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改制司法解釋

改制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23 18:18:32

⑴ 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是否還有效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民事內糾紛案件若干容問題的規定》這個司法解釋現行有效

該解釋已於2002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5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⑵ 企業改制怎麼辦,企業改制司法解釋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2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5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二00三年一月三日
為了正確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一、案件受理
第一條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平等民事主體間在企業產權制度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案件:
(一)企業公司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
(二)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
(三)企業分立中發生的民事糾紛;
(四)企業債權轉股權糾紛;
(五)企業出售合同糾紛;
(六)企業兼並合同糾紛;
(七)與企業改制相關的其他民事糾紛。
第二條當事人起訴符合本規定第一條所列情形,並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受理。
第三條政府主管部門在對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行政性調整、劃轉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企業公司制改造
第四條國有企業依公司法整體改造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後的有限責任公司承擔。
第五條企業通過增資擴股或者轉讓部分產權,實現他人對企業的參股,將企業整體改造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原企業債務由改造後的新設公司承擔。
第六條企業以其部分財產和相應債務與他人組建新公司,對所轉移的債務債權人認可的,由新組建的公司承擔民事責任;對所轉移的債務未通知債權人或者雖通知債權人,而債權人不予認可的,由原企業承擔民事責任。原企業無力償還債務,債權人就此向新設公司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第七條企業以其優質財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而將債務留在原企業,債權人以新設公司和原企業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主張債權的,新設公司應當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三、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
第八條由企業職工買斷企業產權,將原企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後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擔。
第九條企業向其職工轉讓部分產權,由企業與職工共同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後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擔。
第十條企業通過其職工投資增資擴股,將原企業改造為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原企業的債務由改造後的股份合作制企業承擔。
第十一條企業在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後,債權人就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債務起訴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股份合作制企業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向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股份合作制企業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
四、企業分立
第十二條債權人向分立後的企業主張債權,企業分立時對原企業的債務承擔有約定,並經債權人認可的,按照當事人的約定處理;企業分立時對原企業債務承擔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或者雖然有約定但債權人不予認可的,分立後的企業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三條分立的企業在承擔連帶責任後,各分立的企業間對原企業債務承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根據企業分立時的資產比例分擔。
五、企業債權轉股權
第十四條債權人與債務人自願達成債權轉股權協議,且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中,應當確認債權轉股權協議有效。
政策性債權轉股權,按照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規定處理。
第十五條債務人以隱瞞企業資產或者虛列企業資產為手段,騙取債權人與其簽訂債權轉股權協議,債權人在法定期間內行使撤銷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債權轉股權協議被撤銷後,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清償債務。
第十六條部分債權人進行債權轉股權的行為,不影響其他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債權。
六、國有小型企業出售
第十七條以協議轉讓形式出售企業,企業出售合同未經有審批權的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職能部門審批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時,應當確認該企業出售合同不生效。
第十八條企業出售中,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時,應當確認該企業出售行為無效。
第十九條企業出售中,出賣人實施的行為具有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情形,買受人在法定期限內行使撤銷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二十條企業出售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一方當事人拒不履行合同,或者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對方當事人要求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二十一條企業出售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一方當事人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對方當事人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雙方當事人均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根據當事人的過錯,確定各自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企業出售時,出賣人對所售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等重大事項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影響企業出售價格,買受人就此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補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二十三條企業出售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的,企業售出後買受人經營企業期間發生的經營盈虧,由買受人享有或者承擔。
第二十四條企業售出後,買受人將所購企業資產納入本企業或者將所購企業變更為所屬分支機構的,所購企業的債務,由買受人承擔。但買賣雙方另有約定,並經債權人認可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企業售出後,買受人將所購企業資產作價入股與他人重新組建新公司,所購企業法人予以注銷的,對所購企業出售前的債務,買受人應當以其所有財產,包括在新組建公司中的股權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企業售出後,買受人將所購企業重新注冊為新的企業法人,所購企業法人被注銷的,所購企業出售前的債務,應當由新注冊的企業法人承擔。但買賣雙方另有約定,並經債權人認可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企業售出後,應當辦理而未辦理企業法人注銷登記,債權人起訴該企業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企業資產轉讓後的具體情況,告知債權人追加責任主體,並判令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出售企業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出賣人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售出後,債權人就出賣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原企業債務起訴買受人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買受人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行向出賣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買受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出賣人。
第二十九條出售企業的行為具有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債權人在法定期限內行使撤銷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七、企業兼並
第三十條企業兼並協議自當事人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需經政府主管部門批準的,兼並協議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未經批準的,企業兼並協議不生效。但當事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補辦報批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該兼並協議有效。
第三十一條企業吸收合並後,被兼並企業的債務應當由兼並方承擔。
第三十二條企業進行吸收合並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吸收合並後,債權人就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隱瞞或者遺漏的企業債務起訴兼並方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筆債權,兼並方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行向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筆債權,則兼並方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
第三十三條企業新設合並後,被兼並企業的債務由新設合並後的企業法人承擔。
第三十四條企業吸收合並或新設合並後,被兼並企業應當辦理而未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債權人起訴被兼並企業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企業兼並後的具體情況,告知債權人追加責任主體,並判令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以收購方式實現對企業控股的,被控股企業的債務,仍由其自行承擔。但因控股企業抽逃資金、逃避債務,致被控股企業無力償還債務的,被控股企業的債務則由控股企業承擔。
八、附則
第三十六條本規定自二○○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在本規定施行前,本院制定的有關企業改制方面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相抵觸的,不再適用。

⑶ 國有企業改制 法律問題如何處理

法院在審理中發現實踐中仍然存在規制難以到位的現象,使得司法審判難以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值得從司法審判實踐的角度加以調查研究。 一、具體程序問題處理方法 在受案范圍上包括:企業公司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企業分立中發生的民事糾紛、企業債權轉股權糾紛、企業出售合同糾紛、企業兼並合同糾紛等。但對於政府主管部門在對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行政性調整、劃轉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應按行政程序加以解決。 二、具體實體問題處理原則 1.如何認定企業改制的法律效力。 (1)對國有資產進行重大處置的改制方案或相關合同是否得到有審批許可權的政府機關或政府的審批,但對企業兼並合同,當事人在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補辦報批手續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該兼並協議有效。 (2)是否經過嚴格的資產清查和資產評估程序,評估報告是否得到有關政府機關確認和批准。 (3)負有金融債務的企業進行改制是否進行了金融債權保全。 (4)改制涉及對國有資產的處置時,應到國有資產管理機關辦理相關的國有資產產權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 (5)如改制中有關的合同存在可撤銷的事由,則改制的效力取決於撤銷權人是否行使撤銷權。 (6)對於企業改制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遺漏或隱瞞原企業的債務或企業職工的安置存在疏漏的,一般應維持改制的效力,由各方協商妥善處理遺留問題。 (7)企業在改制後,是否依法進行了相關的企業法人變更、注銷登記;若發生債務糾紛的,應追加真正的責任主體,但一般不發生改制無效的後果。 2.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債務承擔 (1)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2)法人獨立責任與股東有限責任原則。(3)企業債務隨責任財產轉移而轉移原則。(4)對於改制過程中遺漏或隱瞞的債務,法律設定了債權人的申權期與除權期,在該除權期(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天以內)內債權人向被改制企業的原出資人(資產管理人)申報債權的,一般由改制後的企業或其新出資人承擔債務後再向原出資人追償;對於未申報的,債權人只能向被改制企業的原出資人主張權利。對於被改制企業的原出資人沒有公告或通知債權人的,發生隱瞞或遺漏債務由誰直接承擔,新的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以前的司法解釋,應由被改制企業的原出資人直接向債權人承擔債務。(5)連帶責任原則。 另外,對於企業債權人與負債企業之間就債權轉股權問題達成協議的(非政策性債權轉股權),只要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強行性規定,且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結果,就應該得到當事人和人民法院的尊重。 (光山縣法院 梁焱)

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偽造印章罪的司法解釋是怎麼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的規定,分別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和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定罪處罰。

對於2015年10月31日以前提起的民事訴訟,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對於2015年10月31日以後提起的訴訟,《刑法》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改制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司法解釋

關於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犯罪的處刑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對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關於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犯罪的處刑規定。這里的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包括偽造虛假的居民身份證和對真的居民身份證進行塗改,改變姓名、年齡等。

根據犯罪情節輕重,本款對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犯罪規定了兩檔處刑:1.情節一般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里的「情節嚴重的」,主要是指偽造、變造的次數多、數量大的;非法牟利數量大的;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等等。

⑸ 司法制度的關於改革

司法改革是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動力,其目標是要努力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司法機關更好地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能。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最高人民法院牽頭的12項中央司法改革任務已順利完成,「三五」改革綱要確定的132項改革任務中,有109項改革任務已經完成,23項改革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人民法院積極改革法律適用機制,不斷維護法治統一、促進公正司法。首先,最高人民法院以指導意見或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發布意見的形式,使量刑依據更加具體、明確,量刑結果更加均衡、公正。其次,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指導意見,有效規范自由裁量權,切實保障法律統一適用。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強化了司法解釋的審核工作、協調制度和備案制度,發布三批指導性案例,統一案件裁判標准。
人民法院積極改革訴訟程序制度,不斷保障訴訟權利、提高訴訟效率。通過五年時間,最高人民法院兩次出台規定改革證據規則,積極規范刑事證據的收集、審查和判斷。在小額速裁程序全面鋪開的基礎上,126家基層法院還開展了行政簡易程序試點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積極規范刑事抗訴案件審理問題,不斷完善刑事再審程序,切實維護司法權威。
人民法院積極改革司法組織制度,不斷優化職權配置、提高司法水平。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規范上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關系的若干意見》,積極完善上下級法院關系,加強監督指導。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分別出台規定,改革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制度,優化組織運行。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還發布有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問題的規定,進一步完善人民陪審制度,規范陪審活動。
人民法院積極改革司法管理制度,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司法能力。為創新審判管理、提升審判質量,2010年以來,31個高級人民法院和2601個中、基層法院成立了專門審判管理機構。為完善執行權配置、破解執行難題,2009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相繼出台一系列規定,有效推動了執行工作的順利開展,2011年,全國法院案件執結率為93.59%,比上一年提高0.92個百分點。為落實經費保障、改善司法裝備,人民法院積極落實中央關於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文件精神,切實改善執法辦案條件。
人民法院積極改革糾紛解決機制,不斷方便群眾訴訟、維護社會和諧。為強化多層次、多主體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人民法院積極推動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201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規定完善了司法確認程序,切實化解矛盾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還出台《關於落實23項司法為民具體措施的指導意見》,切實推進訴訟服務建設,踐行為民司法。
人民法院積極改革司法公開制度,不斷加強民意溝通,彰顯司法民主。200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意溝通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了民意溝通表達長效機制。為強力推進司法公開、方便媒體監督,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2月分別發布《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和《關於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干規定》。

⑹ 國有企業改制有哪些法律法規

一、總體

1、《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通知》

2、《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指導意見的通知》

3、《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

4、《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二、產權管理登記

1、《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

2、《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

3、《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三、清產核資與財務管理

1、《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辦法》

2、《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認定工作規則》

3、《企業國有資本與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4、《企業公司制改建有關國有資本管理與財務處理的暫行規定》

四、資產評估

1、《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2、《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

3、《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

4、《關於改革國有資產評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資產評估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5、《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

6、《國有資產評估項目核准管理辦法》

7、《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備案管理辦法》

五、國有資產處置與產權轉讓

1、《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

2、《關於加強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管理的通知》

3、《關於出售國有小型企業中若干問題意見的通知》

4、《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

5、《規范國有土地租賃若干意見》

6、《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土地資產管理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

7、《關於改革土地估價結果確認和土地資產處置審批辦法的通知》

8、《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9、《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

10、《關於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問題的通知》

11、《關於加強對國有企業改制及國有產權轉讓監督檢查工作的意見》

12、《關於加強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3、《關於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

14、《企業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結果確認暫行辦法》

15、《關於做好貫徹落實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有關工作的通知》

六、勞動關系處理與職工補償安置

1、《失業保險條例》

2、《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3、《工傷保險條例》

4、《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5、《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6、《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7、《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8、《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9、《<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暫行規定>廢止後有關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生活補助費問題的復函》

10、《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11、《關於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

12、《關於破產企業職工安置有關政策問題的復函》

七、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

1、《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

2、《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

3、《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

4、《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勞動關系處理辦法》

5、《關於做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有關工作的通知》

6、《關於終止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有關問題的復函》

(6)改制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搞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是當前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本書收集整理國有企業改制方面的中共中央決定2項、法律20項、行政法規18項、部門規章10項、規范性文件76項以及司法解釋8項,共計134項。

國有企業改制的方案制訂:

1、國有企業改制採取重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合資、轉讓國有產權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進行,包括轉讓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國有股權或者通過增資擴股來提高非國有股的比例等,必須制訂改制方案。

2、國有企業改制方案可由改制企業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或主管部門制訂,也可由其委託改制企業或者中介機構制訂,但向本企業經營管理者轉讓國有產權的改制方案不得委託該改制企業制訂。

3、國有企業改制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企業概況及近三年資產和財務狀況,改制的基本原則、目標和程序,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方案,改制後企業股權設置方案和企業發展規劃等。

4、國有企業改制方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並經企業主管部門審核後,按照國資企改〔2004〕10號文件的規定報經批准。改制方案未經批准不得實施。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改制是最近一段期間政府主抓的工作之一,地方政府在制定國企改制政策的時候,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依據包括很多,有國有資產管理法、公司法、國有產權轉讓管理辦法及關於國企改制工作的意見等。國企改制的目的是通過股份制改革,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改制中隱匿債務承擔責任的司法解釋

相關規定如下:
第十一條 企業在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後,債權人就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債務起訴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股份合作制企業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向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股份合作制企業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原企業資產管理人(出資人)。
第二十二條 企業出售時,出賣人對所售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等重大事項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影響企業出售價格,買受人就此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補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第二十八條 出售企業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出賣人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售出後,債權人就出賣人隱瞞或者遺漏的原企業債務起訴買受人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債權,買受人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行向出賣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債權,則買受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出賣人。
第三十二條 企業進行吸收合並時,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告通知了債權人。企業吸收合並後,債權人就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隱瞞或者遺漏的企業債務起訴兼並方的,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申報過該筆債權,兼並方在承擔民事責任後,可再行向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追償。如債權人在公告期內未申報過該筆債權,則兼並方不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債權人另行起訴被兼並企業原資產管理人(出資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改制中隱匿債務承擔責任的司法解釋內容較多,不知你需要哪些具體規定,還是把司法解釋的名稱告訴你,你自己再具體看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⑻ 司法解釋改制企業除名職工有經濟補償金嗎

你好,企業改制解除勞動合同,應該按照工作年限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祝你好運!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