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33條
Ⅰ 刑法第133條內容
第一百復三十三條制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3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Ⅲ 過失致人死亡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
最高人民復法院《關於審理制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133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134條、第233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第133條(交通肇事罪)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33條(過失致人死亡罪)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按照上述法律與解釋。您說的情況確實是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33
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一是看被告人過失程度的嚴重性。對於過失致人死亡罪而言,雖然行為人對被害人死亡的發生在主觀罪過上都表現為過失,但行為人過失的程度是可能存在差別的。既存在嚴重疏忽大意與一般疏忽大意之分,也存在輕信把握的大小和冒險程度之分。被告人主觀上的過失之大小也反映了犯罪情節的輕重。如果被告人不顧他人勸阻,一意孤行,或者嚴重疏忽大意,很容易預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而沒有預見,過失致人死亡的,則不能認定為情節較輕。
二是看被告人先前相關行為的違法性。如果被告人在實施違法活動中過失致人死亡,則不應該認定為情節較輕。
三是看被告人過失行為之目的。如果被告人行為之目的是為了受害人的利益,或為了公共利益之考慮,在行為中由於疏忽大意或過於自信而導致他人死亡的,可以認定為情節較輕。
四是看其犯罪行為的後果和影響。犯罪行為的後果是評價犯罪行為嚴重性的最重要指標之一,過失致人死亡罪中,犯罪行為的後果和犯罪造成的影響不同,其犯罪的情節輕重也不同。一般來說,如果過失致使兩人以上死亡的,不宜認定為情節較輕。
如果過失致死的人身份特殊,造成影響較壞或損失較大,也不能認定情節較輕。對此可在司法實踐中根據具體案件靈活把握。
Ⅳ 什麼是刑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什麼是重法優於輕法
1、特別法優於普通法
這個是指當一種行為既符合普通刑法的規定又符合特別刑法的規定時,應適用特別刑法的規定定罪判刑。普通刑法,是在一般范圍內普遍適用的刑法。特別刑法,是在特定范圍內適用的刑法。特別刑法的效力,或者僅及於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或者僅及於特定犯罪。國家在普通刑法之外又制定特別刑法,是為了懲治特定犯罪,保護特定的法益。其用意是將犯罪依特別刑法論處,從而對特定的法意予以特殊保護。所以,行為符合特別刑法的規定時,應適用特別刑法,而不適用普通刑法。否則,特別刑法就喪失了應有意義。
2、重法優於輕法
在普通刑法或者特別刑法之內,會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在法律內部條款之間,存在普通條款和特別條款的關系。普通條款是指在一般場合普遍適用的刑法條款;特別條款是指在普通條款基礎上附加特定條件,在特別場合適用的刑法條款。例如,刑法第233條、第235條是過失至人死亡、重傷的普通條款;刑法第133條、第134條則是特別條款。定罪量刑應視具體情況與法律規定採取不同原則。
(1)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同一法律的普通條款與特別條款時,在通常情況下,應依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論處。這也是因為,立法者在普通條款之外又設特別條款,是為了對特定犯罪給予特定處罰,或因為某種犯罪特別突出而予以特別規定。因此,行為符合特別條款時,應按特別條款的規定論處。
(2)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同一法律的普通條款與特別條款時,在特殊情況下,應適用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即按照行為所觸犯的法條中法定刑最重的法條定罪量刑。
特殊情況如下:
第一,法律明文規定按重罪定罪量刑。例如,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第149條第2款規定:「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法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按普通條款規定定罪量刑,但對此也沒作禁止性規定,而且按特別條款定罪不能做到罪行相適應時,按照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定罪量刑。從我國刑法的規定來看,許多特別條款規定的犯罪並不輕,但其法定刑輕於普通條款的法定刑,如果絕對採用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定罪量刑,就會造成罪行不均衡的現象。在這種情況喜愛,只要刑法沒有禁止適用重法,或者說只要刑法沒有指明適用輕法,為了貫徹罪行相適應的基本原則,就應按照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定罪量刑。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具有財產價值,規定侮辱國旗、國徽罪的299條,與規定故意毀壞財物罪的275條,存在特別法條條與普通法條的關系。前者是特別法條,後者為普通法條。如果嚴格按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條的原則處理,就會出現以下局面:焚燒、損毀一般財物,數額巨大的,根據刑法第275條,「處三年以上七年一下有期徒刑」;焚燒、損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無論其財產價值數額多巨大,都只能根據刑法第299條,「處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不合理之處顯而易見。所以,具體處理如上所述。
Ⅵ 刑法中對於故意殺人罪的定義和判刑條款
故意殺人,是指故抄意襲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性質最惡劣的少數犯罪之一。必須從重從快嚴懲。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Ⅶ 過失傷害他人,造成他人死亡的構成什麼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
是指由於普通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必須是過失,即應當預專見自己的行屬為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客觀上必須實施了致人死亡的行為,並且已經造成死亡結果,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
(7)刑法第233條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Ⅷ 自衛過度致死會判多少年
刑法第233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防衛過當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或者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別按照刑法典第235條和233條規定的相應量刑幅度減輕處罰;如果具備緩刑條件,可以使用緩刑;如果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應當免除處罰。
對於構成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的,分別按照刑法典第234條和第232條規定的相應量刑幅度應當減輕處罰;如果具備緩刑條件的,可以適用緩刑;如果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應當免除處罰。
(8)刑法第233條擴展閱讀
《刑法》第20條規定,正當防衛制度就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自衛行為,沒有超過合理限度的就是正當防衛,由此而給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主要是人身傷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雖然不完全符合正當防衛條件,但與一般的法益侵害行為不同,而是針對緊迫的不法侵害防衛正當的利益,因此,防衛過當的違法性就減少了。違法減少說雖然能說明對防衛過當的減輕處罰,但不能說明對防衛過當的免除處罰。違法責任減少說認為,在防衛過當的場合,不僅違法性減少了,而且責任也減少了,這就是刑罰的減免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