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抵押的不動產民法
A. 民法通則對不動產物產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通則你不動產指的是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過移動之後價值會顯著降低的物樹木是不能移動的,因為移動之後會成為木材其性質發生改變,所以林木是不動產
B. 20. 《民法通則》第144條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其中,不動產可以是( )。
A. 一幢別墅
C. 可以抵押的財產有哪些哪些財產不得作為抵押物
1、可以抵押的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條 抵押財產范圍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
第一百八十一條 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可以將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抵押,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權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2、不得作為抵押物的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四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3)可抵押的不動產民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七十九條 抵押權基本權利
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
第一百八十二條 房地產抵押關系
以建築物抵押的,該建築物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的建築物一並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規定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財產視為一並抵押。
第一百八十三條 鄉鎮、村企業的建築物和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
鄉鎮、村企業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單獨抵押。以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抵押。
第一百八十五條 設立抵押權
設立抵押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被擔保債權的種類和數額;
(二)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
(三)抵押財產的名稱、數量、質量、狀況、所在地、所有權歸屬或者使用權歸屬;
(四)擔保的范圍。
第一百八十六條 禁止流押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一百八十七條 不動產抵押登記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一百八十八條 動產抵押效力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D. 民法之區分動產與不動產的意義
你好,榆樹華圖教育為你解答
1.所有權人限制。不動產中的土地、河流、森林等,只能成為國家或集體的所有權客體,任何自然人或集體組織以外的法人,都不能成為這些不動產的所有權人。
2.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不同。動產物權的變動,通常以交付為公示;而不動產物權的變動,則以登記為公示,不經登記的不生變動效力。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城市房地產交易法規定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轉讓,均須辦理登記後才生效。
3.設立的他物權類型不同。物權中的用益物權,如土地使用權、地役權、典權等,只能在不動產上設定,動產不能設定用益物權。在擔保物權中,不動產得設定抵押權,而不能設定質權和留置權;而動產可設定質權和留置權。依擔保法第34條的規定,機器、交通運輸工具等動產,可設定抵押權。從物的性質上看,不動產多屬於稀缺性資源,為了物盡其用,以不動產為標的的他物權類型要多於動產。
4.不動產發生相鄰關系。不動產由於不能移動,相鄰的佔有人之間如因不動產的利用而產生沖突與矛盾時,就需要法律加以協調。所以,民法上有專門處理不動產相鄰關系的條文,以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相鄰關系。動產因能移動,所以不發生特定人之間的相鄰關系。
5.地域管轄不同。因不動產發生的爭議,適用專屬管轄。民事訴訟法第34條第1項規定: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而因動產引起的民事訴訟,則依普通管轄確定管轄法院,如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等。
E. 民法抵押處置有幾種
民法抵押處置一般有三種。(一)協議折價。法律允許抵押人和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至後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抵償債務。如果不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以抵押物折價抵債可以充分體現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且簡潔明了,便於債權人快捷有利地實現債權。協議折價不同於法律禁止的流質契約。流質契約是抵押合同中的關於抵押物的所有權在債務未受清償時直接轉移給抵押權人的約定。
(二)變賣。變賣是通過當事人協議或在法院主持下將抵押物賣給第三人以獲得價款的行為。「變賣」的關鍵在一個「變」字,即將抵押物變成現金。當事人協議進行變賣的,其性質與協議折價相似,卻沒有協議折價的弊端。因為要變賣抵押物,須有第三人前來購買,而第三人的購買行為乃市場行為,其花錢購買抵押物,必反復進行市場分析和比較,以確定既對自己有利、又為抵押雙方當事人所接受的價格範圍。反過來,抵押雙方當事人協議的抵押物如果過高,則不會為市場所接受,如果過低,則不符合抵押雙方當事人的利益。
(三)拍賣。關於法院執行中的拍賣的性質,理論上尚存爭議。一說認為執行拍賣是公法行為,因為將抵押物進行拍賣是法院行使公共權力、對債權進行強制執行的結果,而不是當事人自由意志的結果;另一說認為執行拍賣是私法行為,因拍賣、競賣與成交的過程仍然是當事人達成合意的過程
什麼情況下抵押權人能處分抵押物?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抵押權人有權處分抵押的房地產:
(一)債務履行期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債務人又未能與抵押權人達成延期履行協議的;
(二)抵押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而無人代為履行到期債務的;或者抵押人的合法繼承人、受遺贈人拒絕履行到期債務的;
(三)抵押人被依法宣告解散或者破產的;
(四)抵押人違反本辦法的有關規定,擅自處分抵押房地產的;
(五)抵押合同約定的其它情況。
綜上所述,當債務履行到期後,債務人沒有完成還款任務的,又沒有和金融機構達成延期履行協議的,金融機構有權處置抵押物。融資擔保處置抵押物的方式包括協議折價、變賣和拍賣等三種。其中,協議折價的方式便於金融機構快速有利的實現債權,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辦法。
F. 民法上的動產和不動產分別指哪些內容
不動產是指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財產,如土地、房屋、探礦權回、采礦權等土地定著物、與土答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於土地並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
動產是指能夠移動而不損害其經濟用途和經濟價值的物。與不動產相對。一般指金錢、有價值的物品等,比如鑽石項鏈、汽車等等。
G. 民法總則關於不動產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五條物來包括不動產源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一十七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H. 民法通則第144條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這是什麼
《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這是不動產專屬管轄的規定,不僅國內法律適用,涉外法律同樣適用。
I. 民法通則第144條規定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這是
這個規定就是對不動產權擁有人一種合法的權益性保護,這是他們應有的待遇。
沒有相關制度約束,任何不動產也都存在隱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制度出現。
J. 民法中房屋或者不動產抵押是否要辦理抵押登記過後抵押才有效
必須辦理登記,要不不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這點很重要,抵押不就是為了在將來不能獲得債權利益的時候以抵押物品來優先受償,如果不登記就不能對抗其他第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