的或者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當事人才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實體方面,依據民訴法第209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此處規定的「明顯錯誤」怎樣理解。

民訴法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是否與民訴法第200條規定的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情形一致,還是比第200條更加嚴格的要求,有待於將來司法解釋作出相應的解釋說明,便於更好的適用該項。

(二)檢察機關處理當事人再審檢察申請的方式

民訴法第209條規定當事人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方式有檢察建議和抗訴兩種。檢察建議是2012年修訂《民事訴訟法》時新增加的一種民事檢察監督的方式。

作為檢察機關在實踐中創設的一種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方式,相較於抗訴而言,檢察建議是一種比較柔性的監督方式,更易於人民法院接受,但因其缺乏相應的強制力。

所以在監督效果上要弱於抗訴的效果。作為檢察機關的一種書面「建議」,立法並沒有明確檢察建議的法律效力,檢察建議對於被建議單位(包括同級法院)也沒有當然約束力。

而抗訴作為一種效力較強的剛性檢察監督方式,必然引起法院的再審程序。 當事人依據民訴法第209條的規定,向檢察機關申請再審監督時,可以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但是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在受理當事人申請後,是作出檢察建議,還是抗訴,並不受當事人申請的約束,檢察機關根據相應的規定作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

(三)人民檢察院審查當事人再審申請的期限

民訴法第209條第2款對人民檢察院審查當事人再審檢察監督申請的期限作出了規定,依該款規定,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

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這一規定意味著檢察機關審查當事人申請一般應當以三個月為限。

依2013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的《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36條、38條和56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對當事人的監督申請,根據具體情形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控告檢察部門應當在決定受理之日起三日內將案件材料移送本院民事檢察部門。

人民檢察院受理當事人申請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監督的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審查終結並作出決定。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控告檢察部門決定受理當事人申請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審查,作出相應的決定。

結合《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的規定,民訴法第209條所規定的三個月的期限,應理解為既包括了人民檢察院從決定受理當事人申請。

到作出檢察建議、抗訴決定或者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的全部時限,也包括了受理當事人申請的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審查期限。

和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案件審查期限。對於特殊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期限可否延長和怎樣延長,法律並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定。

(四)當事人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約束力

民訴法第209條在賦予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再審檢察監督的權利的時候,也對該權利的行使作出了約束,即明確規定了該權利的行使應以一次為限。

當人民檢察院審查結束,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監督申請進行審查後所作出的決定在檢察監督范圍內具有終局性,當事人不得就同一監督申請向任何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這一原則的適用,既包括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審查後作出不予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的情形。

也包括經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人民法院進行再審後作出的判決、裁定或者民事調解書,當事人不得再次申請檢察監督的情形。

但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與控告檢察廳辦理民事行政案件第二次座談會紀要》(2014年)給予了當事人申請復查的機會。

該紀要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檢察機關監督,同級人民檢察院受理審查後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

當事人認為該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存在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查一次。當事人一次申請再審檢察監督原則並不意味著經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再審檢察建議。

人民法院再審後作出的判決、裁定或者民事調解書不受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依據《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第117條的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抗訴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仍符合抗訴條件的;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出的檢察建議未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並書面回復的。

人民法院對檢察建議的處理結果錯誤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跟進監督或者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監督。

『陸』 民事訴訟法一百七十四條第二款

該條來沒有第二款。
中華人源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
(一九八二年三月八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自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試行)
第七十四條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

熱點內容
仲裁裁決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可以 發布:2025-09-16 00:28:18 瀏覽:681
民法典話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2
司法調解申請書 發布:2025-09-16 00:27:31 瀏覽:443
盜用公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6:12 瀏覽: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實際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6 00:20:31 瀏覽:882
社會學網路分析法 發布:2025-09-16 00:08:33 瀏覽:17
德川酷刑法 發布:2025-09-15 23:50:03 瀏覽:297
直銷管理條例自什麼時候實施 發布:2025-09-15 23:49:56 瀏覽:836
2015年新婚姻法繼承法 發布:2025-09-15 23:49:55 瀏覽:975
勞動法公休天數 發布:2025-09-15 23:29:56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