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一詞來源於

民法一詞來源於

發布時間: 2020-12-18 21:52:30

民法一詞的來源

民法一詞來源於古羅馬的市民法(jus civile)。最初的羅馬法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稱市民法;對於被羅馬征服地區的居民之間的關系及其與羅馬人之間的關系的調整則適用由裁判法官形成的規則,稱為萬民法(jus gentium)(與羅馬公民法相比,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 後來非羅馬市民逐漸獲得羅馬公民權,兩法的區別逐漸消失。公元 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進一步匯總整理編成法典,到12世紀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見羅馬法)。恩格斯說羅馬法是「我們所知道的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法律的最完備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3頁)。 羅馬法的理論體系對私有制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極大的影響,以至歐洲大陸都根據拉丁語(jus civile)分別將民法定名為 droit civil(法)、civil law(英)、 Zivilrecht(德)、граданское право(俄),都有市民法律和公民法律的含義。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修訂法律從法語譯為日語「民法」。中國古代法律文獻原無民法一詞,有關錢、債、田、土、戶、婚等法律規范,都收在各個朝代的律、例之中,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時期曾制訂「民律」草案,後經修訂於1929~1930年分編陸續公布時改稱「民法」,這是中國法律歷史文獻上對民法一詞的第一次正式使用。據學者考察,我國法上的「民法」一詞系來自日本語中的「民法」。

❷ :「民法」一詞最早源於古羅馬的( )。

古羅馬法中的市民法,申請最佳哇,幫你答了好多

❸ 什麼是「支付令」

解答:「支付令」一詞來源於我國的《民事訴訟法》,該法第189條規定:債權人請內求債務人給容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兩個條件就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這兩個條件是:1、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2、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支付令申請書」應當寫明請求給付金錢或者有價證券的數量和所根據的事實、證據。「支付令」是債權人向法院申請討回債務的最簡便的方法。
對於一些事實清楚的欠薪案件,勞動者申請支付令解決,較之通過傳統的途徑——申請仲裁、起訴、上訴等,既提高了效率又節省了司法資源。
《勞動合同法》賦予勞動者申請支付令的權利,相比《勞動法》更具操作性,將更有力地維護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權。

熱點內容
道德經十九章感悟 發布:2025-05-23 10:26:32 瀏覽:348
2017中華人民勞動法 發布:2025-05-23 10:26:29 瀏覽:342
最高院關於適用合同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3 10:20:46 瀏覽:989
法律碩士研究生工作好找嗎 發布:2025-05-23 10:20:06 瀏覽:111
民事訴訟法實行81 發布:2025-05-23 10:12:05 瀏覽:844
勞動法短期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23 10:04:35 瀏覽:933
社會與法普法欄2017目劇 發布:2025-05-23 10:03:56 瀏覽:602
土地局出的證明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23 09:53:48 瀏覽:607
浙江義烏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3 09:51:37 瀏覽:812
商法的營業自由原則 發布:2025-05-23 09:47:54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