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的安全性

商法的安全性

發布時間: 2021-02-22 17:23:53

Ⅰ 論商法的主要特點

商法的特徵主要有四:

1. 保護營利性

所謂保護營利性,是指商法對依法追求營利的商事活動採取鼓勵而非壓制、保護而非打擊甚至積極創造條件而非消極抵抗破壞的態度。恰如學者所言,「商事法與民法,雖同為規定關於國民經濟生活之法律,有其共同之原理,論其性質,兩者頗不相同。蓋商事法所規定者,乃在維護個人或團體之營利,民法所規定者,則偏重於保護一般社會公眾之利益。」[7]

商法的保護營利性,既是商的營利性本質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商事活動正常開展、維持商事秩序健康穩定的必然需求。法律發達國家的商事法律制度中,體現其保護營利性的規定頗多。如在德國商法中,商事給付的報酬請求權的成立不以交易雙方當事人事先的約定為必要前提,其商法典第354條第1款規定,在從事其營業時為他人處理事務或提供勞務者,即使無約定,仍可以就此按在該地點為通常的數額請求傭金;並在涉及保管時,請求倉庫使用費。再如法國1953年9月30日法令商業場所租賃法律制度中,對商業承租人給予了特別保護,其一方面在商業租約到期後享有租約延展權,或在被剝奪租約延展權時有權要求給予補償,以彌補其由於遷移商業資產而帶來的顧客量方面的損失;另一方面商業承租人還可以在主要活動之外附帶從事其他的輔助性或補充性活動,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完全改變他所從事的活動,而毋須事先得到出租人的同意。[8]

不可否認,我國現行相關法律制度中也存在一些體現保護營利性的規定,如依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而金融機構借款則須根據借款期限等情況支付利息。但亦須看到,我國相關商事法律制度中體現保護營利性的規定相當不健全、不完善,這給商事實踐帶來了諸多不便甚至損害,必須引起足夠的注意與重視。

2. 自主性

所謂自主性,是指商法有自己的發展動力、自己的發展規律和自己的發展軌跡。學者對此進行了正確總結,「整個商法體系都處在一種演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過程表現為在數個世紀中不斷地把過去展現於未來,表現為一種自主的發展。」[9]

商法發展的自主性主要來源於受其調整的「商」的客觀性和自主性,「商」實踐的營利性與營業性先天地排斥外界的過多干預,「商」實踐中規則的形成、內容及其遵守,也更多地來自「商」實踐主體——商人的自發的平等、公平、信用等理念以及「商」實踐內在的營利、快捷、安全等需要。商規則產生、發展的歷史即為明證,「先有交易,後來才由交易發展為法律------這種通過交換和在交換中才產生的實際關系,後來獲得了契約這樣的法的形式」[10],在這一過程中,「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11]。「從實質上看,商法是,或者至少應該是有理智的商人們的共同意識。這個法律部門相對來說不受政治和其他感情方面的壓力的影響。」[12]商法「是為所有王國和聯合體的權威所認可的習慣法,而不是由任何君王的王權所確立的法律」[13]。

商法從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法律的過程,呈現為一種由自發到自覺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不能否認「自覺」的重要意義,其可以構成對「自發」的一種整理與提升,但其不能完全脫離更不能背離「自發」的內容與本質。德國最高法院於1923年指出,「貿易交往不僅對個別消費者,而且對整個民族承擔著滿足不斷變化的生活和經濟利益需要的使命,為完滿達到這目的,貿易交往應盡量少受強製法律規范的制約,而主要按自身的規律和需要發展。」[14]商法自主性的重要表現和內在要求就在於,商法規則的制定、內容、形式等,須建立在對商實踐的需要和規律的正確把握基礎上,盲目、恣意甚至違背商實踐客觀規律的商法規定必將構成對商實踐的阻礙或損害,並最終被商實踐的偉大力量所淘汰。對此,我們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尊重。

3. 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商法較其他部門法表現出更為明顯的能夠順應實踐的發展及其需要而適時、及時地作出相應變化調整的特點。正如卡多佐引用一位英國法官的話所言,「商人法,不是固定的和僵硬的,它的生長並沒有因為被裝進法典而受到了抑制;用首席大法官柯克伯恩伯爵在古德溫訴羅伯特(Goodwin v. Robert L. R. 10 Exch. 346)一案的話來說,它能夠被延伸和擴大來滿足貿易的需要」。[15]

商法的發展性主要由「商」的本質所決定,商活動主體是一群善於權衡利弊、精打細算、趨利避害的商人,他們極富投機意識和創新精神,其從事商活動的唯一目的就是營利,對於利潤可謂目光敏銳行動快捷。在商的世界裡,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利潤。這種利益驅動機制及其帶來的快速、敏捷、超前性,在商人的商活動實踐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商人總能創造出五花八門樣式繁多的方式獲取利潤,這也要求調整「商」的商法規則必須隨形勢發展快速更新有關規定,否則將成為商實踐發展的絆腳石。

商法發展性的最重要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各國商事法律的修改頻率。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必須隨社會生活、經濟基礎等的發展而相應變化或調整實屬正常且必要,但商事法律的修改變化之快表現尤為突出。以日本商法典為例,其自施行以來,已經經過35次修改或補充,是日本大型法律中修改、補充次數最多的法律。商法發展性的另一重要表現就是大量商事單行法的制定。商事實踐共性很強,但並不因此否認個性的存在,實際上隨著商實踐的復雜性、專業化、專門化的增強,制定商事單行法以分別規制已屬不得已而必要且必然之舉。如法國存在商法典,但又不得不頒行大量單行法,如1917年工人參加股份公司法、1919年商業登記法、1925年有限責任公司法、1930年保險契約法、1935年票據統一令及支票統一令、1936年海上物品運送法、1942年證券交易所法等等,同時對商法典作了相應的修改。

商法的發展性使得那種試圖通過嚴密邏輯推演規定諸多概念制度構建封閉自滿永久適用商法體系的想法完全成為一種幻想,也要求我們必須保持對商事實踐足夠的觀察力和敏感性,適時對現有商法規定進行相應修訂,從而在商法的穩定性和發展性中間尋求合適的平衡點。

4. 國際性

所謂國際性,是指相對於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門法,各國商法規則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具有更高程度的共通性或一致性。對此,威廉·米歇爾曾言,「每一個國家,甚至還可以說每一個城鎮,都有它自己的一種商法,但所有這些商法都不過是同一種類的各個分支而已。在每個地方,商法的主要原則和最重要的規則都是一樣的,或者說是趨於同一的。」

Ⅱ 商法包括哪些 論商法的特徵及基本原則

一、商法的特徵
(一)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內容容,3.組織法與行為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Ⅲ 商法的特點

商法的特點:商法調整行為的營利性;商法調整對象的特定性;商法規范較強的技術性和易變性;商法的公法性;商法的國際性。

商法的原則:商主體法定原則(類型法定、內容法定、公示法定);公平交易原則(地位平等、誠實信用);交易簡便、迅捷原則(交易簡便、短期實效、交易定型化);鼓勵交易原則(維護交易的有效性、對於有過錯的交易行為最大可能的使其有效、通過其他原則如短期實效、意思自治等原則) 。

(3)商法的安全性擴展閱讀

商法的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1997年2月23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8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

(1999年8月30目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99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0號公布自2000年1 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修正根據2001年3月15目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Ⅳ 1、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2、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徵
(一)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容,3.組織內法與行為容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Ⅳ 商法的特徵

具有調整行為的營利性特徵,又具有商主體嚴格法定等原則。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

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5)商法的安全性擴展閱讀

商行為的規制原則主要有三種:

(1)主觀主義原則。主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商行為的具體形態,並以列舉的方式揭示出商行為的范圍。大陸法系國家採用主觀主義立法原則的主要有義大利,德國,瑞士等國。

(2)客觀主義原則。客觀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以行為的客觀性作為出發點來確定商事行為。《法國商法典》創造了這一原則,而《西班牙商法典》則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原則。

(3)折中主義原則。折中主義原則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觀主義原則和客觀主義原則基礎上,依據行為的客觀性和商人的經營方法兩個標准來確定是否屬於商行為。日本現行商法典和法國修改後的商典法採取該立法原則。

Ⅵ 商法為什麼要保證貿易的安全

你看得到地方就會安全,你看不到的地方商法就會處理得安全了

Ⅶ 商法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在實施民事行為時,應版當講究權信用,嚴守諾言,不把自己利益的獲得建立在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基礎之上,應當在不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合同法)第6條就明確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不僅是中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基準進一步提升到民商立法中去,將誠實信用原則規定為民商法的一條基本原則,因此將其稱為「帝王規則」。
1)誠實信用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規范。只有在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都符合誠實信用標准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會有質的發展和飛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2)正確理解和掌握《合同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真正內涵,正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去解釋合同,裁判案件,維護善意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Ⅷ 商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商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商法的特徵抄
(一襲)兼容性(復合性):1.私法與公法的兼容,2.任意法與強製法的兼容,3.組織法與行為法的兼容。
(二)調整對象的營利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構造、重要規則德確立,都必須考慮營利性特徵。盡量減少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三)商法規范有較強的技術性
(四)商法的國際性:1、商行為本身是一種跨國界的活動;2、商法產生之初具有國際性;3、商法的技術性4、大量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出現

二、商法的基本原則
(一)效益原則l源於商人和商行為的營利性
體現:在制度上減少加以成本和實現迅捷交易。如,短時時效、格式合同、權利的證券化等

(二)公平交易原則l源於民法,又有所發展
體現:注重機會公平、結果公平
(三)主體法定原則l商主體的創設、維持及解散需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程序。
(四)維護交易安全原則l強調誠實信用、公示主義、外觀主義、行為獨立、以及嚴格責任,並建立風險分散機制

(五)業自由原則。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良俗的前提下。l商事結社自由l商事經營自由

Ⅸ 商法中商事交易迅捷安全原則中效率與安全的關系是什麼

安全與效益:商法之核心價值
漢語中的「效率」,相當於英語中的對應詞「efficiency」或「efficient」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言之「經濟效益」,「辦事效益」,「生產效益」,「學習效率」 等。所有這些詞無外乎體現了一種經濟學上的觀念:以較小的成本生產出等量的產品,抑或以相同的成本獲得較多的產品。倫理學家們常常將效率視為功利,而經濟學家們卻說此乃「以價值極大化的方式配置和使用資源」。而在法律的視野中,效率被解釋為通過對某些行為的規制,限制一些自由,從而擴大更大的自由,使法律關系和法律行為流轉快速化,以實現最大價值的目標追求。當然,效率固然重要,但法律之價值同時也在於維持一種安全的態勢。正如台灣學者張國鍵稱:「商事交易,固貴敏捷,尤須注意安全,如果只圖敏捷,而不求安全,則今日所為之交易,明日即可能發生問題,甚至於遭受意外之損害」。11商法對維護交易安全之各種形式已在上段論述中以干預主義原則、公示主義原則、外觀主義原則、嚴格責任主義原則加以闡明,故在此不作具體闡述。
作為商法核心價值,筆者認為其自身的存在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商法價值之二元性與自然性特徵。所謂二元性,即效率與安全之矛盾性。商法作為一個營利性,技術性,操作性較強的法律部門,其核心價值體現為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和促進交易效率。但是,自古以來,法學者們對於交易安全與交易效率,實質公平與程序公平誰更優先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這是因為對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的產生出各種不安全的因素,因為效率與公平往往處於深沉的張力之中。12 沒有效率的安全使無價值的,沒有安全的效率也將時刻使法益處於危險的狀態。所謂自然性,是指商法即以對商人或商行為的規范的角色,自誕生以來,其安全與效率價值就一直蘊藏於商法價值之中,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易言之,安全與效率價值是商法的靈魂,是其存在之基石,是推動其發展的內在原動力。可以說安全與效率對商法來說完全是一種純自然價值的體現。沒有安全與效率,就沒有商法。
從我國現行立法和具體制度看,安全與效率的矛盾沖突是十分突出的,大體上表現為過分注重安全價值的保障,而對效率價值重視不足,這也使我國商事法律不成熟的一種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自治、風險、自由的認識是不充分的,相反統一、大和、團體、託付等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國家是人民的保姆,政府是人民的公僕。因此,人們往往都習慣於被國家公權統治,依附於國家的管理,而國家也將百姓生產、交易之瑣事囊於自身保護范圍之中。此種民族之性格並非中國一國存在,包括我國台灣地區,東南亞眾國,日本等在內的東亞國家和地區,都普遍存在著這一現象。國家積極介入私法領域的商事活動,為交易人擔當風險迴避責任,保障其財產安全固然重要,但與此同時,商事主體交易自由,商事交易的敏捷高效就必將受到限制。僅以我國企業法人設立的最低資本注冊金制度,就可見一斑。當新技術還未轉化為資本的時候,最低資本注冊金制度往往限制了新技術的快速傳播,進而轉化為資本的效率與可能性。在已成立的企業法人中,固定資產和法人設立最低資本保證金制度,往往限制了法人財產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減緩了民事商事活動流轉過程。依照私法領域意思自治立法原則的內容,從事商事活動的交易風險自負,對於交易相對方的商業信息應自行查找,政府應盡量減少對司法領域交易活動的干預。
但是進一步思考,東方十界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與西方社會完全不同的社會結構、人倫傳統和邏輯結構,而現代商法又起源於歐洲,並在西方社會的邏輯體系中成長壯大。如今我們站在東方黃色文明的土地上,將藍色文明的制度原則毫無保留地抑或完全不考慮法律資源本土化地移植過來是否妥當,還值得商榷。
基於我們現階段還處於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歷史發展時期,宏觀經濟市場與微觀經濟市場發育尚未成熟,商事交易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還有很多,商事主體自身內部體系還有待健全,因此筆者認為,目前在商事法律中適當的偏重於對商事交易安全之保護還是有其現實的意義與價值的。但是,隨著商業市場的逐步健全,商法價值的總趨向,還是應逐漸向效率價值方向傾斜。因此,在一個較完整的法制體系中,安全價值並非商法所特有,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也要極力的保護法益的安全。商法中的安全價值往往通過憲法、民法等基本法已經加以了較寬泛地保護,而唯有交易之效率價值,才是真正體現商法根本特性的價值,因而也就成為商法中最優位的價值。13
筆者認為,中國未來商法價值的發展應該以保障效率價值優先於保障安全價值。這並不是一種刻意地追求,更非「××政策」和「××口號」所能動搖。這種發展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一種制度要存在並根植於社會,就必須順應社會對這項制度所提出的特殊要求。安全固然重要,可這僅是自然理性對法律普遍性的呼喚,而商法之矛盾特殊性卻更多的體現於商事法規對交易效率的促進之中。簡化交易程式,便捷交易活動是現代商行為法的最主要功能,而效率價值才是商行為法的根本價值。14
當然,筆者也並非在此鼓吹「效率絕對化主義」、「效率法西斯主義」,而只是嘗試性地探討商法在穩定中漸變的發展趨勢。由其對於當今中國,改革的步伐更要謹小慎微,前進的方向更有反復探究,詳加論證。否則,歷史上那段「非理性」的劇目又將重演。
新 探
在商法立法史上,法國於1807年的商法典開創了「民商分立」的商事立法模式與瑞士1912年民法典開創的「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都有不少國家在追隨。15 其中以荷蘭民法典中所采之民商合一立法體系位極端。我國目前所採取的立法體系為民商合一的立法體系,於是多年來,法律人們圍繞著「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的問題爭論不休。也有學者寫文章16從民法與商法的分合(從商法獨立性的角度)來談商法的特性與價值。而真正從商法作為法這一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所應當具有的法理價值和制度價值來探討的文章並不多見。基於此,筆者試從商法作為法所應當擁有的基本價值出發,試圖從抽象的法理學與具體的商事法律制度相結合的角度,對商法的價值,以及各種價值間的內在體系結構進行粗淺的分析與探求。17
商法經歷了由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發展歷程,一直以來他都是商人們的「自由宣言」與「權利憲章」。在民商合一的國家和地區,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在憲法與民法對於平等、正義、安全與秩序進行抽象的概括性保護後,商法在具體的交易行為中將權利不斷的變為現實。商法作為一個重要的部門法之所以能夠存續於世間,是以其技術性、營利性、國際性、敏捷性、進步性相聯系的,而在商法之價值體系中,效率價值成為實現這些特製屬性的最有力的前提與保障。由是觀之,商法的價值體系內容是和諧一致的。從矛盾之普遍性而言,其具有作為法所擁有的一般性價值,從矛盾的特殊性而言,商法以其效率、安全、快速等特性價值長存於世間。沒有基本價值的商法將極有可能成為使法益瀕臨危險或實質侵害之中的惡法。但沒有特殊價值的商法,又將失去其獨立地位,被它法所包容。因此,商法的價值應當包括其一般價值與特殊價值。從而真正構建商法學內容嚴密的價值邏輯體系,形成商法在特定情況下所應有的價值取向,保障商事交易活動的順利公平快速穩定地進行,為商法之未來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指明前進的方向。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的舉證條款 發布:2025-09-15 21:06:09 瀏覽:625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