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保護財產權

民法典保護財產權

發布時間: 2021-02-23 01:57:56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什麼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

⑵ 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民事財產權的保護有什麼不同

知識產權中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其人身權的保護顯然是和財產權不一樣的。知識產權是支配權、對世權;財產權么,民法中主要是物權、債權。物權也是支配權、對世權,和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保護是差不多的。債權么,其有相對性。總體來說知識產權本來就是其中有民事財產權的部分,這部分保護是一樣的啊。主要還是知識產權的人身權的保護吧,這些權利的保護期限是無限的,不受作者生前及死後50年時限的限制。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知識產權保護的定義:

知識產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版權(著作權)是指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工業產權則是指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在內的權利人享有的獨占性權利。

民事財產權的保護定義:

財產權與人類文明具有互動性,即財產權促進人類文明向前發展。中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十六大「關於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的表述和民法典草案中將國有資產和私有財產作為平等的法律保護對象,確認了私有財產權在中國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知識產權保護的特點:

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際經濟秩序的戰略制高點,並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焦點之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鮮明特點:一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知識產權制度面臨挑戰,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在不斷擴大。如在專利領域中,美國已對含有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可讀載體、基因工程、網路上的經營模式等發明給予了專利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空間受到了極大的扼制。如何科學合理地確定專利保護的范圍,已成為一個緊迫而重大的研究課題。世界銀行在1998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日益強化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面臨著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差距的危險。」二是某些發達國家近年來極力推行專利審查的國際化,提出打破專利審查的地域限制,建立「世界專利」,即少數幾個國家負責專利審查,並授予專利權,其它國家承認其審查結果。所謂「世界專利」,實質上是世界各國的專利審查工作,由美、日、歐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專利局來進行。三是知識產權已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范圍。知識產權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並重,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三大支柱,並且將貨物貿易的規則、爭端解決機制引入知識產權領域。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世貿組織任何成員將因知識產權保護不力,遭到貿易方面的交叉報復。知識產權已成為國際貿易中的前沿陣地,隨著關稅的逐步減讓直至取消,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四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調整和制定其面向新世紀的知識產權戰略,並將其納入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之中。

民事財產權的主要特點:

主體限制

財產權的主體限於現實地享有或可以取得財產的人。它既不像人格權,為一切人所享有,也不像親屬權,只要與他人發生親屬關系即享有親屬權。財產權的客體限於該社會制度下法律允許私人(自然人和法人)可得享有的。例如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土地屬於國有(全民所有),不得為私有,因而土地即不得為作為民事權利的私人財產權的客體。即在債權也有這種情形,所謂不融通物即指不得為交易客體從而不得為債權客體之物。因此,財產權的情形常因各個國家的社會制度而有不同。歷史上奴隸制下與資本主義制、現代資本主義制與社會主義制下的財產權的情況很不相同。在這一點,財產權是與社會制度密切相關的權利,與人格權親屬權大不相同。

財產價值

財產權除極少的例外情形以外都是具財產價值的,這種經濟價值又是可以金錢計算的。通常講到這一點,都以私人信函、愛人遺物(如頭發)等也可為所有權的標的為例。就在這種情形,當這些東西成為交易標的時也是有經濟價值的。

無專屬性

財產權原則上都是可以處分的,不具專屬性。可以處分,指可以轉讓、可以繼承;可以拋棄。不具專屬性,因而可以由他人代為行使。在一般情形,權利的歸屬與權利的行使是可分的,例如未成年人的權利由法定代理人行使、破產人的權利由破產管理人行使、失蹤人或嚴禁治產人的權利由管理人行使等。當然,財產權中也有具專屬性的。

⑶ 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民事財產權的保護有什麼不同

知識產權中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其人身權的保護顯然是和財產權不一樣的。知識產權是支配權、對世權;財產權么,民法中主要是物權、債權。物權也是支配權、對世權,和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保護是差不多的。債權么,其有相對性。總體來說知識產權本來就是其中有民事財產權的部分,這部分保護是一樣的啊。主要還是知識產權的人身權的保護吧,這些權利的保護期限是無限的,不受作者生前及死後50年時限的限制。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知識產權保護的定義:

知識產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著作權)和工業產權。版權(著作權)是指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總稱;工業產權則是指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在內的權利人享有的獨占性權利。

民事財產權的保護定義:

財產權與人類文明具有互動性,即財產權促進人類文明向前發展。中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十六大「關於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的表述和民法典草案中將國有資產和私有財產作為平等的法律保護對象,確認了私有財產權在中國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知識產權保護的特點:

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國際經濟秩序的戰略制高點,並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焦點之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鮮明特點:一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知識產權制度面臨挑戰,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在不斷擴大。如在專利領域中,美國已對含有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可讀載體、基因工程、網路上的經營模式等發明給予了專利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空間受到了極大的扼制。如何科學合理地確定專利保護的范圍,已成為一個緊迫而重大的研究課題。世界銀行在1998年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日益強化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立法,面臨著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差距的危險。」二是某些發達國家近年來極力推行專利審查的國際化,提出打破專利審查的地域限制,建立「世界專利」,即少數幾個國家負責專利審查,並授予專利權,其它國家承認其審查結果。所謂「世界專利」,實質上是世界各國的專利審查工作,由美、日、歐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專利局來進行。三是知識產權已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范圍。知識產權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並重,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三大支柱,並且將貨物貿易的規則、爭端解決機制引入知識產權領域。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世貿組織任何成員將因知識產權保護不力,遭到貿易方面的交叉報復。知識產權已成為國際貿易中的前沿陣地,隨著關稅的逐步減讓直至取消,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四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調整和制定其面向新世紀的知識產權戰略,並將其納入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之中。

民事財產權的主要特點:

主體限制

財產權的主體限於現實地享有或可以取得財產的人。它既不像人格權,為一切人所享有,也不像親屬權,只要與他人發生親屬關系即享有親屬權。財產權的客體限於該社會制度下法律允許私人(自然人和法人)可得享有的。例如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土地屬於國有(全民所有),不得為私有,因而土地即不得為作為民事權利的私人財產權的客體。即在債權也有這種情形,所謂不融通物即指不得為交易客體從而不得為債權客體之物。因此,財產權的情形常因各個國家的社會制度而有不同。歷史上奴隸制下與資本主義制、現代資本主義制與社會主義制下的財產權的情況很不相同。在這一點,財產權是與社會制度密切相關的權利,與人格權親屬權大不相同。

財產價值

財產權除極少的例外情形以外都是具財產價值的,這種經濟價值又是可以金錢計算的。通常講到這一點,都以私人信函、愛人遺物(如頭發)等也可為所有權的標的為例。就在這種情形,當這些東西成為交易標的時也是有經濟價值的。

無專屬性

財產權原則上都是可以處分的,不具專屬性。可以處分,指可以轉讓、可以繼承;可以拋棄。不具專屬性,因而可以由他人代為行使。在一般情形,權利的歸屬與權利的行使是可分的,例如未成年人的權利由法定代理人行使、破產人的權利由破產管理人行使、失蹤人或嚴禁治產人的權利由管理人行使等。當然,財產權中也有具專屬性的。

⑷ 什麼叫財產權它包括哪些內容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⑸ 民法典規定自然人的什麼受法律保護

人身自由。人格尊嚴。

一是人身權利。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享有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在信息化社會,自然人的個人信息保護尤其重要,總則對此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

二是財產權利。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債權、繼承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三是知識產權。民法總則對知識產權作了概括性規定,以統領各知識產權單行法律。

四民法總則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五是為了規范民事權利的行使,民法總則規定,民事主體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5)民法典保護財產權擴展閱讀: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財產所有權的權能包括

財產所有權的權能包括哪些
財產所有權的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
佔有
是指所有人對物的實際控制的事實狀態。佔有權即對所有物加以實際管領或控制的權利。
所有權的佔有權既可以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他人行使。在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中通常把佔有分成不同的種類,以區分不同的佔有狀態。
第一、所有人佔有和非所有人佔有。所有人佔有即所有人在行使所有權過程中親自控制自己的財產。非所有人佔有則指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實際控制和管領所有物。
第二、合法佔有和非法佔有。這是對非所有人佔有的進一步分類。合法佔有是指基於法律的規定或所有人的意志而享有的佔有權利。非法佔有則指無合法依據亦未取得所有人同意的佔有。
第三、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這是對非法佔有的再分類。善意佔有是指非法佔有人在佔有時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其佔有為非法。惡意佔有則指非法佔有人在佔有時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其佔有為非法。
使用
使用權是指依照物的屬性及用途對物進行利用從而實現權利人利益的權利。所有人對物的使用是所有權存在的基本目的,人們通過對物的使用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所有人在法律上享有當然的使用權,另外,使用權也可依法律的規定或當事人的意思移轉給非所有人享有。
收益
收益是指民事主體通過合法途徑收取物所生的物質利益。收益權即民事主體收取物所生利益的權利。在民法上,物所生利益主要指物的孳息。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兩類。天然孳息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生之物,如母牛所生牛仔;法定孳息是指依一定的法律關系而生之利益,如股票的股息。天然孳息在沒有與原物分離之前,由原物所有人所有;法定孳息的取得則需依據一定的法律規定進行。
處分

⑺ 民法典首提保護聲音權!你對這項規定怎麼看

支持這項規定,我認為這個規定更好、更全面保護了個人的權益。

1、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23條規定:“對姓名等的許可使用,參照適用肖像許可使用的有關規定。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

雖然在司法實踐中,模仿名人的外部形象及聲音是否構成侵權,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但一般來說,只要沒有追求冒充、誤導、混淆等非法目的及行為效果,通常不應被簡單地認定為侵權。

⑻ 新民法典,女方如何保護自己的遺產

、 預備階段:婚前
在結婚之前女性朋友可通過如下方式保護自己的財產權益。
(1)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書。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這種方式可以保障夫妻之間財產的獨立性。
但這種方式在適用上有一定的要求和風險。首先,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書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若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則視為無約定,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實行共有制。其次,對產生共同債務的風險難以控制,雖說有了夫妻婚內財產協議,夫或妻婚後的個人債務應當由個人承擔,但若債權人為善意第三人且不知夫妻之間的約定,那債權人仍有權要求另一方清償債務,只是在這種情況另一方有向實際債務人追償的權利。但現實生活中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
婚內財產協議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1、明確婚前財產的范圍及歸屬; 2、明確夫妻共同財產的歸屬及使用方法; 3、確立夫妻雙方在家庭生活中的權利、義務; 4、協議的生效、撤銷; 5、違約責任。
婚內財產協議看上去似乎缺乏一些人情味,但對夫妻雙方而言,婚後不至於因為財產發生爭執或互相隱藏,因而並不會減弱夫妻雙方的感情。
(2)夫妻忠誠協議
夫妻忠誠協議是一種以過錯方因過錯而對無過錯方承擔相應補償責任的約定,這種約定並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協議條款的履行是以一方存在協議中列明的過錯為前提,而非直接對離婚設置限制條件,因此並不違反婚姻自由原則,應屬有效。
夫妻忠誠協議對過錯方帶有一定的懲罰性,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或者說弱勢的一方願意為自己的婚姻上一個「保險」。夫妻忠誠協議的范圍很廣,可以涉及到婚前財產的轉化、婚後財產歸屬、也可以涉及到離婚後的經濟補償。如果運用的好,無疑對婚姻雙方都樹立了一個「家規」。
夫妻忠誠協議其實並不限制人的感情發展,只是限制了感情發展的時段,將《婚姻法》中的忠誠義務變成一條具有可操作性、帶有懲罰性的條文,而不再停留在道德譴責的層面。因此夫妻忠誠協議與婚姻自由原則並不沖突。
(3)婚房購買
隨著最近《婚姻法解釋三》的出台,很多女性都開始擔心自己的利益,因此漸漸流行了一句話就是「只要離婚,女方就要凈身出戶」。但我認為作為當代女性我們無需一味的害怕,認清法條。
我們現在就來解讀一下《婚姻法解釋三》中看似對女方不利的條款:「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解讀:這個條款的限制很多,首先,該不動產必須全由一方父母出資,只要我們改變一下出資方式,就可以不適用此條款。其次,產權必須登記在出資子女名下,若將兩人名字都加上則也可以規避此條款的約束。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解讀:由於我國傳統的婚嫁習俗一般都是由男方來支付購置新房首付款,婚後共同還貸,房產一人一半,而《婚姻法解釋三》的出台無疑對大多數女性是一個重重的打擊。但是,這個條款如果倒過來分析是由女方支付房屋首付款,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就算不能做到,至少一人一半也是可行的,只要避免首付款都出自一方即可。其次,將房屋登記在兩人名下也可以規避該條款。

2、經營階段:婚中
婚姻是神聖的,夫妻之間應該坦誠相對,若每日都在算計那婚姻也不會幸福,這時候的女性只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即可。這個時候妻子可以不必算計太多但至少要清楚家庭的收支情況,清楚丈夫的資金流向但不要去干涉,試著做一個「傻女人」。
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都對對方有一種依賴和信任,這種長期的依賴和信任會使她們養成習慣,甚至是麻木。她們很少意識到應該從法律上保護自己的權益,也就是她們對婚姻太有信心,覺得不會有什麼變故。事實上,目前這個年代,婚姻是很脆弱的。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自己的財產權益,注意家裡收入和支出情況,保存有關財產信息。
(1) 清楚家庭共有的財產及資金流向,保存有關財產信息(律師介入)。
夫妻共同財產包括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遺贈或贈與合同中明確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在很多傳統的家庭中,女性往往在婚姻關系中一般都將重心放在家庭,對丈夫在外拼搏的事過問不多,當面臨婚姻破裂時手無縛雞之力,連家庭財產多少也搞不清楚,最終導致了個人悲劇。
女性應切實了解家庭共有財產有多少,並清楚資金流向。如丈夫名下有公司的,女性應知道公司資產、股權、債權債務有多少,並了解資金流向及合作單位,做到清楚財產價值、走向、趨勢。了解家庭的共有財產及資金流向的好處在於它可以防患於未然,不至於在發生婚變時對方惡意偷偷轉移財產或離婚後執行不能。
一旦發現資金流向不對,或者財產出現異常,如被設定抵押或莫名轉移等,應提高警惕,必要時立即採取保全措施。

刑法為何保護財產權

個人私有來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這是自刑法上的個人合法權利的一種!
財產權與人類文明具有互動性,即財產權促進人類文明向前發展。中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十六大「關於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的表述和民法典草案中將國有資產和私有財產作為平等的法律保護對象,確認了私有財產權在中國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