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人和實際控制人

公司法人和實際控制人

發布時間: 2021-02-23 21:05:10

1. 法人和實際控制哪個人責任大

如果出事,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都要負上法律責任的,但實際控制人要負責大一些。

1、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簡而言之,實際控制人就是實際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所以實際控制人自然責任要更大。

2、法律規定法人的具體責任形式主要是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促使法人更好地貫徹落實《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切實履行保證單位會計資料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責任。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但當出現重大問題時,有關部門會根據控股、資金流向等判斷實際控制人,實際控制人會承擔主要責任,法人會承擔次要責任。

3、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001年底至2002年初,監管部門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報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等規章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時,必須披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詳細資料。

(1)公司法人和實際控制人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

1、能夠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行使的表決權。

2、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

3、通過單獨或者聯合控制的表決權能夠決定一個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4、能夠決定一個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

5、有關部門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判斷某一主體事實上能對公司的行為實施控制的其他情形。



2. 現在很多企業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不是同一個人,在和這類企業做生意時,怎麼規避風險

企業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不是同一個人,在和這類企業做生意時,規避風險與內企業法人容代表和實際控制人是同一個人的企業一樣。
有限公司的股東,只是以其認繳的出資,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超出部分股東不負責。所以,在做生意時無需考慮企業法人代表和實際控制人是不是同一個人,只關心是否存在抽到資本或未履行出資義務而已

3. 實際控制人能不能是法人

現在的問題是實際控制人的定義,基本上沒有明確定義,但按實際控制人本身的意思來說,版我覺得就是指權能控制某個公司的向上追溯的最終主體,假如追溯到某個法人公司,再往上,因為股權分散沒有控股股東了,這樣能不能演算法人是實際控制人?還有一個問題,雖然在公司法裡面有一句,實際控制人:雖不是公司股東。。。,但按實質重於形式來說,例如一個自然人間接控制一個公司時是實際控制人,但直接控股這個公司超過50%就不算是實際控制人了?這樣也太扯了吧

4. 實際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

實際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如下:

1、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

簡而言之,實際控制人就是實際控制上市公司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行使的表決權;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

2、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如:工廠的廠長、公司的董事長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法定代表人有權直接代表本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和應訴,其所進行的訴訟行為,就是本單位(或法人)的訴訟行為,直接對本單位(或法人)發生法律效力

資料拓展:

實際控制人的規定散見於《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兩個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規則》、《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指引》等文件。歸結而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

1、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行使的表決權;

2、單獨或者聯合控制一個公司的股份、表決權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

3、通過單獨或者聯合控制的表決權能夠決定一個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4、能夠決定一個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

5、有關部門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判斷某一主體事實上能對公司的行為實施控制的其他情形。

資料來源:網路實際控制人



5. 關於公司實際控制人和法人

公司出問題首先找的都是法人代表,但是關於一些財務方面的問題 如果出了重大情況簽字人肯定也是有連帶責任的

6. 法人代表,實際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的區別

1、職位上的不同:法定代表人是企業的代表,是企業的負責人。實際控制人是企業的主要投資人或者間接但具體控制權的人。實際負責人可能只是一個掛名人物,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公司實際上的管理者,就是實際負責人。

2、義務上的不同:單位負責人是單位會計行為當然的責任主體,將有利於從根本上確保單位內部約束機制的健全、完整與有效。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實際控制人則是實際控制上市公司或其他組織。

3、責任上的不同:法律規定單位負責人的具體責任形式,主要是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促使單位負責人更好地貫徹落實《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切實履行保證單位會計資料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責任。

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001年底至2002年初,監管部門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報告》、《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等規章都要求上市公司在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時,必須披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詳細資料。

(6)公司法人和實際控制人擴展閱讀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

法人代表,也可稱為法人的授權代表,這個代表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他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法人的授權,這個授權可以一事一授權,也可以是一攬子事項的授權。

法定代表人,必須是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能夠代表法人行使職權。《民法通則》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廠長、經理擔任,也可以由董事長、理事長擔任,這主要看法律或章程如何規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

熱點內容
婚姻法期貨 發布:2025-09-15 15:56:13 瀏覽:229
保健產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5 15:37:06 瀏覽:955
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9-15 15:18:00 瀏覽:704
吳江法院法官電話 發布:2025-09-15 15:10:40 瀏覽:872
人民法院審理一案件 發布:2025-09-15 13:58:08 瀏覽:302
耿寶建律師 發布:2025-09-15 13:51:45 瀏覽:723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發布:2025-09-15 13:17:46 瀏覽:742
2013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發布:2025-09-15 13:06:06 瀏覽:475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9-15 12:45:50 瀏覽:396
勞動法十年員工 發布:2025-09-15 12:45:47 瀏覽:907